本草纲目 注释插图版 全套8册

本草纲目 注释插图版 全套8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时珍 著
图书标签:
  • 本草纲目
  • 中医药学
  • 传统医学
  • 药物学
  • 博物学
  • 插图
  • 全套
  • 古籍
  • 李时珍
  • 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11338
商品编码:1102550080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6-01
页数:1269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所著,成书于1578年,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全书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其余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新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其中约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们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相当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以药物的天然来源为纲,把药物分为16部;对每部又以类目细分,以相似性为目,将全书分为60类目,这一本草条目的分类叙述方法,成为了分类学的一个典范。《本草纲目》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其中的一些资料,直接影响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据不完全统计,自该书问世以来,在国内已辗转翻刻达70余次。该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巨著,而且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先后被译成英、法、德、日及拉丁等多国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国。在中国医学史及世界科技史上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草纲目》的版本虽然很多,但其中X重要的有: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刻本;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夏良心、张鼎思等江西刻本;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由董其昌序刊的晋江杨道会湖北刻本;以及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合肥张绍棠味古斋校刻本等。近代X著名的有刘衡如先生的点校本(197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流传下来的各种不同的版本的《本草纲目》,或因文字艰涩不易读,或因错误较多,或因篇章过于繁杂冗长,或因在形式上条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本草纲目》的X威性和实用性,不利于《本草纲目》更好地普及,不利于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
为了适应现代医家和读者需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本书进行了适当调整,并聘请大量专业人士进行审稿点校。本书点校有以下特点:
一、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本草纲目》以及中草药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对原著难词、难句、难字,以及有关人名、地名、病证名等作了注释,特别是药物产地的地名,在注释时尽可能指出其相应的现代名称,以便帮助读者了解地道药材的产地。
二、全书采取简体字双栏横排,以适应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
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系统了解、掌握每味药物的传统功效和现代研究应用成果,而且可以为学习、阅读和深入研究《本草纲目》提供了方便。
三、对于卷次中标题与总目不符之处,按照原书总目对其各类标题作了统一规范,并重新编排详细目录于全书之首,以便广大读者进行检索。



目录

第X卷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采药分六气岁物
七方
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四时用药例
五运六淫用药式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
第二卷序例下
药名同异
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
相反诸药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药对》岁物药品
《神农本草经》目录
宋本草旧目录
第三卷主治上
诸风
项强
癫痫
卒厥
伤寒热病
瘟疫

湿
诸气
噎膈
反胃
呕吐
泄泻
胀满
诸肿
脚气
转筋
咳嗽
虚损
齿衄
血汗
咳嗽血
健忘
烦躁
不眠
遗精梦泄
溲数遗尿
小便血
阴痿
大便燥结
脱肛
痔漏
诸虫
腰痛
第四卷主治下
痛风
头痛
眩运




口舌
咽喉
音声
牙齿
风瘙疹痱
九漏
痈疽
诸疮上
诸疮下
外伤诸疮
金镞竹木伤
跌仆折伤
五绝
诸虫伤
诸兽伤
诸毒
蛊毒
妇人经水
崩中漏下
胎前
产难
产后
阴病
小儿初生诸病
第五卷水部
水之一(天水类七种)
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冬霜
腊雪
半天河
水之二(地水类十种)
流水
井泉水
醴泉
温汤
碧海水
古冢中水
地浆
甑气水
磨刀水
诸水有毒
第六卷火部
火之一(凡七种)
阳火、阴火
炭火
艾火
火针
灯花
烛烬
第七卷土部
土之一(凡二十一种)
白垩
甘土
赤土
黄土
东壁土
太阳土
天子藉田三推犁下土
车辇土
床脚下土
烧尸场上土
冢上土
蜣螂转丸
鼠壤土
蚯蚓泥
井底泥
乌爹泥
伏龙肝
白瓷器
古砖

百草霜
梁上尘
第八卷金石部
金石之一(金类十四种)


锡吝脂
赤铜
铜青

铅霜
粉锡
铅丹
古镜
古文钱
铜弩牙
诸铜器

诸铁器
金石之二(玉类六种)

珊瑚
马脑
玻璃
水精
琉璃
第九卷金石部
石之三(石类上八种)
丹砂
水银
雄黄
雌黄
方解石
蜜栗子
石髓
石炭
第十卷草部
草之一(山草类上十五种)
甘草
黄耆
人参
桔梗
萎蕤
知母
赤箭、天麻

远志
百脉根
淫羊藿
仙茅
丹参
白头翁
三七
第十一卷草部
草之二(山草类下十五种)
黄连
黄芩
前胡
防风
土当归
苦参
贝母
水仙
白茅
地筋

龙胆
徐长卿
铁线草
金丝草
第十二卷谷部
谷之一(麻麦稻类八种)
胡麻
亚麻
大麻
小麦
大麦
雀麦
荞麦

第十三卷谷部
谷之二(稷粟类十二种)


蜀黍
玉蜀黍



狼尾草
菰米
薏苡
罂子粟
阿芙蓉
第十四卷谷部
谷之三(菽豆类七种)
大豆
赤小豆
腐婢
豌豆
蚕豆
豇豆
刀豆
第十五卷菜部
菜之一(荤辛类十二种)


胡葱



芜菁
生姜
同蒿
胡荽

马蕲
第十六卷菜部
菜之二(柔滑类十七种)
菠薐

鸡肠草
苜蓿
马齿苋
莴苣
蒲公英
黄瓜菜
落葵



醍醐菜


百合
竹筍
第十七卷果部
果之一(五果类六种)



天师栗

苦枣
第十八卷木部
木之一(香木类十四种)



木兰
沉香
丁香
檀香


苏合香
龙脑香
樟脑
卢会
胡桐泪
第十九卷服器部
服器之一(服帛类十三种)






汗衫
头巾
麻鞋
草鞋
屐屉鼻绳
自经死绳
死人枕席
服器之二(器物类二十一种)

桐油伞纸
钟馗
桃符
拨火杖
马鞭
箭笴及镞
弓弩弦
针线袋
蒲扇
蒲席

漆器
车脂
败船茹

锅盖
鱼网
草麻绳索
厕筹
尿桶
第二十卷虫部
虫之一(卵生类十种)
蜂蜜
蜜蜡
蜜蜂
大黄蜂


五倍子
雀瓮
石蚕
九香虫
第二十一卷虫部
虫之二(卵生类下十二种)
青蚨
蜻蛉
樗鸡
芫青
蜘蛛
壁钱

水蛭


牛虱
人虱
第二十二卷鳞部
鳞之一(龙类五种)


蛟龙
鲮鲤
守宫
鳞之二(蛇类九种)
蛇蜕
鳞蛇
白花蛇
乌蛇
水蛇
蛇婆
蝮蛇
两头蛇
蛇角
第二十三卷兽部
兽之一(畜类十六种)








醍醐
乳腐
阿胶
牛黄
狗宝
六畜毛蹄甲
诸肉有毒
解诸肉毒
第二十四卷人部
人之一(凡二十种)
发髲
头垢
耳塞
爪甲
牙齿
人尿
秋石
乳汁
妇人月水
人血
人精
眼泪
人气
人魄
人骨
胞衣水
初生脐带
人胆
人肉
人傀
第二十五卷附图



华夏草木的千年秘语:一部探寻生命本源的百科全书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与土地有着最为深厚的羁绊,从刀耕火种的远古,到精耕细作的如今,我们始终在与自然万物对话,汲取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这漫长的求索之路上,无数先贤将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凝练成文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若要问,哪一部著作最能代表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最能系统地阐释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那无疑是那一部传世千年的巨著——《本草纲目》。 今日,我们隆重推出一部全新编纂的《本草纲目》注释插图全集,共计八册,它不仅是对李时珍先生这部伟大科学巨著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在其基础上,注入了现代科学的视角与前沿的研究成果。这套书,不仅仅是一部医学典籍,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亲身感受古人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的理解。 穿越历史的洪流,重现李时珍的科学精神 《本草纲目》的问世,是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李时珍先生,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以其毕生的心血,历经二十余载,查阅典籍,行遍天下,亲自品尝、试验,最终编纂成这部煌煌巨著。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界生物的高度概括与分类,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翘楚。他将前人留下的药物知识进行去伪存真,纠正谬误,并在此基础上,对许多新的药物进行了补充和阐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的宝库。 这套八册注释插图版《本草纲目》,正是以李时珍先生的原著为核心,深入挖掘其精髓。我们邀请了国内外多位资深的中医药专家、植物学家、药理学家、历史学家,对原著的文字进行了详尽的注释。这些注释,不仅仅是对古文的释义,更是在现代科学知识的框架下,对书中提及的每一味药材、每一个病症,都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到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再到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与炮制方法,都一一进行了梳理与阐释。这种注释,旨在帮助读者跨越时代和认知的鸿沟,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李时珍先生的智慧。 图文并茂,呈现草木生灵的真实面貌 “图”的力量,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在《本草纲目》原著中,虽有插图,但受限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其精细度和准确性已难以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而我们这套八册全集,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其精美的插图。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绘制手法,而是采用了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如高清摄影、显微摄影、三维建模等,真实地还原了书中每一味药材的形态。 从根、茎、叶、花、果,到其生长的环境,我们都力求做到精准呈现。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图像,直观地认识这些药材,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从而在辨识和记忆上获得极大的便利。同时,我们也特邀了专业的植物画家,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一些难以拍摄的或者需要详细展示其微观结构的药材,绘制了精美的复原图。这些插图,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也兼具艺术欣赏价值,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草木世界。 分册详尽,构建完整的本草知识体系 为了系统性地展现《本草纲目》的宏大体系,我们将其内容精细地划分为八个册。每一册都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深入本草的海洋。 第一册:总论与草木部(上)——本册将从《本草纲目》的起源、编纂背景、科学价值等宏观层面进行介绍,让读者对这部巨著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随后,将进入草木部,详细阐述那些生长于大地之上,最为常见的药用植物。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植物学知识出发,结合李时珍先生的记载,深入剖析这些植物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第二册:草木部(下)——继续深入探索草木部,涵盖更多种类繁多的药用植物。本册将重点关注那些在民间流传广泛,或在特定地区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通过对这些植物的详尽解读,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如何从自然界中发现和运用植物的疗效。 第三册:谷、菜、果、木部——不同于前两册的草本类药物,本册将聚焦于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谷物、蔬菜、水果和木材。我们将探讨这些日常食物和材料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养生保健之道。读者将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许多食物,也拥有着不为人知的药用价值。 第四册:虫、鱼、禽、兽部——将视野从植物界扩展到动物界。本册将深入探讨虫、鱼、禽、兽等动物类药物。我们将逐一解析它们的药用价值,以及在古代医方中的应用。同时,也会结合现代的生物学研究,对这些动物类药物的药理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阐释,揭示其背后科学的奥秘。 第五册:精、气、神、水、火、土部——本册将进入更为抽象但又至关重要的领域——“精”、“气”、“神”、“水”、“火”、“土”等物质的药用价值。这部分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医学理论的深刻融合。我们将深入解读这些概念的医学内涵,以及古人是如何将这些看似虚幻的物质,应用于药物治疗和养生保健的。 第六册:人部与服器部——“人”作为天地万物之灵,其身上的某些部分也被视为药物。本册将探讨“人部”的药物,并辅以“服器部”的介绍,即与药物服用、炮制相关的工具和器皿。这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药物来源的完整视角,并理解古人对药物制作工艺的重视。 第七册:脉学、病症与疗法——在《本草纲目》的庞杂内容中,脉学、病症的辨识与相应的疗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册将专题讲解脉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书中记载的各类病症的辨识方法。同时,也将梳理书中针对不同病症所提出的经典疗法,帮助读者理解古代中医的诊断思路和治疗原则。 第八册:附录与索引——本册将作为全套书的收尾,包含重要的附录内容,如常用方剂、用药歌诀、度量衡换算对照表等,为读者提供实用性的参考。同时,精心编纂的详尽索引,将帮助读者快速定位书中所需的条目,极大地方便了查阅和研究。 不仅是医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套八册注释插图版《本草纲目》,远不止于是一部医学工具书。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辨识和运用中药材,更能够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容易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裹挟,忽略了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草木。本书将带领我们重新发现植物的生命力,感受它们所蕴含的治愈力量。 它将教会我们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如何利用天然的资源来调理身心,如何以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式生活。当我们了解到,许多我们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当我们懂得,许多生长在野外的植物,都有着神奇的疗愈力量时,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也会油然而生。 传承与创新,面向未来 李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在历史上扮演了“百科全书”的角色,它凝聚了一个时代的科学成就。而我们今天推出的这套注释插图版,是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科学的养分,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够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必备藏书,成为每一个对生命科学、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的良师益友。无论您是专业的医学研究者,还是对养生保健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亦或是希望了解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海外友人,都能在这八册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让我们一同翻开这套《本草纲目》注释插图全集,走进那段充满智慧与探索的岁月,感受华夏草木的千年秘语,探寻生命本源的无限奥秘。相信这部巨著,必将为您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健康、智慧与乐趣。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家里已经有多个版本的《本草纲目》了,包括一些影印本和普及本,但自从入了这套“注释插图版 全套8册”,其他版本基本就被我束之高阁了。这套书的价值体现在它的“整合性”上。它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和图画拼凑在一起,而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再创作和整理。例如,在描述一些跨界药材时,比如既可以食用又可入药的食材,注释部分会清晰地标注出食疗和药用两方面的区别和注意事项,并且配上了对比鲜明的插图,让你一眼就能分辨出区分的关键特征。我尤其佩服编者对“释名”部分的考证工作,许多古代的别称和地方土语,在注释中都有详细的溯源和解释,这对于研究古代地理和民俗文化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阅读过程中,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对一本古代巨著的简单重印,而是一个现代、严谨的学术团队对李时珍思想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现代化梳理和呈现。它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理解这部百科全书的门槛,同时又满足了专业研究者的严苛要求。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评价可以用“惊喜连连”来形容。我本来是想找一本便携式的《本草纲目》简本应付一下日常查询,结果鬼使神差地订购了这套全套八册的“注释插图版”。拿到后才发现,这根本不是用来“应付”的,而是用来“珍藏”和“精读”的。它的装帧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也上乘,每一册的开本适中,虽然是八册合集,但拿在手上也不会觉得过于笨重。我特别欣赏它在注释上的平衡把握:既没有为了迎合现代读者而把所有古文都用白话文替换掉,保持了原著的权威性;也没有过度堆砌艰深的化学分子式或药理数据,保持了传统本草学的精神内核。那些注释文字的字体大小和行距设计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甚至发现,书中的某些植物插图,可以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或花鸟画的绝佳参考素材,其艺术价值完全可以媲美专业画册。可以说,这套书成功地架设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认知的桥梁,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就是冲着“插图版”这三个字去的,因为纯文字版的《本草纲目》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书,那些密密麻麻的记载光是看着就头疼。但这个全套八册的插图注释版,彻底颠覆了我对这种古籍的固有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品。我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翻阅了其中关于“草部”的几卷,那些花卉、树木的线条图,简直是大师级的作品,线条流畅,结构准确,完全符合现代植物学的观察标准,同时又保留了明代版画特有的那种古朴典雅的气韵。更难得的是,注释部分采用了多位名家解读的成果,有的侧重于本草的药理功效,有的则深入挖掘了药材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沿革,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立体和丰富,不会让人感到单调。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单纯地“查资料”,而是在跟随李时珍的脚步,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植物探秘之旅。对于那些想系统学习本草学但又害怕被枯燥文字劝退的朋友们,强烈推荐你们选择这个版本,它会让你重新爱上这门古老的学问。

评分

这套《本草纲目 注释插图版 全套8册》简直是中医药爱好者的福音!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作为一名业余研究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对古代典籍的阅读体验一直很挑剔,很多版本要么是文字晦涩难懂,要么是插图模糊不清,让人望而却步。但这个版本完全不同,注释部分做得极其用心,每一个药材的条目后面都有详尽的现代科学解释和清晰的古今对照,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领会李时珍老先生的深意。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些插图,它们不仅还原了古籍中原有的版画风格,还增添了许多现代的写实描绘,色彩鲜明,细节到位,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植物形态和动物结构,简直就像在进行一次身临其境的博物学考察。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罕见药材的考证,简直是文献学和博物学的完美结合。我已经开始尝试对照着书本上的描述,去辨认我家附近草药园里的植物了,这套书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真心觉得物超所值,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馆之宝。

评分

我收到这套书后,立刻把它当作我的“睡前读物”,每天睡前会随机翻开一册,随机选择一个条目进行阅读,每次都有新的发现。这部书的排版设计是那种非常传统、沉稳的风格,没有花里胡哨的边框或装饰,这反而更加衬托出内容本身的厚重与权威。令人赞叹的是,插图的质量高得惊人,它们并非只是对原图的简单翻拍,而是经过了精心的描摹和上色,很多复杂的药材结构图,比如根茎、花蕊的剖面图,都清晰可见,即使用放大镜来看,细节依然清晰锐利。我之前总觉得本草学离我的生活很远,但这套书的注释里,经常会穿插一些现代医学对该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这让我立刻对那些看似陌生的草药产生了亲切感和信任感。它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让这部沉睡了数百年的宝典,重新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于任何一个对生命科学、自然历史或传统医学抱有敬畏之心的人来说,这套八册的典藏版,是绝对值得拥有的精神食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