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作为比较特殊的书体历来为广大书法爱好所 喜爱和欣赏,但由于其字体变化的多样性,用来作为 集字创作资源有一定的困难。书法家、篆刻家陶经新 先生对于汉简书法资源日积月累,做了大量的整理和 电脑处理工作。本书精选对联200首为集字底本,为 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集实用性和欣赏性为一体的临 摹范本。陶经新编著的《汉简集字对联》收入对联 200副。
书法形制参考
四字联
读古人书 友天下士 闻过则喜 见贤思齐
心无旁骛 术有专攻 风云论道 笔墨通天
淳怀浩荡 凝华幽妍 五车诗胆 八斗才雄
行仁义事 读圣贤书 游神万古 荡思八荒
静观世态 细品人生 虚心为竹 清节而秋
山高月小 天淡云闲 甘露被宇 明月映天
门心皆水 物我同心 穷不失义 富而无骄
二兀复始 万象*新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云山风度 松柏气节 山以石峻 海为川归
长空溢彩 大地流金 河山同寿 日月双辉
人心喜暖 鸟语辞寒 松风煮茗 竹雨谈诗
德为世重 寿以人尊 梅开五福 竹报三多
四海生色 五湖呈祥 东风解冻 春日载阳
竹无俗韵 梅有奇香 树头银花 心上春光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不处下流 自然上达
事理通达 心气平和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多言寡味 无欲有为 不攻人短 莫矜己长
芝兰气味 湖海襟怀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三阳开泰 五一福临门 梅开盛世 雪兆丰年
海阔角一跃 天高鸟飞 萍藻其德 竹柏之怀
山间明月 江上清风 春为岁首 梅占花魁
惠风和畅 化日舒长 遥山耸翠 远水生光
韵耐春风 清宜夜雨 杯浮梅蕊 诗凝雪花
山河似锦 岁月*新 三江生色 四海呈祥
春安夏泰 秋稔冬祥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五字联
弦随书韵雅 诗带墨花香 金石载千古 刊刻留万芳
端简炉香里 濡毫洞案边 书中乾坤大 笔下天地宽
酒熟听琴韵 诗成削树题 慷慨谈世事 卓荦观群书
落笔生绮绣 操刀振风雷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月明满地水 云起**山 千障随雨暗 一径入云斜
千山鸟飞* 万径人踪灭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赋字咏新泉 探题得幽石 一泓春水绿 十里柳风和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养心明素志 晰理人秋毫 望云惭高鸟 临水愧游鱼
山随平野尽 江人大荒流 欲穷千里目 *上一层楼
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少壮轻年月 迟暮惜光辉
白水浮香墨 清池满夏云 人静角一自跃 风定荷*香
泰山成砥砺 黄河为裳带 妙迹蔡侯施 芳名左伯驰
经营妙在心 舒卷功在手 妙画殊无意 残书若有思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有琴方是乐 无竹不成家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书画怡且乐 金石寿而康
诗情秋水净 画意远山明 落笔撼五岳 成诗凌九霄
池角一吞墨影 林鸟和书声 吟哦出新意 坦率见真情
词赋千秋笔 风云当代书 室有山林乐 人同天地春
面山如对画 玩水爱临池 风声谈竹韵 月影写梅痕
书藏*妙画 月赏无声诗 砚以静方寿 诗乃心之声
巍峨拔嵩华 萧散在琴尊 声驱千骑急 气卷万山来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会心今古远 放眼天地宽
山势当空处 河声人海遥 微云渡河汉 疏雨滴梧桐
风逆花迎面 山深云湿衣 莺随入户树 花逐下山风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古琴畏亲友 老树当名山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幽 岁老根弥壮 阳骄叶*阴
穷愁但有骨 诗兴不无神 愿持山作寿 常与鹤为群
山月映石室 春心带草堂 素月出东岭 寒云没西山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六字联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虚心莫过竹节 人品应如兰馨 大同无少壮老 至乐合天地人
事有一长可取 气与万化同流 文情生若春水 弦咏寄之天风
读书寄怀秋水 对友如坐春风 韵出高山流水 调追白雪阳春
虚空自生静气 清风若遇故人 门前梅花月色 室内琴韵书声
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一刻莫贻岁月 十分珍重年华
雪映**春碧 云浮四海清晖 竹露松风蕉雨 清茶琴韵书声
堂前紫燕对语 户外黄莺联鸣 燕尾点波绿皱 莺嘴啄花红流
处世当知己短 交友应学人长 以教人者教己 在劳力上劳心
细雨无声润物 和风会意迎春 时雨当春乃降 好花应时而开
日丽风和雨润 龙腾虎跃霞飞 与松竹梅交友 择兰荷菊为邻
无弦亦足生悟 有竹可以娱情 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万里江天杳霭 一村烟树微茫 骋此长风快浪 欣然临水观山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干青云而直上 障百川以东之
万事尽随流水 一时同坐春风 古今人不相及 天地间有至文
书以钟张为祖 文升秦汉之堂 击幽兰于其带 取古竹以为觞
茶烟琴韵书声 竹雨松风梧月 听水可当古曲 游山常遇异人
七字联
凝华结藻久延立 弹琴鼓瑟聊自娱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
真学问自五伦起 大文章从六经来 得一日闲便是福 作千年计并非愚
知足乃为真学问 诚身具见大经纶 道之所在财方聚 义以为归利倍长
小草不妨怀远志 芳兰谁为发幽妍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脱俗书成一家法 写生卷有四时春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尽日相亲惟有石 长年可乐莫如书
灯火夜深书有味 墨花晨湛字生光 池边写字师前辈 座右题铭律后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有佛心诸善集 家无俗累一身轻
闲中立品无人觉 淡处逢时自古难 凡事三思方举步 遇难百折不回头
天地间诗书*贵 家庭内孝悌为先 守本分而安岁月 凭天理以度春秋
知人其难九德贵 闻过则喜百世师 至论本求编简上 忠言乃在里闾间
窗小亦能观凤舞 檐低*易觉鹏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护花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化日光天瞻气宇 和风甘雨养心田 知足四时居乐境 宽怀到处遇春风
八字联
登高而思此乐万古 立言不袭自成一家 万有不齐放怀去得 一无所取知足犹能
家世之盛长为称首 著作所定无不成书 守独悟同别微见显 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趣在水静气同山 小有清闲抱弦怀古 随其时地修己观人
竹柏旷怀心神共远 智仁雅乐山水同深 高情若云朗抱日月 和气当春节清为秋
情与人同有怀毕畅 凤随世异无感不兴 作人须带三分侠气 交友要存一点素心
观书要能白出己见 处事无过善体人情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风至山中无不和畅 月生海上自极高明 观天地事万殊一致 会古今文诸贤同群
诸子百家不分门户 名山大川各效文章 独坐堂阶天高月满 忽披书本古到今来
多字联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试上小红楼论诗说剑 *尽一杯酒举首高歌
多智慧人才情决然弗露 有作为者器宇定是不凡
文经武略征四方而定天下 道广德威服八面以安世人
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件好事还是读书
眼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 身外无长物布衣素食琴书
床头见数帙书便以学问相许 宅边有五柳树尝著文章自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天地间都是文章妙处还须自得 身心外別无道理静中*好寻思
汉简原迹参考
评价五 《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这本书,是我最近阅读中最令人惊喜的一本书。作为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我对汉简文字一直情有独钟,它那种质朴、古拙、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总是能够深深地吸引我。这本书将汉简文字的魅力,通过集字对联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惊叹于作者们对汉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集字技艺。他们能够从大量的汉简资料中,精挑细选出最适合构成对联的字,并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幅既有历史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书中的对联内容丰富多样,从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再到对传统美德的赞颂,无不体现出作者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我尤其欣赏其中一些作品,它们的意境悠远,情感真挚,仿佛能带我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读这本书,不仅仅是欣赏美丽的文字,更是一种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书中对每幅对联的集字来源、创作构思都有详细的解读,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汉简文字的特点,以及集字创作的艺术规律。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书法艺术的认知和欣赏水平。这本书是一部集艺术欣赏、文化传承和创作指导于一体的佳作,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也激发了我对汉简集字创作的浓厚兴趣。
评分评价九 《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和创新的启发。我一直认为,汉简文字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古朴、自然、率真,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本书的作者们,正是将这份魅力,通过集字对联的形式,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惊喜地发现,那些散落在古籍中的汉简字迹,经过作者们精心的挑选和组合,竟然能够幻化成一幅幅意境高远、情感饱满的对联。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首无声的诗,一段凝固的音乐,一段流淌的历史。我仔细欣赏,感受那些苍劲有力的笔画,流畅自然的线条,以及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书中对联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更有对美好情感的抒发。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艺术的张力,让人不禁驻足细品。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书中对于集字创作的思路和技法也有深入的介绍。这使得我不仅仅能欣赏到美丽的对联,更能理解其背后的创作逻辑和艺术规律。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水平,也激发了我对汉简集字创作的浓厚兴趣。这本书,是一本集艺术欣赏、文化传承和创作指导于一体的珍贵读物,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
评分评价二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书法艺术有着深厚感情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既能展现文字之美,又能蕴含文化底蕴的书籍。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时,我的心瞬间被它所吸引。这本书所呈现的汉简文字,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未经过度雕琢的原始美。它没有后世书法家们那种严谨的法度,却有着一种天然的、挥洒自如的韵味。书中将这些零散的汉简字迹,通过创作者的巧思,组合成了一副副意境深远、情感充沛的对联。我反复品读,不仅仅是在欣赏字体的结构和笔画,更是在感受文字所承载的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书中的对联内容,涵盖了生活、哲学、自然等方方面面,每一副都如同一个小小的故事,引人入胜。例如,有一副对联,我能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在清风明月下的悠然自得,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淡泊名利的超然。另一副则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能激发我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集字创作的技法和理论也有所探讨,这对于我这样希望能够自己尝试创作的人来说,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我了解到,集字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需要对文字的理解、对整体意境的把握,以及对构图的精妙安排。这种将历史遗存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作方式,让我看到了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的无限可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摆在书架上的藏品,更是一本能够陪伴我、启发我、引导我探索书法艺术更深层次之美的良师益友。
评分评价十 当我第一次翻开《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所吸引。我一直认为,汉简文字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千年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这本书的作者们,正是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存,以一种极其创新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通过集字创作,他们将那些零散的汉简字迹,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对联。我反复翻阅,每一幅对联都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触。有些对联,笔画苍劲,结构疏朗,充满了汉代特有的豪迈之气;有些则婉转流畅,意境悠远,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致情怀。我尤其欣赏书中的一些作品,它们不仅仅是字形的组合,更是意境和情感的完美融合。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书写这些文字时的心情,也能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书中对每幅对联的集字来源、创作构思和艺术特点都有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汉简集字艺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我不再仅仅是欣赏表面的美感,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创作的匠心独运。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艺术书籍,更是一扇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得以触摸历史,感受文字的温度,激发我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
评分评价三 《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触动。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于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在于能够传递情感与思想。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汉简,作为中国古代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载体,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而将这些古老的文字,通过集字的方式,创作出富有现代审美意趣的对联,这是一种极具创意的尝试。我仔细研究了书中的每一幅对联,感受那些古朴的笔画,在现代的书法家手中,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有些对联的文字,乍一看可能显得粗犷,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和严谨结构。书中的作者,无疑对汉简文字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他们将这份热爱,通过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集字,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欣赏书中的一些作品,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将意境、情感、哲学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例如,有几幅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对联,我仿佛能看到汉代的山川河流,听到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这种通过文字唤起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是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同时,书中对于集字创作过程的介绍,也让我对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汉简集字对联的绝佳窗口,也让我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书名: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 评价一 初见此书,便被其古朴典雅的气息所吸引。翻开扉页,跃然纸上的汉简文字,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诉说着久远的过往。我对书法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那种苍劲古朴的风格情有独钟,而汉简恰恰是这种风格的集大成者。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将汉简字迹罗列,而是更进一步,将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文字,巧妙地集结成一幅幅充满意境的对联。这不仅仅是对汉简文字本身的艺术展现,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体现。我在阅读过程中,仔细揣摩每一幅对联的构图,感受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以及整体所传达的情感。有的对联意境悠远,仿佛能听见汉代市井的喧嚣,感受到边关将士的豪情;有的则温婉细腻,如同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展现着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幅对联的创作思路和字源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我不再仅仅是欣赏对联的视觉美感,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创作的匠心独运。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水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欣赏的书,更是一本学习的书,一本能够激发创作灵感、引导我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字魅力的宝典。我甚至开始尝试模仿其中的一些字,虽然远不及书中的大师之作,但这种亲手触摸历史、重塑文字的过程,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愉悦。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艺术之门。
评分评价六 我一直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情有独钟,而汉简,作为一种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书体,更是让我着迷。当我在书店看到《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这本书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字帖,它更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文化宝藏。作者们巧妙地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汉简字迹,通过集字的手法,重新组合成一幅幅充满意境和情感的对联。我反复翻阅,细细品味着每一幅作品。那些苍劲古朴的笔画,在现代的纸张上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仿佛能听到汉代人们在简牍上书写时的沙沙声。书中的对联内容,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更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每一幅对联都如同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意境与情感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集字创作过程的详细阐述,它让我了解到,集字并非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需要创作者对文字的深刻理解,对整体构图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艺术意境的独到追求。这种将古老文字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汉简艺术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评价八 初识《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这本书,便被其低调而充满力量的外表所吸引。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由汉简文字组成的精美对联,它们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向我娓娓道来古老的故事。我一直认为,汉简文字所展现的那种未经雕琢的质朴与生命力,是其他书体难以比拟的。而这本书的作者们,正是捕捉到了汉简文字的精髓,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对联的创作之中。我反复品读,被书中每一幅对联的意境和情感所深深打动。有些对联,字里行间流露出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豁达;有些则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打磨,它们在新的组合中,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既保留了汉简本身的韵味,又展现了现代创作者的艺术巧思。让我尤为称道的是,书中不仅仅提供了精美的作品,还对每幅对联的创作理念、字源以及集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使得我不仅仅是欣赏者,更能成为一个学习者,深入了解汉简文字的特点,以及集字创作背后的艺术规律。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汉简集字创作的兴趣。这本书,无疑是我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汉简艺术殿堂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传统文化别样的魅力。
评分评价七 《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这本书,犹如一股清流,在我众多的藏书中脱颖而出。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汉简文字的质朴与古拙之美心生向往。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期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迹展示,而是将这些历经沧桑的汉简文字,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通过集字创作,幻化成一幅幅意境深远、情感充沛的对联。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每一幅对联都仿佛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汉代的生活场景、文人情怀,甚至是古代人民对生活最朴素的追求。那些看似粗犷的笔画,却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和严谨的章法,在作者们的手中,重新被赋予了生命和温度。我尤其被书中某些作品所打动,它们所传达的意境,时而如山间清泉般宁静,时而如江边明月般皎洁,时而又如塞外战鼓般雄浑。这种通过文字唤起读者内心深处情感共鸣的能力,是这本书最独特的魅力所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集字创作的思路和技巧也有深入的讲解,这对于我这样渴望自己动手尝试创作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我开始尝试模仿,虽然远不及书中作品的精妙,但这种亲手触摸历史、重塑文字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艺术鉴赏的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创作灵感、引领我深入探索汉简艺术之美的绝佳读物。
评分评价四 刚拿到《汉简集字对联/中国汉简集字创作》这本书,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散发出的浓郁文化气息所吸引。翻阅起来,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书房,四周摆满了珍贵的汉代简牍。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它没有将汉简文字束之高阁,而是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作者们将这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宝贵墨迹,以集字的方式,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幅充满韵味的对联。这种创作手法,既是对汉简文字本身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传统楹联艺术的一种创新。我仔细欣赏书中的每一幅作品,感受那些笔画的苍劲有力,线条的流畅自然,以及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古朴气息。每一幅对联,都仿佛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一段流淌的诗篇。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对联,它们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吉祥祝福,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智慧。例如,有几幅对联,我能从中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对世事的洞察。这些文字,虽然来自千年之前,却依然能够触动现代人的心灵,引发共鸣。此外,书中对每幅对联的创作背景、集字来源以及作者的创作心得都有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汉简集字艺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我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对联,更能理解其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文化内涵。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汉简艺术的窗户,也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的探索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