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铿首先从欧洲知识人(如托克维尔、哈耶克)入手,试图通过他们的所思所言建构出一个“知识人的乌托邦”,比如法国的浪漫主义传统、英美知识人的事功精神、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等,可以说,知识人的乌托邦代表了一切进步思想:民主、自由、理性、平等,凡此种种,而这些乌托邦表现可以说又都是绝对理想化的,在作者看来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悲剧。法兰西知识人是这种乌托邦的集大成者,比如战后法国的知识英雄阿尔都塞、萨特、斯特劳斯和福柯等人,他们更是被作者称为“先知式的知识人”。然而作者的思想并不是为这些左派领袖歌功颂德,而是对之进行一种巧言无声的批判,因为从伏尔泰到福柯都“为整个人类设想出一种宏伟的理想蓝图,随后以此‘理想王国’为号召而激烈地破坏一切传统秩序”。 这是《知识人的黄昏》一书的核心所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似乎是一个分水岭,之后包括萨特的很多知识领袖都陷入到极左的深渊,作者认为,深渊的产生直接导致之前知识人推进的社会革命宣告破产,因为那是一种知识人的乌托邦,同时也是一种乌托邦的困境,换句话说,传统与破坏传统之间存在不能调和的矛盾,在面对社会改革人人都回天乏术之后,人们也只能选择飞鸟各投林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人的黄昏”可以说在所难免。
评分效果不是很清楚,感觉还可以
评分班达曾说,知识人是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国王,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我感觉所谓的“良心”,其实就是一种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这也是《知识人的黄昏》给我的启示。在当代中国“良心”二字尤其重要,我们需要在社会改革的道路上怀揣“良心”,少空谈,多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每一段路,无论前面的道路有多漫长。
评分了解社会,了解人类,多看看社会学的书,百利而无一害呀。
评分然而,就我们的这个时代而言,还是要留有一丝憧憬:世界正逐步趋于多元化,知识和知识界同样趋于多元化,时代已经不需要那种奋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精神领袖和知识领袖,我们所需要的是能和我们平等对话的知识人,甚至可以说,按照葛兰西的说法,我们自己都可以是知识人。只要我们还在,还在按照伏尔泰、狄德罗、卢梭、萨特和阿尔都塞的方向思考着,知识人就永远不会黄昏。
评分李培林研究员是1980年代中国第一批赴法留学生,因之最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学理论,他也成为当代社会学西学东渐的传播者之一:为雷蒙•阿隆翻案,介绍波伏娃及其女权主义思想,引介福柯、利科等知名社会学家,这在当时都算得上是“奇闻异事”了,沿着这样的方向,他又在1990年代末期介绍了布迪厄、图海纳、布东和克罗齐耶这些后来被证实为著名甚至是伟大的社会学家。这在现在看来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社会学和社会的现代性问题就是这批知识人首先提及并逐渐传播到中国的。在这些言说的背后,作者有他更深层次的思考:“东方”如何走向现代?他提出要用“中国经验”来实现“东方现代化”,这又将理论问题拿到实践中来审视和解决。不知不觉中,作者回答了一个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法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时如何进入中国的,对中国有什么用。读了这些文章之后,我主要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研究西方社会学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学术的七宝楼台,而是要将这些新思想和中国的发展相结合,比如像书中提到的树立整体观、当心风险社会等,这就将社会学落到了实处。其次,我们再也不能被所谓西方拉的太远,要知道比之于西方我们的福柯研究和布迪厄研究差不多晚了二十年,我们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如今这个时代传播媒介特别发达,我们一定要让世界范围的新知第一时间纳入到中国当下的研究视域,尤其是社会学。以上是《生活和文本中的社会学》给我的启示之一。
评分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李培林研究员是1980年代中国第一批赴法留学生,因之最早接触到了西方最新的社会学理论,他也成为当代社会学西学东渐的传播者之一:为雷蒙•阿隆翻案,介绍波伏娃及其女权主义思想,引介福柯、利科等知名社会学家,这在当时都算得上是“奇闻异事”了,沿着这样的方向,他又在1990年代末期介绍了布迪厄、图海纳、布东和克罗齐耶这些后来被证实为著名甚至是伟大的社会学家。这在现在看来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因为社会学和社会的现代性问题就是这批知识人首先提及并逐渐传播到中国的。在这些言说的背后,作者有他更深层次的思考:“东方”如何走向现代?他提出要用“中国经验”来实现“东方现代化”,这又将理论问题拿到实践中来审视和解决。不知不觉中,作者回答了一个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法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时如何进入中国的,对中国有什么用。读了这些文章之后,我主要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研究西方社会学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学术的七宝楼台,而是要将这些新思想和中国的发展相结合,比如像书中提到的树立整体观、当心风险社会等,这就将社会学落到了实处。其次,我们再也不能被所谓西方拉的太远,要知道比之于西方我们的福柯研究和布迪厄研究差不多晚了二十年,我们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如今这个时代传播媒介特别发达,我们一定要让世界范围的新知第一时间纳入到中国当下的研究视域,尤其是社会学。以上是《生活和文本中的社会学》给我的启示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