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午歌曾经写过的一篇讲自己生活文章《天堂在左,肉身在右》,在文中他对自己生活、工作和爱好有一段发自肺腑的叙述。他说,自己从小喜欢文艺,热爱写作,却因为家境和种种机缘,一次次无奈地错过。他说,他会“偷偷摸摸地向自己喜欢的生存方式表达敬意,在不能中不舍,在不舍中不执,有些幸福和认同注定不是拼来的。天堂在左,肉身在右,与其四顾无望的茫然追逐,不如凿壁偷光,让自己活得柔软而敞亮。”
评分认识午歌,缘于他的一篇《十二码》,讲的是一个男人和他心中挚爱二十年的女神的故事。一般来说,这类题材都不复杂,无非是从小写到大,将各种阴差阳错的桥段拼凑在一起,写主人公挫折成长的过程。可午歌这篇的写法很新颖,开篇以男女的对话切入,倒叙性的故事夹杂在谈话之中,写得又生动,又好玩,又纯情,不知不觉就让人沉浸在他的文字中。全篇读完,忽然有点懵懂,搞不清楚这个故事的结局究竟如何,再细读一遍,豁然开朗——哦,原来这是个开放性的故事,你可以认为那是最深情最完满的爱情,也可以认为那是最彻底最绝决的背叛——于是我觉得,这个理工男有点不一般!
评分后来,我问起午歌怎么想到这样的写法。他说,这篇是向伍迪·艾伦的电影《赛末点》致敬的一篇小说,所以用了相似的选择性结局,以十二码点球来写人生的勇气抉择。这话让我对这位理工男的脑回路产生了巨大的好奇。
评分评分
做了微信好友之后,有时会看到他在朋友圈写生活状态。出差、评审、技术鉴定会,质量测试,论文答辩……他的生活空间里到处充满了传统理工男式的生存状态。写作是他的爱好,也是他对自己生活的一种选择,一点坚持。他常会整晚写稿,熬到深夜,有时凌晨两点在朋友圈发一条消息,有时候又会在发文之后补充说“睡到半夜四点,想到一个好故事,爬起来,一口气写到九点钟上班。”
评分《法社会学文库·研究前沿·秩序与争议:法律人类学导论》是一部以“争议解决机制”为切面的法律人类学导论性质 的著作,沿袭作者本人的一贯研究主张,即从当地人的文化脉络中 去理解当地人的法律现象。单以视角论,这部作品就已把自己与其 他同类主题的作品区分开来。 有关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发展至今,很多 中国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并挖掘中国本土的法律人类学主题,并已 经有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群落或社群法律和社会关系的研究成果。《法社会学文库·研究前沿·秩序与争议:法律人类学导论》采用的“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 ”方法、争议解决的切入点选 择、关注地方性的进路、社群经济活动对争议解决方式的法经济学 思考等,都会对国内同行的地方化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西蒙·罗伯茨(Simon oberts),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律系荣誉退休教授,曾于1988年至1995年担任英国顶级法律期刊《现代法律评论》主编。罗伯茨教授曾于20世纪60年代在马拉维任教,并于1968年至1971年任博茨瓦纳政府习惯法顾问。罗伯茨教授的主要著作还包括:《争端程序:选择性争端解决和决定的主要形式》(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理解财产法》(Sweet&Maxwell2004);《规则和程序:非洲背景下争议的文化逻辑》(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沈伟,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哲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社会学中心研究员。张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法社会学中心研究助理。《法社会学文库·研究前沿·秩序与争议:法律人类学导论》是一部以“争议解决机制”为切面的法律人类学导论性质 的著作,沿袭作者本人的一贯研究主张,即从当地人的文化脉络中 去理解当地人的法律现象。单以视角论,这部作品就已把自己与其 他同类主题的作品区分开来。 有关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发展至今,很多 中国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并挖掘中国本土的法律人类学主题,并已 经有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群落或社群法律和社会关系的研究成果。《法社会学文库·研究前沿·秩序与争议:法律人类学导论》采用的“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 ”方法、争议解决的切入点选 择、关注地方性的进路、社群经济活动对争议解决方式的法经济学 思考等,都会对国内同行的地方化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西蒙·罗伯茨(Simon oberts),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律系荣誉退休教授,曾于1988年至1995年担任英国顶级法律期刊《现代法律评论》主编。罗伯茨教授曾于20世纪60年代在马拉维任教,并于1968年至1971年任博茨瓦纳政府习惯法顾问。罗伯茨教授的主要著作还包括:《争端程序:选择性争端解决和决定的主要形式》(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理解财产法》(Sweet&Maxwell2004);《规则和程序:非洲背景下争议的文化逻辑》(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沈伟,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哲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社会学中心研究员。张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法社会学中心研究助理。《法社会学文库·研究前沿·秩序与争议:法律人类学导论》是一部以“争议解决机制”为切面的法律人类学导论性质 的著作,沿袭作者本人的一贯研究主张,即从当地人的文化脉络中 去理解当地人的法律现象。单以视角论,这部作品就已把自己与其 他同类主题的作品区分开来。 有关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发展至今,很多 中国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并挖掘中国本土的法律人类学主题,并已 经有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群落或社群法律和社会关系的研究成果。《法社会学文库·研究前沿·秩序与争议:法律人类学导论》采用的“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 ”方法、争议解决的切入点选 择、关注地方性的进路、社群经济活动对争议解决方式的法经济学 思考等,都会对国内同行的地方化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法社会学文库·研究前沿·秩序与争议:法律人类学导论》是一部以“争议解决机制”为切面的法律人类学导论性质 的著作,沿袭作者本人的一贯研究主张,即从当地人的文化脉络中 去理解当地人的法律现象。单以视角论,这部作品就已把自己与其 他同类主题的作品区分开来。 有关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发展至今,很多 中国学者也已经开始关注并挖掘中国本土的法律人类学主题,并已 经有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群落或社群法律和社会关系的研究成果。《法社会学文库·研究前沿·秩序与争议:法律人类学导论》采用的“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 ”方法、争议解决的切入点选 择、关注地方性的进路、社群经济活动对争议解决方式的法经济学 思考等,都会对国内同行的地方化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非常好的书。
评分给力,有用。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