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

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青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2599
版次:3
商品编码:111855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世纪法学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此次不仅涉及了对原有辩护制度、管辖制度、强制措施制度、证据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及其侦查程序、审查起诉程序、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执行程序的大幅度的修改,而且还新增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和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等四个特别程序,条文的数量也由原先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225条增加到了290条。因此,从总体上讲,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完善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的修改,它对全面贯彻我国《宪法》有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和充分体现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分别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三版 修订说明
第一编 刑事诉讼法学总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第六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第七章 刑事诉讼证据
第八章 刑事强制措施
第九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第十章 期间和送达

第二编 审前程序
第十一章 立案程序
第十二章 侦查程序
第十三章 起诉程序

第三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审判程序概述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七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四编 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 各种判决和裁定的执行
第二十章 执行的变更程序

第五编 刑事特别程序
第二十一章 单位犯罪追诉程序
第二十二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
第二十三章 刑事赔偿程序
第二十四章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
第二十五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十六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二十七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首先,包装挺严实,收到后比较满意,正版全新,跟实体书店完全一样,配送员的服务态度也是很好,很客气的,比不少快递要服务周到得多,对于这次购物,整体来说是比较满意的。

评分

  新版增加了十余幅插图,这些图片既为阅读该书增加了趣味,也是很值得一说的地方。新增加的插图,笔者以为最有价值的是第13页的“1956年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填写的‘个人简历’”,第138页的“主要社会关系表”,第500页的“著述调查表”。“个人简历”是陈寅恪一生学术行迹最直观的呈现,“社会关系表”是研究陈寅恪学术交谊的重要参考,至于“著述调查表”则是反映陈寅恪对自身学术评价的重要材料。

评分

评分

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并居于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世纪、新阶段,法学教育不仅要为建设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服务,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大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近年来,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科数量增长很快,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培养层次日渐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接受法科教育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优先选择之一。随着中国法治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法学教育的事业大有可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前途充满光明。

评分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评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

虽然现在的网络十分发达,不少东西都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到,但是这也给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产生了一定的误区,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一个人,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看法的,而且网络上发布信息的条件简单,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发表,其真实性,可靠性受到严重的挑战,这也给我们从网络上获取知识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有时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能说从书上获取知识就没有误区、没有盲点,但是起码一本书要发行,肯定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这样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是看得见、莫得着得东西,其真实性要远远高于网络。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新版增加了十余幅插图,这些图片既为阅读该书增加了趣味,也是很值得一说的地方。新增加的插图,笔者以为最有价值的是第13页的“1956年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填写的‘个人简历’”,第138页的“主要社会关系表”,第500页的“著述调查表”。“个人简历”是陈寅恪一生学术行迹最直观的呈现,“社会关系表”是研究陈寅恪学术交谊的重要参考,至于“著述调查表”则是反映陈寅恪对自身学术评价的重要材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