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承钧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97875078361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4019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收集了冯承钧西北史地研究的所有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冯承钧西北史地论集》是冯承钧论证西北古代史地问题的论文合集,包括《鄯善事辑》《高昌事辑》《王玄策事辑》《中亚新发现的五种语言与支白安康尉迟五姓之关系》等,还收录了《元代白话碑》,这是从金石书画以及方志内裒辑的元代白话圣旨碑,并对元代白话文法进行了研究。

作者简介

  冯承钧,1887—1946,中国历史学家、中外交通史家。曾留学比利时,后转赴法兰西共和国索邦大学(la Sorbonne,今巴黎大学),1911年获索邦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汉学家伯希和。冯承钧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钧通晓法文、英文、梵文、蒙古文和吐火罗文,毕生研究中外交通史和边疆史,著译等,是民国时代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家。冯承钧的代表作包括《西域史地释名》《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马可波罗行纪》《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再说龟兹白姓》《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吐火罗语考》(译)等。

目录

鄯善事辑

楼兰鄯善问题

高车之西徙与车师鄯善国人之分散

高昌事辑

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

迦腻色迦时代之汉质子

王玄策事辑

唐代华化蕃胡考

中亚新发现的五种语言与支白安康尉迟五姓之关系

论龟兹白姓

再说龟兹白姓

论龟兹白姓兼答冯承钧先生

伺?子

大食人米撒儿行纪中之西域部落

辽金北边部族考

元代的几个南家台

元代白话碑

评元秘史译音用字考

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评田中译多桑蒙古史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二十四章 法国的改革与革命

评分

第四章 音乐、美术和建筑

评分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的世界通史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初出版。经过几十年后,到50年代,剑桥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克拉克爵士主编的《新编剑世界近代史》。新编本仍为14卷,共约800万字,论述自文艺兴到第二次世界在战结束……

评分

中外交通史

评分

冯承钧(1887—1946)湖北夏口(今汉口)人,字子衡。早年留学比利时。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主修法律。1911年获索邦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伯汉学家伯希和。冯承钧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由于冯通晓法文、英文、比利时文、梵文、蒙古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兼及古回鹘语、吐火罗语和蒙语八思巴字,并精通中国史籍,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历史语言学和考古学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遂在史地研究考证方面卓然成家。毕生研究中外交通史和边疆史,著译等身,是民国时代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家。冯承钧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是中外交通史。为了探明中国与南洋的交通,译出伯希和的《郑和下西洋考》,这是研究郑和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同时还译出伯希和的《交广印度两道考》、费琅的《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并为随同郑和出使的马欢、费信两人所写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二书作了校注。后来他写成了《中国南洋交通史》一书。此外还将古代记述海外情况的著作,包括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清人谢清高的《海录》和黄省曾的《西洋朝贡典录》等,一一作注,并译出法人希勒格的《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沙畹的《摩尼教流行中国考》等,又写成《景教碑考》、《历代求法翻经录》和《西力东渐史》等书。冯承钧学术研究另一个重点是中国边疆的历史地理,译出法人色伽兰的《中国西部考古记》、郭鲁柏的《西域考古记举要》和沙畹的《西突厥史料》等书,其中沙畹所著为研究西突厥史的重要典籍。他还广为搜集史料编成《鄯善事辑》、《高昌事辑》等,并写成《辽金北边部族考》等书。冯还精于元史和蒙古史,译有法人格鲁赛的《蒙古史略》、布哇的《帖木儿帝国》、牟里的《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特别是瑞典著名的蒙古史学者多桑用法文写成的名著《蒙古史》,因卷帙浩繁,一般译者视为畏途,冯以二三年时间将它全部译成汉文,为研究元史及蒙古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外还采用法人沙海昂的注本,将《马可.波罗行纪》译出,成为此书当时最完备的译本,流传甚广。冯承钧所译各书大都冠有译者序言,对原书疏误处都加以整理,对书中史料论点有疑点或遗漏的都一一加注或补正。冯治史范围涉及汉、唐、宋、明,涵盖哲学、艺术、语言、宗教。译著各书,除专著外,有关中外交通、中国边疆史地及其他杂着的单篇又汇成《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共计9编(册)。晚年所著论文数十篇,由弟子编成《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近年商务印书馆重印了冯先生的译著《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卷(1~5编)、第二卷(6~9编)(商务1962年版,1995年再印),并编印了《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三卷。此三卷书,基本收进了冯承钧篇幅较小的译著中的主要部分。

评分

第二章 人口、商业和经济思想

评分

林肯与劲敌幕僚¥47.56(8.2折)

评分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评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