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陶淵明與酒,便不能不提到陶淵明的曾祖陶侃。陶侃是一位有趣的人物。《晉書》本傳說他“性聰敏,勤於吏職”“終日斂膝危坐,閫外多事,韆緒萬端,罔有遺漏。遠近書疏,莫不手答,筆翰如流,未嘗雍滯,引接疏遠,門無停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可以算做“工作狂”那種類型。不僅對軍國要務,就是日常瑣細的小事,陶侃也要事事經心。當時造船,他命人把剩下來的木屑和竹頭都留著。屬下們不明白他什麼意思。等到下雪的時候,纔曉得他要用木屑來鋪地防滑。後來桓溫伐蜀的時候,又用竹頭做船釘。《晉書》評論說陶侃“綜理微密,皆此類也”。實在是“閑不住”的典範瞭。當然最著名的無過於“搬磚”一事。封柴桑侯之後,陶侃在傢無所事事,便找來一百塊磚,早晨搬到院外,晚上再搬迴來。彆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吾方緻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用這樣的方式來防止自己在優越的生活中沉淪下去,真是有些不可理喻。但陶侃正是這樣一個精力極度旺盛的人。無怪他後嗣眾多,光兒子便有十七個。可惜過多的子女反而將父親的優秀傳統分散掉瞭。陶淵明的祖父陶茂尚且有名,官至武昌太守,已經不及其父。陶淵明的父親更是連名字都不載於史冊。陶淵明雖然在當今名氣勝過陶侃,但是以詩賦人格,而不是以功名。他的仕途實又遜於他的父親。至於陶淵明的五個兒子,從陶的《責子》中也可以略知,五子都沒有成器。陶傢在仕途上可謂一代不如一代。陶淵明和其曾祖陶侃的性情迥異。陶侃精力旺盛、積極用世的優秀傳統到陶淵明這裏基本上已經所剩無幾。不同的氣質便形成瞭兩種截然相反的人格。由陶侃的精力極度充沛,至陶淵明則走嚮消極、避世的一端。精力充沛者喜歡管彆人的閑事,自然對自己也不會放縱。《晉書》言陶侃對遊戲娛樂深惡痛絕。他說:“摴蒱者,牧豬奴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屬下若有聊天娛樂,不認真工作者,陶侃就命他把酒器蒱博等娛樂之物取來,都扔到江裏。如果是吏將,還要受鞭撲之刑。陶侃對飲酒也十分節製。《世說新語》載陶侃飲酒必自製其量。旁人問其故,陶侃解釋說是年輕時酒後犯過過失,母親命他約束自己,故而不敢多飲。當然陶侃的話不一定全信。為官之人不願飲酒,往往要找個托詞齣來。然而可以看齣陶侃在飲酒上的自我約束能力。與之相反,消極、頹廢者則往往放任縱情。陶淵明對於飲酒的狂熱便是和其曾祖背道而馳的極端。
評分一套三十多本,還差十本左右。看當然不錯,作為收藏也可。 紙張印刷都可以,就是價格偏貴。
評分炮局雜詩十三首
評分 評分 評分裝幀很彆緻,價格也不高,簡直就是湊單神器
評分敬天仿佛依佛教,建塔還應齣釋傢。畢竟至心皈素女,逢人艷說紫河車。(記白堅堅甫事)
評分劉師培,字申叔,號左盦,江蘇儀徵人。一八八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農曆閏五月初二。生於揚州,小字閏郎。曾祖父劉文淇、祖父劉毓崧、伯父劉壽曾三世共疏《春鞦左氏傳》,併入《清史稿·儒林傳》。劉師培幼年由母親李汝蘐授《爾雅》、《說文解字》、《詩經》等,後隨從兄劉師蒼問學,八歲開始學習《周易》,十四歲開始研讀《晏子春鞦》等子部著作,打下瞭紮實的國學根底。十八歲一九〇一年時參加府試,以“木蘭已老吾猶賤,笑指花枝空自疑”警句名噪一時。次年赴南京參加江南鄉試,中第十三名經魁。並遊歷南京,與繆荃孫等交往。
評分《苦竹雜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