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传

莫斯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 马塞尔·福尼耶(Marcel Eournier) 著,赵玉燕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16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16679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未名传记图书馆·人类学家传记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7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莫斯传》主要内容包括:涂尔干的外甥、埃皮纳勒、波尔多、巴黎、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的学生、制度礼仪:早期作品与海外旅行、图腾和禁忌氏族、在同伙中、公民莫斯、继承人、认可、法兰西学院的职位、教授们唇枪舌战之地等。

作者简介

  马塞尔·福尼耶(Marcel Fournier,1945-),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国际学术期刊《社会学与社会》编辑,代表作《莫斯传》。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福尼耶的书是一本真正的思想传记,而不仅仅是~本关于一位知识分子的传记;作者对莫斯的理念有很多有价值的看法。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文学杰出教授
  
  福尼耶的书刻画了莫斯身上错综复杂的个性,栩栩如生;涵盖了他的各类作品。对那些想要挑战用简单的经济方法去理解社会实践、历史动力、文化生活、宗教观察的人来说,莫斯的言行和著述值得深思细究。莫斯是抵制简化论的典范。
  ——詹姆斯·布恩(James Boon),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荣休教授
  
  福尼耶的书是迄今为止关于莫斯研究内容最丰富、最全面、最易理解的。它是了解莫斯一个不可缺少的来源,想要了解涂尔干学派或涂尔干学派社会学的学生都不应错过。
  ——斯蒂文·卢克斯(Steven Lukes),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
  
  福尼耶的书语言流畅,文辞优雅,充满激情,极具吸引力!对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犹太史学者来说,莫斯是一个有很多话题可谈的人物。
  ——娜塔莉·戴维斯(Natalie Davis),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涂尔干的外甥
第一章 埃皮纳勒、波尔多、巴黎
第二章 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的学生
第三章 制度礼仪:早期作品与海外旅行

第二部分 图腾和禁忌氏族
第四章 在同伙中
第五章 公民莫斯
第六章 圣-雅克大街
第七章 《人道报》的记者
第八章 集体疯狂
第九章 法兰西学院的一场激战:洛瓦西事件
第十章 不可笑的战争

第三部分 继承人
第十一章 (作为社会主义者的)生活仍在继续
第十二章 繁重的遗产
第十三章 民族学研究所
第十四章 社会学,一项注定要失败的事业?

第四部分 认可
第十五章 法兰西学院的职位
第十六章 教授们唇枪舌战之地
第十七章 足以让你对政治绝望
第十八章 神话时代
后记战争岁月及战后岁月
注释

精彩书摘

  高级教师资格会考
  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莫斯去巴黎继续学习,准备他称之为“文明人的另一个人会仪式”的哲学高级教师资格会考。他与表兄弟、医学院的学生阿尔贝·卡昂(Albert Cahen)住在一起。1893-1894年间,他从事被称为“高级教师资格会考的学术研究”,但仍需要父母的经济接济,而他的舅舅从来不会忘记提醒他:“你应该停止这种对我们家族公有性的无休止批判。不管怎样,你深受其惠。你因此而可以致力于自己喜欢的学习,无需担心经济。”[104]第二年,莫斯回到了波尔多,在那里他可以指望得到他的舅舅和哲学教授们的建议。1895年的高级教师资格会考考试大纲包括以下作者及作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七卷;第欧根尼·拉尔修,卷十;西塞罗,《论神性》;霍布斯,《论公民》;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第四组》;波舒哀,《自由意志约论》;柏克莱,《哲学对话三篇》;丹纳,《论智力》卷一、卷二、卷三。
  对莫斯而言,这难道仅仅是“一项强制性的过渡礼仪”?他“将之视为一项责任,表现得才华横溢,仅仅是为了立即转向专门的研究”吗?高级教师资格会考这一痛苦的磨难,对于任何想从事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人来说都是不可阙如的。备考的最好方法是进入巴黎高师学习。尽管学位证和高级教师资格会考的学术制度分别于1877年和1880年建立,允许非师范类学生参加考试,这所位于于勒姆大街(rued'Ulm)上的学校仍然超群绝伦:通过资格会考的人中,高师人占有很高的比例,每年的前五名中高师人占的比例更高。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马克·吐温曾说过:历史不会重演,却自有其韵律。忘掉那些将生命看做掷骰子或是巧克力盒的比喻,把自己想象成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做着美梦的机器人,你就会更加接近真相。书收到了,质量很好。 记得小时候,老爸在教育我们兄妹几人要好好读书时,常常说的那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并非老爸的杜撰,而是借用古人 所言。不管怎样,这句话当时对我们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在我们那幼小的心灵里,从此便播下了读书的种子,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读书看作是一件很高尚、很美 好的事情,再后来便觉得读书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时值今日,那句古训似乎已经过时,早已被时代所淘汰了。在今天如果再有人在众人面前提及那句古训时,一定会引来人们的讥笑或者非议。读书这一行固然很 好,但你也不能说其它的各行各业就都是“下品”呀,是不是?正如孔夫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应当不断 更新。我想,站在今天的角度上,这句话是不是可以改为:“万般皆上品,还有读书高”呢?因为我们只要努力去做,每一个行业一定都会很不错的,都能成为“上 品”。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吗?当然,读书也还依然是很高尚、很美好的事情。又有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今天,这句话也早为世人所不齿,如果你当众提及此话,说不定还会招来他人的冷眼甚至是漫骂呢。 瞧,当今社会上那一大批“剩男”、“剩女”中,哪一个不是读书人?哪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然而,他(她)们的“颜如玉”又在哪里呢?再说那所谓的“黄 金屋”也并非书中才有的啊。让我们再来看看当今社会上那些财大气粗的大老板们吧,他们中大部分都没有多少文化,也谈不上什么学历,但是他们的房子却一套接 着一套,身边的女人也一个接着一个的。这难道不正是对这句古话的有力回击与嘲讽吗?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吧,在世人眼里,读书不如打工划算,教书不如开书店挣钱多。所以,有许多家长宁愿让他们的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然后早点回来盖房 子,娶媳妇。要不是“义务教育”这顶“紧箍咒”的帽子戴在每个人的头上,也许在农村的那些中小学校里早就没有多少学生了。在这个经济建设的大浪潮中,有许多人被冲昏了头脑。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好听任大浪潮的摆布,冲到哪里就是哪里。如果这样下去,只怕永远都不会有到 达彼岸的那一天;如果这样下去,我真的不知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又在哪里。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教育。所以,我们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充实大脑比充实口袋更为迫切,也尤为重要。书中尽管没有黄金屋,也 没有颜如玉,但是,我们也还是要好好地读书。因为书中有祖国灿烂的文化,书中有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书中还有取之不竭的智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就让我们沿着这个阶梯一级一级地往上爬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到达那个光辉的顶点,才能看到更远、更广阔的天空。

评分

  

评分

《莫斯传》是未名传记图书馆·人类学家传记之一。作者简介:马塞尔·福尼耶(Marcel Fournier,1945-),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国际学术期刊《社会学与社会》编辑,代表作《莫斯传》。马塞尔·福尼耶(Marcel Fournier,1945-),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国际学术期刊《社会学与社会》编辑,代表作《莫斯传》。该书是著名人类学家莫斯的传记。本书认为: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莫斯去巴黎继续学习,准备他称之为“文明人的另一个人会仪式”的哲学高级教师资格会考。他与表兄弟、医学院的学生阿尔贝·卡昂(Albert Cahen)住在一起。1893-1894年间,他从事被称为“高级教师资格会考的学术研究”,但仍需要父母的经济接济,而他的舅舅从来不会忘记提醒他:“你应该停止这种对我们家族公有性的无休止批判。不管怎样,你深受其惠。你因此而可以致力于自己喜欢的学习,无需担心经济。”[104]第二年,莫斯回到了波尔多,在那里他可以指望得到他的舅舅和哲学教授们的建议。1895年的高级教师资格会考考试大纲包括以下作者及作品: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七卷;第欧根尼·拉尔修,卷十;西塞罗,《论神性》;霍布斯,《论公民》;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反驳和答辩第四组》;波舒哀,《自由意志约论》;柏克莱,《哲学对话三篇》;丹纳,《论智力》卷一、卷二、卷三。

评分

莫斯传 人类学大师的传记

评分

   本书作者福尼耶用从犹太法典《塔木德》中摘引的一句“大部分孩子都像他们的舅舅”拉开了《莫斯传》的序幕。果不其然,莫斯依旧没有摆脱他如影随形的舅舅,因为该书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就以“涂尔干的外甥”命名。作为涂尔干的外甥,自然就分享前者的家族史,以及1870年普法战争对犹太人的结果———“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流失的犹太人口转移到了巴黎”。作为巴黎的少数族群,与其说舅舅对年轻的莫斯产生了毕生的影响,不如说,另一个更大的同时作用于他和涂尔干的文化背景———犹太人身份———为他的学术之路铺设了脉络。

评分

  

评分

他是第一个进入法兰西学院的人类学家(在他之后的是列维-斯特劳斯),他是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埃米尔·涂尔干的外甥,他也是法国社会学家、政治思想家雷蒙·阿隆有点远的表舅。他写作了人类学经典《礼物》(一译《论馈赠》),他复兴了一战后凋零飘落的《社会学年鉴》,他被尊称为法国“民族学之父”——— 他就是马塞尔·莫斯。

评分

书很好,活动力度很大

评分

   本书作者福尼耶用从犹太法典《塔木德》中摘引的一句“大部分孩子都像他们的舅舅”拉开了《莫斯传》的序幕。果不其然,莫斯依旧没有摆脱他如影随形的舅舅,因为该书四部分的第一部分就以“涂尔干的外甥”命名。作为涂尔干的外甥,自然就分享前者的家族史,以及1870年普法战争对犹太人的结果———“从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流失的犹太人口转移到了巴黎”。作为巴黎的少数族群,与其说舅舅对年轻的莫斯产生了毕生的影响,不如说,另一个更大的同时作用于他和涂尔干的文化背景———犹太人身份———为他的学术之路铺设了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