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社“视频大讲堂”大系:AutoCAD 201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 附光盘1张)

清华社“视频大讲堂”大系:AutoCAD 201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 附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CAD/CAM/CAE技术联盟 编
图书标签:
  • AutoCAD
  • AutoCAD 2012
  • 视频教程
  • 清华社
  • 工程制图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D
  • 入门
  • 精通
  • 软件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816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025554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清华社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4
字数:10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视频演示:110集(段)高清多媒体教学视频,让学习效率更高!
  典型实例:231个中小型实例、实践,用实例学习更专业!
  交流辅导:登录网站找到《清华社“视频大讲堂”大系:AutoCAD 201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后,可向作者请教和交流!
  工程图集:6套大型不同领域的设计图集,及其配套的源文件和视频录像总时长达12小时。
  速查手册:4套电子速查手册,包括《AutoCAD绘图技巧大全》、《常用工具按钮速查手册》、《常用快捷键速查手册》、《常用快捷命令速查手册》。

内容简介

  《清华社“视频大讲堂”大系:AutoCAD 201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综合介绍了autocad 2012中文版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全书共14章,其中第1~10章主要介绍autocad 2012中文版在二维平面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第11~14章主要介绍三维对象在软件中的创建方法及编辑技巧。全书解说翔实,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图文并茂。每一章的知识点都配有案例讲解,使读者对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在每章最后配有巩固练习实例,使读者能综合运用全章的知识点。

目录

第1章 autocad 2012基础
1.1 操作界面
1.1.1 标题栏
1.1.2 绘图区
1.1.3 坐标系图标
1.1.4 菜单栏
1.1.5 工具栏
1.1.6 命令行窗口
1.1.7 布局标签
1.1.8 状态栏
1.1.9 滚动条
1.1.10 状态托盘
1.1.11 快速访问工具栏和交互信息
工具栏
1.1.12 功能区
1.2 设置绘图环境
1.2.1 图形单位设置
1.2.2 图形边界设置
1.3 配置绘图系统
.1.4 文件管理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开文件
1.4.3 保存文件
1.4.4 另存为
1.4.5 退出
1.4.6 图形修复
1.5 基本输入操作
1.5.1 命令输入方式
1.5.2 命令执行方式
1.5.3 命令的重复、撤销、重做
1.5.4 坐标系统与数据的输入方法
1.5.5 操作实例——绘制线段
1.5.6 透明命令
1.5.7 按键定义
1.6 缩放与平移
1.6.1 缩放
1.6.2 平移
1.6.3 重画与重生成
1.6.4 清除屏幕
1.7 动手练一练
1.7.1 熟悉操作界面
1.7.2 设置绘图环境
1.7.3 管理图形文件
1.7.4 数据输入
1.7.5 查看零件图的细节

第2章 简单二维绘图命令
2.1 直线类图形绘制
2.1.1 绘制直线段
2.1.2 操作实例——五角星
2.1.3 绘制构造线
2.1.4 绘制射线
2.2 圆类图形绘制
2.2.1 绘制圆
2.2.2 操作实例——哈哈猪造型
2.2.3 绘制圆弧
2.2.4 操作实例——梅花造型
2.2.5 绘制圆环
2.2.6 绘制椭圆与椭圆弧
2.2.7 操作实例——洗脸盆造型
2.3 平面图形的绘制
2.3.1 绘制矩形
2.3.2 操作实例——方头平键图形
2.3.3 绘制正多边形
2.3.4 操作实例——螺母图形
2.4 点的绘制
2.4.1 绘制点
2.4.2 定数等分点
2.4.3 定距等分点
2.4.4 操作实例——棘轮图形
2.5 综合演练——汽车造型
2.6 动手练一练
2.6.1 绘制粗糙度符号
2.6.2 绘制圆头平键
2.6.3 绘制卡通造型

第3章 基本绘图工具
3.1 精确定位工具
3.1.1 正交模式
3.1.2 栅格工具
3.1.3 捕捉工具
3.2 对象捕捉
3.2.1 特殊位置点捕捉
3.2.2 操作实例——盘盖
3.2.3 对象捕捉设置
3.2.4 操作实例——圆公切线
3.2.5 基点捕捉
3.2.6 操作实例——绘制直线
3.2.7 点过滤器捕捉
3.2.8 操作实例——绘制直线
3.3 对象追踪
3.3.1 对象捕捉追踪
3.3.2 操作实例——绘制直线
3.3.3 极轴追踪
3.3.4 操作实例——极轴追踪法绘制方头平键
3.3.5 临时追踪
3.3.6 操作实例——绘制直线
3.4 动态输入
3.5 对象约束
3.5.1 建立几何约束
3.5.2 几何约束设置
3.5.3 操作实例——相切及同心圆
3.5.4 建立尺寸约束
3.5.5 尺寸约束设置
3.5.6 操作实例——尺寸约束法绘制方头平键
3.5.7 自动约束
3.5.8 操作实例——三角形
3.6 图层设置
3.6.1 设置图层
3.6.2 颜色的设置
3.6.3 线型的设置
3.6.4 线宽的设置
3.6.5 操作实例——泵轴
3.7 动手练一练
3.7.1 利用图层命令绘制螺栓
3.7.2 过四边形上下边延长线交点作四边形右边平行线
3.7.3 利用对象捕捉追踪功能绘制特殊位置直线

第4章 平面图形的编辑
4.1 选择对象
4.1.1 构造选择集
4.1.2 快速选择
4.1.3 操作实例——选择指定对象
4.2 复制类编辑命令
4.2.1 复制链接对象
4.2.2 操作实例——链接图形
4.2.3 “复制”命令
4.2.4 操作实例——办公桌的绘制
4.2.5 “镜像”命令
4.2.6 操作实例——整流桥电路
4.2.7 “偏移”命令
4.2.8 操作实例——门的绘制
4.2.9 “移动”命令
4.2.10 操作实例——电视柜
4.2.11 “旋转”命令
4.2.12 操作实例——曲柄
4.2.13 “阵列”命令
4.2.14 操作实例——餐厅桌椅
4.2.15 “缩放”命令
4.2.16 操作实例——装饰盘
4.3 改变几何特性类命令
4.3.1 “修剪”命令
4.3.2 操作实例——间歇轮
4.3.3 “延伸”命令
4.3.4 操作实例——力矩式自整角
发送机
4.3.5 “圆角”命令
4.3.6 操作实例——挂轮架
4.3.7 “倒角”命令
4.3.8 操作实例——洗菜盆
4.3.9 “拉伸”命令
4.3.10 操作实例——手柄
4.3.11 “拉长”命令
4.3.12 操作实例——挂钟
4.3.13 “打断”命令
4.3.14 操作实例——连接盘
4.3.15 “打断于点”命令
4.3.16 操作实例——油标尺
4.3.17 “分解”命令
4.3.18 操作实例——圆头平键
4.3.19 “合并”命令
4.3.20 “光顺曲线”命令
4.4 删除及恢复类命令
4.4.1 “删除”命令
4.4.2 “恢复”命令
4.4.3 “清除”命令
4.5 综合演练——m10螺母
4.6 动手练一练
4.6.1 绘制紫荆花
4.6.2 绘制均布结构图形
4.6.3 绘制轴承座
4.6.4 绘制阶梯轴

第5章 复杂二维绘图和编辑命令
5.1 多段线
5.1.1 绘制多段线
5.1.2 操作实例——锅
5.1.3 编辑多段线
5.1.4 操作实例——支架
5.2 样条曲线
5.2.1 绘制样条曲线
5.2.2 编辑样条曲线
5.2.3 操作实例——单人床
5.3 多线
5.3.1 绘制多线
5.3.2 定义多线样式
5.3.3 编辑多线
5.3.4 操作实例——别墅墙体
5.4 面域
5.4.1 创建面域
5.4.2 面域的布尔运算
5.4.3 面域的数据提取
5.4.4 操作实例——法兰盘
5.5 图案填充
5.5.1 基本概念
5.5.2 图案填充的操作
5.5.3 编辑填充的图案
5.5.4 操作实例——旋钮
5.6 对象编辑
5.6.1 夹点编辑
5.6.2 操作实例——编辑图形
5.6.3 修改对象属性
5.6.4 操作实例——花朵
5.6.5 特性匹配
5.7 综合演练——足球
5.8 动手练一练
5.8.1 绘制浴缸
5.8.2 绘制雨伞
5.8.3 利用布尔运算绘制三角铁
5.8.4 绘制圆锥滚子轴承
5.8.5 绘制连接盘
5.8.6 绘制齿轮
5.8.7 绘制阀盖

第6章 文字与表格
6.1 文本样式
6.2 文本标注
6.2.1 单行文本标注
6.2.2 多行文本标注
6.2.3 操作实例——在标注文字时插入“±”号
6.3 文本编辑
6.3.1 文本编辑命令
6.3.2 操作实例——机械制图样板图
6.4 表格
6.4.1 定义表格样式
6.4.2 创建表格
6.4.3 表格文字编辑
6.4.4 操作实例——明细表
6.5 动手练一练
6.5.1 标注技术要求
6.5.2 绘制并填写标题栏
6.5.3 绘制变速器组装图明细表

第7章 尺寸标注
7.1 尺寸概述
7.1.1 尺寸标注的规则
7.1.2 尺寸标注的组成
7.1.3 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7.2 尺寸样式
7.2.1 直线
7.2.2 符号和箭头
7.2.3 尺寸文本
7.2.4 调整
7.2.5 主单位
7.2.6 换算单位
7.2.7 公差
7.3 标注尺寸
7.3.1 长度型尺寸标注
7.3.2 操作实例——标注螺栓
7.3.3 对齐标注
7.3.4 坐标尺寸标注
7.3.5 直径标注
7.3.6 半径标注
7.3.7 角度尺寸标注
7.3.8 操作实例——标注卡槽
7.3.9 弧长标注
7.3.10 折弯标注
7.3.11 圆心标记
7.3.12 基线标注
7.3.13 连续标注
7.3.14 操作实例——标注挂轮架
7.3.15 快速尺寸标注
7.3.16 等距标注
7.3.17 折断标注
7.4 引线标注
7.4.1 一般引线标注
7.4.2 快速引线标注
7.4.3 操作实例——标注齿轮轴套
7.5 形位公差
7.6 编辑尺寸标注
7.6.1 利用dim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
7.6.2 利用dimtedit命令编辑尺寸标注
7.6.3 操作实例——标注阀盖尺寸
7.7 动手练一练
7.7.1 标注圆头平键线性尺寸
7.7.2 标注曲柄尺寸
7.7.3 绘制并标注泵轴尺寸
7.7.4 绘制并标注齿轮轴尺寸

第8章 图块、外部参照与光栅图像
8.1 图块操作
8.1.1 定义图块
8.1.2 图块的保存
8.1.3 操作实例——定义螺母图块
8.1.4 图块的插入
8.1.5 操作实例——标注阀体表面粗糙度
8.1.6 动态块
8.1.7 操作实例——动态块功能标注阀体粗糙度
8.2 图块的属性
8.2.1 定义图块属性
8.2.2 修改属性的定义
8.2.3 图块属性编辑
8.2.4 操作实例——属性功能标注阀体粗糙度
8.3 外部参照
8.3.1 外部参照附着
8.3.2 外部参照裁剪
8.3.3 外部参照绑定
8.3.4 外部参照管理
8.3.5 在单独的窗口中打开外部参照
8.3.6 参照编辑
8.3.7 操作实例——将螺母插入到连接盘
8.4 光栅图像
8.4.1 图像附着
8.4.2 光栅图像管理
8.4.3 操作实例——小桥流水
8.5 综合演练——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原理图
8.5.1 绘制液压缸
8.5.2 绘制单向阀
8.5.3 绘制机械式二位阀
8.5.4 绘制电磁式二位阀
8.5.5 绘制调速阀
8.5.6 绘制三位五通阀
8.5.7 绘制顺序阀
8.5.8 绘制油泵、滤油器和回油缸
8.5.9 完成绘制
8.6 动手练一练
8.6.1 定义“螺母”图块并插入到轴图形中,组成一个配合
8.6.2 标注齿轮表面粗糙度
8.6.3 标注穹顶展览馆立面图形的标高符号

第9章 集成化绘图工具
9.1 设计中心
9.1.1 启动设计中心
9.1.2 插入图块
9.1.3 图形复制
9.1.4 操作实例——给房子图形插入窗户图块
9.2 工具选项板
9.2.1 打开工具选项板
9.2.2 工具选项板的显示控制
9.2.3 新建工具选项板
9.2.4 向工具选项板添加内容
9.2.5 操作实例——居室布置平面图
9.3 对象查询
9.3.1 查询距离
9.3.2 查询对象状态
9.3.3 操作实例——查询法兰盘属性
9.4 cad标准
9.4.1 创建cad标准文件
9.4.2 关联标准文件
9.4.3 使用cad标准检查图形
9.4.4 操作实例——对齿轮轴套进行cad标准检验
9.5 图纸集
9.5.1 创建图纸集
9.5.2 打开图纸集管理器并放置视图
9.5.3 操作实例——创建体育馆建筑结构施工图图纸集
9.6 标记集
9.6.1 打开标记集管理器
9.6.2 标记相关操作
9.6.3 操作实例——带标记的样品图纸
9.7 视口与空间
9.7.1 视口
9.7.2 模型空间与图纸空间
9.8 打印
9.8.1 打印设备的设置
9.8.2 创建布局
9.8.3 页面设置
9.8.4 从模型空间输出图形
9.8.5 从图纸空间输出图形
9.9 综合演练——日光灯的调光器电路
9.9.1 设置绘图环境
9.9.2 绘制线路结构图
9.9.3 绘制各实体符号
9.9.4 将实体符号插入到结构线路图
9.9.5 添加文字和注释
9.10 动手练一练
9.10.1 利用工具选项板绘制轴承图形
9.10.2 利用设计中心绘制盘盖组装图
9.10.3 打印预览齿轮图形

第10章 数据交换
10.1 web浏览器的启动及操作
10.1.1 在autocad中启动web浏览器
10.1.2 打开web文件
10.2 电子出图
10.2.1 dwf文件的输出
10.2.2 浏览dwf文件
10.2.3 操作实例——将盘类图形进行电子出图
10.3 电子传递与图形发布
10.3.1 电子传递
10.3.2 操作实例——将盘类图形进行电子传递
10.3.3 图形发布
10.3.4 操作实例——发布盘类零件图形
10.3.5 网上发布
10.3.6 操作实例——发布盘类元件图形
10.4 超链接
10.4.1 添加超链接
10.4.2 编辑和删除超链接
10.4.3 操作实例——将明细表超链接到变速器组装图
10.5 输入/输出其他格式的文件
10.5.1 输入不同格式文件
10.5.2 输出不同格式文件
10.6 综合演练——将住房布局dwg图形转化成bmp图形
10.7 动手练一练
10.7.1 通过autocad的网络功能进入cad共享资源网站
10.7.2 将挂轮架图形文件进行电子出图,并进行电子传递和网上发布
10.7.3 将皮带轮图形输出成bmp文件

第11章 绘制三维模型
11.1 三维模型的分类
11.2 三维坐标系统
11.2.1 右手法则与坐标系
11.2.2 坐标系设置
11.2.3 创建坐标系
11.2.4 动态坐标系
11.3 视点设置
11.3.1 利用对话框设置视点
11.3.2 利用罗盘确定视点
11.4 观察模式
11.4.1 动态观察
11.4.2 视图控制器
11.4.3 相机
11.4.4 漫游和飞行
11.4.5 运动路径动画
11.4.6 控制盘
11.4.7 运动显示器
11.4.8 操作实例——观察阀体三维模型
11.5 基本三维绘制
11.5.1 绘制三维点
11.5.2 绘制三维多段线
11.5.3 绘制三维面
11.5.4 绘制多边网格面
11.5.5 绘制三维网格
11.6 通过二维图形生成三维网格
11.6.1 直纹网格
11.6.2 平移网格
11.6.3 边界网格
11.6.4 操作实例——花篮的绘制
11.6.5 旋转网格
11.6.6 操作实例——弹簧的绘制
11.6.7 平面曲面
11.7 绘制基本三维网格
11.7.1 绘制网格长方体
11.7.2 绘制网格圆锥体
11.7.3 绘制网格圆柱体
11.7.4 绘制网格棱锥体
11.7.5 绘制网格球体
11.7.6 绘制网格楔体
11.7.7 绘制网格圆环体
11.7.8 通过转换创建网格
11.7.9 操作实例——足球门的绘制
11.8 网格编辑
11.8.1 提高(降低)平滑度
11.8.2 锐化(取消锐化)
11.8.3 优化网格
11.8.4 分割面
11.8.5 其他网格编辑命令
11.9 综合演练——茶壶
11.9.1 绘制茶壶拉伸截面
11.9.2 拉伸茶壶截面
11.9.3 绘制茶壶盖
11.10 动手练一练
11.10.1 利用三维动态观察器观察泵盖图形
11.10.2 绘制小凉亭

第12章 三维实体绘制
12.1 创建基本三维实体单元
12.1.1 绘制多段体
12.1.2 绘制螺旋
12.1.3 绘制长方体
12.1.4 绘制圆柱体
12.1.5 操作实例——叉拨架
12.1.6 绘制楔体
12.1.7 绘制棱锥体
12.1.8 绘制圆锥体
12.1.9 绘制球体
12.1.10 绘制圆环体
12.1.11 操作实例——弯管接头
12.2 布尔运算
12.2.1 三维建模布尔运算
12.2.2 操作实例——深沟球轴承
12.3 通过二维图形生成三维实体
12.3.1 拉伸
12.3.2 操作实例——六角形拱顶
12.3.3 旋转
12.3.4 操作实例——带轮
12.3.5 扫掠
12.3.6 操作实例——锁
12.3.7 放样
12.3.8 拖曳
12.3.9 操作实例——内六角螺钉
12.4 建模三维操作
12.4.1 倒角
12.4.2 操作实例——平键
12.4.3 圆角
12.4.4 操作实例——棘轮
12.4.5 提取边
12.4.6 加厚
12.4.7 转换为建模(曲面)
12.4.8 干涉检查
12.5 综合演练——轴承座
12.6 动手练一练
12.6.1 绘制透镜
12.6.2 绘制绘图模板
12.6.3 绘制接头

第13章 三维实体编辑
13.1 剖切实体
13.1.1 剖切
13.1.2 剖切截面
13.1.3 截面平面
13.1.4 操作实例——连接轴环
13.2 编辑三维实体
13.2.1 三维阵列
13.2.2 操作实例——转向盘
13.2.3 三维镜像
13.2.4 操作实例——手推车小轮
13.2.5 对齐对象
13.2.6 三维移动
13.2.7 三维旋转
13.2.8 操作实例——三通管
13.3 对象编辑
13.3.1 拉伸面
13.3.2 操作实例——顶针
13.3.3 移动面
13.3.4 偏移面
13.3.5 删除面
13.3.6 操作实例——镶块
13.3.7 抽壳
13.3.8 操作实例——石桌
13.3.9 旋转面
13.3.10 操作实例——轴支架
13.3.11 倾斜面
13.3.12 操作实例——台灯
13.3.13 复制面
13.3.14 着色面
13.3.15 操作实例——双头螺柱
立体图
13.3.16 复制边
13.3.17 操作实例——支架
13.3.18 着色边
13.3.19 压印边
13.3.20 清除
13.3.21 分割
13.3.22 检查
13.3.23 夹点编辑
13.3.24 操作实例——六角螺母
13.4 显示形式
13.4.1 消隐
13.4.2 视觉样式
13.4.3 视觉样式管理器
13.4.4 操作实例——固定板
13.5 渲染实体
13.5.1 设置光源
13.5.2 渲染环境
13.5.3 地理位置
13.5.4 贴图
13.5.5 材质
13.5.6 渲染
13.5.7 操作实例——凉亭
13.6 综合演练——战斗机
13.6.1 机身与机翼
13.6.2 附件
13.6.3 细节完善
13.7 动手练一练
13.7.1 创建三通管
13.7.2 创建轴
13.7.3 创建三角支架

第14章 视图转换
1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4.2 轴测图的一般绘制方法
14.3 轴测图绘制综合实例
14.3.1 绘制轴承座的正等测图
14.3.2 绘制端盖的斜二测图
14.4 由三维实体生成三视图
14.5 三维实体生成三视图综合实例
14.5.1 轴承座实体模型转换成三视图
14.5.2 由泵盖实体生成剖视图实例
14.5.3 由泵轴实体生成剖面图实例
14.6 动手练一练
14.6.1 绘制轴承支座轴测图
14.6.2 将机座三维实体图转换成三视图



精彩书摘

  选择对象是进行编辑的前提。AutoCAD提供了多种对象选择方法,如点取方法、用选择窗口选择对象、用选择线选择对象、用对话框选择对象等。
  AutoCAD可以把选择的多个对象组成整体,如选择集和对象组进行整体编辑与修改。
  AutoCAD提供两种执行效果相同的途径编辑图形:
  先执行编辑命令,然后选择要编辑的对象。
  先选择要编辑的对象,然后执行编辑命令。
  选择集可以仅由一个图形对象构成,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组,如位于某一特定层上具有某种特定颜色的一组对象。选择集的构造可以在调用编辑命令之前或之后。
  AutoCAD提供以下几种方法构造选择集:
  先选择一个编辑命令,然后选择对象,用Enter键结束操作。
  使用SELECT命令。
  用点取设备选择对象,然后调用编辑命令。
  定义对象组。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AutoCAD都将提示用户选择对象,并且光标的形状由十字光标变为拾取框。
  下面结合SELECT命令说明选择对象的方法。
  SELECT命令可以单独使用,即在命令行中输入“SELECT”后按Enter键,也可以在执行其他编辑命令时被自动调用。此时,屏幕出现提示:
  上面各选项含义如下。
  (1)点:该选项表示直接通过点取的方式选择对象。这是较常用也是系统默认的一种对象选择方法。用鼠标或键盘移动拾取框,使其框住要选取的对象,然后单击鼠标左键,就会选中该对象并高亮显示。该点的选定也可以使用键盘输入一个点坐标值来实现。当选定点后,系统将立即扫描图形,搜索并且选择穿过该点的对象。
  用户可以利用“工具”→”选项”命令,在打开的“选项”对话框中设置拾取框的大小。选择“选择”选项卡,移动“拾取框大小”选项组的滑动标尺可以调整拾取框的大小。左侧的空白区中会显示相应的拾取框的尺寸大小。
  (2)窗口(W):用由两个对角顶点确定的矩形窗口选取位于其范围内部的所有图形,与边界相交的对象不会被选中。指定对角顶点时应该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
  在“选择对象:”提示下输入“W”后按Enter键,选择该选项后,出现如下提示:
  指定第一个角点:(输入矩形窗口的第一个对角点的位置)
  指定对角点:(输入矩形窗口的另一个对角点的位置)
  指定两个对角顶点后,位于矩形窗口内部的所有图形被选中,并高亮显示。
  ……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深入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未来实践——基于最新标准的Revit 2024高级应用与项目管理 本书籍定位于面向拥有一定基础的建筑、结构、机电工程师及BIM应用专业人士,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当前建筑行业主流的参数化设计与信息管理平台——Autodesk Revit 在最新2024版本中的核心功能、高级技巧及其在复杂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高效集成与管理策略。本书将完全摒弃对基础AutoCAD操作或传统二维绘图的讲解,聚焦于如何利用Revit 2024构建高度集成化、数据驱动型的建筑信息模型(BIM)。 --- 第一部分:Revit 2024 核心环境与数据驱动建模的深化 本部分将快速回顾Revit 2024界面和基础操作中的效率提升点,随后立即进入参数化建模的精深层面。 1.1 工作环境与性能优化: 深入讲解如何配置Revit 2024以适应超大型项目的性能需求,包括工作共享的优化设置、本地文件管理策略,以及利用新的API接口和云协作模块(如BIM 360/ACC的最新集成模式)进行高效的项目协同。重点分析2024版本中针对图形处理速度和模型加载效率的底层优化机制。 1.2 族(Family)的高级定制与参数化逻辑构建: 放弃对标准族库的简单介绍,本书将集中火力于创建复杂的、具备强大适应性的“自适应族(Adaptive Components)”和“内建族”的开发。详细阐述公式驱动的几何体生成、嵌套族的应用逻辑、参数间的驱动与被驱动关系的精确控制,以及如何利用“共享参数”来标准化项目族库,确保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我们将通过一个仿生幕墙实例,展示如何利用参数控制点的动态变化,实现复杂曲面的精确建模。 1.3 详图、注释与标准化的细化: 超越基础的标注和图纸出图,本章聚焦于如何在Revit中实现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自动化落地。讲解详图构件(Detail Components)的智能化应用,如何创建符合特定规范的轴网系统、尺寸标注样式以及文字样式库。重点探讨“视图样板”的深度应用,实现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纸的全流程视觉风格一致性管理。 --- 第二部分:跨专业集成与冲突检测(Model Coordination) 现代工程的核心在于信息共享与集成。本部分将重点解析Revit如何在多专业协作中发挥核心作用,特别是与Navisworks的深度联动。 2.1 结构专业建模的精确性与分析接口: 针对结构工程师,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根据设计荷载和材料特性,精确创建梁、柱、楼板的参数化定义,并利用Revit的“结构分析模型”功能进行初步验证。重点讲解Revit模型如何无缝导出至ETABS或SAP2000等专业结构分析软件,以及数据回写(Round-trip)的流程管理,确保分析结果能有效反馈至建筑模型中。 2.2 机电(MEP)系统的复杂路径优化与族库管理: 机电系统的复杂性要求高度自动化的布管和设备放置。本章深入探讨Revit MEP的流体分析工具(如压力计算和坡度设置),以及如何利用“系统浏览器”进行系统分类和管理。我们将展示创建带有详细制造商参数(如能耗、体积、维护空间)的暖通空调设备族,并演示如何利用“管线自动生成”工具优化复杂机房内的管线布局,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2.3 碰撞检测与协调工作流(Clash Detection Workflow): 本书将Revit的“协调模型”功能提升到项目管理层面。详细介绍如何导出NWC文件,并在Navisworks Manage中设置精细的检查集(Clash Test Sets)。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构建一套从发现碰撞、指定责任人、模型内问题标记(Marking Issues)到最终闭环验证(Issue Resolution)的完整项目协调工作流,并展示如何利用Revit 2024的最新API功能,实现部分碰撞信息的自动同步。 --- 第三部分:信息提取、出图与数据交付(4D/5D 准备) BIM的价值在于信息。本部分关注如何从模型中高效、准确地提取所需信息,并为后续的工程量统计和进度模拟做好准备。 3.1 动态明细表(Schedules)的高级定制与数据过滤: 超越基础的材料统计,本章讲解如何创建复杂的多级嵌套明细表,实现基于参数组合的筛选和计算。重点介绍如何创建“计算参数”和“公式字段”,用于自动计算成本估算的基础数据(如面积乘以单价),并展示如何利用明细表直接驱动模型对象(如门窗数量)的属性更新。 3.2 施工图纸集的自动化与图纸关联性管理: 讲解如何利用“图纸视图链接”、“图纸集管理器”和“视图样板”确保数千张图纸间的视图、明细表和图纸编号的绝对一致性。重点演示在模型更改后,如何高效地批量更新所有相关图纸上的信息,将传统手动校对工作量降至最低。 3.3 走向更深层次的应用:4D与5D模型准备: 虽然Revit本身不是专业的4D/5D软件,但它是数据源。本章详细指导如何为进度模拟(4D)和成本估算(5D)准备“干净”的模型: 4D准备: 如何在族或元素级别准确定义“安装阶段”参数,并确保模型几何体与WBS(工作分解结构)的精确匹配。 5D准备: 如何利用“成本估算连接器”或标准化的IFC导出,将模型元素与外部成本数据库进行映射,为快速造价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 第四部分:项目交付与数字化运维(FM/COBie) 本书将以Revit模型在项目交付后如何服务于建筑的运营维护作为收尾,体现BIM的完整生命周期价值。 4.1 IFC标准导出与跨平台兼容性: 深入探讨Revit向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FC) 格式导出的核心设置。分析不同IFC版本(如IFC2x3, IFC4)对不同资产管理系统(如设施管理软件)的数据要求,重点解决导出过程中信息丢失或几何体错误的问题。 4.2 COBie数据结构与资产信息嵌入: 讲解如何利用Revit的“共享参数”和第三方插件,精确组织和导出符合COBie(Construction Operations Building Information Exchange)标准的资产信息清单。这包括设备ID、制造商、安装日期、维护手册链接等关键运维数据,确保模型成为设施管理系统的“活的数据库”。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假定读者已经掌握了基础的CAD/BIM概念,直接跳过重复的“如何画线、如何放置门窗”的讲解,聚焦于“如何利用Revit 2024的高级参数化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复杂数据管理、跨专业协作和高效交付难题”。全书以最新的行业标准和项目实践为导向,提供了一套从设计深化到信息交付的完整、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AutoCAD 2012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标准版 附光盘1张)》简直是为我这种对设计一窍不通的新手量身定制的“救星”!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网上的教程,七零八落的,看得我云里雾里,总感觉抓不住重点。这本书的结构清晰得令人赞叹,从最基础的界面认知,到命令行操作的精髓,再到二维绘图的十八般武艺,简直是一步一个脚印,生怕你跟不上。特别是它对常用工具的讲解,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参数罗列,而是结合了实际的工程案例来演示,比如画一个标准的门窗、绘制一个简单的平面图,每一步的操作都有配图,而且图示非常清晰,放大和局部细节的处理做得到位。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标注和图层管理的,以前总觉得标注很烦琐,但这本书里用“场景化”的讲解方式,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需要精确标注,以及如何通过图层的高效管理让图纸瞬间变得专业起来。光盘里的配套素材和练习文件也极其实用,光是跟着光盘里的步骤一步步敲下来,就已经对2012版本的操作逻辑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真的没有跳过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步骤,这种对新手极度友好的态度,让我第一次有了“我好像真的能学会CAD”的信心。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也值得点赞,它没有一般技术书籍的刻板和沉闷。虽然是标准版,但纸张质量不错,印刷清晰,尤其那些涉及色彩和精细线条的截图部分,过渡自然,色彩还原度高,保证了观看体验。在内容组织上,作者采用了“模块化”的学习结构,每一章结束都会有一个“本章小结与进阶提示”,这对我这种喜欢回顾和巩固知识点的学习者来说非常友好。它不会让你看完一堆内容后,感觉知识点散落一地,而是通过这些总结帮你构建起清晰的知识框架。例如,在讲解尺寸链和基准标注的章节后,它特别提醒了在进行机械制图和建筑制图时,对基准点的选取是何等关键,并给出了不同行业规范的倾向性建议。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软件操作层面,开始触及设计规范的边界,这一点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专业深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希望系统掌握AutoCAD 2012核心技能,并希望打下坚实工程绘图基础的学习者的高质量教材。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扎实、全面,并且有着极其明确的目标受众定位。作为清华社出版的“大系”之一,其内容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尤其欣赏它在软件界面与命令深度上的平衡把握。对于2012这个相对成熟的版本,它没有过多地纠结于那些已经被新版本淘汰的过时操作,而是把笔墨集中在了那些核心且至今仍然高效的命令上。例如,它对“阵列(Array)”功能的讲解,就清晰地划分了矩形阵列和环形阵列的应用场景,并详细解释了动态修改属性带来的便利。我记得自己以前画圆环总是要反复计算中心点和半径,自从看了这本书里关于“对象捕捉(Osnap)”与“极轴追踪(Polar Tracking)”结合使用的技巧后,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更值得一提的是,它附带的光盘资源,里面的案例文件是直接可以打开和编辑的源文件,这比单纯看图片学习效率高太多了,我经常是边看书边对照光盘文件进行操作验证,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路径,大大减少了学习曲线上的挫败感。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特点,那一定是“实用主义的典范”。它没有过多华而不实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手把手带着你操作。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在错误处理和常见问题解析上的细致程度。我记得在学习标注样式的自定义时,第一次调出来的箭头样式总是和教程里的不一样,我差点以为是我的软件安装出了问题。结果翻到倒数第二章的“疑难排解”,赫然发现里面有一小节专门讲了“箭头样式在不同图形界限下的显示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系统变量调整建议。这种预判到读者可能会在哪个环节卡住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的做法,体现了编者极强的同理心和对教学难点的深刻洞察。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教你画线,更教你在遇到现实中的设计问题时,应该调动哪些工具和思路去解决。对于需要快速上手并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它会变成一本“啃不动”的参考手册,毕竟“从入门到精通”的跨度听起来就有点吓人。然而,它的行文风格出乎意料地流畅且富有启发性。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设计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总是能在关键节点提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举个例子,在讲解三维建模的基础部分,这本书并没有急于展示复杂的实体操作,而是先花了很大篇幅介绍三维坐标系和视图切换的逻辑,这点至关重要,很多初学者都败在了对空间感的迷失上。这本书却将这部分内容讲得如同在玩一个立体拼图游戏,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让我很快就适应了从二维思维跳跃到三维空间思考的过程。更让我惊喜的是,在精通的部分,它开始探讨一些高级的应用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外部参照(XREF)来管理大型项目图纸,以及如何设置打印样式(CTB/STB)以达到出版级的输出效果。这些内容在很多入门书籍中往往被草草带过,但对于真正想把CAD用在工作中的人来说,却是决定性的差异点。这表明编者不仅仅停留在“教你怎么画”,更在于“教你如何专业地管理图纸”。

评分

字体清晰,正版,挺好的

评分

不错不错多东西学

评分

还没深入学习,暂且给个好评吧

评分

书很不错,包装的也很好,快递很快

评分

挺不错的,希望后期学习易懂

评分

书安装完好,物流速度快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挺厚实的,小哥送货挺快的,好评

评分

图片上的文字颜色比较浅,其它的都还好。这书没有我需要的NX10后处理方面的介绍,给与我有同样需求的朋友一个提醒!

评分

内容很丰富,光盘视频很适合入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