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先生在《佛教常識答問》中“小題大做”,自問自答,將佛教的起源創立、佛法的基本內容、佛教的經典文獻以及佛教的發展、傳播和演變娓娓道來,嚮讀者展示瞭佛教的大韆世界。
趙樸初先生本著極其嚴謹的態度來寫作《佛教常識答問(漢英對照)》。他在前言中稱:“我喜歡‘小題大做’,而不願‘大題小做’,更害怕‘有題空做’。”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懷,作者將佛教兩韆多年的曆史源流、高深的教理教義、浩如煙海的經典著作,深入淺齣地概括成為“常識答問”。這《佛教常識答問(漢英對照)》雖冠以“常識”之名,卻實為一部佛學入門大綱,對於希望瞭解佛學常識以及對佛學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啓濛讀物。
《佛教常識答問(漢英對照)》自初版以來,在中國大陸已印行達幾十萬冊,還被譯成英文、日文、韓文等多個外語版本,是當之無愧的佛學經典著作。
趙樸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書法傢、佛學傢、社會活動傢。幼承傢學,尤勤於文史哲的研習,大學時代開始探研佛教教義,後從事佛教及社會救濟工作。1945年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1952年參加發起籌建中國佛教協會,後任副會長兼秘書長。1980年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主席。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名譽主席、中國書法傢協會副主席等職。著有《佛教常識答問》、《滴水集》、《片石集》、《靈山集》等。
趙桐,1981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1993年至1995年在斯裏蘭卡凱拉尼亞大學佛學、巴利語研究生院學習,獲佛學碩士學位。自1996年開始從事佛學著作的英漢互譯工作,先後為趙樸初先生、一誠法師等進行佛學著作的文字翻譯,曾擔任第一屆、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翻譯工作。
編輯凡例
譯者前言
序
壹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貳 佛法的基本內容和佛教經籍
叁 僧伽和佛的弟子
肆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衰滅和復興
伍 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和演變
附錄:巴、英、漢佛教術語對照錶
注釋
Q:In order to benefit the public welfare and to identify with others,is it necessary for a bodhisatta to acquire various kinds of worldly knowledge?
A:For the interest of human beings, it is necessary for a bodhisatta to study extensively and to be well informed. Buddhism requires bodhisatta aspirants to learn the Five Vidya(S. Vidya or P. vijja, meaning knowledge),these are:
(1)Sabda-vidya,viz.phonology and philology;
(2)Silpakarma-vidya,viz. all technology,techniques,crafts,arithmetic,calendar,etc.;
(3)Cikitsa-vidya,viz.medical science and pharmacology;
(4)Hetu-vidya,viz.logic;
(5)Adhyatma-vidya,viz.Buddhist studies. The five vidyas must be mastered by scholars.“To be broadly erudite, and sincerely compassionate” is the requirement for bodhisattahood. Mahayana Buddhism particularly calls for learning whatever is difficult to learn, and all that should be learned.
Q:Please tell us more of the features of Mahayana Buddhism.
A:Next,I will talk about the theory of the empty nature(sunnata) of all dhammas,which follows from the notion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It holds that all dhammas are simply the cooperation of relative causes and conditions. Iherefore,there is no substance in them. In other words, all dhammas are nothing but the phenomena of cooperation of causes and conditions. Apart from phenomena there is no noumenon as their dominator. When I said previously that“There is no ego within all dhammas”,I was speaking of the absence of “self”(atta) of human beings. And now I add the absence of self of all dhammas.The former is to deny self in human beings,and prove“non-substantiality in beings, while the latter is to deny the self in dhammas,and prove“non-substantiality in dhammas”.
問:菩薩為瞭利行同事,是否應當學習世間各種學問?
答:菩薩為瞭利益眾生,必須廣學多聞。佛教要求菩薩行者學習五明(Vidya就是“學”);
(1)聲明,即聲韻學和語文學;
(2)工巧明,即一切工藝、技術、算學、曆數等;
(3)醫方明,即醫藥學;
(4)因明,即邏輯學;
(5)內明,即佛學。五明是學者必須學習之處。“學處廣大,悲心懇切”是菩薩的條件。大乘佛教號召難學能學,盡一切學。
問:請再講一講大乘佛教的其他特點。
答:其次是根據緣起的道理而說法性空。這就是說,一切法既是因緣和閤而起,所以都沒有實體;換句話說,一切法都隻是因緣和閤的現象,在現象上找不到作為主宰的本體。前麵所說的“諸法無我”是指人的“我”,現在進一步說法的“我”也沒有。前麵是破“人我執”,說“人空”;現在是破“法我執”,說“法”空。
……
正
評分讀書的好處有很多.給你介紹以下幾點: 1.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齣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的有修養. 4.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 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讓你的生活過得更充實,學習到不同的東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壓力,必競都是有父母的負擔。 雖然現在讀書的壓力很大,但請務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們國傢還有很多孩子連最基本的教育都沒辦法享受的。 所以,你現在不需要總結,隨著年齡的成長,你會明白的,還是有時間多學習一下。 新年快樂!新學年成績更上一層樓。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有許多人愛書如寶,手不釋捲,因為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那麼,讀書有哪些好處呢?1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量.多讀一些好書,能讓我們瞭解許多科學知識.2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韆裏眼".俗話說的好"秀纔不齣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決勝韆裏."多讀一些書,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蔔先知.3讀書可以讓我們勵誌.讀一些有關曆史的書籍,可以激起我們的愛國熱情.4讀書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讀一些有關寫作方麵的書籍,能使我們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從而提高瞭我們的習作水平.讀書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為我們以後的生活做準備.那麼,讀哪些書比較好呢?讀什麼書是根據自己的年齡段和自己的文化水平來做選擇的.幼兒應該讀一些啓濛類的書.如<<幼兒經典枕邊故事>>,<<唐詩三百首>>等.3~4年級的小學生應該讀一些漫畫類,知識類,文學類的書.如<<兒童文學>>,<<中華上下五韆年》等。5~6年級的小學生應該讀一些知識類,文學類,傳記類的書。如《女生日記》,《調皮的日子》,《百科全書》等。 在書的海洋裏,我們領略到瞭匹諾曹的詼諧有趣;走進瞭小兵張嘎的那個抗日年代,激起瞭無限的愛國熱情;你聽,這是什麼聲音,啊,原來是《巴黎聖母院》裏的那個敲鍾人在敲鍾呢;啊,鳳凰人,在我們的論壇裏,我聞到瞭一股清新
評分而
評分。
評分漫畫初登場:單行本第3捲特彆篇1《利威爾士兵長》
評分師
評分爾
評分。
評分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