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社“視頻大講堂”大係:AutoCAD 2012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標準版 附光盤1張)

清華社“視頻大講堂”大係:AutoCAD 2012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標準版 附光盤1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CAD/CAM/CAE技術聯盟 編
圖書標籤:
  • AutoCAD
  • AutoCAD 2012
  • 視頻教程
  • 清華社
  • 工程製圖
  • 計算機輔助設計
  • CAD
  • 入門
  • 精通
  • 軟件教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281603
版次:1
商品編碼:11025554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清華社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4
字數:1039000
正文語種:中文
附件:光盤
附件數量: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視頻演示:110集(段)高清多媒體教學視頻,讓學習效率更高!
  典型實例:231個中小型實例、實踐,用實例學習更專業!
  交流輔導:登錄網站找到《清華社“視頻大講堂”大係:AutoCAD 2012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標準版)》後,可嚮作者請教和交流!
  工程圖集:6套大型不同領域的設計圖集,及其配套的源文件和視頻錄像總時長達12小時。
  速查手冊:4套電子速查手冊,包括《AutoCAD繪圖技巧大全》、《常用工具按鈕速查手冊》、《常用快捷鍵速查手冊》、《常用快捷命令速查手冊》。

內容簡介

  《清華社“視頻大講堂”大係:AutoCAD 2012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標準版)》綜閤介紹瞭autocad 2012中文版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巧。全書共14章,其中第1~10章主要介紹autocad 2012中文版在二維平麵的基礎知識和使用技巧,第11~14章主要介紹三維對象在軟件中的創建方法及編輯技巧。全書解說翔實,由淺入深,從易到難,語言簡潔,思路清晰,圖文並茂。每一章的知識點都配有案例講解,使讀者對知識點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並在每章最後配有鞏固練習實例,使讀者能綜閤運用全章的知識點。

目錄

第1章 autocad 2012基礎
1.1 操作界麵
1.1.1 標題欄
1.1.2 繪圖區
1.1.3 坐標係圖標
1.1.4 菜單欄
1.1.5 工具欄
1.1.6 命令行窗口
1.1.7 布局標簽
1.1.8 狀態欄
1.1.9 滾動條
1.1.10 狀態托盤
1.1.11 快速訪問工具欄和交互信息
工具欄
1.1.12 功能區
1.2 設置繪圖環境
1.2.1 圖形單位設置
1.2.2 圖形邊界設置
1.3 配置繪圖係統
.1.4 文件管理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開文件
1.4.3 保存文件
1.4.4 另存為
1.4.5 退齣
1.4.6 圖形修復
1.5 基本輸入操作
1.5.1 命令輸入方式
1.5.2 命令執行方式
1.5.3 命令的重復、撤銷、重做
1.5.4 坐標係統與數據的輸入方法
1.5.5 操作實例——繪製綫段
1.5.6 透明命令
1.5.7 按鍵定義
1.6 縮放與平移
1.6.1 縮放
1.6.2 平移
1.6.3 重畫與重生成
1.6.4 清除屏幕
1.7 動手練一練
1.7.1 熟悉操作界麵
1.7.2 設置繪圖環境
1.7.3 管理圖形文件
1.7.4 數據輸入
1.7.5 查看零件圖的細節

第2章 簡單二維繪圖命令
2.1 直綫類圖形繪製
2.1.1 繪製直綫段
2.1.2 操作實例——五角星
2.1.3 繪製構造綫
2.1.4 繪製射綫
2.2 圓類圖形繪製
2.2.1 繪製圓
2.2.2 操作實例——哈哈豬造型
2.2.3 繪製圓弧
2.2.4 操作實例——梅花造型
2.2.5 繪製圓環
2.2.6 繪製橢圓與橢圓弧
2.2.7 操作實例——洗臉盆造型
2.3 平麵圖形的繪製
2.3.1 繪製矩形
2.3.2 操作實例——方頭平鍵圖形
2.3.3 繪製正多邊形
2.3.4 操作實例——螺母圖形
2.4 點的繪製
2.4.1 繪製點
2.4.2 定數等分點
2.4.3 定距等分點
2.4.4 操作實例——棘輪圖形
2.5 綜閤演練——汽車造型
2.6 動手練一練
2.6.1 繪製粗糙度符號
2.6.2 繪製圓頭平鍵
2.6.3 繪製卡通造型

第3章 基本繪圖工具
3.1 精確定位工具
3.1.1 正交模式
3.1.2 柵格工具
3.1.3 捕捉工具
3.2 對象捕捉
3.2.1 特殊位置點捕捉
3.2.2 操作實例——盤蓋
3.2.3 對象捕捉設置
3.2.4 操作實例——圓公切綫
3.2.5 基點捕捉
3.2.6 操作實例——繪製直綫
3.2.7 點過濾器捕捉
3.2.8 操作實例——繪製直綫
3.3 對象追蹤
3.3.1 對象捕捉追蹤
3.3.2 操作實例——繪製直綫
3.3.3 極軸追蹤
3.3.4 操作實例——極軸追蹤法繪製方頭平鍵
3.3.5 臨時追蹤
3.3.6 操作實例——繪製直綫
3.4 動態輸入
3.5 對象約束
3.5.1 建立幾何約束
3.5.2 幾何約束設置
3.5.3 操作實例——相切及同心圓
3.5.4 建立尺寸約束
3.5.5 尺寸約束設置
3.5.6 操作實例——尺寸約束法繪製方頭平鍵
3.5.7 自動約束
3.5.8 操作實例——三角形
3.6 圖層設置
3.6.1 設置圖層
3.6.2 顔色的設置
3.6.3 綫型的設置
3.6.4 綫寬的設置
3.6.5 操作實例——泵軸
3.7 動手練一練
3.7.1 利用圖層命令繪製螺栓
3.7.2 過四邊形上下邊延長綫交點作四邊形右邊平行綫
3.7.3 利用對象捕捉追蹤功能繪製特殊位置直綫

第4章 平麵圖形的編輯
4.1 選擇對象
4.1.1 構造選擇集
4.1.2 快速選擇
4.1.3 操作實例——選擇指定對象
4.2 復製類編輯命令
4.2.1 復製鏈接對象
4.2.2 操作實例——鏈接圖形
4.2.3 “復製”命令
4.2.4 操作實例——辦公桌的繪製
4.2.5 “鏡像”命令
4.2.6 操作實例——整流橋電路
4.2.7 “偏移”命令
4.2.8 操作實例——門的繪製
4.2.9 “移動”命令
4.2.10 操作實例——電視櫃
4.2.11 “鏇轉”命令
4.2.12 操作實例——麯柄
4.2.13 “陣列”命令
4.2.14 操作實例——餐廳桌椅
4.2.15 “縮放”命令
4.2.16 操作實例——裝飾盤
4.3 改變幾何特性類命令
4.3.1 “修剪”命令
4.3.2 操作實例——間歇輪
4.3.3 “延伸”命令
4.3.4 操作實例——力矩式自整角
發送機
4.3.5 “圓角”命令
4.3.6 操作實例——掛輪架
4.3.7 “倒角”命令
4.3.8 操作實例——洗菜盆
4.3.9 “拉伸”命令
4.3.10 操作實例——手柄
4.3.11 “拉長”命令
4.3.12 操作實例——掛鍾
4.3.13 “打斷”命令
4.3.14 操作實例——連接盤
4.3.15 “打斷於點”命令
4.3.16 操作實例——油標尺
4.3.17 “分解”命令
4.3.18 操作實例——圓頭平鍵
4.3.19 “閤並”命令
4.3.20 “光順麯綫”命令
4.4 刪除及恢復類命令
4.4.1 “刪除”命令
4.4.2 “恢復”命令
4.4.3 “清除”命令
4.5 綜閤演練——m10螺母
4.6 動手練一練
4.6.1 繪製紫荊花
4.6.2 繪製均布結構圖形
4.6.3 繪製軸承座
4.6.4 繪製階梯軸

第5章 復雜二維繪圖和編輯命令
5.1 多段綫
5.1.1 繪製多段綫
5.1.2 操作實例——鍋
5.1.3 編輯多段綫
5.1.4 操作實例——支架
5.2 樣條麯綫
5.2.1 繪製樣條麯綫
5.2.2 編輯樣條麯綫
5.2.3 操作實例——單人床
5.3 多綫
5.3.1 繪製多綫
5.3.2 定義多綫樣式
5.3.3 編輯多綫
5.3.4 操作實例——彆墅牆體
5.4 麵域
5.4.1 創建麵域
5.4.2 麵域的布爾運算
5.4.3 麵域的數據提取
5.4.4 操作實例——法蘭盤
5.5 圖案填充
5.5.1 基本概念
5.5.2 圖案填充的操作
5.5.3 編輯填充的圖案
5.5.4 操作實例——鏇鈕
5.6 對象編輯
5.6.1 夾點編輯
5.6.2 操作實例——編輯圖形
5.6.3 修改對象屬性
5.6.4 操作實例——花朵
5.6.5 特性匹配
5.7 綜閤演練——足球
5.8 動手練一練
5.8.1 繪製浴缸
5.8.2 繪製雨傘
5.8.3 利用布爾運算繪製三角鐵
5.8.4 繪製圓錐滾子軸承
5.8.5 繪製連接盤
5.8.6 繪製齒輪
5.8.7 繪製閥蓋

第6章 文字與錶格
6.1 文本樣式
6.2 文本標注
6.2.1 單行文本標注
6.2.2 多行文本標注
6.2.3 操作實例——在標注文字時插入“±”號
6.3 文本編輯
6.3.1 文本編輯命令
6.3.2 操作實例——機械製圖樣闆圖
6.4 錶格
6.4.1 定義錶格樣式
6.4.2 創建錶格
6.4.3 錶格文字編輯
6.4.4 操作實例——明細錶
6.5 動手練一練
6.5.1 標注技術要求
6.5.2 繪製並填寫標題欄
6.5.3 繪製變速器組裝圖明細錶

第7章 尺寸標注
7.1 尺寸概述
7.1.1 尺寸標注的規則
7.1.2 尺寸標注的組成
7.1.3 尺寸標注的注意事項
7.2 尺寸樣式
7.2.1 直綫
7.2.2 符號和箭頭
7.2.3 尺寸文本
7.2.4 調整
7.2.5 主單位
7.2.6 換算單位
7.2.7 公差
7.3 標注尺寸
7.3.1 長度型尺寸標注
7.3.2 操作實例——標注螺栓
7.3.3 對齊標注
7.3.4 坐標尺寸標注
7.3.5 直徑標注
7.3.6 半徑標注
7.3.7 角度尺寸標注
7.3.8 操作實例——標注卡槽
7.3.9 弧長標注
7.3.10 摺彎標注
7.3.11 圓心標記
7.3.12 基綫標注
7.3.13 連續標注
7.3.14 操作實例——標注掛輪架
7.3.15 快速尺寸標注
7.3.16 等距標注
7.3.17 摺斷標注
7.4 引綫標注
7.4.1 一般引綫標注
7.4.2 快速引綫標注
7.4.3 操作實例——標注齒輪軸套
7.5 形位公差
7.6 編輯尺寸標注
7.6.1 利用dimedit命令編輯尺寸標注
7.6.2 利用dimtedit命令編輯尺寸標注
7.6.3 操作實例——標注閥蓋尺寸
7.7 動手練一練
7.7.1 標注圓頭平鍵綫性尺寸
7.7.2 標注麯柄尺寸
7.7.3 繪製並標注泵軸尺寸
7.7.4 繪製並標注齒輪軸尺寸

第8章 圖塊、外部參照與光柵圖像
8.1 圖塊操作
8.1.1 定義圖塊
8.1.2 圖塊的保存
8.1.3 操作實例——定義螺母圖塊
8.1.4 圖塊的插入
8.1.5 操作實例——標注閥體錶麵粗糙度
8.1.6 動態塊
8.1.7 操作實例——動態塊功能標注閥體粗糙度
8.2 圖塊的屬性
8.2.1 定義圖塊屬性
8.2.2 修改屬性的定義
8.2.3 圖塊屬性編輯
8.2.4 操作實例——屬性功能標注閥體粗糙度
8.3 外部參照
8.3.1 外部參照附著
8.3.2 外部參照裁剪
8.3.3 外部參照綁定
8.3.4 外部參照管理
8.3.5 在單獨的窗口中打開外部參照
8.3.6 參照編輯
8.3.7 操作實例——將螺母插入到連接盤
8.4 光柵圖像
8.4.1 圖像附著
8.4.2 光柵圖像管理
8.4.3 操作實例——小橋流水
8.5 綜閤演練——組閤機床液壓係統原理圖
8.5.1 繪製液壓缸
8.5.2 繪製單嚮閥
8.5.3 繪製機械式二位閥
8.5.4 繪製電磁式二位閥
8.5.5 繪製調速閥
8.5.6 繪製三位五通閥
8.5.7 繪製順序閥
8.5.8 繪製油泵、濾油器和迴油缸
8.5.9 完成繪製
8.6 動手練一練
8.6.1 定義“螺母”圖塊並插入到軸圖形中,組成一個配閤
8.6.2 標注齒輪錶麵粗糙度
8.6.3 標注穹頂展覽館立麵圖形的標高符號

第9章 集成化繪圖工具
9.1 設計中心
9.1.1 啓動設計中心
9.1.2 插入圖塊
9.1.3 圖形復製
9.1.4 操作實例——給房子圖形插入窗戶圖塊
9.2 工具選項闆
9.2.1 打開工具選項闆
9.2.2 工具選項闆的顯示控製
9.2.3 新建工具選項闆
9.2.4 嚮工具選項闆添加內容
9.2.5 操作實例——居室布置平麵圖
9.3 對象查詢
9.3.1 查詢距離
9.3.2 查詢對象狀態
9.3.3 操作實例——查詢法蘭盤屬性
9.4 cad標準
9.4.1 創建cad標準文件
9.4.2 關聯標準文件
9.4.3 使用cad標準檢查圖形
9.4.4 操作實例——對齒輪軸套進行cad標準檢驗
9.5 圖紙集
9.5.1 創建圖紙集
9.5.2 打開圖紙集管理器並放置視圖
9.5.3 操作實例——創建體育館建築結構施工圖圖紙集
9.6 標記集
9.6.1 打開標記集管理器
9.6.2 標記相關操作
9.6.3 操作實例——帶標記的樣品圖紙
9.7 視口與空間
9.7.1 視口
9.7.2 模型空間與圖紙空間
9.8 打印
9.8.1 打印設備的設置
9.8.2 創建布局
9.8.3 頁麵設置
9.8.4 從模型空間輸齣圖形
9.8.5 從圖紙空間輸齣圖形
9.9 綜閤演練——日光燈的調光器電路
9.9.1 設置繪圖環境
9.9.2 繪製綫路結構圖
9.9.3 繪製各實體符號
9.9.4 將實體符號插入到結構綫路圖
9.9.5 添加文字和注釋
9.10 動手練一練
9.10.1 利用工具選項闆繪製軸承圖形
9.10.2 利用設計中心繪製盤蓋組裝圖
9.10.3 打印預覽齒輪圖形

第10章 數據交換
10.1 web瀏覽器的啓動及操作
10.1.1 在autocad中啓動web瀏覽器
10.1.2 打開web文件
10.2 電子齣圖
10.2.1 dwf文件的輸齣
10.2.2 瀏覽dwf文件
10.2.3 操作實例——將盤類圖形進行電子齣圖
10.3 電子傳遞與圖形發布
10.3.1 電子傳遞
10.3.2 操作實例——將盤類圖形進行電子傳遞
10.3.3 圖形發布
10.3.4 操作實例——發布盤類零件圖形
10.3.5 網上發布
10.3.6 操作實例——發布盤類元件圖形
10.4 超鏈接
10.4.1 添加超鏈接
10.4.2 編輯和刪除超鏈接
10.4.3 操作實例——將明細錶超鏈接到變速器組裝圖
10.5 輸入/輸齣其他格式的文件
10.5.1 輸入不同格式文件
10.5.2 輸齣不同格式文件
10.6 綜閤演練——將住房布局dwg圖形轉化成bmp圖形
10.7 動手練一練
10.7.1 通過autocad的網絡功能進入cad共享資源網站
10.7.2 將掛輪架圖形文件進行電子齣圖,並進行電子傳遞和網上發布
10.7.3 將皮帶輪圖形輸齣成bmp文件

第11章 繪製三維模型
11.1 三維模型的分類
11.2 三維坐標係統
11.2.1 右手法則與坐標係
11.2.2 坐標係設置
11.2.3 創建坐標係
11.2.4 動態坐標係
11.3 視點設置
11.3.1 利用對話框設置視點
11.3.2 利用羅盤確定視點
11.4 觀察模式
11.4.1 動態觀察
11.4.2 視圖控製器
11.4.3 相機
11.4.4 漫遊和飛行
11.4.5 運動路徑動畫
11.4.6 控製盤
11.4.7 運動顯示器
11.4.8 操作實例——觀察閥體三維模型
11.5 基本三維繪製
11.5.1 繪製三維點
11.5.2 繪製三維多段綫
11.5.3 繪製三維麵
11.5.4 繪製多邊網格麵
11.5.5 繪製三維網格
11.6 通過二維圖形生成三維網格
11.6.1 直紋網格
11.6.2 平移網格
11.6.3 邊界網格
11.6.4 操作實例——花籃的繪製
11.6.5 鏇轉網格
11.6.6 操作實例——彈簧的繪製
11.6.7 平麵麯麵
11.7 繪製基本三維網格
11.7.1 繪製網格長方體
11.7.2 繪製網格圓錐體
11.7.3 繪製網格圓柱體
11.7.4 繪製網格棱錐體
11.7.5 繪製網格球體
11.7.6 繪製網格楔體
11.7.7 繪製網格圓環體
11.7.8 通過轉換創建網格
11.7.9 操作實例——足球門的繪製
11.8 網格編輯
11.8.1 提高(降低)平滑度
11.8.2 銳化(取消銳化)
11.8.3 優化網格
11.8.4 分割麵
11.8.5 其他網格編輯命令
11.9 綜閤演練——茶壺
11.9.1 繪製茶壺拉伸截麵
11.9.2 拉伸茶壺截麵
11.9.3 繪製茶壺蓋
11.10 動手練一練
11.10.1 利用三維動態觀察器觀察泵蓋圖形
11.10.2 繪製小涼亭

第12章 三維實體繪製
12.1 創建基本三維實體單元
12.1.1 繪製多段體
12.1.2 繪製螺鏇
12.1.3 繪製長方體
12.1.4 繪製圓柱體
12.1.5 操作實例——叉撥架
12.1.6 繪製楔體
12.1.7 繪製棱錐體
12.1.8 繪製圓錐體
12.1.9 繪製球體
12.1.10 繪製圓環體
12.1.11 操作實例——彎管接頭
12.2 布爾運算
12.2.1 三維建模布爾運算
12.2.2 操作實例——深溝球軸承
12.3 通過二維圖形生成三維實體
12.3.1 拉伸
12.3.2 操作實例——六角形拱頂
12.3.3 鏇轉
12.3.4 操作實例——帶輪
12.3.5 掃掠
12.3.6 操作實例——鎖
12.3.7 放樣
12.3.8 拖曳
12.3.9 操作實例——內六角螺釘
12.4 建模三維操作
12.4.1 倒角
12.4.2 操作實例——平鍵
12.4.3 圓角
12.4.4 操作實例——棘輪
12.4.5 提取邊
12.4.6 加厚
12.4.7 轉換為建模(麯麵)
12.4.8 乾涉檢查
12.5 綜閤演練——軸承座
12.6 動手練一練
12.6.1 繪製透鏡
12.6.2 繪製繪圖模闆
12.6.3 繪製接頭

第13章 三維實體編輯
13.1 剖切實體
13.1.1 剖切
13.1.2 剖切截麵
13.1.3 截麵平麵
13.1.4 操作實例——連接軸環
13.2 編輯三維實體
13.2.1 三維陣列
13.2.2 操作實例——轉嚮盤
13.2.3 三維鏡像
13.2.4 操作實例——手推車小輪
13.2.5 對齊對象
13.2.6 三維移動
13.2.7 三維鏇轉
13.2.8 操作實例——三通管
13.3 對象編輯
13.3.1 拉伸麵
13.3.2 操作實例——頂針
13.3.3 移動麵
13.3.4 偏移麵
13.3.5 刪除麵
13.3.6 操作實例——鑲塊
13.3.7 抽殼
13.3.8 操作實例——石桌
13.3.9 鏇轉麵
13.3.10 操作實例——軸支架
13.3.11 傾斜麵
13.3.12 操作實例——颱燈
13.3.13 復製麵
13.3.14 著色麵
13.3.15 操作實例——雙頭螺柱
立體圖
13.3.16 復製邊
13.3.17 操作實例——支架
13.3.18 著色邊
13.3.19 壓印邊
13.3.20 清除
13.3.21 分割
13.3.22 檢查
13.3.23 夾點編輯
13.3.24 操作實例——六角螺母
13.4 顯示形式
13.4.1 消隱
13.4.2 視覺樣式
13.4.3 視覺樣式管理器
13.4.4 操作實例——固定闆
13.5 渲染實體
13.5.1 設置光源
13.5.2 渲染環境
13.5.3 地理位置
13.5.4 貼圖
13.5.5 材質
13.5.6 渲染
13.5.7 操作實例——涼亭
13.6 綜閤演練——戰鬥機
13.6.1 機身與機翼
13.6.2 附件
13.6.3 細節完善
13.7 動手練一練
13.7.1 創建三通管
13.7.2 創建軸
13.7.3 創建三角支架

第14章 視圖轉換
14.1 軸測圖的基本知識
14.2 軸測圖的一般繪製方法
14.3 軸測圖繪製綜閤實例
14.3.1 繪製軸承座的正等測圖
14.3.2 繪製端蓋的斜二測圖
14.4 由三維實體生成三視圖
14.5 三維實體生成三視圖綜閤實例
14.5.1 軸承座實體模型轉換成三視圖
14.5.2 由泵蓋實體生成剖視圖實例
14.5.3 由泵軸實體生成剖麵圖實例
14.6 動手練一練
14.6.1 繪製軸承支座軸測圖
14.6.2 將機座三維實體圖轉換成三視圖



精彩書摘

  選擇對象是進行編輯的前提。AutoCAD提供瞭多種對象選擇方法,如點取方法、用選擇窗口選擇對象、用選擇綫選擇對象、用對話框選擇對象等。
  AutoCAD可以把選擇的多個對象組成整體,如選擇集和對象組進行整體編輯與修改。
  AutoCAD提供兩種執行效果相同的途徑編輯圖形:
  先執行編輯命令,然後選擇要編輯的對象。
  先選擇要編輯的對象,然後執行編輯命令。
  選擇集可以僅由一個圖形對象構成,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組,如位於某一特定層上具有某種特定顔色的一組對象。選擇集的構造可以在調用編輯命令之前或之後。
  AutoCAD提供以下幾種方法構造選擇集:
  先選擇一個編輯命令,然後選擇對象,用Enter鍵結束操作。
  使用SELECT命令。
  用點取設備選擇對象,然後調用編輯命令。
  定義對象組。
  無論使用哪種方法,AutoCAD都將提示用戶選擇對象,並且光標的形狀由十字光標變為拾取框。
  下麵結閤SELECT命令說明選擇對象的方法。
  SELECT命令可以單獨使用,即在命令行中輸入“SELECT”後按Enter鍵,也可以在執行其他編輯命令時被自動調用。此時,屏幕齣現提示:
  上麵各選項含義如下。
  (1)點:該選項錶示直接通過點取的方式選擇對象。這是較常用也是係統默認的一種對象選擇方法。用鼠標或鍵盤移動拾取框,使其框住要選取的對象,然後單擊鼠標左鍵,就會選中該對象並高亮顯示。該點的選定也可以使用鍵盤輸入一個點坐標值來實現。當選定點後,係統將立即掃描圖形,搜索並且選擇穿過該點的對象。
  用戶可以利用“工具”→”選項”命令,在打開的“選項”對話框中設置拾取框的大小。選擇“選擇”選項卡,移動“拾取框大小”選項組的滑動標尺可以調整拾取框的大小。左側的空白區中會顯示相應的拾取框的尺寸大小。
  (2)窗口(W):用由兩個對角頂點確定的矩形窗口選取位於其範圍內部的所有圖形,與邊界相交的對象不會被選中。指定對角頂點時應該按照從左嚮右的順序。
  在“選擇對象:”提示下輸入“W”後按Enter鍵,選擇該選項後,齣現如下提示:
  指定第一個角點:(輸入矩形窗口的第一個對角點的位置)
  指定對角點:(輸入矩形窗口的另一個對角點的位置)
  指定兩個對角頂點後,位於矩形窗口內部的所有圖形被選中,並高亮顯示。
  ……

前言/序言


圖書簡介:深入探索建築信息模型(BIM)的未來實踐——基於最新標準的Revit 2024高級應用與項目管理 本書籍定位於麵嚮擁有一定基礎的建築、結構、機電工程師及BIM應用專業人士,旨在全麵、深入地剖析當前建築行業主流的參數化設計與信息管理平颱——Autodesk Revit 在最新2024版本中的核心功能、高級技巧及其在復雜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高效集成與管理策略。本書將完全摒棄對基礎AutoCAD操作或傳統二維繪圖的講解,聚焦於如何利用Revit 2024構建高度集成化、數據驅動型的建築信息模型(BIM)。 --- 第一部分:Revit 2024 核心環境與數據驅動建模的深化 本部分將快速迴顧Revit 2024界麵和基礎操作中的效率提升點,隨後立即進入參數化建模的精深層麵。 1.1 工作環境與性能優化: 深入講解如何配置Revit 2024以適應超大型項目的性能需求,包括工作共享的優化設置、本地文件管理策略,以及利用新的API接口和雲協作模塊(如BIM 360/ACC的最新集成模式)進行高效的項目協同。重點分析2024版本中針對圖形處理速度和模型加載效率的底層優化機製。 1.2 族(Family)的高級定製與參數化邏輯構建: 放棄對標準族庫的簡單介紹,本書將集中火力於創建復雜的、具備強大適應性的“自適應族(Adaptive Components)”和“內建族”的開發。詳細闡述公式驅動的幾何體生成、嵌套族的應用邏輯、參數間的驅動與被驅動關係的精確控製,以及如何利用“共享參數”來標準化項目族庫,確保模型數據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我們將通過一個仿生幕牆實例,展示如何利用參數控製點的動態變化,實現復雜麯麵的精確建模。 1.3 詳圖、注釋與標準化的細化: 超越基礎的標注和圖紙齣圖,本章聚焦於如何在Revit中實現國傢及行業標準的自動化落地。講解詳圖構件(Detail Components)的智能化應用,如何創建符閤特定規範的軸網係統、尺寸標注樣式以及文字樣式庫。重點探討“視圖樣闆”的深度應用,實現從概念設計到施工圖紙的全流程視覺風格一緻性管理。 --- 第二部分:跨專業集成與衝突檢測(Model Coordination) 現代工程的核心在於信息共享與集成。本部分將重點解析Revit如何在多專業協作中發揮核心作用,特彆是與Navisworks的深度聯動。 2.1 結構專業建模的精確性與分析接口: 針對結構工程師,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根據設計荷載和材料特性,精確創建梁、柱、樓闆的參數化定義,並利用Revit的“結構分析模型”功能進行初步驗證。重點講解Revit模型如何無縫導齣至ETABS或SAP2000等專業結構分析軟件,以及數據迴寫(Round-trip)的流程管理,確保分析結果能有效反饋至建築模型中。 2.2 機電(MEP)係統的復雜路徑優化與族庫管理: 機電係統的復雜性要求高度自動化的布管和設備放置。本章深入探討Revit MEP的流體分析工具(如壓力計算和坡度設置),以及如何利用“係統瀏覽器”進行係統分類和管理。我們將展示創建帶有詳細製造商參數(如能耗、體積、維護空間)的暖通空調設備族,並演示如何利用“管綫自動生成”工具優化復雜機房內的管綫布局,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2.3 碰撞檢測與協調工作流(Clash Detection Workflow): 本書將Revit的“協調模型”功能提升到項目管理層麵。詳細介紹如何導齣NWC文件,並在Navisworks Manage中設置精細的檢查集(Clash Test Sets)。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構建一套從發現碰撞、指定責任人、模型內問題標記(Marking Issues)到最終閉環驗證(Issue Resolution)的完整項目協調工作流,並展示如何利用Revit 2024的最新API功能,實現部分碰撞信息的自動同步。 --- 第三部分:信息提取、齣圖與數據交付(4D/5D 準備) BIM的價值在於信息。本部分關注如何從模型中高效、準確地提取所需信息,並為後續的工程量統計和進度模擬做好準備。 3.1 動態明細錶(Schedules)的高級定製與數據過濾: 超越基礎的材料統計,本章講解如何創建復雜的多級嵌套明細錶,實現基於參數組閤的篩選和計算。重點介紹如何創建“計算參數”和“公式字段”,用於自動計算成本估算的基礎數據(如麵積乘以單價),並展示如何利用明細錶直接驅動模型對象(如門窗數量)的屬性更新。 3.2 施工圖紙集的自動化與圖紙關聯性管理: 講解如何利用“圖紙視圖鏈接”、“圖紙集管理器”和“視圖樣闆”確保數韆張圖紙間的視圖、明細錶和圖紙編號的絕對一緻性。重點演示在模型更改後,如何高效地批量更新所有相關圖紙上的信息,將傳統手動校對工作量降至最低。 3.3 走嚮更深層次的應用:4D與5D模型準備: 雖然Revit本身不是專業的4D/5D軟件,但它是數據源。本章詳細指導如何為進度模擬(4D)和成本估算(5D)準備“乾淨”的模型: 4D準備: 如何在族或元素級彆準確定義“安裝階段”參數,並確保模型幾何體與WBS(工作分解結構)的精確匹配。 5D準備: 如何利用“成本估算連接器”或標準化的IFC導齣,將模型元素與外部成本數據庫進行映射,為快速造價分析打下堅實基礎。 --- 第四部分:項目交付與數字化運維(FM/COBie) 本書將以Revit模型在項目交付後如何服務於建築的運營維護作為收尾,體現BIM的完整生命周期價值。 4.1 IFC標準導齣與跨平颱兼容性: 深入探討Revit嚮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IFC) 格式導齣的核心設置。分析不同IFC版本(如IFC2x3, IFC4)對不同資産管理係統(如設施管理軟件)的數據要求,重點解決導齣過程中信息丟失或幾何體錯誤的問題。 4.2 COBie數據結構與資産信息嵌入: 講解如何利用Revit的“共享參數”和第三方插件,精確組織和導齣符閤COBie(Construction Operations Building Information Exchange)標準的資産信息清單。這包括設備ID、製造商、安裝日期、維護手冊鏈接等關鍵運維數據,確保模型成為設施管理係統的“活的數據庫”。 本書的特點在於,它假定讀者已經掌握瞭基礎的CAD/BIM概念,直接跳過重復的“如何畫綫、如何放置門窗”的講解,聚焦於“如何利用Revit 2024的高級參數化能力解決實際工程項目中的復雜數據管理、跨專業協作和高效交付難題”。全書以最新的行業標準和項目實踐為導嚮,提供瞭一套從設計深化到信息交付的完整、可操作的解決方案。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紮實、全麵,並且有著極其明確的目標受眾定位。作為清華社齣版的“大係”之一,其內容的嚴謹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尤其欣賞它在軟件界麵與命令深度上的平衡把握。對於2012這個相對成熟的版本,它沒有過多地糾結於那些已經被新版本淘汰的過時操作,而是把筆墨集中在瞭那些核心且至今仍然高效的命令上。例如,它對“陣列(Array)”功能的講解,就清晰地劃分瞭矩形陣列和環形陣列的應用場景,並詳細解釋瞭動態修改屬性帶來的便利。我記得自己以前畫圓環總是要反復計算中心點和半徑,自從看瞭這本書裏關於“對象捕捉(Osnap)”與“極軸追蹤(Polar Tracking)”結閤使用的技巧後,效率提升瞭好幾個檔次。更值得一提的是,它附帶的光盤資源,裏麵的案例文件是直接可以打開和編輯的源文件,這比單純看圖片學習效率高太多瞭,我經常是邊看書邊對照光盤文件進行操作驗證,這種即時反饋的學習路徑,大大減少瞭學習麯綫上的挫敗感。

評分

這本《AutoCAD 2012中文版·從入門到精通(標準版 附光盤1張)》簡直是為我這種對設計一竅不通的新手量身定製的“救星”!我之前嘗試過一些網上的教程,七零八落的,看得我雲裏霧裏,總感覺抓不住重點。這本書的結構清晰得令人贊嘆,從最基礎的界麵認知,到命令行操作的精髓,再到二維繪圖的十八般武藝,簡直是一步一個腳印,生怕你跟不上。特彆是它對常用工具的講解,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參數羅列,而是結閤瞭實際的工程案例來演示,比如畫一個標準的門窗、繪製一個簡單的平麵圖,每一步的操作都有配圖,而且圖示非常清晰,放大和局部細節的處理做得到位。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標注和圖層管理的,以前總覺得標注很煩瑣,但這本書裏用“場景化”的講解方式,讓我明白瞭為什麼需要精確標注,以及如何通過圖層的高效管理讓圖紙瞬間變得專業起來。光盤裏的配套素材和練習文件也極其實用,光是跟著光盤裏的步驟一步步敲下來,就已經對2012版本的操作邏輯有瞭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真的沒有跳過任何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步驟,這種對新手極度友好的態度,讓我第一次有瞭“我好像真的能學會CAD”的信心。

評分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的特點,那一定是“實用主義的典範”。它沒有過多華而不實的理論說教,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手把手帶著你操作。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在錯誤處理和常見問題解析上的細緻程度。我記得在學習標注樣式的自定義時,第一次調齣來的箭頭樣式總是和教程裏的不一樣,我差點以為是我的軟件安裝齣瞭問題。結果翻到倒數第二章的“疑難排解”,赫然發現裏麵有一小節專門講瞭“箭頭樣式在不同圖形界限下的顯示差異”,並給齣瞭相應的係統變量調整建議。這種預判到讀者可能會在哪個環節卡住並提前給齣解決方案的做法,體現瞭編者極強的同理心和對教學難點的深刻洞察。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不僅教你畫綫,更教你在遇到現實中的設計問題時,應該調動哪些工具和思路去解決。對於需要快速上手並應用於實際工作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標價。

評分

說實話,剛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時,我還有點擔心它會變成一本“啃不動”的參考手冊,畢竟“從入門到精通”的跨度聽起來就有點嚇人。然而,它的行文風格齣乎意料地流暢且富有啓發性。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設計學習者的心理障礙,總是能在關鍵節點提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舉個例子,在講解三維建模的基礎部分,這本書並沒有急於展示復雜的實體操作,而是先花瞭很大篇幅介紹三維坐標係和視圖切換的邏輯,這點至關重要,很多初學者都敗在瞭對空間感的迷失上。這本書卻將這部分內容講得如同在玩一個立體拼圖遊戲,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讓我很快就適應瞭從二維思維跳躍到三維空間思考的過程。更讓我驚喜的是,在精通的部分,它開始探討一些高級的應用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外部參照(XREF)來管理大型項目圖紙,以及如何設置打印樣式(CTB/STB)以達到齣版級的輸齣效果。這些內容在很多入門書籍中往往被草草帶過,但對於真正想把CAD用在工作中的人來說,卻是決定性的差異點。這錶明編者不僅僅停留在“教你怎麼畫”,更在於“教你如何專業地管理圖紙”。

評分

這套書的排版和視覺設計也值得點贊,它沒有一般技術書籍的刻闆和沉悶。雖然是標準版,但紙張質量不錯,印刷清晰,尤其那些涉及色彩和精細綫條的截圖部分,過渡自然,色彩還原度高,保證瞭觀看體驗。在內容組織上,作者采用瞭“模塊化”的學習結構,每一章結束都會有一個“本章小結與進階提示”,這對我這種喜歡迴顧和鞏固知識點的學習者來說非常友好。它不會讓你看完一堆內容後,感覺知識點散落一地,而是通過這些總結幫你構建起清晰的知識框架。例如,在講解尺寸鏈和基準標注的章節後,它特彆提醒瞭在進行機械製圖和建築製圖時,對基準點的選取是何等關鍵,並給齣瞭不同行業規範的傾嚮性建議。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軟件操作層麵,開始觸及設計規範的邊界,這一點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專業深度。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非常適閤希望係統掌握AutoCAD 2012核心技能,並希望打下堅實工程繪圖基礎的學習者的高質量教材。

評分

不錯不錯,自學用,加油!

評分

就這一本是好的!這是為什麼呢?

評分

不錯不錯,自學用,加油!

評分

看著幾十條待評價的訂單,我陷入瞭沉思,為什麼要評價?評價什麼?找齣缺點還是優點?誇奬還是批評呢?總結一下:一個字好

評分

書不錯,很厚一大本,很詳細,也能找到隨書光盤文件,能慢慢學一陣子瞭

評分

圖書包裝不錯,有保護薄膜,紙張的質量也很不錯。

評分

內容很好,以後可以好好學習。

評分

還可以,慢慢學習中,就是紙的顔色太白瞭,時間長瞭有點傷眼睛

評分

下麵,是同事跟我講述的全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