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流亡期间,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和大地有了亲密的关系。祖国大地,我一寸一寸地看过,一缕一缕地数过,相逢不易,再见为难,连牛蹄坑印里的积水都美丽,地上飘过的一片云影都是永恒。我的家国情怀这才牢不可破。
内容简介
《王鼎钧作品系列:山里山外》是《碎琉璃》的姊妹篇。是以作者的亲历为基础,经过艺术处理,多层次展现抗战时期流亡学生和基层民众生活的纪实长篇。它描写流亡学生的生活实况,他们的感怀、理念、梦想和抱负,以及对前途的焦虑与信仰的空虚。黑暗中见光明,困苦中有诗意。又以另一只眼,观察到号兵、教官、难民、壮丁、保长、山里村民等普通民众境况、心态,堪称抗战社会史。
作者简介
王鼎钧,山东省兰陵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台湾)中国广播公司,还曾担任过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年应聘至美国的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从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年《开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台湾销行极广,至今不衰。
自七十年代末期起,王鼎钧开始了《碎琉璃》等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1988年《左心房漩涡》出版之后,更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
从1992年至2009年,王鼎钧历时十七年陆续发表“回忆录四部曲”。这四卷书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读王鼎钧的《山里山外》,就是在读着一个灵魂在战乱里的烙印,读着一颗心在烈火里的锻炼。流泪是因为他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伤痛,微笑是因为幸好他有着一个真诚的灵魂。
——席慕客
目录
序言
天鹅蛋
号圣的传人
申包胥
谁在恋爱
战争压力
捉汉奸
车上车下
山里山外
小媳妇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一)
合久必分(二)
跋(袁慕直)
精彩书摘
“你去看过灾民没有?”没有。“啊,你应该去看一看。”起初我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后来问答的次数多了,不去看看仿佛是一种过失,就决定去一趟。
进了城,问灾民住在哪里。“容易找,你由这里往南走,再过三条街就能闻见臭味。”
真可笑,我又不是狗,怎能凭嗅觉找路。可是鼻子是五官之一,自然有它的用处,不久我就闻见淡淡的气味像轻烟一般在空中荡漾,走着走着,转一个弯儿进入大街,臭气就由不可捉摸的游丝变成一堵可以把我推倒的墙了。有时候,臭气中掺着辛辣,直冲脑门,带来昏沉。大街两旁一个挨一个搭着三角形的席棚子,排列得十分整齐,它们不但大小相同,连三角形的底边都在一条直线上。一个席棚是一个立体的三角形,用最少的材料把一块小小的空间密封起来,遮雨挡风,住棚的人只能爬进去睡在地上,当然地上也铺着席子。当初搭建这些席棚确乎经过一番规划,所有的棚子可以合成一个整齐的图形,乍见之下,觉得它确实值得一看。
我看见席棚空着,大概灾民要出去找东西吃,晚上才回到窝里来。一个棚里总要挤上三四个人。这个临时的家是没有厕所的,就像没有厨房没有客厅一样理所当然。灾民只有在席棚附近随处方便,几个星期之后,无情的恶臭就把这条街封起来,人人避让,只有灾民自己可以进入。街上本来就有的住户和商店,干脆把大门和临街的窗子都用木板钉死,改从后门通行。我倒退两步站定,暗想既然来了总得仔细看看,就从街道中心勇往直前,一面走一面左顾右盼,看来看去都是一样的棚,一样的席,席下面是一样的石板路,席上面有汗水的渍印、婴儿便溺的渍印。走着走着发现有一个棚顶上贴着红纸条子,上面写着“灾民住处,君子请进”。这是什么意思?我上前一步往棚里看,席上盘腿低头坐着个小媳妇,不,也许是个大姑娘,总之是个女的,年纪轻轻。我好像明白了,又好像不明白,恍惚中只知道这地方待不得,吩咐自己快跑。跑之前也没有先决定方向,到后来竟然迷了路,在陌生的大街小巷里做了半天无头的苍蝇。
……
前言/序言
这本书本来没有序,现在发现序言必不可少。
书前有序,等于一个陌生人来到你家先拿出一封介绍信。
《山里山外》的主要人物,是抗战时期的流亡学生。
时至今日,“流亡学生”这个名词需要解释一下。当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军队大举侵华,占领中国广大的土地。在日军占领区(当时称为沦陷区),日本改变了教育的精神和课程内容以配合侵略,许多青年不肯进入这样的学校,冒险穿过封锁线到后方流亡,即所谓流亡学生。在广大的后方有很多专设的学校收容他们,这种学校常为了战局变化而游动迁移,被称为流亡学校。
《山里山外》就是以这样的时代和环境为背景写成的。
笔者是因为做“流亡学生”而少小离家的,流亡期间,历经匮乏残破的种种场景。后来年齿增长,阅世渐深,回首前尘,发现了画面之瑰丽奇伟。
那些流亡学生,最小的只有十五六岁,腋毛初生,夜间尿床的习惯未改,竟也辞枝离柯,漂泊在兵凶战危的边缘。他们的父母是怎样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呢?
那些流亡学生,有些来自富商巨绅之家,既来之后,苍白惨绿的青年,立刻剃光头发,穿上有虱子带汗臭的军装;血色艳丽的大姑娘,立刻脱下丝袜,换上能磨出血泡来的草鞋。他们又是怎样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呢?
当时,整个大后方的门户为流亡学生打开,任何机关都会为你提供你需要的消息,任何家庭都可以接待你一宿一餐,从没有人向你要证件,没有人卑视你是乞丐,怀疑你是间谍。
那时,社会又怎会有如此的坦荡宽容呢!
好的,这是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不包含《王鼎钧作品系列:山里山外》的内容,力求详实自然,字数约1500字。 书名: 王鼎钧作品系列:山里山外 图书简介 这是一套承载着深厚人文关怀与生命哲思的散文集,收录了王鼎钧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关于人生境遇、情感体验、历史回眸以及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洞察。作者以其独有的沉静笔调,将日常生活的点滴升华为富有哲理的篇章,引导读者在字里行间寻觅生活的真意,体味人生的况味。 本系列作品,虽然以“山里山外”为题,但这并非简单地描绘自然风光或乡村景象。作者笔下的“山里”,更多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宁静、纯粹与对本真的回归;而“山外”,则代表着纷繁的世俗社会,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诱惑与责任。王鼎钧先生以其超然的视角,在这两种状态之间游走,观察、思考、记录,并以其独到的智慧,为我们展现了人生多维度的丰富图景。 在《山里》的篇章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作者会描绘那些远离尘嚣的岁月,提及那些淳朴的民风,以及在自然之中体悟到的生命节奏。这并非对过往的简单怀旧,而是对现代人被快节奏生活裹挟、逐渐疏离内心的深刻反思。他会讲述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比如清晨的露珠、午后的阳光、夜晚的星辰,以及那些在静谧中滋生的思考。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景象中,蕴藏着生命的律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作者用文字编织出一幅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让读者在浮躁的心灵找到一片可以栖息的港湾。他会探讨一个人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纯净,如何在物质的洪流中守护精神的家园。那些关于童年记忆的片段,关于故乡土地的温情,都化作文字中最真挚的情感流露,触动着读者内心深处柔软的部分。 而当视角转向“山外”,王鼎钧先生则展现了他对现代社会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他毫不避讳地探讨人在社会中的定位,个体在群体中的挣扎,以及在复杂人际关系中所面临的抉择。他会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解构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作者的笔触冷静而犀利,不带情绪化的批判,而是以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揭示人性的多面性。他会分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被功利所驱使,如何承受名利的诱惑,以及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那些关于职业生涯的感悟,关于社会现象的剖析,关于人与人之间微妙关系的描摹,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社会学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他会带领读者审视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思考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个人价值如何体现,以及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本系列作品并非仅仅是观察与记录,而是充满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王鼎钧先生在山里山外的行走中,不断地叩问生命的本质,生命的价值,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他会在看似琐碎的生活片段中,挖掘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例如,他会从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引发对缘分的思考;从一次经历的失败中,提炼出成长的智慧;从对世事变迁的观察中,体悟到生命的无常与恒定。他的思考是深邃的,但表达却异常恳切,仿佛一位长者在娓娓道来,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通过与读者的真诚对话,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探索。 作者对历史的洞察也是本系列作品的一大亮点。他并非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而是将历史的进程置于宏大的人类文明叙事之中,去审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伟大,去理解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他会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去启示当下,去展望未来。这种历史的纵深感,使得作品在现实的观察之外,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王鼎钧先生的语言风格,被誉为“隽永而富于启迪”。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意味深长,如同陈年的佳酿,初尝清淡,回味无穷。他善于运用精炼的譬喻和深刻的比兴,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文字的韵律美,又能获得思想的启迪。他的句子往往简洁有力,却能触及心灵最深处,引发共鸣。这种“静水流深”的表达方式,恰恰是作者追求内心力量与智慧的体现。他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空泛的议论,而是专注于文字的实质内容,用最贴切的词语,捕捉最微妙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 本系列作品所探讨的主题广泛而深刻,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定位与自我认知: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认识真实的自己?作者通过对个体经历的反思,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自我探索,理解“我是谁”这个永恒的命题。 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人类的情感是复杂的,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充满了微妙的变化。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情感的起伏与变迁,以及情感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观察与人性洞察: 作者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能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人性的闪光点,也能洞察人性的幽暗之处。他对社会规则、群体行为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处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生命哲思与智慧启迪: 在对人生境遇的体验与思考中,作者逐渐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人生哲理。他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与读者分享他对生命意义、时间价值、人生选择等问题的思考。 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映照: 作者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现实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为当下的困惑提供启示。他对历史的理解,并非停留在事件的罗列,而是对历史背后的人性与规律的探究。 宁静致远的心境与生活态度: 在提倡“快节奏”与“高效”的时代,作者倡导一种回归内心的宁静,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这套《王鼎钧作品系列:山里山外》不仅是一套散文集,更是一份献给所有追求内心丰盈、渴望生命真谛的读者的礼物。它适合在静谧的午后,独自品读;也适合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歇,汲取一份来自智者的慰藉与启迪。每一篇文字,都仿佛是一次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一次对生命与世界的深刻凝视。阅读它,或许不会立刻改变你的人生,但它会在你的心中播下思考的种子,让你以一种更沉静、更深刻的眼光,去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去体味生命本身的厚重与美好。它是一本能够陪伴你走过人生不同阶段,不断为你带来新感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