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

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汤定国 等 著
图书标签:
  • 镁合金
  • 压铸
  • 铸造
  • 金属材料
  • 制造工艺
  • 实用技术
  • 工程技术
  • 工业技术
  • 材料科学
  • 金属加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806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06025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叙述了镁合金压铸生产各工序过程中的实用技术。全书共18章,主要内容有:压铸原理及特点;纯镁及其合金的性能特点;压铸镁合金产品结构设计及其影响因素;镁合金压铸工艺方案、压铸工艺新技术、压铸工艺参数的确定;压铸机及其周边设备;压铸模的设计基础及实例;镁合金的熔炼工艺及控制;镁合金压铸零件的后续处理工艺,以及镁合金的腐蚀及其防护措施;镁合金铸件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镁合金压铸件的缺陷分析;压铸镁合金废料的再生原理及质量控制;镁合金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生产和设备管理及安全管理;压铸镁合金产品的报价方法;镁合金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可供从事镁合金压铸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镁合金产品的开发设计人员及经营管理者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压铸基本原理
1.2 压铸特点
1.3 镁合金压铸
1.3.1 镁合金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制造
1.3.2 绿色制造的决策框架模型
1.3.3 镁合金压铸工艺流程

第2章 镁及镁合金
2.1 概述
2.2 金属镁的发展简史
2.3 镁矿资源
2.4 镁的生产方法
2.4.1 电解法
2.4.2 热还原法
2.5 镁的特性
2.5.1 镁的元素特征及晶体结构
2.5.2 镁的物理化学性质
2.5.3 镁的力学性能
2.5.4 镁的工艺性能
2.5.5 镁的耐蚀性
2.6 镁合金的特点
2.7 镁合金中常用元素及其对镁合金性能的影响
2.8 常用压铸镁合金系列

第3章 镁合金产品的设计
3.1 镁合金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
3.2 镁合金压铸件设计与开发的几个步骤
3.3 压铸件设计
3.3.1 设计原则
3.3.2 分类及级别
3.3.3 压铸件结构
3.3.4 壁厚
3.3.5 肋的设置
3.3.6 铸造圆角
3.3.7 铸造斜度
3.3.8 压铸孔
3.3.9 压铸齿形及螺纹
3.3.10 长方形孔和槽
3.3.11 凸台
3.3.12 凸纹与直纹
3.3.13 文字、图案和符号
3.3.14 压铸件加工余量
3.3.15 尺寸精度
3.4 镁合金压铸件设计时应考虑的环境因素
3.4.1 工作温度
3.4.2 金属腐蚀的因素
3.5 镁合金压铸件设计时应考虑的经济因素
3.5.1 材料成本
3.5.2 压铸成本
3.5.3 后处理成本
3.5.4 模具成本
3.5.5 管理成本
3.6 镁合金压铸件的紧固与连接

第4章 镁合金压铸工艺方案
4.1 镁合金特性对压铸工艺的影响
4.1.1 镁合金材料特性对压铸工艺的影响
4.1.2 镁合金与其他金属之间的物理化学变化
4.2 镁合金压铸工艺方案选择
4.3 热室及冷室压铸工艺方案的选择
4.3.1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和冷室压铸机的性能及参数
4.3.2 热室和冷室压铸机的镁合金模具比较
4.3.3 热室与冷室压铸工艺的比较
4.3.4 镁合金铸件类型与压铸工艺
4.4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结构和特点
4.5 镁合金冷室压铸机结构和特点
4.6 案例
4.7 镁合金半固态成型工艺
4.7.1 概述
4.7.2 半固态金属加工的分类
4.7.3 镁合金半固态压铸用原材料制备
4.7.4 半固态触变成形与传统压铸的经济比较
4.8 镁合金压铸新技术
4.8.1 真空压铸
4.8.2 充氧压铸
4.8.3 精速密压铸
4.8.4 超低速压铸法(低速层流压铸法)
4.8.5 其他技术

第5章 压铸工艺参数的确定
5.1 压铸机铸造理论
5.1.1 压铸机压射部的结构
5.1.2 压射力和铸造压力
5.1.3 高速压射速度与浇道速度
5.1.4 浇道面积和冲头直径
5.1.5 低速速度
5.1.6 速度切换位置
5.1.7 高速压射行程的计算方法
5.1.8 增压时间
5.1.9 胀型力的计算
5.1.10 充填结束的能量
5.2 压射系统的特点
5.2.1 二压方式(V2、V3系统)
5.2.2 增压器方式(V4、125、200)
5.3 压铸机采用超高速多元射出、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必要性
5.4 压铸过程中的主要参数
5.4.1 压铸过程
5.4.2 压铸工艺
5.5 压力参数
5.5.1 影响压力的因素
5.5.2 压射力
5.5.3 压射比压
5.5.4 胀型力和锁模力
5.6 速度参数
5.6.1 内浇道速度
5.6.2 压射速度
5.7 温度参数
5.7.1 金属液的温度
5.7.2 模具温度
5.8 时间参数
5.8.1 填充时间
5.8.2 增压建压时间
5.8.3 持压时间
5.8.4 留模时间
5.9 余料饼厚度
5.10 压室充满度
5.11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来优化工艺参数
5.12 压铸用涂料与涂敷
5.13 主要工艺参数的设定

第6章 压铸机及其选用
6.1 镁合金压铸机选用应考虑的问题
6.2 压铸机类别
6.3 压铸机基本构造
6.4 镁合金压铸机的工作特性
6.4.1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的工作特性
6.4.2 镁合金卧式冷室压铸机的工作特性
6.4.3 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型机的工作特性
6.5 镁合金压铸机的选用
6.5.1 压铸机的选用方法
6.5.2 模具厚度与动模座板行程的核算
6.6 压铸机选用方法举例
6.7 俄罗斯ОСТ4 ГО.054.3 08 85推荐的压铸机的选择方法
6.8 国外压铸机厂商简介
6.9 国内压铸机的简介
6.9.1 香港力劲机械厂有限公司压铸机
6.9.2 伊之密公司镁合金压铸机
6.10 压铸机参数
6.10.1 压铸机参数的定义
6.10.2 压铸机的形式与参数
6.11冷室压铸机的精度
6.12冷室压铸机的技术条件
6.12.1 术语
6.12.2 技术要求
6.12.3 试验方法
6.12.4 检验规则
6.12.5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3热室压铸机的精度
6.14热室压铸机的技术条件
6.14.1 技术要求
6.14.2 空运转试验要求
6.14.3 负荷运转试验要求
6.14.4 试验方法
6.14.5 检验规则
6.15镁合金压铸机周边设备
6.15.1 周边设备配置
6.15.2 周边设备规格

第7章 压铸型设计基础
7.1 镁合金压铸型的组成和分类
7.1.1 压铸型的组成
7.1.2 压铸型的分类
7.2 压铸型设计
7.2.1 压铸型设计的基本要求
7.2.2 压铸型设计的依据
7.2.3 压铸型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7.2.4 压铸型设计的总体流程
7.3 分型面设计
7.3.1 分型面的概念和分类
7.3.2 选择分型面的要点
7.3.3 压铸件在模具内位置与分型面的关系
7.4 浇注系统设计
7.4.1 浇注系统的结构
7.4.2 浇注系统的类型
7.4.3 浇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7.4.4 浇注系统的设计流程
7.5 溢流槽和排气槽的设计
7.5.1 溢流槽的设计
7.5.2 排气槽的设计
7.6 镁合金压铸型设计的特殊考虑
7.7 ОСТ4 ΓО.054.3 08 85浇注系统简介
7.7.1 ОСТ4 ΓО.054.3 08 85浇注系统的计算
7.7.2 ОСТ4 ΓО.054.3 08 85浇注系统压铸型温度调节通道的计算
7.7.3 ОСТ4 ΓО.054.3 08 85浇注系统计算、压铸机选择和温度自动调节通道计算的
实例
7.8 镁合金压铸件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7.9 应用实例
7.9.1 锥形切线浇道的应用实例
7.9.2 典型扇形浇道结构实例
7.9.3 产品浇口浇道应用实例
7.9.4 溢流系统应用实例
7.10 镁合金压铸计算机模拟
7.10.1 压铸工艺计算机模拟技术简介
7.10.2 镁合金压铸计算机模拟
7.11镁合金压铸模具CAD
7.11.1 应用背景
7.11.2 压铸型CAD技术的应用
7.11.3 压铸型CAD的工作流程
7.11.4 常用压铸型CAD软件
7.11.5 压铸型CAD应用实例
7.12金属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1 张力模架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2 叶轮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3 大纱架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4 压轮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5 镁合金变速器壳体压铸件模具的设计实例
7.12.6 镁合金笔记本电脑外壳的设计实例
7.13压铸型的制造流程
7.14 标准NADCA压铸型
7.14.1 说明
7.14.2 压铸型类型的确定
7.14.3 压铸件的特点和对模具的考虑
7.14.4 模具材料
7.14.5 模具特性控制
7.14.6 加工设计
7.14.7 旧模具处理
7.14.8 铝、铜、镁合金压铸型的寿命
7.14.9 压铸型常用钢材国内外钢号对照
7.15 压铸型术语
7.15.1 一般术语
7.15.2 零件术语
7.15.3 抽芯零件术语
7.15.4 浇注系统、溢流系统、排气系统零件术语
7.15.5 导向零件术语
7.15.6 推出和复位零件术语
7.15.7 其他零件术语
7.16压铸技术条件
7.16.1 压铸型技术条件
7.16.2 压铸型零件技术条件
7.17压铸型常用标准件
7.18压铸件常用技术要求
7.18.1 压铸件化学成分相应的标准
7.18.2 力学性能
7.18.3 压铸件尺寸
7.18.4 压铸件加工
7.18.5 表面质量
7.18.6 内部质量

第8章 镁合金熔炼
8.1 镁合金预热工艺
8.1.1 预热及自动送料装置
8.1.2 工作原理
8.1.3 质量与安全
8.2 镁合金的熔化和保温
8.2.1 单室炉系统
8.2.2 双室炉系统
8.3 熔炉的设计
8.4 坩埚
8.5 保护气体混合系统
8.6 熔炼过程
8.6.1 熔化前的准备
8.6.2 镁合金熔炼过程中的氧化
8.6.3 镁液成分的控制
8.6.4 镁合金熔炼过程中的阻燃保护
8.6.5 熔体的变质处理技术
8.7 开、停炉及清理指导
8.7.1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开炉操作指导
8.7.2 熔化过程要点
8.7.3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熔炼操作
8.7.4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清渣操作
8.7.5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停炉操作
8.7.6 MDO250镁合金熔化保温炉定量泵清理工艺
8.7.7 定量泵

第9章 镁合金压铸件的后续加工
9.1 概述
9.2 矫形
9.3 修整
9.3.1 修整工艺
9.3.2 修整设备及参数
9.4 水帘柜手工清理
9.5 镁合金机械加工
9.6 镁合金件振动研磨技术
9.6.1 工艺参数选择
9.6.2 污水处理
9.6.3 镁铸件研磨工艺
9.6.4 设备设计
9.6.5 磨料规格
9.6.6 液体介质——磨剂和水
9.7 镁合金件表面喷砂清理

第10章 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
10.1 镁合金的防护策略与途径
10.1.1 镁合金快速腐蚀的原因
10.1.2 镁合金的防护策略与途径
10.2 镁合金防护技术的选择
10.3 几种表面处理方法
10.3.1 镁合金的化学镀镍
10.3.2 镁合金的非铬系化学转化膜处理
10.3.3 镁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
10.3.4 镁合金的电镀
10.3.5 电泳涂装
10.3.6 喷塑涂装(静电粉末涂装)工艺
10.4 镁合金表面处理镀膜的性能检测项目

第11章 铸造镁合金的热处理
11.1 热处理类型
11.1.1 铸造镁合金的去应力退火
11.1.2 固溶和时效处理
11.1.3 氢化处理
11.2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
11.2.1 铸件截面厚度
11.2.2 固溶温度和保温时间
11.2.3 装炉状态
11.3 热处理过程控制
11.3.1 热处理设备
11.3.2 热处理温度控制
11.3.3 防止铸件变形
11.3.4 淬火冷却介质
11.3.5 保护气氛
11.4 常用镁合金热处理工艺及性能
11.5 热处理常见缺陷
11.5.1 氧化
11.5.2 过烧
11.5.3 弯曲与变形
11.5.4 晶粒异常长大
11.5.5 性能不均匀
11.6 热处理质量的检测
11.6.1 硬度试验
11.6.2 拉伸试验
11.6.3 显微组织检查

第12章 压铸件的缺陷分析
12.1 影响压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12.2 镁合金压铸件质量的控制方法
12.3 压铸件缺陷的分类及特征
12.4 压铸件产生缺陷、特征、原因、采取措施及预防方法
12.4.1 条纹
12.4.2 缩陷(凹陷)
12.4.3 网状飞边
12.4.4 冷隔
12.4.5 铁豆(冷豆)
12.4.6 粘附痕迹
12.4.7 分层(夹皮及剥落)
12.4.8 摩擦烧蚀
12.4.9 冲蚀
12.4.10 拉伤
12.4.11 粘模拉伤
12.4.12 缩孔缩松
12.4.13 孔穴
12.4.14 裂纹
12.4.15 欠铸
12.4.16 变形
12.4.17 飞边
12.4.18 多肉或带肉
12.4.19 错型或错扣
12.4.20 型芯偏移
12.4.21 夹渣(渣孔)
12.4.22 脆性
12.4.23 渗漏
12.4.24 表层疏松
12.4.25 铸件几何形状、尺寸与图样不符
12.4.26 合金的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
12.4.27 合金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第13章 镁合金废料的再生
13.1 镁合金废料的分类
13.2 镁合金废料的回收工艺流程及回收方式
13.2.1 镁合金废料的回收工艺流程
13.2.2 镁合金废料的回收方式
13.3 镁合金废料的前期处理
13.4 镁合金废料的熔炼方法
13.4.1 熔剂熔炼法
13.4.2 无熔剂熔炼法
13.4.3 真空蒸馏法
13.5 镁合金废料回收生产线
13.6 熔炼镁合金废料的质量控制
13.6.1 降低回收镁合金中铁的方法
13.6.2 降低镁合金中的非金属杂质
13.6.3 防止外来杂质侵入
13.7 再生镁合金的质量检测

第14章 镁合金压铸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
14.1 概述
14.2 质量管理
14.2.1 认识质量管理
14.2.2 如何管理质量
14.2.3 质量应用手法
14.2.4 质量管理组织与工作职责
14.2.5 培训计划
14.2.6 全员参与,全员改善
14.3 质量保证活动的概念图
14.4 展开质量保证的整体体系及在每个阶段所需要进行的业务
14.5 5S管理的目的
14.6 活动组织和推进方法
14.7 5S活动的目标和要点
14.8 整理、整顿的结构和实施状况
14.9 评价基准
14.1 0产品质量与规格

第15章 生产与设备管理
15.1 概述
15.2 TnPM/T1-2009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体系
15.2.1 总则
15.2.2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体系模式
15.2.3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体系结构
15.2.4 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管理体系各要素间的联系
15.2.5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5.3 名词与定义
15.4 标准内容
15.4.1 总要求
15.4.2 TnPM 管理方针
15.4.3 策划
15.4.4 实施和运行
15.4.5 检查和纠正措施
15.4.6 管理评审

第16章 压铸镁合金产品报价方法
16.1 国际镁合金市场价格概况
16.1.1 车辆类部件
16.1.2 3C产品目前市场价格及原材料成本情况
16.1.3 压铸生产成本分析
16.2 压铸件产品报价程序

第17章 镁合金压铸生产安全管理
17.1 概述
17.2 安全问题
17.3 人员安全
17.4 镁合金锭的存放
17.5 镁合金熔炼及其设备的安全与预防
17.6 压铸设备的安全与预防
17.7 压铸工艺安全与预防
17.8 机械加工的安全与预防
17.8.1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7.8.2 机械加工的安全操作
17.8.3 磨削加工中的安全问题
17.9 研磨的安全与预防
17.1 0镁合金热处理安全技术
17.1 1防燃与灭火

第18章 镁合金的应用
18.1 概述
18.2 镁合金在汽车方面的应用与市场分析
18.2.1 国际市场汽车镁合金压铸件的应用
18.2.2 世界各大品牌汽车厂镁合金的应用
18.2.3 汽车镁合金压铸件在我国的应用
18.3 镁合金在自行车、摩托车上的应用
18.4 镁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上的应用
18.5 镁合金在家电行业中的应用
18.6 镁合金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8.7 镁合金的应用展望

附录
附录A 三种常用压铸合金的典型性能比较
附录B 镁产品的标准目录
附录C 镁合金技术标准颁布机构名称及缩写
附录D 关于镁产品特殊程序的标准目录
附录E 铸造镁合金锭的国家标准(GB/T 19078-2003)
附录F 镁合金压铸件的国外标准(ASTM B94-04)
附录G 铸造镁合金的成分和性能(GB 1177-1991)
附录H 镁合金铸件的性能(GB/T 13820-1992)
附录I 压铸镁合金的国际标准
附录J 压铸镁合金的美国标准
附录K 压铸镁合金的日本标准
附录L 压铸镁合金的德国标准
附录M 压铸镁合金的俄罗斯标准
附录N 国内外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对比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起始阶段,金属液开始浇入压室,准备压射。第一阶段,压射冲头慢速移动越过浇道口,金属液受到冲头的推动。由于速度较慢,压室中不产生浪涌,故金属液不致从浇道中溅出,这种状况也是在起始压射阶段所要求的。这时推动金属液的压力为P0,其作用有二,即克服压射液压缸中活塞在移动时的摩擦力和冲头与压室之间的摩擦力。冲头越过浇道口的这段距离为S1,称为慢速封口阶段。第二阶段,压射冲头以高于第Ⅰ阶段的速度向前运动,此时金属液充满整个压室前端,聚集到内浇道前沿之处,与这一阶段速度响应的压力上升值达到P1,冲头在这一阶段所运动的距离为S2,称为金属液堆积阶段。在这一阶段金属液到达内浇道前沿的一瞬间,由于内浇道在整个浇注系统中的截面最小,对金属液的阻力最大,压射压力因而升高。其升高值以能够足以突破内浇道处的阻力为止。第三阶段,从这一阶段开始,其压射压力由于受到内浇道处阻力的影响升高至P2,而此时的冲头速度将要求达到调定的运动速度,以高速推动金属液通过内浇道进入型腔,这种冲头速度通称为压射速度,而这一阶段冲头的运动距离为S3,称为填充阶段。第四阶段,这一阶段是按照压射缸所调定的压力,使铸件在凝固阶段进一步致密的最终加压。其最终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压铸机压射系统的性能。有两种情况可以解释,当压射系统无增压机构时,其最终压力的上升为P3,但当压射系统中带有增压机构时,其最终的增压压力可以从P3上升至P4,这一阶段压射冲头只前移一段极短的距离S4,从图5—14中可清楚地看到。这一阶段称为增压压实阶段。

前言/序言


《高性能复合材料应用指南》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师、设计师及科研人员的权威指南,系统阐述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性能表征及应用。重点聚焦于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在航空航天、汽车、风能、体育器材以及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 核心内容模块: 第一篇:高性能复合材料基础理论 第一章:复合材料基本概念与分类: 深入剖析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界面作用及其相对于传统材料(如金属、陶瓷)的优势。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与基体材料(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等)的特性,以及各类复合材料(层压板、夹层结构、胶接结构等)的宏观与微观力学行为。 第二章: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重点讲解各向异性材料的力学理论,包括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等。介绍经典层合板理论(Classical Lamination Theory, CLT)及其在预测复合材料板件宏观性能中的应用。探讨纤维体积分数、铺层顺序、铺层角度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第三章:复合材料的失效机理与评估: 详细分析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冲击等)作用下的典型失效模式,如基体开裂、纤维断裂、分层、界面脱粘等。介绍常用的失效准则(如最大应力准则、最大应变准则、 Tsai-Wu准则、Hashin准则等)及其适用范围。讨论损伤容限设计概念和断裂力学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第二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造 第四章: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原则: 讲解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考量因素,包括载荷分析、应力/应变约束、刚度要求、稳定性分析、疲劳寿命预测等。介绍轻量化设计策略,如何通过结构优化实现减重目标。强调设计过程中的安全系数选择与可靠性评估。 第五章: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全面介绍主流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 铺层与固化工艺: 详细阐述手糊成型(Hand Lay-up)、真空袋成型(Vacuum Bagging)、纤维缠绕(Filament Winding)等基本工艺流程,以及预浸料(Prepreg)在热压罐(Autoclave)和非热压罐(Out-of-Autoclave, OoA)固化中的应用。 模压成型工艺: 讲解树脂传递模塑(Resin Transfer Molding, RTM)、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cuum Assisted Resin Infusion, VARI)、纤维增强塑料(FRP)模压等工艺原理、设备要求、模具设计及工艺参数控制。 先进成型技术: 介绍三维编织(3D Weaving)、铺丝(Pultrusion)、熔融挤出(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3D打印等新兴成型技术及其优缺点。 第六章:复合材料连接与粘接技术: 探讨复合材料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方法,包括机械连接(螺栓连接、铆钉连接)的孔效应、应力集中问题,以及粘接连接(胶接)的关键技术。详细介绍表面处理、胶粘剂选择(环氧胶、聚氨酯胶、丙烯酸胶等)、胶接工艺参数控制(温度、压力、固化时间)及连接强度评估。 第三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与检测 第七章: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介绍测试复合材料密度、吸湿性、热膨胀系数、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基本物理性能的常用方法,如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动态力学分析(DMA)等。 第八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详述静态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剪切试验、剥离试验等,并介绍相应的标准(如ASTM、ISO、JIS等)。探讨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如疲劳试验、冲击试验、振动试验)及其在评估材料耐久性方面的作用。 第九章: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NDT)技术: 重点介绍用于检测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如分层、空隙、夹杂、纤维断裂等)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Ultrasonic Testing, UT)、射线检测(Radiography)、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 AE)等,并分析其在质量控制和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第四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十章: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深入分析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如机翼、机身、尾翼)、发动机部件、卫星结构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关注其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结构重量、提升飞行性能方面的贡献。 第十一章:汽车工业的应用: 探讨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底盘、内外饰件、传动系统等部件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碰撞安全性、实现轻量化、提升燃油经济性方面的作用。 第十二章:风能与能源领域的应用: 聚焦于复合材料在风力发电机叶片、储能装置、管道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方面的优势。 第十三章:其他领域的应用: 简要介绍复合材料在体育器材(如自行车、球拍、滑雪板)、医疗器械(如骨科植入物、影像设备外壳)、基础设施(如桥梁、管道)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本书特色: 体系完整: 从基础理论到设计制造,再到性能表征和应用,构建了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完整知识体系。 内容详实: 深入剖析各类技术细节,提供丰富的工程实例和数据参考。 前沿导向: 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介绍前沿材料与工艺。 应用聚焦: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典型应用案例展示复合材料的价值。 图文并茂: 辅以大量示意图、表格和实物照片,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概念。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实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应用指导,助力其在各自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压铸工艺工程师,在新项目开发中,我们首次大规模采用了镁合金压铸。之前我对铝合金压铸比较熟悉,但镁合金的易燃性、低熔点以及对模具的腐蚀性,都让我感到非常陌生和担忧。在项目启动初期,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很多内容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后来,我在一个压铸技术交流会上,听到有同行大力推荐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这本书,结果发现它简直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非常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例如,在介绍压铸机选型时,它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压铸机,还结合镁合金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选型建议,包括射出系统的配置、锁模力的计算等。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从零开始构建压铸生产线的团队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关于模具设计和制造的部分,也写得非常到位。它详细讲解了镁合金压铸模具的结构设计原则,比如分型面选择、浇注系统设计、冷却系统设计以及排气系统的设计,并强调了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的重要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镁合金压铸件缺陷分析与预防”的章节,里面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的缺陷,例如表面麻点、内部气孔、浇不足、表面起皱等,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纠正措施。例如,针对表面麻点,书中分析了可能是由于模具排气不良、料温过高、注射速度过快等原因造成的,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比如优化排气槽、降低料温、调整注射速度曲线等。这些具体的指导,让我们能够快速地识别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关于镁合金压铸的安全操作规程、环境保护以及废料回收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的方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避免了冗长的理论阐述,而是直接切入问题本质,并给出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来说,非常宝贵。

评分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压铸工程师,面对镁合金这一新兴材料,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在导师的推荐下,我接触到了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刚拿到这本书时,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排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镁合金压铸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智慧的结晶。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模具设计原则与实践”的章节。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镁合金压铸模具的特殊要求,比如模具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工艺、冷却系统的优化以及排气槽的设计。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典型模具结构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我常常会对照书中的图纸,结合我正在参与的项目,思考如何进行优化。此外,“压铸工艺参数的设定与控制”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参数的取值范围,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对铸件最终性能的影响。例如,书中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数据,直观地展示了压射速度曲线的优化对减少气孔和提高填充率的作用。这让我对“经验”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学会了如何通过数据驱动来优化工艺。书中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详细介绍了镁合金压铸件的常见缺陷及其产生原因与解决方法。这些缺陷的描述非常详尽,并且给出的解决方案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对于我这样经验尚浅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镁合金压铸的精彩世界。它帮助我建立了系统性的知识框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本救星!我所在的工厂最近接到了一个关于镁合金压铸的大项目,这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全新的挑战。虽然我对金属加工有些经验,但镁合金的特性和压铸工艺的细微之处,确实让我和同事们感到棘手。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都被它的厚实和内容丰富程度给惊到了。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清晰的排版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住了。手册从镁合金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到压铸机的选择、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再到具体的压铸工艺参数设置、缺陷分析与解决,几乎涵盖了压铸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关于镁合金的安全性操作和环保处理部分,写得非常细致,这对于我们这种生产一线来说至关重要。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不同形状和尺寸零件的压铸难点以及解决方案,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压射比和保压压力对铸件内部质量的影响分析,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各种参数组合下的结果,这让我以前很多模糊的认识都豁然开朗。之前我们团队在调试一台复杂零件的压铸工艺时,经常会遇到气孔和缩松问题,尝试了很多方法效果都不理想。翻阅这本书后,我找到了针对性的章节,里面详细讲解了导致气孔和缩松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模具排气、调整压射速度和保压策略来有效解决。手册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掌握。对于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说,更是锦上添花,很多过去靠“经验”摸索的环节,现在有了更科学、更系统的方法指导。总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良师益友,它为我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让我对镁合金压铸的理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我们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自从我进入新公司负责压铸生产线管理以来,镁合金压铸就成了我每天需要面对的重点。之前,我对镁合金压铸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实际操作中的许多细节问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之前也翻阅过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但总觉得不够深入,不够贴合实际生产。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供应商向我推荐了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拿到这本书后,我第一反应是它是否真的能解决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很快,我就被书中内容所吸引。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镁合金的基础知识,到压铸工艺的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喜欢它在“常见压铸缺陷及解决方法”这个章节的编排。它不仅仅列举了气孔、缩松、浇不足、夹渣等常见的压铸缺陷,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缺陷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气孔问题,书中详细分析了模具排气不良、料筒温度控制不当、压射速度设置不合理等多种可能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比如优化排气槽设计、调整真空辅助系统、精确控制压射速度曲线等。这比我之前遇到的很多资料都更加详尽和实用。我还会经常翻阅书中关于“压铸工艺参数优化”的部分。书中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验数据,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压射速度、保压压力、冷却时间等参数对铸件性能的影响。这让我能够更科学地进行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而不是仅仅依靠经验。这本书还专门辟出了章节介绍镁合金压铸件的后处理工艺,包括清洗、表面处理、热处理等,这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总而言之,《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指南。它帮助我系统地梳理了镁合金压铸的知识体系,并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有力工具,让我在管理压铸生产线上更加自信和得心应手。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工具书,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详实程度,更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的思考,并指导其解决实际问题。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所在的工厂,近年来在镁合金压铸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我们在一些高难度零件的生产上,仍然面临不少技术瓶颈。例如,一些壁薄、形状复杂的镁合金铸件,常常出现浇不足、表面起皱、尺寸精度不达标等问题。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许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复杂零件压铸工艺分析”的章节。它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深入剖析了各种复杂零件在压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并给出了系统性的应对策略。例如,针对薄壁件的浇不足问题,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浇口设计、提高注射速度、采用真空辅助等技术来改善填充情况。我还会经常查阅书中关于“模具的热平衡与冷却控制”的内容。镁合金压铸过程中,模具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模温都会影响铸件的质量。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冷却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冷却系统设计来实现模具温度的稳定控制。这对于我们提高铸件的尺寸精度和减少变形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本书对镁合金压铸件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也有详细介绍。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合金牌号的材料特性,并指导我们进行更精确的质量控制。书中还探讨了镁合金压铸件的焊接、热处理等后处理工艺,这为我们后续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总而言之,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镁合金压铸实际问题的宝贵平台。它不仅帮助我们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们对压铸工艺更深入的思考,引领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评分

作为一名在压铸行业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新材料应用领域。镁合金作为一种高性能的轻质合金,其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其压铸工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给技术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系统地介绍镁合金压铸技术的书籍,以帮助我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尽,从镁合金的材料特性、合金牌号选择,到压铸机的选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再到压铸工艺参数的优化、缺陷分析与解决,几乎涵盖了镁合金压铸的每一个环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压铸机和模具的匹配”的论述。它详细讲解了在选择压铸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射出系统的类型、锁模力的大小、注射速度的范围等,并结合镁合金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选型建议。在模具设计方面,本书也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指导,比如模具材料的选择、冷却系统的设计、排气系统的优化等。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镁合金压铸件的表面质量控制”的章节。它详细分析了导致铸件表面缺陷的各种原因,例如氧化、麻点、起皱等,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这对于我们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关于镁合金压铸的安全操作规程、环境保护以及废料回收等内容,这些都是在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的方面。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压铸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系统性的镁合金压铸技术知识体系,为我应对未来的技术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们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近年来为了实现产品轻量化,我们开始尝试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使用镁合金压铸。然而,这对于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缺乏相关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在寻找专业技术资料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在阅读了部分章节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贴合我们的实际需求。它从镁合金材料的基础知识讲起,详细介绍了不同牌号的镁合金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它们在压铸过程中的反应特性。这帮助我们团队快速地建立起对镁合金材料的基本认知。书中关于压铸工艺的讲解非常系统和深入。它详细介绍了镁合金压铸的整个流程,从熔炼、压射、保压到冷却,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和注意事项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压铸工艺参数优化”的章节。它通过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工艺参数(如料温、模温、压射速度、保压压力、冷却时间等)对铸件质量的影响。这为我们团队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镁合金压铸缺陷分析与对策”的章节。它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的压铸缺陷,并深入分析了产生缺陷的原因,然后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解决办法。例如,针对表面出现的麻点和起泡,书中分析了可能是由于模具排气不良、料温控制不当、真空辅助系统失效等原因造成的,并提供了详细的调整建议。这本书还专门辟出了章节介绍镁合金压铸件的后处理工艺,包括清洗、表面处理、机械加工等,这对于保证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外观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为我们团队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实用的镁合金压铸技术指导,极大地缩短了我们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的周期,为我们实现产品轻量化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评分

作为一名在压铸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兵,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应该是那些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而不是那些空谈理论的。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然而,在我翻阅了其中几个关键章节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深谙压铸工艺的实践者,他对镁合金压铸的理解,是从最基础的材料特性讲起,然后层层深入到具体的生产环节。我特别欣赏它对模具设计部分的阐述。很多压铸手册在这方面都比较笼统,而这本书却详细地讲解了镁合金压铸模具的结构特点、冷却系统设计、排气与溢流槽的设置,甚至连不同合金的模具钢材选择都给出了建议。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自己设计和制造模具的工厂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无价之宝。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压铸过程中的热量控制和应力分析,这对于提高铸件的尺寸精度和减少变形至关重要。我尤其对关于镁合金压铸件在热处理和后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讲解印象深刻。过去,我们常常在这些环节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材料性能不稳定或者出现裂纹。而这本书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和预防措施,让我受益匪浅。此外,手册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都是从实际生产中提取出来的,这些案例的详细描述,包括遇到的问题、分析过程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让我能够快速地将书中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全新的理论,而在于它将那些分散在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以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赋予了科学的解释。它就像一本集大成的“压铸秘籍”,让我在面对复杂的镁合金压铸问题时,能够有章可循,事半功倍。

评分

长久以来,压铸行业都在不断追求更轻、更强的材料解决方案,而镁合金因其优异的比强度和可加工性,正逐渐成为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焦点。然而,镁合金的压铸工艺与传统的铝合金压铸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操作安全性、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书籍。直到我发现了这本《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才感觉找到了“宝藏”。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镁合金压铸中“安全”这个核心问题的重视。书中专门辟出了章节,详细介绍了镁合金的燃烧特性、防爆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以及在熔炼、压射、清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操作规程。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直接面对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在技术层面,本书对压铸工艺参数的讲解非常透彻。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参数的设置范围,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了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铸件质量的影响。例如,关于压射速度和保压压力的选择,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仿真模拟结果,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参数组合下铸件内部的致密度、力学性能以及表面质量的差异。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模具设计与维护”部分的详细阐述。镁合金对模具的腐蚀性比铝合金更强,模具寿命也相对较短。本书不仅介绍了适合镁合金的模具钢材选择,还详细讲解了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排气设计以及表面处理技术,以延长模具寿命并提高铸件质量。此外,书中还对各种常见的镁合金压铸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通过优化模具设计、调整工艺参数来消除气孔、缩松、夹渣等问题。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们全面提升镁合金压铸的生产水平。

评分

坦白说,在购买《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之前,我对镁合金压铸的了解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我所在的公司正在考虑将部分产品的材料从铝合金转向镁合金,以实现更轻量化的目标,但团队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非常薄弱。我们尝试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但信息碎片化严重,而且很多内容都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在一次行业展会上,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被它的标题和厚度所吸引,感觉它可能包含我需要的内容。翻开书之后,我发现我的直觉是正确的。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镁合金压铸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它在“镁合金材料特性与选择”这一章节的讲解。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牌号镁合金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机械性能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结合不同应用场景,给出了选择建议。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镁合金材料的适用范围,为我们后续的产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书中关于“压铸工艺流程与控制”的部分,写得也非常详细。它从熔炼、压射、保压到冷却,每一个环节都做了深入的介绍,并且强调了关键参数的控制。例如,在介绍熔炼时,书中详细讲解了镁合金的氧化和燃烧风险,以及如何通过覆盖剂、惰性气体保护等措施来有效控制。在压射部分,书中更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压射模式(如一级压射、二级压射、三级压射)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压铸模具设计与维护”的章节非常满意。它详细讲解了镁合金压铸模具的特殊要求,比如模具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模具设计图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设计理念。此外,这本书还涵盖了镁合金压铸件的缺陷分析、质量检测以及后处理工艺等内容,几乎涵盖了从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链条。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即使是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它为我打开了镁合金压铸的大门,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评分

镁合金压铸实用技术手册

评分

镁合金压铸内容还是不够全面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还行

评分

东西很好,目前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评分

不过对于镁合金的压铸资料,目前市面上较少,总体来说还过得去。

评分

内容值得一看

评分

不过对于镁合金的压铸资料,目前市面上较少,总体来说还过得去。

评分

书很好,包装严实,无破损,是正版书今天家里没有牛奶了,我和妈妈晚上便去门口的苏果便利买了一箱牛奶和一点饮料。刚好,苏果便利有一台电脑坏了,于是便开启了另外一台电脑。因为开电脑和调试的时间,队伍越排越长。过了5,6分钟,有一个阿姨突然提出把键盘换了,这样就能刷卡了。我妈妈就在旁边讲了一句:“键盘不能热插拔,必须要重启。”那个阿姨好像没听见,还在坚持已见。我提出:“妈妈,我们不要在这家店卖了吧!又不是在其他地方买不到。”妈妈看了看队伍,同意了。我们把东西一放,就去了另一家百货。我提出要换另一家店不是只因为这队伍太长,还有店员素质之差。你布置了两台电脑,那你随时都要准备好换一台电脑呀,你现在让人的感觉就是你只有一台电脑能用,那一台就好像是摆设,没有一点用。我气愤不过跟妈妈说“我们去网上买吧”这样就来京东了,看到了这本书就顺便买了。书很好是正版的,包装一般,书角有点压坏,还好不影响什么,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两天就收到了,书的内容确实很实用,这些天忘记回老家拿书了,家里人帮忙收到这本书,很早就收到了。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简介:最实用剩女出嫁实战手册、婚女幸福宝典;婚姻不是最终归宿,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内地首席励志作家陆琪 首部情感励志力作;研究男女情感问题数年,陆琪首本情感婚姻励志作品。作者作为怀揣女权主义的男人,毫无保留地剖析男人的弱点,告诉女人应该如何分辨男人的爱情,如何掌控男人,如何获得婚姻的幸福。事实上,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用女人的思考方式,永远也了解不透男人。所以陆琪以男性背叛者的角度,深刻地挖掘男人最深层的情感态度和婚姻方式,让女人能够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不再成为情感掌控的弱者。二、《正能量(实践版)》——将“正能量”真正实践应用的第一本书!心理自助全球第一品牌书!销量突破600万册!“世界级的演讲家和激励大师”韦恩·戴尔,为我们带来了这本世界级的心理学巨作!他在韦恩州立大学获得过教育咨询博士学位,曾任纽约圣约翰大学教授,是自我实现领域的国际知名作家和演讲家。他出版过28本畅销书,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录像,而且在数千个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做过嘉宾访谈。本书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数十周之久,在全球取得了极高的赞誉,曾激励数百万人走上追逐幸福之途。《正能量(实践版)》——内容最实用、案例最详实,10周改善你的人生!这本书是作者联合数十位科学家、心理学家,耗费十余年心力的研究结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帮助所有身处人生低谷、长期焦虑、沮丧、消沉、自我怀疑的人,过上幸福喜乐的生活。每一章都像一次心理咨询,详细论述了各种自我挫败行为,分析我们之所以不愉快、消极应对生活的原因,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暴露的性格缺陷(如自暴自弃、崇拜、依赖)和不良情绪(如悔恨、忧虑、抱怨、愤怒)逐条分析,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心理学真相,每章结尾都提供了简易的方法,使得你即刻改变恶行,拥抱新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