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存(套装全4集)

胡适文存(套装全4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适 著
图书标签:
  • 胡适
  • 文存
  • 近代史
  • 文化史
  • 思想史
  • 文学史
  • 散文
  • 学术著作
  • 中国现代文学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8204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090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胡适亲选作品集,完整再现胡适本人满意的民国好底本的原貌,感受原汁原味的胡适思想精华,16开精美版式,带给您愉悦阅读体验。

《胡适文存》作为胡适思想的精华,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从大学者梁实秋、钱锺书,到著名作家张爱玲,直到当代的李敖,都把《胡适文存》列为对自己影响大的书。
  胡适有言:“哲学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的娱乐。”今天我们重读《胡适文存》,不难从中感受到作为新文化运动先驱及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的胡适的一代学者风范。

内容简介

  第一集
  本集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1年第15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文存》,初版于1921年12月,收录的文章大致写于1911年5月至1921年11月之间,是胡适赴美留学回国前后十年间所做的重要的文章的结集;这些文章当时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胡适文存》问世后,深受读者欢迎,是20世纪20年代流传甚广的畅销书。1930年出版的第13版,系重排,新增了《十三版自序》。胡适在《十三版自序》中说:“这一版的校勘胜过以前的本子。”

  第二集
  本集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29年第6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文存二集》,初版于1924年11月,收录的文章大都写于1922年1月到1924年9月之间;这些文章当时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

  第三集
  本集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10月第2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文存三集》,初版于1930年9月,收录的文章大都写于1925年夏至1930年春之间;这些文章当时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本集共九卷,胡适自己说,除一、九两卷发表他的一点主张外,其余七卷都可算是说明治学方法的文字,即都是方法论的文章。

  第四集
  本集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2月第1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所收文章大致写于1930年至1935年;这些文章当时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1953年12月,经胡适授权,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印行了《胡适文存》四集合印本,该合印本将《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易名为《胡适文存四集》。此后,各种版本的《胡适文存》都沿用了四集这一形式。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作为文学革命的提倡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兴趣广泛,著述宏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等。

目录

胡适文存:第1集

十三版自序
序例

卷一
寄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议
附录一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附录二寄陈独秀钱玄同
寄陈独秀
附录答书陈独秀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
答钱玄同书
附录一钱先生原书钱玄同
附录二钱先生答书钱玄同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论文学改革的进行程序
答汪懋祖
答朱经农
答任叔永
跋朱我农来信
致蓝志先书
答蓝志先书
论句读符号
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新论》
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附录旧式点句符号
论短篇小说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追答李濓镗君
读沈尹默的旧诗词
谈新诗
《尝试集》自序
《尝试集》再版自序
什么是文学
中学国文的教授
《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

卷二

诗三百篇言字解
尔汝篇
吾我篇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墨子·小取》篇新诂
实验主义
问题与主义
杜威先生与中国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井田辨
论国故学

卷三
国语文法概论
《水浒传》考证
《水浒传》后考
附录:“致语”考
《红楼梦》考证

卷四
归国杂感
易卜生主义
美国的妇人
贞操问题
论贞操问题
论女子为强暴所污
“我的儿子”
不朽
不老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
新生活
新思潮的意义
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许怡荪传
李超传
吴敬梓传
本传附录
先母行述
寄吴又陵先生书
朋友与兄弟
《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吴虞文录》序
《林肯》序
一个问题
终身大事


胡适文存:第2集

卷一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发起《读书杂志》的缘起
王莽
记李觏的学说
费经虞与费密
读《楚辞》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附录一《清华周刊》记者来书

附录二答书胡适
附录三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梁启超

梁任公《墨经校释》序
附录一梁任公先生来书梁启超
附录二答书胡适
论墨学
《章实斋年谱》自序
《淮南鸿烈集解》序

卷二

《科学与人生观》序
附录一陈独秀先生序陈独秀
附录二答陈独秀先生胡适
附录三答适之陈独秀
孙行者与张君劢
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附录一梁漱溟先生第一次来书梁漱溟
附录二答书胡适
附录三第二次来书梁漱溟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附录日本译《中国五十年来之文学》序胡适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

卷三

十七年的回顾
祝《白话晚报》
黄梨洲论学生运动
《政治概论》序
《天乎帝乎》序
我们的政治主张
附录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

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
附录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陈独秀

一个平庸的提议
一年半的回顾
与一涵等四位的信
这一周

卷四

吴敬梓年谱
《西游记》考证
附录《读〈西游记〉考证》董作宾
《镜花缘》的引论
跋《红楼梦考证》
附录《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蔡元培
《水浒续集两种》序
《三国志演义》序
高元《国音学》序
赵元任《国语留声片》序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中古文学概论》序
评新诗集
《尝试集》四版自序
《蕙的风》序
歌谣的比较的研究法的一个例
北京的平民文学
附录谈北京的歌谣常惠
《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卷头言
读王国维先生的《曲录》


胡适文存:第3集

胡适文存:第4集



《胡适文存》:一位思想巨匠的时代印记与精神传承 《胡适文存》不仅仅是一部汇集了胡适先生一生重要思想的文集,它更是一部浓缩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与知识分子探索历程的史书。这部鸿篇巨制,以其海量的篇幅、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的丰硕成果,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思想的熔炉:从“新文化”到“新中国”的跨越 胡适先生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搏紧密相连。他既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又是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更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他的思想,经历了从对旧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到对科学、民主、自由的坚定追求,再到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审慎探索与建言献策的漫长而丰富的演变过程。《胡适文存》正是这场思想变迁的忠实记录。 一、 启蒙的先声:质疑传统,唤醒民智 在《文存》的早期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胡适先生如何以其犀利的笔触,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的解构与审视。他对儒家思想中的糟粕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其中许多观念已成为束缚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梏。他倡导“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将西方科学精神引入中国学术界,鼓励知识分子摆脱陈规陋习,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知。 “文学革命”是他思想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认为只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让思想真正深入人心,才能唤醒大众的国民意识。他在这方面的论述,如《白话文学史》、《论非孔子》等,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民主的呼唤:引进西学,探索共和 胡适先生对民主、自由、科学的向往,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他深入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并将之介绍给中国读者。他坚信,只有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民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文存》中充斥着他对西方民主政治的介绍和评论,他分析了议会制度、宪政精神、法治观念等,并试图将这些先进的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他对于中国社会变革的思考,绝非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力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批判中国的“权势政治”和“人治”现象,呼唤建立一个公开、透明、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诸多建议,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史学的革新:实证精神,重塑历史 作为一位杰出的史学家,胡适先生在史学研究领域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存》中包含了他大量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论著,尤其是在他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中,他对中国古代典籍进行了梳理、考订和重新解读。他运用西方科学的实证精神,对许多长期以来被视为定论的历史事实提出了质疑,并以严谨的考据加以推翻或修正。 他对《红楼梦》的 authorship 研究,对宋明理学的考证,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重新定位,都展现了他卓越的学术功力和创新的史学视野。他不仅致力于“整理”故纸堆,更重要的是,他试图通过对历史的重新认识,来为当下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根基。 四、 人生的智慧:个人主义,自由精神 《胡适文存》不仅是一部思想论著,更是一部人生智慧的宝库。胡适先生倡导的个人主义,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进步,首先在于每个国民的独立和觉醒。他对“做人”的思考,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强调,以及他对人生价值的探索,都充满了人文关怀。 他所推崇的自由精神,体现在他对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坚定捍卫。他认为,只有在一个思想自由的环境中,真理才能够得到充分的辩论和发展。他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有着深刻的认识,鼓励他们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时代的见证:风雨飘摇中的求索与坚守 《胡适文存》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复杂的时期之一。辛亥革命的余波未平,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接踵而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存》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凝结着胡适先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执着探索。 从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分析,到他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建议;从他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到他对教育事业的呼唤,无不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存》中的许多论述,例如他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考,他对国家治理的建言,甚至在今天仍能引发深刻的共鸣。 精神的传承:跨越时空的对话 《胡适文存》并非一部尘封的史料,而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思想经典。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文学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通过阅读《文存》,我们可以与胡适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质疑权威,如何拥抱进步;如何批判落后,如何追求光明;如何坚持真理,如何捍卫自由。他的思想,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在迷茫的时代寻找方向。 《胡适文存》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的启迪: 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钥匙,帮助我们认识中国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学术的典范: 它展现了严谨的治学方法和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文化的传承: 它记录了中国文化在东西方碰撞下的发展与演变,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生的镜鉴: 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情操,能够启发读者思考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胡适文存》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巨著。它不仅是一代思想巨匠的智慧结晶,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百科全书。它所传递的精神,关于理性、关于自由、关于进步,永远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宝贵财富。阅读《胡适文存》,就是与一位伟大的灵魂对话,就是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从中汲取力量,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胡适文存》给我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既惊喜又震撼。惊喜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集子,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全景图。胡适先生的文章,涵盖了哲学、文学、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贯穿始终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学术问题的考辨,那种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抽丝剥茧、辨别真伪的功力,着实令人钦佩。他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往往不落俗套,能够看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复杂动机和时代局限。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讨论重大社会问题时,总是能保持一种平和而坚定的立场,不激进,不偏激,但却掷地有声。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自有力量;没有惊人的语调,却直击人心。阅读的过程,仿佛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交流,他用温和的语言,引导你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这本书,无疑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反复品读,细细体会。

评分

《胡适文存》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思辨的乐趣。胡适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就卷入他对某个问题的思考之中。他的文章,不是那种急于给出结论的讲稿,而是充满了探索的过程和逻辑的递进。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糟粕的温和而有力的批判,他并非一味地否定,而是试图找出其根源,并提出改良的建议。同时,他对西方先进思想的引入,也并非全盘照搬,而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融会贯通。他在文章中展现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科学精神的坚持,尤其令我动容。他并非一个空谈理论的学者,而是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阅读此书,你会感受到一种理性、平和、但又充满力量的思潮,它鼓励你质疑,鼓励你探索,鼓励你独立地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套书,在我看来,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这套《胡适文存》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包罗万象和思想的深度广度。胡适先生涉猎广泛,从哲学、文学到历史、教育,几乎无所不包。他的文章,总是在不动声色中,将深刻的道理娓娓道来。我尤其被他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现代解读所吸引,他能够将那些古老的智慧,用现代人的语言重新阐释,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他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引入和传播,更是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思想活水。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那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论证所折服。他对于问题的分析,总是能够层层深入,直抵核心。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平和、理性、不激进的批判精神。他鼓励独立思考,反对盲从迷信,提倡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波澜壮阔,也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艰难与担当。

评分

《胡适文存》带给我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涤荡和思想上的启迪。胡适先生的文章,总有一种“温良而恭俭让”的特质,但在这温和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巨大的思想能量。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并非全盘否定,而是有选择、有保留地进行,他力图在继承与革新之间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读他的文章,你会深刻感受到他对“实事求是”精神的推崇,他对科学方法的重视,以及他对个人自由的捍卫。他的许多论述,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他对教育的看法,对民主的理解,对社会改良的路径思考,都显示出他超越时代的智慧。我特别欣赏他在文章中展现的那种不畏权势、独立思考的勇气。即使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也从未放弃自己的原则和追求。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教会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世界,如何独立地思考问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时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评分

读《胡适文存》(套装全4集)这部鸿篇巨制,真的像是在与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深邃的老友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胡适先生那清晰、从容的笔触,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现代思想的拥抱,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拳拳之心。他的文章,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般枯燥晦涩,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格的温度。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他对“新文化运动”的阐释,并非简单的口号式宣讲,而是深入到每个细微之处,探讨白话文的意义、科学精神的价值,以及个人解放的必要性。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鉴赏,更是别具一格,总能从看似寻常的文字中挖掘出不寻常的意味,让你对那些熟悉的篇章产生全新的理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哲学问题的探讨,总能以浅显的语言揭示复杂的道理,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部思想的宝库,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文风,一种精神,一种面对时代变革时应有的理性与勇气。

评分

毛泽东说过: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胡适)恢复名誉吧。此时正是我们应该珍视重读胡适的时候了!

评分

本集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29年第6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文存二集》,初版于1924年11月,收录的文章大都写于1922年1月到1924年9月之间;这些文章当时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

评分

第三集

评分

第一集页面压皱,其他还好

评分

序例

评分

胡适语录:容忍与自由¥15.20(7.0折)  与众多古今知识分子潜心书斋独善其身相比,胡适的一生,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人的国民意识和公民意识,以其高度的理性和智识备受推崇。他的著作中有不少的政论,以谈论时事、激扬道义为己任,文章目光...

评分

本集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29年第6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文存二集》,初版于1924年11月,收录的文章大都写于1922年1月到1924年9月之间;这些文章当时大都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作为序跋收入已出书籍。

评分

《胡适文存》是胡适思想的精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从大学者梁实秋、钱锺书,到著名作家张爱玲,直到当代的李敖,都把《胡适文存》列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

评分

完成无缺,微微泛黄的纸质,排版紧凑,字迹清晰,阅读起来很舒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