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曆史資料,其重要性不亞於文獻檔案。民國以還,內亂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損失,不可勝計。對曆史真相的瞭解,需要參證當事人口述之處甚多,這些筆錄,對中國現代史的研究將有莫大的幫助。在張玉法和瀋鬆僑訪問、紀錄的這本《董文琦先生口述曆史》中,瀋陽市長董文琦將之親曆的接收瀋陽時與蘇聯、中共衝突始末以及颱灣經濟起飛的決策與過程一一敘來。
對內戰中的東北,有些不一般的說法。
評分淩鴻勛先生(1894-1981),廣州巿人。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公學)土木科畢業,美國橋樑公司實習。曾任京奉鐵路唐山段工務員、交通部路政司考工科辦事、上海南洋大學教授、代理上海南洋大學校長、交通部路政司署技正兼考工科科長、上海南洋大學校長、廣西省梧州巿工務局長、粵漢鐵路株韶段工程局長、粵漢鐵路管理局長、湘桂鐵路南鎮段工程處長兼總工程師、湘桂鐵路桂南段工程局長兼總工程師、西北公路管理處長、寶天鐵路工程局長兼總工程師、交通部常務次長、交通部政務次長、代理交通部長、中國石油公司董事長等職。先生自敘生平重要事蹟,實為中國鐵路史的重要參考資料。(訪問/瀋雲龍,紀錄/林能士,藍旭男)
評分很好很好,包裝質量都不錯~!
評分京東還是基本做到瞭多快好省,很不錯的用戶體驗。。。。。。。。。。。。
評分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寫作。我告訴瞭他這個故事。而我恰恰要強調的是這故事讓我一開始很拒絕寫作。它錶明,寫作純屬一件找死的事。像我這麼庸俗的人當然不會乾一件吃力還找死的事,加之傢族裏從文者悲涼的命運,文學齣身的我就曾花瞭很長一段時間去玩一種毫無風險的遊戲,並暗自慶幸。可漸漸地,我發現另一種風險。規則明明規定一場比賽由兩支球隊進行,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一名球星告訴我:“那天我上場一看,快哭瞭,因為有隊友把球往自己傢門踢,場上就是三支隊瞭。可是踢著踢著我又笑瞭,因為對方也有人把球往自傢門踢,就是四支瞭。直到散場時我終於確定,其實總共有五支隊,因為,還有裁判……”我在這樣一種情形下漸漸意識到一個叫“尊嚴”的東西是存在的。哪怕遊戲也要有尊嚴,我不能無視兩支變成瞭五支,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工作就是長期把五支證明成兩支,並證明得文采飛揚的樣子。這個不斷修改大腦數據庫的過程讓我痛苦不堪,越發失去智力的尊嚴。我從文學躲到遊戲,在一間沒有尊嚴的大屋子裏,任何角落都蝟瑣。又去看開始的故事,纔注意到它還有個結尾:那個史官保住性命,撿起竹簡走瞭齣來,遇上一位南史氏,就是南方記載曆史的人。史官驚訝地問:“你怎麼來啦。”南史氏說:“我聽說你兄弟幾個都被殺死,擔心被篡史,所以拿著竹簡趕來記錄瞭。”我覺得這個結尾更震撼,前麵的史官因堅持自己的工作而死,南史氏則是主動找死。這叫前赴後繼。有種命運永遠屬於你,躲無可躲,不如捧著竹簡迎上去。在我看來,尊嚴首先是智力上的尊嚴。很長一段時間瞭,這個民族失去智力上的尊嚴。趙高說:這是一匹馬。人們點頭說:是啊,好快的一匹馬。趕緊去修改腦子裏的數據庫,哦,馬是長角的。後來又有人說:要大煉鋼鐵。於是傢傢砸爛傢裏的鍋碗瓢盆,村村建起煉鋼的高爐。大傢假裝看不見煉齣來一砣砣的東西,一捏就是一個坑。其實那一砣砣的東西和那一匹馬一樣是不存在於物質世界的,隻是大腦被強行修改後産生的木馬。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鋼鐵量超過瞭整個歐洲,農作物産量是全世界的四十倍,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等著我們去營救。那件事情有個結尾:人們並沒有煉齣鋼,倒是飢腸轆轆迴傢後發現不僅沒食物,連做飯的鍋都砸爛瞭。這個景觀壯烈與幽默並存,全民都在乾一件愚蠢的事,並互相說服這是事實。比起思維的結果,思維本身就是一種尊嚴。隻是總有人放棄瞭這過程,放棄去想,為什麼世界上最快的動車可以被一記閃電穿,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們的校捨,倒塌之後竟沒發現什麼鋼筋。我不願總責怪當下,這個國韆年的文化齣瞭問題。當年宋代公知宋江不過在潯陽樓上題瞭些書生報國無門以抒怨氣的抒情詩,被當成反詩被逼成反賊。這個民族韆年的教育是,打磨你的尊嚴,讓你沒有反骨,國傢纔可以安全可靠……可是你很難想像,一群連自己的尊嚴都不顧的人,會去顧國傢的尊嚴。一群沒有尊嚴的國民,卻建成瞭一個強大的國傢。一群豬從來不會保護豬圈,就這麼簡單。
評分口述史是口述者的曆史,多比較不同的觀點、看法,對研究曆史有幫助,兼聽則明。
評分還沒有看過。。。。??
評分近史所早期的口述訪問,因有的內容涉及當時的政治禁忌與敏感評價,在1980年之前,僅提供同仁研究參考,暫不公開。1980年之後,經委員會決議,認為這些史料有公諸於世,提供學者參考的必要,因此,決定徵得受訪者或傢屬同意,並通過審查後,逐年齣版口述歷史叢書。1982年,第一本口述歷史叢書《淩鴻勳先生訪問紀錄》齣版後,此後陸續刊行。迄今已齣版有軍事、政治、黨務、外交、教育、學術、財經、交通、郵政、農業、工業、企業、醫學、考古、人類學、都市計畫、婦女史、傢族史、華僑史、體育史、政治案件、九二一震災、日治時期在滿洲的臺灣人、道德會等口述歷史叢書93種102冊。
評分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1893-1966),廣西桂林人,辛亥參加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初上前線。民國告成,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升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後返省見習,調模範營,參與護法戰爭。1922年將軍以討賊軍參謀長佐李宗仁、黃紹竑統一廣西,並歸附國民政府。北伐軍興,先後任國民革命軍副參謀長、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第二路軍代總指揮、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等職,戰功彪炳。1928年春,廣西與中央長期抗爭,至1936年鞦始告和解。七七事變,將軍奉召飛京,共赴國難,獻替良多。戰後任國防部部長、華中軍政長官、國民大會代錶、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訪問,紀錄/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