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鈞(1887—1946)湖北夏口(今漢口)人,字子衡。早年留學比利時。後赴法國巴黎大學,主修法律。1911年獲索邦大學法學士學位。續入法蘭西學院師從伯漢學傢伯希和。馮承鈞歸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由於馮通曉法文、英文、比利時文、梵文、濛古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兼及古迴鶻語、吐火羅語和濛語八思巴字,並精通中國史籍,在曆史學、曆史地理學、曆史語言學和考古學等方麵都有較深的造詣,遂在史地研究考證方麵卓然成傢。畢生研究中外交通史和邊疆史,著譯等身,是民國時代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傢。
評分第七章 武裝力量和戰爭藝術
評分1911年返國,曆任湖北外交司參事、眾議院秘書、教育部秘書,一九二零年齣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教席及立法編纂委員、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編輯等職。在任職之餘,潛心譯述工作,譯著甚多。
評分禁衛軍之樹¥9.40(3.8摺) 《禁衛軍之樹》故事中在1836年的一個血腥之夜,一名被選中的美艷侍女在宮闈中慘遭勒殺,而在伊斯坦布爾的街頭,一名軍官在一口碩大的鍋中被活活煮死。政局搖搖欲墜,閹人偵探雅西姆隻有十天時間來...
評分第十二章 瓜分波蘭
評分馮承鈞學術研究另一個重點是中國邊疆的曆史地理,譯齣法人色伽蘭的《中國西部考古記》、郭魯柏的《西域考古記舉要》和沙畹的《西突厥史料》等書,其中沙畹所著為研究西突厥史的重要典籍。他還廣為搜集史料編成《鄯善事輯》、《高昌事輯》等,並寫成《遼金北邊部族考》等書。馮還精於元史和濛古史,譯有法人格魯賽的《濛古史略》、布哇的《帖木兒帝國》、牟裏的《東濛古遼代舊城探考記》。特彆是瑞典著名的濛古史學者多桑用法文寫成的名著《濛古史》,因捲帙浩繁,一般譯者視為畏途,馮以二三年時間將它全部譯成漢文,為研究元史及濛古史提供瞭重要資料。此外還采用法人沙海昂的注本,將《馬可.波羅行紀》譯齣,成為此書當時最完備的譯本,流傳甚廣。
評分馮承鈞(1887—1946)湖北夏口(今漢口)人,字子衡。早年留學比利時。後赴法國巴黎大學,主修法律。1911年獲索邦大學法學士學位。續入法蘭西學院師從伯漢學傢伯希和。馮承鈞歸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由於馮通曉法文、英文、比利時文、梵文、濛古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兼及古迴鶻語、吐火羅語和濛語八思巴字,並精通中國史籍,在曆史學、曆史地理學、曆史語言學和考古學等方麵都有較深的造詣,遂在史地研究考證方麵卓然成傢。畢生研究中外交通史和邊疆史,著譯等身,是民國時代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傢。
評分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首次開拓絲路和東漢時的班超經營西域並再次打通延伸瞭絲路,以及羅馬人徵服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後,羅馬人通過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阿剋蘇姆帝國取得中國的絲綢。西漢時期由張騫首次打通的的絲路,被稱為“鑿空之旅”,西漢末年,在匈奴的襲擾下,絲綢之路中斷。公元73年,東漢時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絕58年西域。並將這條路綫首次打通延伸到瞭歐洲,到瞭羅馬帝國。羅馬帝國也首次順著絲路來到當時東漢洛陽。這不但是歐洲和中國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紀初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綫。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中國的絲綢最具代錶性,“絲綢之路”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齣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東渡,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一些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
評分熱門推薦奧斯曼帝國閑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