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修订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秦刚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ISBN:9787503550430
版次:2
商品编码:1123537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8
字数:3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修订版)》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及重大意义、以探索解答问题为导向、在总结经验中形成新的认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三个理论成果的有机统、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的精髓和核心立场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及重大意义
(一)以探索解答问题为导向
(二)在总结经验中形成新的认识
(三)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一)三个理论成果的有机统
(二)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的精髓和核心立场
(三)探索解答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运用
(一)党的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根基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典范
(三)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特色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解答与未解答完的课题
(二)历史课题的继续解答
(三)两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一、社会主义是过程性和阶段性的统
二、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曾经历过曲折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要以现实为基础
第二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长过程的初始阶段
二、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一、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第一节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人民的不懈追求
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其新要求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四、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实践中
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协调发展的事业
二、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扩展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一、社会主义是靠发展不断巩固和推进的
二、发展是强国富民的根本
三、发展要始终贯穿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第二节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节 抓住形势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期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国两制”构想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战略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结束 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每一项工作,要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出发,明确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任务。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直接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在向共产主义发展方向努力迈进的过程。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越来越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建设和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了保障人的个性自由的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②因此,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主体和对象都是所有的人、每个人,以人为本就是以每个人、所有的人为根本、本位,即以人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发展成果人人共享,让每个人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现实的要求,但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积累过程。
  ……

用户评价

评分

那个冬天,我去学校领成绩单,考得很差。回到家,我焦虑地等着我爸回来揍我。等待恐怖的煎熬,远比恐怖本身更痛苦。我忍受不住,想看看集邮册,转移注意力。刚翻开,我爸进屋了。看了成绩单,冷笑了声:“考成这熊样子,还有脸玩邮票!出去!”我待在外屋待不敢动。半天,我爸出来说:“邮票我烧了。让你学习不上心!”我心下大疼。饿着肚子攒的数十张邮票,没了。

评分

那时候,我小姑在谈恋爱。小姑算不上文艺青年,但恋爱中的姑娘,多多少少都有些文艺气息。她翻到我的集邮册,撂下一句:“很好。你爸不资助你,我资助你。”我开心了好多天。可是,直到她结婚,都没资助过我一毛钱。我从此明白,女人的话是不能相信的,尤其是在她谈恋爱的时候。

评分

最新版,不错,买的不错

评分

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修订版),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修订版)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及重大意义、以探索解答问题为导向、在总结经验中形成新的认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三个理论成果的有机统、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的精髓和核心立场等。,内容也很丰富。,一本书多读几次,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每一项工作,要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出发,明确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任务。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直接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在向共产主义发展方向努力迈进的过程。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越来越明确地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建设和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了保障人的个性自由的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

评分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重要论断,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界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根本依据。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所以还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他们的学说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评分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