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430无线传感网络平台基础与实践(附光盘1张)

CC430无线传感网络平台基础与实践(附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凡强,马晓茗,谢兴红 著
图书标签:
  • 无线传感网络
  • CC430
  • 嵌入式系统
  • 传感器技术
  • 物联网
  • 实践
  • 单片机
  • 通信技术
  • 电子工程
  • 开发平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096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10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5
字数:3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CC430无线传感网络平台基础与实践》从实践应用人手,以具体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主线,以德州仪器(TI)公司的CC430系列无线射频芯片CC430F6137为例,依次介绍了CC430系列单片机片内外设的功能、应用以及操作实例,介绍了TI公司超低功耗无线协议SimpliciTI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设计。同时还以CC430为基础构建了无线传感网络,实现了温度、湿度以及气敏等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设计了无线传感网络的信息节点电路板。全书共分3篇,分别为CC430介绍篇、CC430片内外设基础篇、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篇。全书实用性强,书中内容均来自实际应用,给出的示例程序都使用C语言编写,均在配套电路板上进行了调试。另外,作者还可以提供与本书配套的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平台,读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轻松构建以CC430为核心的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平台。
《CC430无线传感网络平台基础与实践》的配套光盘中包含了书中所有的程序代码和完整的硬件电路图,代码部分注释详细,便于阅读和理解。《CC430无线传感网络平台基础与实践》可以作为高校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物联网工程及自动化仪表等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发设计的实用手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介绍篇
第1章 概述
1.1 CC430平台介绍
1.2 CC430平台的应用
第2章 CC430单片机内核
2.1 CC430系列单片机应用选型
2.1.1 CC430系列单片机应用选型
2.1.2 CC430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2.1.3 CC430F613x系列单片机
2.1.4 CC430F612x系列单片机
2.1.5 CC430F513x系列单片机
2.2 CPU的结构和特点
2.3 处理器工作模式
第3章 CC430无线收发器
3.1 CC1101射频收发器
3.2 CC1101结构原理与寄存器
3.3 CC1101与微控制器接口

第2篇 基础篇
第4章 编程及调试平台介绍
4.1 CC430集成开发调试环境
4.2 EW430的项目组织
4.3 IAR设置与调试
第5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应用
5.1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
5.1.1 电阻器
5.1.2 电容器
5.1.3 电感器
5.2 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5.2.1 二极管
5.2.2 三极管
5.2.3 场效应管
5.3 LED、数码管、液晶
5.3.1 LED
5.3.2 数码管
5.3.3 LED点阵
5.4 继电器、蜂鸣器
5.4.1 继电器
5.4.2 蜂鸣器
5.5 键盘
5.5.1 按键的分类
5.5.2 按键的特点与去抖
5.6 传感器
5.6.1 传感器的类别
5.6.2 传感器的应用
5.7 晶闸管、电荷泵、光耦合器
5.7.1 晶闸硅
5.7.2 电荷泵
5.7.3 光耦合器
第6章 内部资源介绍
6.1 系统控制模块
6.1.1 系统控制模块的特点
6.1.2 系统复位框图
6.1.3 器件初始状态
6.2 中断
6.2.1 中断的介绍
6.2.2 中断分类
6.2.3 中断向量
6.3 系统工作模式
6.3.1 工作模式分类
6.3.2 工作模式详解
……
第3篇 应用篇

前言/序言


CC430 无线传感网络平台:从原理到实战的深度探索 引言 在物联网(IoT)蓬勃发展的今天,无线传感网络(WSN)作为其核心技术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到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WSN的部署和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然而,要高效、稳定地构建和管理一个无线传感网络,离不开对底层硬件平台及其工作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CC430无线传感网络平台学习指南。CC430是德州仪器(TI)推出的一款集成了微控制器(MCU)和射频(RF)收发器的高度集成芯片,凭借其低功耗、高性能和灵活的无线通信能力,在众多低功耗无线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适合作为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构建平台。本书将带领读者从CC430芯片的基础架构入手,逐步深入到其无线通信协议栈的细节,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在CC430平台上设计、开发和部署高性能的无线传感网络。 第一篇:CC430 平台基础 本篇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CC430硬件基础。我们将从CC430芯片的整体架构出发,详细解析其关键组成部分,并探讨它们在无线传感网络应用中的作用。 第一章:CC430 芯片概览与微控制器核心 1.1 CC430 芯片的定位与优势 分析CC430在低功耗无线通信领域的市场定位。 阐述CC430相比于其他同类芯片的独特优势,如集成度高、功耗低、性价比突出等。 介绍CC430在各类典型无线传感网络应用中的成功案例。 1.2 CC430 的系统架构 绘制CC430的系统框图,清晰展示其各个功能模块。 详细介绍核心的MSP430™微控制器子系统,包括其CPU架构(如精简指令集、流水线设计)、寄存器组、中断向量表等。 解析MSP430™核心在低功耗模式下的工作机制,如Active Mode, LPM0, LPM1, LPM2, LPM3, LPM4等,及其在WSN功耗管理中的重要性。 介绍MSP430™的时钟系统,包括DCO(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ACLK(Auxiliary Clock)、SMCLK(System Clock)、MCLK(Master Clock)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系统性能和功耗。 1.3 CC430 的内存结构 讲解CC430的内存组成,包括Flash存储器(用于程序代码)和SRAM(用于数据存储)。 分析不同类型内存的特性、大小以及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分配策略。 介绍Flash编程和擦除的原理,以及在固件更新中的应用。 1.4 CC430 的外设接口 通用输入/输出(GPIO)端口: 详细讲解GPIO端口的配置,包括输入/输出模式、上拉/下拉电阻、上锁/解锁机制。 演示如何使用GPIO实现简单的LED点亮、按键检测等基础功能。 探讨GPIO在WSN节点状态指示、外部传感器接口中的应用。 定时器/计数器(Timer_A/Timer_B): 深入解析Timer_A和Timer_B的功能,包括定时、计数、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生成、输入捕获等。 讲解Timer_A/Timer_B的工作模式,如Up Mode, Down Mode, Up/Down Mode, Continuous Mode。 展示如何利用Timer_A/Timer_B实现精确延时、周期性任务调度、脉冲信号生成(如PWM控制LED亮度、驱动舵机)等。 强调Timer在WSN节点时间同步、数据采集周期控制中的作用。 串行通信接口: USART (Universal Synchronous/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详细讲解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的工作原理,包括波特率设置、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 演示如何使用UART进行PC与CC430开发板之间的串口通信,用于调试和数据传输。 介绍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和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分析其通信方式、主从设备配置、数据交换协议。 展示如何利用I2C/SPI接口连接外部传感器、EEPROM等外设。 讨论这些串行接口在WSN节点数据采集和与外部模块通信中的应用。 ADC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解析CC430内置ADC的工作原理,包括采样、量化、编码过程。 讲解ADC的参考电压、采样速率、分辨率等参数。 演示如何配置ADC采集模拟信号,如温度传感器、光敏电阻的输出。 强调ADC在WSN节点环境感知、传感器数据读取中的核心地位。 DMA (Direct Memory Access): 介绍DMA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如何实现数据在内存和外设之间的高速、无需CPU干预的数据传输。 分析DMA在提高系统效率、降低CPU负载方面的优势。 演示如何使用DMA实现ADC采样数据到内存的高速传输,或UART发送数据的自动搬运。 探讨DMA在WSN高效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第二章:CC430 无线射频收发器 本章将聚焦CC430芯片的RF部分,深入解析其无线通信能力,这是构建无线传感网络的核心。 2.1 CC430 RF 收发器架构 介绍CC430 RF收发器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频率合成器、基带处理器、滤波器、放大器等。 分析其支持的无线电频段(如Sub-1GHz,2.4GHz)及其适用范围。 讲解RF收发器的工作模式:发送模式(TX)、接收模式(RX)、空闲模式(IDLE)、休眠模式(SLEEP)等,以及它们对功耗的影响。 2.2 无线通信基础 无线电波传播原理: 简述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衰减等基本概念。 通信调制与解调: 介绍常见的调制方式,如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OOK(On-Off Keying)等,及其在CC430中的实现。 数据编码与解码: 讲解Manchester编码、NRZ编码等,以及它们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无线信道模型: 简单介绍多径效应、衰落等无线信道特性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2.3 CC430 RF 协议栈与配置 RF 寄存器配置: 详细介绍CC430 RF收发器的控制寄存器,包括频率设置、信道选择、功率输出控制、数据速率设置、调制方式配置等。 包协议(Packet Protocol): 介绍CC430内置的包协议支持,包括前导码(Preamble)、同步码(Sync Word)、地址过滤、CRC校验等。 分析包协议在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中的作用。 射频校准: 讲解RF校准的重要性,以及CC430的自动校准机制,如何确保在不同温度和电压下的性能稳定性。 2.4 射频性能参数解读 灵敏度 (Sensitivity): 定义和测量方法,以及其在接收弱信号时的能力。 发射功率 (Transmit Power): 定义和测量方法,以及其对通信距离的影响。 链路预算 (Link Budget): 介绍链路预算的概念,如何通过计算来评估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范围。 抗干扰能力 (Interference Immunity): 分析CC430在复杂无线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第三章:CC430 开发环境与工具链 高效的开发工具是成功完成项目的关键。本章将带领读者熟悉CC430的开发环境和必备工具。 3.1 TI Code Composer Studio (CCS) 安装与配置CCS集成开发环境(IDE)。 介绍CCS的常用功能:代码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工程管理等。 演示如何创建、编译、下载和调试CC430项目。 讲解CCS中的仿真器(如XDS100v2)的使用。 3.2 CC430 开发套件(Development Kit) 介绍TI官方提供的CC430开发套件(如CC430F5137开发套件),其硬件组成和主要功能。 演示如何连接开发套件、配置电源和调试接口。 利用开发套件运行官方提供的例程,熟悉硬件的实际工作情况。 3.3 TI SmartRF Studio 介绍SmartRF Studio工具,用于配置和评估CC430的RF性能。 演示如何使用SmartRF Studio进行频率、数据速率、调制方式等RF参数的设置和测试。 进行链路测试,评估不同配置下的发送和接收能力。 3.4 固件烧录工具 介绍常见的CC430固件烧录工具,如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将编译好的固件烧录到CC430芯片中。 3.5 调试技术 断点与单步执行: 讲解在CCS中设置断点、单步执行程序,观察变量变化。 查看内存与寄存器: 演示如何查看CPU寄存器、内存中的数据。 逻辑分析仪与示波器: 介绍如何利用外部硬件工具(如逻辑分析仪、示波器)来观察GPIO信号、串口通信等,辅助硬件调试。 第二篇:CC430 无线通信协议栈与实践 在掌握了CC430平台基础后,本篇将深入探讨构建无线传感网络所需的核心通信协议,并通过实践案例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基础 4.1 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模型 介绍WSN的典型通信拓扑结构:星型、网状、簇状等。 分析不同拓扑结构在功耗、覆盖范围、节点数量等方面的优缺点。 讨论WSN中的数据流向和通信需求。 4.2 常见的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 Zigbee 协议栈: 介绍Zigbee协议的层次结构(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应用层)。 讲解Zigbee网络中的节点角色(Coordinator, Router, End Device)。 分析Zigbee在WSN中的优势(低功耗、低成本、组网能力)。 讨论CC430与Zigbee协议栈结合的应用。 6LoWPAN 协议栈: 介绍6LoWPAN(IPv6 over Low-Power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的概念。 分析6LoWPAN如何将IPv6协议栈移植到资源受限的WSN节点上。 讲解6LoWPAN的头压缩技术。 探讨CC430在实现6LoWPAN节点中的挑战与机遇。 Proprietary (私有) 协议: 分析在特定应用场景下,自定义私有协议的优势。 讨论如何基于CC430的RF功能,设计简洁高效的私有通信协议。 4.3 CC430 RF 库与驱动 介绍TI提供的CC430 RF驱动库,以及如何调用这些库函数来控制RF收发器。 讲解RF驱动库提供的基本功能,如发送数据包、接收数据包、设置RF参数等。 第五章:CC430 传感器节点开发实践 本章将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让读者亲身体验CC430在传感器节点开发中的应用。 5.1 节点功耗优化策略 低功耗模式的应用: 详细讲解如何在程序设计中合理利用CC430的低功耗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待机功耗。 时钟源管理: 分析不同时钟源(DCO, LFXT1, XT2)的功耗特性,并给出优化建议。 外设时钟门控: 演示如何根据需求动态开启和关闭外设的时钟,以节省功耗。 中断驱动的唤醒机制: 讲解如何利用外部中断或定时器中断来唤醒节点,避免频繁轮询。 数据采集与发送的时机选择: 分析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最优的数据采集和发送频率,以平衡实时性和功耗。 5.2 基于CC430的环境监测节点 硬件设计: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TMP36, 温湿度传感器DHT11/DHT22, 光敏电阻等)。 连接传感器到CC430的GPIO和ADC接口。 设计节点供电方案(电池选型、电源管理)。 软件设计: 编写传感器数据采集驱动程序。 实现传感器数据的ADC转换和读取。 利用CC430的RF功能,设计一个简单的点对点或星型通信协议,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基站。 演示如何进行功耗测试和优化。 5.3 基于CC430的智能开关节点 硬件设计: 连接按钮或拨码开关作为输入。 连接继电器或MOSFET作为控制输出(控制负载)。 软件设计: 实现按钮状态的检测(利用GPIO中断)。 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控制继电器/MOSFET的开关状态。 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控制指令协议。 考虑节点的上电自检和状态同步。 5.4 CC430 的固件升级(OTA - Over-the-Air) 介绍OTA固件升级的原理和重要性。 讨论在CC430平台上实现OTA升级的挑战,如存储空间限制、通信可靠性。 介绍一种简单的OTA升级流程,并给出实现思路。 第六章:CC430 网络节点与基站开发实践 本章将侧重于构建无线传感网络的网络层通信,以及开发基站(或网关)端。 6.1 CC430 作为网络节点(例如,参与Mesh网络) 路由选择与消息转发: 介绍在Mesh网络中,节点如何根据路由信息转发数据包。 实现简单的路由发现机制。 网络层协议实现: 考虑如何设计或移植一个简单的网络层协议,实现节点间的寻址和数据包的路由。 讨论网络层协议的功耗开销。 6.2 CC430 基站/网关开发 基站硬件选择: 可以选择另一块CC430开发板作为基站,或者使用PC机通过串口与CC430通信。 如果使用PC机,需要设计相应的PC端应用软件(如使用Python, C等)。 基站软件设计: 实现CC430 RF收发器,接收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 实现数据解码和解析。 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或转发(如通过以太网、Wi-Fi发送到云平台)。 实现向传感器节点发送控制指令。 6.3 简单的网络拓扑实践 星型网络: 设计一个CC430基站,连接多个CC430传感器节点。 实现节点向基站发送数据,基站收集并显示。 简易Mesh网络: 设计多个CC430节点,其中一个作为协调器(Coordinator),其他节点作为普通节点或路由器。 实现节点间的消息转发,以及数据从任意节点能够到达协调器。 第三篇:高级应用与未来展望 本篇将拓展CC430在更复杂无线传感网络场景下的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第七章:CC430 在典型应用场景的深化 7.1 智能家居应用 智能照明系统: 设计无线控制的LED灯节点。 实现手机APP或PC软件对灯光的亮度、颜色进行远程控制。 考虑场景模式的实现。 环境监测与安防: 开发集成了烟雾传感器、门窗磁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等节点。 实现异常事件的报警推送。 考虑低功耗下的状态检测。 7.2 工业物联网(IIoT)应用 设备状态监测: 开发用于监测工业设备温度、振动、压力等参数的无线传感器节点。 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上传,用于预测性维护。 无线资产追踪: 利用CC430的低功耗特性,开发用于资产追踪的标签设备。 结合定位技术(如RSSI定位),实现资产的粗略位置跟踪。 7.3 智慧农业应用 土壤监测: 开发集成了土壤湿度、温度、pH值传感器的节点。 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并反馈给控制中心。 环境控制: 开发无线控制的温室卷帘、水泵等设备的节点。 实现根据环境数据自动调节农业设施。 第八章:CC430 的进阶技术与生态系统 8.1 RTOS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在CC430上的应用 介绍RTOS的基本概念和优势,如任务调度、资源管理、进程通信。 讨论在资源受限的CC430微控制器上移植和使用RTOS的可行性。 分析RTOS如何帮助构建更复杂的WSN应用。 8.2 嵌入式安全 数据加密与认证: 讨论在CC430上实现轻量级的加密算法(如AES)来保护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介绍如何实现节点身份认证,防止非法节点接入。 固件安全: 探讨固件防篡改和安全启动机制。 8.3 CC430 的生态系统与社区支持 介绍TI提供的CC430相关技术文档、参考设计、应用笔记。 分享CC430开发者社区、论坛等资源,如何获取技术支持和交流经验。 探讨CC430在物联网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 本书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CC430无线传感网络平台学习路径。从CC430芯片的基础架构到核心的RF通信技术,再到实际的传感器节点和网络开发,本书力求涵盖构建高性能、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所需的关键知识和技能。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熟练掌握CC430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各种创新性的物联网项目中,共同推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附录 CC430 系列芯片选型指南 常用传感器数据手册链接 TI WSN 解决方案概览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不仅仅是CC430的“使用者”,更能成为CC430无线传感网络的“创造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入门CC430无线传感网络的宝典!我之前对无线传感网络(WSN)一直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门槛很高,各种协议、硬件资料看得我眼花缭乱。偶然间看到这本书,名字就吸引了我,感觉它能帮我打下坚实的基础。翻开目录,第一感觉就是“稳”。从CC430芯片的基础知识讲起,讲解了它的核心架构、寄存器配置,这些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关键。然后逐步深入到无线通信原理,比如射频链路、调制解调等,虽然我不是通信专业的,但作者的讲解非常清晰易懂,很多抽象的概念都通过图示和实例变得直观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CC430构建简单的WSN节点,包括硬件选型、电路设计、软件移植等,这些都是实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功耗管理的讲解,这对于电池供电的WSN节点来说是生命线,书里给出了很多实用的优化策略。而且,随书附带的光盘里有丰富的例程代码和开发工具,这大大节省了我自己摸索的时间,直接上手就能跑起来,非常有成就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堆砌,更注重实践,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一步步搭建和理解一个真实的无线传感网络。

评分

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CC430在实际无线传感网络应用中的潜力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深入的视角。它不仅涵盖了CC430微控制器的硬件特性和底层驱动,更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其强大的射频能力来构建高性能的WSN节点。书中对RF通信链路的建立、信道选择、以及如何应对信号衰减和干扰的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对于保证通信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协议栈实现的讲解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和裁剪协议,以及如何实现数据帧的构建、传输和解析。书中的案例研究涵盖了从简单的点对点通信到复杂的网络组网,让我能够看到CC430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潜力。而且,书中还探讨了WSN面临的一些共性挑战,比如功耗优化、安全性问题、以及如何管理和维护大规模网络。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给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思考和实用的解决方案。随书附带的光盘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和参考设计,这对于快速原型开发和产品迭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本书无疑是CC430无线传感网络领域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对于已经有一些嵌入式开发经验的我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之前我主要关注的是单片机应用,但对物联网和无线通信领域一直想进一步拓展。CC430作为TI(德州仪器)的一款射频SoC,在低功耗无线通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这本书正好抓住了这一点。它并没有停留在CC430芯片的表面功能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其内部的射频模块工作原理,包括各个关键寄存器的作用和配置方法,这对于进行更精细的射频参数优化至关重要。在软件方面,书中不仅提供了基本的驱动和API,还重点讲解了如何基于CC430实现WSN中的常用通信协议,例如Zigbee或Proprietary协议的底层实现。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采集、节点间通信、网络组建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案例演示和代码示例。最令我赞赏的是,它还探讨了WSN的系统级设计问题,比如网络拓扑的选择、数据路由策略、以及如何保证网络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书中穿插了许多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解答,这对于加速开发进程、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非常有帮助。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往复杂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设计和实现更高级的WSN系统。

评分

我是一名刚踏入嵌入式开发领域的学生,对无线传感网络充满了热情,希望能够自己动手做出一些有趣的项目。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及时雨一样,让我感觉不那么迷茫了。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教我一样。从最基础的GPIO控制、定时器使用,到存储器管理、中断处理,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点,在书中都被赋予了与CC430结合的应用场景,让我明白这些基础是如何服务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在讲到无线通信的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插图和类比,把射频信号的传输、接收、干扰等复杂的概念解释得一清二楚,我甚至能够想象出信号在空中穿梭的画面。书中的示例代码逻辑清晰,注释也很详细,我尝试着自己去修改和扩展,每次都能得到预期的结果,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信心。光盘里的开发环境搭建指导也非常到位,一步步跟着操作,很快就完成了软件环境的配置。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设计一个低功耗节点的章节,学会了如何通过调整芯片的工作模式和优化代码来延长电池寿命,这对于我以后做物联网项目来说是必备的技能。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从“我想做”变成了“我能做”,为我的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一直对构建智能化、互联化的家居系统很感兴趣,尤其是通过无线方式来控制各种设备。CC430芯片的低功耗和集成RF特性,让我觉得它非常适合这类应用。这本书的出版,为我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实现路径。它不仅介绍了CC430芯片本身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将CC430集成到实际的传感网络应用中。例如,书中关于如何设计一个能够采集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的节点,并通过无线方式将数据发送到网关的示例,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对书中关于数据传输格式的设计、节点间的同步机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的讨论非常感兴趣。此外,它还介绍了一些更高级的WSN应用,比如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指令的下发等,这些都与我的家居智能化想法不谋而合。书中对功耗优化的强调,也让我意识到在设计家庭无线设备时,续航能力是多么重要。我计划参考书中的方法,尝试构建一个基于CC430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相信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实现这一目标的得力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