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汇集各家养生思想
结合自身养生经验
介绍老年养生方法
内容简介
《老老恒言》为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白话图解:知老养老安乐忠告》将清代以前的中医养生学理论进行总结,是老年养生的经典著作之一。《老老恒言白话图解:知老养老安乐忠告》将原书内容配以图片并白话解释,使原书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通俗易懂。全书分五卷,第一卷介绍了睡眠、起床、饮食、散步等起居注意事项第二卷介绍了出门、会客、防疾、消遣、保健按摩方法第三卷介绍了客厅中家具的摆放位置第四卷介绍了卧室中各种寝具的用料及使用方法。第五卷介绍了养生粥的做法及粥谱,并配有食物、药物的彩色图片
作者简介
作者为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从事医史文献研究工作33余年,在国内很有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安寝
晨兴
盥洗
饮食
食物
散步
昼卧
夜坐
卷二
燕居
省心
见客
出门
防疾
慎药
消遣
导引
卷三
书室
书几
坐榻
杖
衣
帽
带
袜
鞋
杂器
……
卷四
卷五
精彩书摘
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故耳。卢仝七碗,乃愈饮愈渴,非茶量佳也。《内经》谓:少饮不病喘渴。《华佗食论》曰:苦茶久食益意思。恐不足据。多饮面黄,亦少睡。魏仲先“谢友人惠茶诗”云:不敢频尝无别意,只愁睡少梦君稀。惟饭后饮之,可解肥浓。若清晨饮茶,东坡谓:直人肾经,乃引贼入门也。茶品非一,近地可觅者,武夷六安为尚,、
《诗·豳风》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书·酒诰》云: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j酒同老年所宜,但少时伤于酒,老必戒,既素不病酒,黄昏后亦不宜饮,惟宜午后饮之,借以宣导血脉。古人饮酒,每在食后。《仪礼》谓之醑。注云:酪者,演安其食也。今世俗筵宴,饱食竣,复设小碟以侑酒,其犹存古之意与?米酒为佳,曲酒次之,俱取陈窨多年者,烧酒纯阳,消烁真阴,当戒。
烟草,据《姚旅露书》:产吕宋,名淡巴菇。《本草》不载,《备要》增入,其说却未明确。愚按:烟草味辛燥,熏灼耗精液,其下咽也,肺胃受之,有御寒解雾辟秽消腻之能,一人心窍,便昏昏如醉矣。清晨饮食未入口,宜慎。笃嗜者甚至舌苔黄黑,饮食少味,方书无治法,食猪羊油可愈,润其燥也。有制水烟壶,隔水吸之者,有令人口喷,以口接之者,畏其熏灼,仍难捐弃,故又名相思草。《蚓庵琐语》日:边上人寒疾,非炯不治,至以匹马易烟一斤。明崇祯癸未,禁民私售,则烟之能御寒信矣,盛夏自当强制。
……
前言/序言
《老老恒言》是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所著。曹氏将清代以前的中医养生学理论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著成该书。
《老老恒言》具有鲜明的养生观点,内容涵盖饮食起居、锻炼导引、精神调养、疾病预防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俗易懂,深受后世医家和养生学家的推崇。
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养生类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有很多人假借养生之名,实际宣传自己的医药技术或产品,撰写了许多误导的作品,导致广大读者无所适从。有鉴于此,编辑、出版传统的养生学经典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老老恒言白话图解——知老养老安乐忠告》。
本书将原书内容配以图片并白话解释,使原书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通俗易懂。全书分五卷,第一卷介绍了睡眠、起床、饮食、散步等起居注意事项。第二卷介绍了出门、会客、防疾、消遣、保健按摩方法。第三卷介绍了客厅中家具的摆放位置。第四卷介绍了卧室中各种寝具的用料及使用方法。第五卷介绍了养生粥的做法及粥谱,并配有食物、药物的彩色图片。
本书可供广大养生爱好者使用。愿所有的人都能健康长寿。
《古韵新声:中华智慧养生之道》 一、 编纂缘起:传承古老智慧,焕发时代生机 在物质日益丰裕、节奏愈发加快的当下,我们常常在追逐外在成就的同时,忽略了内在的安宁与生命的深层需求。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养生”二字,其中蕴藏着无数关于如何颐养天年、安享晚年的宝贵经验与深刻洞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老的智慧,特别是那些以文言文形式记载下来的经典,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往往存在阅读障碍,其精髓难以被广泛理解和传承。 《古韵新声:中华智慧养生之道》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应运而生。本书并非对某一具体古籍的直接注释或翻译,而是萃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老”、“养老”、“安乐”和“忠告”的普适性智慧,并以贴近现代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语言,重新阐释和呈现。我们希望打破古老文字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壁垒,让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养生哲理,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指导当代人安度晚年、享受幸福人生的有益遵循。本书的编纂,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智慧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创造性转化,旨在为所有渴望在晚年实现身心安泰、精神富足的读者,提供一份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指引。 二、 内容精要:多元视角,立体呈现安老之道 《古韵新声:中华智慧养生之道》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著作,它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知老”、“养老”、“安乐”及“忠告”的核心议题,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体系。 (一) 知老:洞悉生命规律,拥抱成熟之美 “知老”是认识与理解老年阶段的关键。本书认为,真正的“知老”并非仅仅是生理年龄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生命周期、人生规律的深刻认知。 生命历程的智慧观: 文章将详细阐述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个阶段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与挑战。从“少年志”,到“壮年励”,再到“老年颐”,强调每个年龄段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老年并非衰败的开始,而是智慧沉淀、生命圆满的成熟阶段。我们将通过解读古代文人对不同年龄段的感悟,来帮助读者建立对生命历程的积极认知。 生理变化的坦然接纳: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自然变化是普遍现象。本书将以平和的心态,探讨老年可能出现的生理特点,例如新陈代谢的减缓、感官的细微变化等,并提出应如何以科学、健康的方式去应对。这并非是对衰老的恐惧,而是基于理解的接纳,从而更好地调整生活方式。 心理调适的艺术: “知老”同样关乎内心的成长。本书将深入探讨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心理挑战,如空巢期、退休后的角色转变、对过往的回顾与反思等,并提供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包括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与社会保持连接,避免孤立感。 智慧的传承与升华: 老年是智慧积累的宝库。本书将强调老年人作为人生经验的载体,其智慧的传承对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分享人生经验,指导年轻一代,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延续和升华。 (二) 养老:系统关怀,内外兼修的实践指南 “养老”不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是身心和谐、精神富足的全面关照。本书将从多个层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养老”方案。 养生食疗的古今智慧: 基于中医食疗的传统,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本书将提供一份针对老年人的日常饮食指南。内容将涵盖食材的选择、烹饪方式的建议,以及针对常见老年健康问题的食疗方。例如,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及如何通过均衡膳食来维持良好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适度运动的健康之道: 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本书将推荐一系列适合老年人的温和、有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园艺等,并强调运动的量、度与个体差异。我们将结合传统养生功法的精髓,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规律的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 起居有常的规律生活: 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健康的基础。本书将详细解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智慧,并将其转化为现代人可行的起居原则,包括规律的睡眠、适时的休息、以及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 环境调适的身心契合: 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书将探讨如何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居住环境,例如,适宜的采光、通风,以及家居布置的便利性与安全性。 社会连接的温情纽带: 避免社会孤立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本书将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亲友保持联系、甚至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继续发挥余热,保持与社会的互动,从而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三) 安乐:精神富足,笑对人生的从容态度 “安乐”是“知老”、“养老”最终追求的境界,它关乎内心的平静、生活的乐趣以及精神的富足。 情绪管理的智慧: 情绪对健康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多种管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如通过冥想、正念练习来培养内心的平静,通过与人交流来疏导情绪,以及学会感恩与知足,从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兴趣爱好的滋养: 兴趣是快乐的源泉。本书将鼓励老年人重新拾起旧日的爱好,或发现新的兴趣,如书法、绘画、音乐、阅读、园艺、烹饪等,这些都能丰富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心灵的宁静与豁达: “安乐”并非无欲无求,而是一种通透的人生观。本书将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学会放下执念,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得失,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和谐人际关系的艺术: 家庭和睦、朋友情谊是“安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探讨如何处理好与子女、孙辈、配偶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强调沟通、理解与包容的重要性。 生命价值的持续实现: 即使步入老年,生命依然可以充满价值。本书将鼓励老年人继续学习新知,保持好奇心,甚至通过分享经验、参与公益等方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获得持续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四) 忠告:历久弥新的警示与提醒 “忠告”部分,本书将以更具警示性的视角,提炼出古今通用的养生箴言,以及需要特别留意的陷阱。 警惕不良生活习惯的侵蚀: 强调戒除烟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社交的重要性,以及对现代社会中可能出现的沉迷游戏、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等不良习惯的提醒。 关注心理健康,预防“老年病”: 强调积极应对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紧迫性,并提供初步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科学就医,理性用药: 强调老年人应重视健康体检,理性对待疾病,不轻信偏方,遵循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防范风险,保障安全: 提醒老年人注意居家安全(如防火、防盗、防滑倒),以及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方面保持警惕。 保持学习,拒绝固步自封: 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鼓励老年人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时代发展,避免与社会脱节。 三、 语言风格:古韵与新声的交融 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力求做到“古韵与新声的交融”。在阐释古老智慧时,我们会在恰当的地方引用或化用古籍中的经典语句,保留其原有的韵味和哲思,但同时,会将这些语句与现代的白话文融为一体,使得语言通俗易懂,不显生涩。 引经据典,点石成金: 恰如其分地引用古代经典,但并非堆砌,而是将其中的精髓提炼出来,用现代的视角进行解读,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道理讲清楚,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娓娓道来,亲切感人: 采用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与读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亲切、温暖的阅读体验。 图文并茂,直观生动: (此处为假设,如书中包含图片)本书将辅以精美的插图,将抽象的养生理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插图将力求展现传统文化的神韵,同时也融入现代的审美元素,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四、 目标读者:所有渴望安度晚年的人们 《古韵新声:中华智慧养生之道》的目标读者群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即将步入老年或已步入老年的人群: 他们是本书最直接的受益者,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实现身心安泰。 关心家中长辈的子女及晚辈: 本书可以为他们提供实用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关爱家中的老人。 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养生哲学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将带领他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独特的养生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所有追求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人群: 即使年轻读者,也可以从本书中提前学习到如何为未来的健康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开启您安乐晚年的人生新篇章 《古韵新声:中华智慧养生之道》并非一本枯燥的养生手册,而是一本充满智慧、温情与力量的生活指南。它将引导您深入探究生命的本源,理解衰老的规律,掌握科学的养老方法,并最终抵达心灵的安乐之境。我们相信,阅读本书,将为您的人生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您安乐、充实、幸福晚年的人生新篇章。愿本书成为您人生旅途中,一位值得信赖的智慧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