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宇:孫中山製定瞭建國方略,終其一生,有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
評分評分
深入,點點掌握,關鍵還在於把握自己的讀書速度。至於“熟讀”,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看過的書在看,在看,看的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而“精思”則是“循序漸進”,“熟讀”的必然結果,也必然是讀書的要決。有瞭細緻、精練的思索纔能更高一層的理解書所要講的道理
評分物美價廉送貨快值得買
評分餘英時:當然沒有實現。不過,如果沒有孫中山提倡革命,很難想象皇帝製度能一下子去掉。共和製度本身是嚮前跨進一步,皇帝製度沒有瞭,到底還是不同。袁世凱當總統之後,有皇帝的權力,到底不是真皇帝,後來他想做皇帝,改變機製,也改不過來瞭,沒有人吹捧他。天命觀念的神秘性也沒有瞭。這是孫中山提倡西方思想的功勞,當然不是他一個人提倡的,彆人也有提倡,不過孫中山是其中的代錶人物。孫中山的貢獻是想以美國為模式,因為他早年在夏威夷念書,跟美國的關係最深。早期他的黨有秘密社會的背景,所以黨員要宣誓效忠,這不是民主式的黨。但是後來孫中山覺得他沒有力量,推動不瞭他的政治理念,所以要走上蘇俄的路子,改組以後他說法算數。孫中山想利用革命領袖的權威來推動革命,但是他沒有革命成功,所以他隻是有限度地運用權力。這是1923年以後的事情,以前他的理想還是抱著美國式的。孫中山還是有他的貢獻,從前鬍適的私下談話說:孫中山雖然提倡中國道統,好像很守舊,可是他某些方麵比我們還新。孫中山不是士大夫階層,這是他的好處,也是他的弱點。原來康有為見都不要見他,梁啓超一度跟他關係搞得還好,所以孫梁閤作的問題引起立憲派內部的緊張,說梁啓超陷入“行者”的圈套,“行者”就是“孫行者”。梁啓超想藉華僑的力量去捐錢,孫中山就把自己的關係給他,可見孫中山還很坦率,並不是說:我的關係,我不介紹給你。因為大傢就隻有這麼一個財源。孫中山是一個很特殊的情況下齣來的人,但是沒有真正受到士大夫的教育,他那些士大夫的東西都是自修的。他的思想背景跟康梁完全不一樣。當然,人傢也叫他“孫大炮”。但是,他是一個起過作用的現代人物,把中國的某些觀念推到現代化的路上去瞭。現代化不是一下子能夠就完成,得慢慢來。
評分評分
麵對這眾多的受訪者,李懷宇與他們談些什麼呢?從辛亥革命的近代風雲,到魯迅文學研究;從《時代》周刊上的封麵人物,到豐子愷的漫畫;從傳統的山水國畫,到香港的武俠電影……話題隨著對象的身份與所在領域而時時變化,可謂豐富多彩。不過,這可不意味這本書是毫無主題的“雜燴”。在各種不同的話題中,在受訪者俯仰高低各不相同的觀察角度下,其實我們還是能夠看到其所圍繞的同一場景:中國社會的百年變遷及其對中華文化的種種塑造。這文化,可以是建築之類的外在錶現形式,也可以是國人集體意識中的文化傳統;可以是繪畫與詩歌,也可以是文學與寫作;可以是“純文學”,也可以是武俠之類的“通俗文學”;可以是被學者研究的古典或近代文學,也可以是依舊生機勃勃,被不斷創作齣來的新作品。但是有一點,它們都打著深深的“中華文化”的烙印,因此也就成為反映中國社會百年變遷的一麵麵鏡子。曆史並不僅僅是過去的往事,而是與現在相連接,文化也一樣,即使曾被人試圖割裂。從清末傳統文化的崩塌,到民國的西學東漸,群星璀璨,再到山河破碎的非常時期,又至萬馬齊喑的悲哀時代……文化始終見證著曆史的演進。如果不瞭解這些,自然很難從今日文化的紛繁現狀中理齣頭緒,更可能對我們為何走上這條文化道路而莫名不已。
評分餘英時:在軍閥時代,軍閥對文化、文學、思想問題都不重視,所以中國的思想文化活動很積極,白話文就是這樣的情況之下齣現的。接著就是五四的思想革命瞭,所以有很多人纔冒齣來。孫中山在廣州開始準備北伐,采取蘇俄一黨專政的製度,但是孫中山最後的目標還是要實行憲政的民主,所以把革命分成三個階段,就是軍政、訓政、憲政。他的三民主義作為意識形態也是很寬鬆的,所以專傢學者還有空間發展自己的觀念。比如孫中山對五四運動也很贊揚;孫中山和鬍適早期關係還很好,常常寫文章要請鬍適批評。國民黨辦的雜誌上,鬍適寫過好多文章。廖仲愷、鬍漢民跟鬍適都有交往,因為孫中山對鬍適很尊敬。1930年代,國民黨在南京建立瞭政權,對學術思想界的控製還是有限,因為民間還有彆的勢力,如梁漱溟在山東搞鄉村建設理論,差不多有一半的縣都實現瞭鄉村建設,這是因為山東政權在另外一個舊軍閥手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民黨並沒有把所有私人財産都沒收,所以真正的私人機構還可以容納人纔。另外,西方的教會大學也可以保護中國的學者。從辛亥革命到1937年,中國齣瞭很多學術思想界的人纔,也齣版瞭很多有價值的學術著作。最近幾十年來,西方和日本對這段時期的學術成績非常重視,所以這段時期的學術也影響瞭世界漢學。
評分通過本書,能一覽諸位名傢的思想脈絡,值得一閱。隻是一本書介紹如此多人,自然難免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將其當做作者李懷宇為你打開的一扇窗也許更好。至於窗後的風景具體如何,有興趣的讀者自然會去探究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