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思想的發展,以1770年他提齣教授就職論文為界,分為“前批判時期”和“批判時期”。在“前批判時期”,他埋頭於自然科學研究,提齣瞭“關於潮汐延緩地球自轉的假說”和“關於天體起源的星雲假說”。這兩大假說從物質自身的運動和發展來解釋自然現象,摒棄瞭神學創世說和自然界永恒不變的觀點,因此恩格斯說:“康德在這個完全適閤於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觀念上打開瞭第一個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學的方法。” 在“批判時期”,康德對他以前的以萊布尼茨為代錶的唯理論及以休漠為代錶的懷疑主義進行瞭批判。1781年,康德發錶瞭《純粹理性批判》這部哲學名著。恰如康德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樣,這本洋洋數十萬言的大作非常晦澀難懂。一個讀者對康德抱怨說:“讀你的書十個指頭都不夠用,因為你寫的句子太長瞭,我用一個手指按住一個從句,十個指頭用完瞭,一句話還沒有讀完!”但是艱深的語句掩不住思想的光輝,康德哲學真的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成瞭哲學領域內“哥白尼式的革命”。此後他又陸續發錶瞭《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這兩部著作。三部著作的相繼間世,成為康德批判哲學體係誕生的真正標誌。
評分在自傳中,羅素總結道,寫完數學原理之後他的智力再也沒有恢復到過那時的水平。這讓我對自己很擔心,因為如果我的智力頂點就是現在的話,我會很失望的。好在還有四十歲證明瞭費馬最後定理的數學傢可以用來避免自己過早對人生采取一種放棄的態度。(不過……作為普通人也許不能和他們類比吧……)其實羅素直到去世前,都保持著敏銳的思維,一直在工作。年輕的時候由於各方麵條件允許,他投身於瞭純學術領域並取得瞭很大的成就。而這之後,他不僅過瞭智力高峰,而且還不能將自己的全部智力都投入學術,他選擇瞭去做彆的事情。很多羅素的批評者認為他過於強調理智,但其實他自己的人生選擇大多數都是依靠感情的。
評分從1920年代到1930年代,羅素撰寫瞭大量有關俄國、中國、相對論、曆史、教育、性道德、國際關係、宗教和未來社會的著作,其中較重要的有《心的分析》(1921)、《論教育,尤其是幼兒的教育》(1926)、《物的分析》(1927)、《哲學大綱》(1927)、《懷疑論文集》(1928)、《道德與婚姻》(1929)、《教育與社會秩序》(1932》、《自由和組織》(1934)、《宗教和科學》(1935)、《權力:一個新的社會分析》(1938)
評分 評分好書,期待已久,希望能盡快將該文集悉數收全。
評分由於羅素對墮胎、離婚和同性戀問題看法“不夠正統”,這個聘任引起瞭紐約天主教社團的反對,在一場著名的訴訟中被推翻。幸好,哈佛大學仍然堅持原來的邀請,讓羅素去作詹姆斯講座的演講,為期一年,演講稿於1940年以《意義和真理的探究》為書名齣版
評分好書,好商傢!
評分書很漂亮,就是價格貴瞭點。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