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托卡塔(BWV 910-916)

巴赫托卡塔(BWV 910-9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曦微 编
图书标签:
  • 巴赫
  • 键盘音乐
  • 巴赫托卡塔
  • BWV910-916
  • 音乐
  • 古典音乐
  • 键盘乐
  • 练习曲
  • 乐谱
  • 巴洛克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466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23881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巴赫的《巴赫托卡塔(BWV 910-916)》引进于维也纳原始出版社,由著名的乐谱翻译家李曦微译著,上海世纪音乐教育文化传播公司出品。维也纳原始版乐谱准确反映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为严谨治学者提供了一个研究与学习的版本。

目录

前言

演奏评注

Vorwort

Hinweise zur Interpretation

Preface

Notes on Interpretation

影印页

Facsimilia

前言/序言


音乐的殿堂:巴赫的键盘艺术与时代回响 一部探索巴洛克音乐核心,聚焦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创作生涯中另一重要面向的深度研究之作。 本书并非聚焦于巴赫那套著名的《平均律键盘曲集》(BWV 846-893)或是那些如《哥德堡变奏曲》般广为人知的宏大作品。相反,它将目光投向了巴赫键盘作品谱系中,那些看似低调却蕴含着深厚教育意义与精湛技艺的篇章。这部著作旨在为音乐爱好者、学者以及演奏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巴赫这位音乐巨匠在键盘乐器教学法、早期创作探索以及对位法基础训练方面的非凡成就。 本书的叙事核心围绕着巴赫在魏玛时期和柯滕时期所编写的,用于指导他儿子们以及优秀学生掌握键盘艺术的系列教材。这些作品,以其清晰的结构、严谨的逻辑以及无与伦比的音乐美感,成为了理解巴赫音乐哲学的钥匙。 第一部:键盘艺术的基石——学习的阶梯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巴赫早期键盘作品的教育目的与历史背景。巴赫所处的时代,键盘乐器正经历着从羽管键琴(Clavichord and Harpsichord)到钢琴(Fortepiano)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类乐器上实现清晰的发音、灵活的指法以及对声部线条的独立控制,成为了教学中的核心挑战。 书中细致考察了那些被后世归类于巴赫早期练习曲集合中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篇幅精悍,却对左右手的独立性、对位思维的初步建立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探讨了巴赫如何巧妙地将“练习”融入“创作”之中,使得学习过程本身成为一种审美体验。例如,分析了一些短小的二部创意曲(Inventions)的雏形,它们如何通过模仿、转位和模进而奠定了未来复调音乐的结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卷对巴赫如何处理“音色与触键”的探讨。在羽管键琴上,音量的变化主要依赖于指尖的力度和触键的深度,而非击弦乐器的槌击。本书通过对乐谱上细微的力度记号(或缺失记号的解读)的分析,重构了巴赫期望的听觉效果:清晰、透明且具有明确的线条感。 第二部:对位法的初探与结构之美 巴赫的音乐被誉为对位法的集大成者。然而,对位法并非空中楼阁,它需要扎实的练习基础。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集中于那些侧重于声部交织与结构展开的作品群。 我们详细研究了那些以固定主题或特定技巧为核心的练习作品。它们是巴赫在不牺牲音乐趣味的前提下,系统性地训练学生理解和声进行与旋律连接的工具。与成熟的赋格曲(Fugue)相比,这些作品更像是“赋格的细胞”,展示了主题的引入、展开和解决的最小单元。 书中引入了“功能性分析”的方法,用以解构这些作品的严密构造。例如,分析了作品中如何运用严格的模仿(Strict Imitation)来训练学生在快速移动中保持对声部清晰度的控制。这种系统性训练,直接关系到巴赫后期那些复杂且宏伟的复调织体。学者们普遍认为,正是通过这些“练习曲”,巴赫才得以磨砺出其无与伦比的对位技巧,进而构筑起他那音乐世界的坚固城墙。 第三部:键盘音乐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要理解巴赫的作品,必须将其置于十八世纪初德意志的音乐文化图景之中。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时间轴拉伸,考察了巴赫的创作活动与其周围音乐环境的互动。 巴赫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服务于宫廷和教会,他的教学任务往往与贵族子弟的培养息息相关。本书探讨了当时宫廷音乐的审美偏好——既要满足对传统宗教音乐的虔诚要求,又要迎合新兴的、更偏爱精致与装饰性的世俗品味。 我们对比了当时其他德意志作曲家,如库瑙(Kuhnau)或魏斯(Weiss)在键盘写作上的风格特点,从而凸显出巴赫在保持传统严谨性的同时,如何注入了更深层次的、面向未来的音乐语言。这种文化比较,有助于读者理解巴赫的“创新”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对现有技术和传统的精炼与超越。 此外,本书还涉及了手稿的保存与流传问题。由于这些作品往往被视为教学材料而非面向公众演出的“艺术品”,其手稿的保存情况往往不如那些大型清唱剧或管风琴作品那样完备。通过对现有零星手稿和后世抄本的比较,我们尝试还原这些作品最初的版本面貌,并探讨其在巴赫生前和去世后,其教学价值如何逐渐被提升至艺术价值的完整光谱中。 结语:超越练习的永恒价值 本书总结道,巴赫的这些键盘作品,尽管在传统曲目清单中可能不那么引人注目,却是理解其整个音乐思想体系的必经之路。它们不仅仅是供人练习指法的工具,更是巴赫对音乐结构、逻辑和美学的微观实验场。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挖掘,我们得以窥见这位音乐巨匠如何将日常的教学工作,提升到了永恒的艺术创造高度。它们是通往巴赫音乐殿堂最坚实、也最富启迪性的阶梯。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许多人来说,巴赫的键盘作品可能意味着繁复的赋格和严谨的对位,但《巴赫托卡塔(BWV 910-916)》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巴赫早期作品中蕴含的另一面——那种蓬勃的青春活力和对自由创作的渴望。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巴赫在这些托卡塔中的即兴风格。我非常享受阅读关于巴赫如何运用自由的节奏、突然的音响变化以及戏剧性的乐句来表达他内心的激情。这些作品不像他后期的一些作品那样,有着近乎建筑般的严谨结构,反而更多地展现了一种奔放不羁的情感宣泄。书中对每个乐章的情感走向的描述,都像是在为我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能够感受到巴赫创作时的心境。尤其是那些快速的段落,作者对其速度和力度的把握,简直就像是亲临巴赫的音乐会现场。他还提到了这些作品在当时可能被用作教学或者即兴演奏的素材,这让我对巴赫作为一位演奏家和教育家的多重身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在分析音乐,更是在试图还原巴赫当时创作和演奏的真实场景,这对于我这样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评分

最近有幸拜读了《巴赫托卡塔(BWV 910-916)》,这绝对是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音乐之旅。作为一名长期的巴赫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剖析他早期作品的宝藏,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甚至超越了。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这组早期协奏曲带到了我眼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乐曲结构时所展现的深度,他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音符和和弦,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段乐句的逻辑联系,以及巴赫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构建出如此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中回响着乐曲的旋律,仿佛能够亲眼见证巴赫年轻时创作的勃勃生机和创新精神。书中对曲式发展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能更清晰地理解巴赫是如何运用赋格、对位等技巧,将简单的动机发展成气势恢宏的乐章。对于像我这样痴迷于巴赫音乐的听众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打开宝藏的钥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被誉为“年轻巴赫的明珠”的作品。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新的理解角度。

评分

坦白说,在读《巴赫托卡塔(BWV 910-916)》之前,我对这组作品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有这么几首托卡塔”的程度。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平实但又不失深度的语言,将这七首作品的独特魅力一一呈现在我面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一首作品之间细微差别的强调。虽然它们都属于“托卡塔”的范畴,但作者通过对旋律线条、节奏特点、和声色彩的细致比对,让我清晰地分辨出了它们各自的性格。有些作品充满了英雄式的激情,有些则流露出一种抒情的温柔,还有些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种“个性化”的解读,让我觉得每一首作品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拥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书中对这些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影响和地位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让我了解到巴赫的这些早期作品,是如何影响了后来的作曲家,以及它们在键盘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音乐本身的解读,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巴赫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引导读者去主动探索和欣赏。

评分

《巴赫托卡塔(BWV 910-916)》这本书,简直是给所有对巴洛克键盘音乐充满好奇的音乐学习者和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和声语言的详尽解读所打动。作者没有回避那些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或者非传统的和声进行,反而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它们在当时音乐语境下的意义,以及巴赫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和声来制造情感张力或者突出旋律线条的。读完这部分,我才意识到,原来巴赫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对和声的可能性进行了如此大胆的探索。书中对位法的分析也同样精彩,它让我看到了巴赫是如何在多声部的交织中,维持旋律的独立性,同时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整体效果。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音乐思想的体现。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举例时,不仅仅引用了乐谱,还会结合一些历史资料和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对比,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将巴赫的这些作品置于更广阔的音乐历史背景下进行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平易近人,即使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音乐理论概念,作者也能用一种很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让我觉得学习音乐理论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作曲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去理解他早期作品的根基。《巴赫托卡塔(BWV 910-916)》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作品视为巴赫创作生涯中的“初稿”,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展现了这些作品中蕴含的巴赫早期音乐理念和技巧的雏形。我非常赞赏书中对于这些作品在巴赫整体创作体系中地位的阐述。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这些托卡塔中的一些创作手法,是如何在巴赫后来的许多大型作品中得到发展和升华的。这种“追根溯源”式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巴赫音乐艺术的演变轨迹,他的创新是如何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书中对一些特定乐器演奏技巧的讨论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在描述托卡塔中快速跑动的音阶时,作者会详细分析这对演奏者的指法、触键和气息提出了怎样的挑战,以及巴赫是如何在这种挑战中展现出其高超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这让我从一个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作品,也让我对巴赫这位伟大的键盘演奏家有了更深的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