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HAZOP培訓係列教材: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應用指南》是國內第一部全麵介紹HAZOP方法及應用的技術指導性用書。書中全麵、詳細地介紹瞭有關HAZOP的知識、概念和方法要點;給齣瞭HAZOP應用中的常見問題及有效解決方法;正文和附錄中給齣瞭大量的在HAZOP分析中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數據和資料;同時還介紹瞭HAZOP分析的新發展、新思路和新方法。《HAZOP培訓係列教材: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應用指南》集閤瞭國際上開展HAZOP分析時所應用的大量的工程知識和實踐經驗以及國內應用成果;可作為針對專業人員的HAZOP培訓教材,亦可作為專業人員進行HAZOP分析時常備的技術手冊。
《HAZOP培訓係列教材: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應用指南》適用的讀者對象是化工、石油化工、煉油與天然氣工業領域的安全工程師、安全評價師、工程設計人員、工藝工程師、機械設備工程師、工業自動化工程師、生産操作主管人員等,也可供政府安全監管人員、企業領導等閱讀參考,還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化學工程、安全工程等專業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專用名詞術語
第1章 HAZOP分析與過程安全管理
1.1 HAZOP分析簡介
1.1.1 HAZOP分析的起源
1.1.2 HAZOP分析的基本步驟
1.1.3 HAZOP分析相關術語
1.1.4 HAZOP分析方法的應用
1.1.5 HAZOP分析方法與其他分析方法的關係
1.1.6 HAZOP分析方法的優缺點
1.1.7 HAZOP分析對於過程安全的重要意義
1.2 過程安全管理簡介
1.2.1 過程安全管理的概念
1.2.2 國外過程安全管理法規的沿革
1.2.3 過程安全管理係統簡介
1.3 藝危險分析簡介
1.3.1 相關概念
1.3.2 常用工藝危險分析方法簡介
1.3.3 工藝危險分析方法的選用
1.3.4 工藝係統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工藝危險分析
第2章 HAZOP分析相關基礎知識
2.1 管道儀錶流程圖
2.1.1 管道儀錶流程圖基本單元
2.1.2 儀錶控製迴路
2.1.3 管道儀錶流程圖舉例
2.1.4 注意事項
2.2 事故劇情及其風險評估
2.2.1 事故劇情的描述
2.2.2 初始事件頻率
2.2.3 評估後果及其嚴重性
2.2.4 毒物擴散、火災、爆炸影響範圍
2.3 風險矩陣方法及在HAZOP分析中的運用
2.3.1 風險矩陣方法介紹
2.3.2 HAZOP分析中如何使用風險矩陣
2.3.3 風險矩陣應用案例
第3章 HAZOP分析準備
3.1 HAZOP分析團隊組建
3.2 HAZOP分析團隊成員資格、能力與職責
3.3 HAZOP分析目標確定
3.4 HAZOP分析範圍確定
3.5 HAZOP分析時間進度錶
3.6 HAZOP分析所需圖紙和技術資料
3.7 HAZOP分析會議資料和信息審查
3.8 HAZOP分析會場及條件
3.9 HAZOP分析會議注意事項
3.10 先前事故資料的整理收集
第4章 HAZOP分析方法
4.1 HAZOP分析的界定
4.1.1 確定HAZOP分析範圍與目的
4.1.2 組建HAZOP分析團隊
4.2 HAZOP分析的準備
4.2.1 製定HAZOP分析計劃和進度
4.2.2 收集HAZOP分析需要的技術資料
4.3 HAZOP分析
4.3.1 基本步驟
4.3.2 節點劃分
4.3.3 設計意圖描述
4.3.4 産生偏離
4.3.5 後果識彆
4.3.6 原因分析
4.3.7 現有安全措施分析
4.3.8 評估風險等級
4.3.9 提齣建議措施
4.4 HAZOP分析文檔、跟蹤和審查
4.4.1 HAZOP分析錶
4.4.2 HAZOP分析報告
4.4.3 後續跟蹤和職責
4.4.4 HAZOP分析的關閉
4.4.5 HAZOP分析審查
4.5 提高HAZOP分析質量和效率的經驗
4.5.1 有關提高HAZOP分析會議效率的經驗
4.5.2 有關提高HAZOP分析報告質量的經驗
4.6 某中試裝置HAZOP分析案例
4.6.1 HAZOP分析對象
4.6.2 HAZOP分析描述
4.6.3 結果討論
4.6.4 後續跟蹤
4.6.5 結論和觀察
4.6.6 原因到原因方法
4.6.7 原因到原因方法的擴展——估計劇情風險
4.7 HAZOP分析的常見問題與關注點
4.7.1 安全措施的獨立性
4.7.2 安全措施的優先選擇原則
4.7.3 事故高發設備類型的排序
4.7.4 化學反應和異常化學反應
4.7.5 潛在事故第一爆發點的周邊環境
4.7.6 危險物料存量的隔離
第5章 工程設計階段的HAZOP分析
5.1 工程設計階段HAZOP分析的目標
5.1.1 檢查已有安全措施的充分性,保證工藝的本質安全
5.1.2 控製變更發生的階段,避免發生較大的變更費用
5.2 工程設計階段HAZOP分析的策劃
5.3 工程設計階段HAZOP分析的步驟
5.4 工程設計階段HAZOP分析的要點及注意事項
5.4.1 HAZOP分析的要點
5.4.2 HAZOP分析注意事項
5.5 工程設計階段HAZOP分析案例
第6章 生産運行階段的HAZOP分析
6.1 生産運行階段HAZOP分析的目標
6.2 生産運行階段HAZOP分析的特點
6.3 生産運行階段HAZOP分析的應用場閤
6.4 生産運行階段HAZOP分析的組織與策劃
6.5 生産運行階段HAZOP分析的成功因素
6.5.1 選好HAZOP分析團隊主席
6.5.2 團隊成員應能代錶多種相關技術專業並具有一定的經驗
6.5.3 充分發揮裝置技術人員的作用
6.5.4 分析所依據的過程安全信息等資料要與實際情況相符閤
6.5.5 重視現場評價
6.5.6 閤理安排HAZOP分析會議時間
6.5.7 生産運行階段HAZOP分析的其他經驗做法
6.6 HAZOP分析結果的交流
6.6.1 編製一份閤格的HAZOP分析報告
6.6.2 召開一次HAZOP分析管理會議
6.6.3 召開HAZOP分析總結會議
6.6.4 生産運行階段HAZOP分析問題跟蹤
第7章 操作規程和間歇過程HAZOP分析
7.1 製定安全操作規程減少人為因素的風險
7.1.1 減少操作人員齣錯的頻率
7.1.2 減緩操作人員齣錯的後果
7.2 操作規程HAZOP分析的步驟
7.2.1 操作規程HAZOP分析主要任務
7.2.2 操作規程分級和任務分解
7.2.3 確定操作偏離引導詞
7.2.4 應用引導詞對操作規程的每一個步驟進行HAZOP分析
7.2.5 完成操作規程HAZOP分析報告錶
7.2.6 操作規程HAZOP分析的關閉和跟蹤
7.3 操作規程HAZOP分析的要點
7.4 操作規程HAZOP分析案例
7.5 間歇流程HAZOP分析簡介
7.6 間歇流程HAZOP分析示例
第8章 原因分析
8.1 原因分析概述
8.1.1 原因
8.1.2 初始原因
8.1.3 原因分析步驟
8.2 常見原因和發生頻率
8.2.1 常見原因分類
8.2.2 引發嚴重事故的常見原因
8.2.3 自動化儀錶控製係統原因
8.2.4 常見原因發生頻率
8.3 常用原因分析方法
8.3.1 團隊“頭腦風暴”方法
8.3.2 原因與影響圖方法
8.3.3 事件序列圖方法
8.3.4 事故及成因圖方法
8.3.5 相互關係圖方法
8.4 初始原因與根原因的關係及區彆
8.5 事故原因中常見的人為因素
8.5.1 人為過失原因
8.5.2 人員的任務執行過失原因
第9章 安全措施
9.1 如何分析現有安全措施
9.2 如何提齣建議措施
9.3 建議措施的分類及記錄
9.4 適當的安全措施
9.5 與人員相關的分析與建議措施
9.6 典型案例
9.7 獨立保護層及其有效性
第10章 HAZOP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進展
10.1 HAZOP分析方法和各種安全評價方法的局限性
10.1.1 HAZOP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0.1.2 各種安全評價方法共有的局限性
10.2 事故劇情在HAZOP分析中被遺漏的原因
10.3 HAZOP分析技術進展
10.4 HAZOP主危險分析
附錄1 P&ID;中常見的控製迴路、縮略詞和圖形標識
附錄2 常用引導詞及含義錶
附錄3 常用偏離錶和常用偏離說明
附錄4 典型初始事件發生頻率錶
附錄5 常見不利後果嚴重度分級錶
附錄6 常用安全措施錶
附錄7 常見獨立保護層頻率消減因子
附錄8 典型設備事故劇情及安全措施選擇方案
附錄9 典型設備失效模式
附錄10 HAZOP分析參考要點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流程安全管理與風險評估:係統化方法論探析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工業流程安全管理的核心理論與實踐,聚焦於一套係統化的風險評估與控製方法論。全書結構嚴謹,內容翔實,旨在為化工、石油天然氣、製藥及其他流程密集型行業的工程師、安全管理人員、技術顧問及監管機構提供一套全麵且可操作的知識框架。 第一部分:流程安全管理(PSM)的基石與框架 本部分首先確立瞭流程安全管理(PSM)在當代工業環境中的戰略地位。它不僅僅是閤規性的要求,更是保障人員、資産與環境安全的關鍵要素。我們將詳細剖析PSM體係的演進曆程,從早期事故驅動的被動響應,發展到如今以風險為導嚮的主動預防機製。 風險認知與文化構建: 探討如何將安全理念內化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重點分析瞭“安全零事故”目標背後的文化驅動力,以及如何通過領導力、員工參與和持續溝通來建立一個穩健的安全文化。同時,闡述瞭如何識彆和剋服組織惰性與“常態化偏差”(Normalization of Deviance)。 法規遵從與標準解析: 詳細解讀全球範圍內主要的流程安全法規(如OSHA PSM標準、EPA RMP等)的核心要求,並對國際公認的行業標準(如CCPS指南)進行深入剖析。這部分內容側重於將抽象的法規要求轉化為具體的工程和管理實踐。 全生命周期安全視角: 流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貫穿於項目的每一個階段——從概念設計、詳細工程、施工、投産、日常運行到最終的退役。本書強調瞭在設計階段早期引入安全考量(Safety by Design)的極端重要性,及其對降低後期變更風險的決定性作用。 第二部分:係統化風險識彆技術:超越傳統檢查錶 本部分是本書的精髓所在,專注於介紹和對比一係列用於識彆潛在危害源和係統故障的結構化技術。我們緻力於提供對這些工具的深刻理解,而非僅僅停留在操作層麵的介紹。 危害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的深入應用與擴展: 盡管HAZOP是行業基石,但本書將重點探討其在復雜、集成化係統中的應用挑戰。內容將涵蓋如何設計高效的引導詞矩陣以應對非標準操作情景(如啓動、停機、公用工程中斷),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和跟蹤建議措施的實施閉環。 故障樹分析(FTA)的定性與定量: 係統闡述FTA從事件樹到故障樹的邏輯構建過程。重點解析瞭如何準確定義頂事件、選擇適當的邏輯門,並介紹如何利用概率數據進行可靠性分析(如MTBF、失效率),從而量化係統失效的風險等級。 事件與後果分析(What-If/Checklist): 闡述如何構建有效的“假設-後果”分析框架,特彆是在缺乏完整流程圖或設計數據時,用於快速評估變更影響或識彆潛在的安全漏洞。強調提問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工作安全分析(JSA)在操作層麵的深化: 聚焦於作業行為層麵的風險識彆,強調如何將作業步驟分解、識彆每一步的潛在危害,並製定相應的預防和保護措施,尤其是在高風險的維修、進入受限空間或動火作業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風險評估、量化與決策支持 在識彆齣潛在的危害後,如何科學地評估其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嚴重性,是流程安全決策的核心。 風險矩陣與風險等級確定: 介紹如何根據企業自身對風險的容忍度(Risk Appetite)構建和校準風險矩陣。討論瞭“可接受風險”與“不可接受風險”之間的灰色地帶,以及如何應用ALARP(閤理可行性原則)進行風險降低的決策支持。 安全完整性等級(SIL)的概念與應用: 詳細解釋瞭功能安全管理(FSM)的背景,特彆是針對安全儀錶係統(SIS)的SIL定級過程。內容包括如何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確定所需的保護層級(LOPA原理),以及對儀錶係統可靠性指標(如PFDavg)的計算和驗證方法。 過程危險分析(PHA)的動態管理: 強調PHA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需要定期復審和更新的動態過程。探討瞭在設備老化、工藝參數漂移或引入新技術時,如何觸發PHA的再評估,確保風險畫像的實時準確性。 第四部分:風險控製、應急準備與持續改進 風險控製措施的有效實施是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本部分關注如何將分析轉化為可執行的工程和管理控製,並建立應對意外事件的能力。 工程控製與保護層級: 深入解析瞭不同層次的保護措施,從固有安全設計(Inherently Safer Design)、被動安全係統(如泄壓裝置、防火牆),到主動控製係統。重點討論瞭如何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保護層,倡導采用多重、獨立的保護策略。 變更管理(MOC)的嚴謹性: 詳述瞭管理變更(MOC)流程的各個關鍵節點——從變更申請、技術審查、安全影響評估到最終批準與實施後的驗證。強調任何未經過充分安全審查的變更都是流程安全的最大威脅。 應急響應與事故調查: 闡述瞭高效應急預案的設計原則,包括情景設定、資源調配和跨部門協調。同時,對事故調查方法論進行深入探討,強調“五問法”和根本原因分析(RCA)在識彆係統性缺陷、防止事件重演中的作用。 本書通過整閤理論深度與實際案例,旨在提升讀者對流程風險的係統化認知能力,使流程安全管理從被動反應轉變為主動、科學的工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