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梁公碑》又稱《房玄齡碑》,褚遂良書。褚遂良書寫此碑時五十三歲,書風與早期大不一樣,姿勢活潑、遒勁俊逸,為褚遂良書法中婉媚多姿的代錶,也是褚書走嚮成熟的標誌,為廣大書法愛好者、研習者常用的臨習範本。
李偉鵬,男,四川南川人。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傢協會理事,重慶九龍坡區書協副主席,重慶市書法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現就職於四川美術學院圖書館。1987年獲全國首屆書法知識百題競賽二等奬,1989年獲全國高等院校師生書法評展優秀奬,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齣,1991年獲第二屆全國電視書法篆刻大賽二等奬,同年又獲西泠印社第二屆全國篆刻作品評展優秀奬,1992年被四川美術學院國畫係聘為客座書法篆刻教師,1993年獲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中華當代文化精粹博覽會大奬賽二等奬。
一、齣版說明
二、圖錄
三、曆代著錄輯要
《房梁公碑》,亦稱《房玄齡碑》,唐永徽三年(652年)立,褚遂良書。
碑原在陝西省醴泉縣昭陵鄉劉東村房玄齡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碑身首高385厘米,下寬136厘米,厚45厘米。額題『大唐故左僕射上柱國太尉梁文昭公碑』,篆書四行十六字;碑文正書三十五行,滿行八十一字。現今碑上文字除上部尚可辨認外,其餘均鑿損磨滅,存字寥寥。
碑主房玄齡是初唐的著名良相,傑齣謀臣。他齣身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傢,早年跟隨秦王李世民徵戰,是李世民最重要的謀士。李世民登基後,為中書令(宰相),執掌政務,總領百官,製定典章,主持律令,是貞觀之治的重要實施者,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薨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貞觀十一年(637年)房玄齡獲封梁國公,故世亦稱其為房梁公。房玄齡也是一位善書者,竇臮《述書賦》評其書為『雅而能和,穩而不訛。精神正氣,胸臆餘波』。房玄齡在新舊《唐書》均有傳,其名、字在新舊《唐書》中互不相同,曆代著錄多有討論。《舊唐書》:『玄齡名喬,字玄齡。』《新唐書》:『房玄齡,字喬。』碑文與《新唐書》相同,故多從碑。
碑的撰、書人姓名已被鑿損,撰文者不詳,北宋趙明誠時,碑後結銜處尚能見有『修國史河南公』,因此他考定書者為褚遂良,字畫也相符,曆代皆從之。該碑的刊立時間碑文沒有記載,玄齡薨時的時間也被鑿損,曆代著錄多據文獻考證,王昶《金石萃編》考證較詳,薨時為貞觀二十二年,立碑之時為永徽三年。立碑之時去薨時已四年矣。
書碑者褚遂良也是唐李世民朝的重臣,曾官至中書令,獲封河南公。新舊《唐書》均有傳。其書法藝術在當時就頗負盛名,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感嘆『無與論書者』,魏徵將褚遂良推薦給他,李世民便封其為侍書。《伊闕佛龕碑》是貞觀十五年(641年)魏王李泰為他的母親長孫皇後所立,能為長孫皇後書碑,亦可見褚遂良在初唐書法界的地位之高。
褚遂良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後人評其為初唐四大傢之一。其傳世作品不多,可靠的碑刻作品有四件,除此碑和前麵提到的《伊闕佛龕碑》外,還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此碑書法風格似《雁塔聖教序》,但更加瘦硬勁健,韻緻也更為超邁絕俗,因此有賞鑒者評此為褚書第一,也不無道理。該碑鎸刻精細,瘦細筆劃中的枯筆也刻畫畢露,其技神乎。
昭陵諸碑多遭人為鑿損,因當初的赫赫陵園後淪為荒塚廢墟,有的就成瞭莊稼地,碑便矗立或倒臥在莊稼地裏,當地人討厭拓碑、觀碑者踩壞莊稼,故鑿字損碑,以期阻止訪碑者的到來,《房梁公碑》即是這樣被鑿損的碑之一。這種鑿損的行為很早就開始瞭,北宋時歐陽棐、趙明誠的著錄就已是『文字摩滅,斷續不可考究』,我們今天看到的宋拓本也說明瞭這一點。
因碑鑿損嚴重,傳拓不多。宋拓本亦隻見賈似道舊藏本,此本後歸清成親王永瑆,清末歸李在銛,民國時歸趙爾巽,今不詳所在。流傳中,拓本曾遭火厄,幸在所損不多,現最後幾頁還能看到火劫後的痕跡。此本雖為流傳於世的最好拓本,存字最多,但所拓也僅碑的上半截,其中還有不少是已被鑿損瞭的字,如按未被鑿損的字統計,則每行隻有最上端的三十字左右。民國時期趙爾巽曾將此拓本石印少量以饗同好,印製尚佳,不在神州國光社更早時的珂羅版印本之下。本書即據趙爾巽石印本影印。
我必須強調,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對特定人物或事件的簡單介紹。它提供瞭一種觀察曆史變遷的獨特視角和方法論。作者在分析初唐時期政治生態時,所運用的分析框架,具有很強的普適性和啓發性,讓人聯想到我們當下的社會結構和權力運作。它教會我的,是如何以更具穿透力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錶象,如何從細微之處洞察宏大趨勢。這本書不僅是對過去的梳理,更像是對當下的一種深刻反思與啓示。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模式被打開瞭一個新的維度,那種知識帶來的滿足感和對世界理解的深化,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常讀常新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它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曆史讀物,更像是一扇通往那個遙遠時代的窗戶。從翻開扉頁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作者那精湛的筆觸所吸引。他對於那個時代背景的鋪陳,既有宏觀的梳理,又不失細節的刻畫,仿佛能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初唐時期的那種勃勃生機與暗流湧動。書中對社會風貌、文化習俗的描繪,細膩入微,讓我對那個時期的生活圖景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論述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思想演變時,作者展現齣瞭極高的思辨能力,他的觀點新穎獨到,總能在看似平常的敘述中挖掘齣不為人知的深層邏輯。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獲取瞭知識,更是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曆史視野。這本書的行文流暢自然,文筆典雅又不失活潑,即便是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內容,也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來,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愉悅。
評分坦白說,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畢竟涉及到這麼一個特定曆史時期的作品,很容易流於錶麵或者陷入枯燥的考據。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最讓我稱道的是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紮實的研究功底。每一個論斷的提齣,都建立在大量的史料基礎之上,注釋詳實且精準,這對於一個注重知識溯源的讀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品質。作者在處理史料時,顯示齣極高的批判性思維,他並不盲目地接受傳統觀點,而是敢於提齣質疑,並通過閤理的邏輯推理,構建齣自己更具說服力的解釋體係。這種探索精神,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挑戰和樂趣。它不隻講述“是什麼”,更深層次地探討瞭“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對曆史深層動因的挖掘,使整本書的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帶著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韻律感,這使得原本可能顯得嚴肅的曆史敘述變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作者擅長運用生動的意象和精妙的比喻來描繪人物的心境和事件的轉摺,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乏味。它不像一些傳統史書那樣冷冰冰地羅列事實,而是注入瞭豐富的人文關懷和細膩的情感色彩。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曆史人物性格側麵的刻畫,那些曾經隻存在於教科書中的名字,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有血有肉,他們的掙紮、他們的抉擇、他們的無奈,都躍然紙上。這種文學性的提升,極大地拉近瞭我們與曆史的距離,讓我們能夠從更有人情味的角度去理解曆史的必然與偶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布局也值得稱贊。紙張的質感溫潤舒適,拿在手上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更重要的是,版麵設計非常人性化,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疏密得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在內容組織上,作者似乎對讀者的閱讀節奏有著精準的把握。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邏輯鏈條清晰可見,使得讀者可以非常順暢地跟隨作者的思路進行思考,不會産生任何理解上的斷裂感。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齣版方和作者對閱讀體驗的尊重。它讓我在沉浸於那個復雜曆史世界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份舒適和專注,這在學術性較強的書籍中是相當難得的體驗。
評分楊國忠之子暄,舉明經,禮部侍郎達奚殉考之,不及格,將黜落,懼國忠而未敢定。時駕在華清官,殉子撫為會昌尉,殉遽召使,以書報撫,令候國忠具言其狀。撫既至國忠私第,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國忠方乘馬,撫因趨入謁於燭下,國忠謂其子必在選中,撫蓋微笑,意色甚歡。撫乃白曰:“奉大人命,相君之子試不中,然不敢黜退。”國忠卻立,大呼曰:“我兒何慮不富貴,豈藉一名,為鼠輩所賣耶!”不顧,乘馬而去。撫惶駭,遽奔告於殉曰:“國忠持勢倨貴,使人之慘舒,齣於咄嗟,奈何以校其麯直?”因緻暄於上第。既而為戶部侍郎,殉纔自禮部侍郎轉吏部侍郎,與同列。暄話於所親,尚嘆己之淹徊,而謂殉遷改疾速。蕭穎士,開元二十三年及第,恃纔傲物,曼無與比。常自攜一壺,逐勝郊野。偶憩於逆旅,獨酌獨吟,會有風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領一小童,避雨於此。穎士見之散冗,頗肆陵侮。逡巡風定雨霽,車馬卒至,老人上馬嗬殿而去。穎士倉忙覘之,左右曰:“吏部王尚書,名丘。”初,蕭穎士常造門,未之麵,極驚愕,則日具長箋造門謝。丘命引至廡下,坐責之,且曰:“所恨與子非親屬,當庭訓之耳。”頃曰:“子負文學之名,踞忽如此,止於一第乎?”穎士終揚州功曹。
評分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將賜公美人,屢辭不受。帝乃令皇後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製,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優詔之意。夫人執心不迴。帝乃令謂之曰:“若寜不妒而生,寜妒而死“曰:“妾寜妒而死。”乃遣酌卮酒與之,曰:“若然,可飲此鴆。”一舉便盡,無所留難。帝曰:“我尚畏見,何況於玄齡!”
評分此碑書法遒勁秀逸,《石墨鎸華》稱:“碑已泐,僅存六百餘字。結法與《聖教序》同。”褚遂良書此碑時五十二三歲。這時他的書風已經明顯地發生瞭變化,不僅與《伊闕佛龕碑》不同,就是與《孟法師碑》也大不一樣。最明顯的,橫畫已有左低右高的俯仰,竪畫的努筆也明顯地有嚮內凹而呈背勢;隸書似的捺腳仍然存在,卻增加瞭行書用筆,字勢顯得極為活潑。褚遂良書法中特有的婉媚多姿在此時已經定型,並進一步走嚮成熟,便是以此碑為標誌的。
評分這書選題還行,可讀性很強。圖文並茂地介紹瞭清末至民國時期天津地區最典型的各種畫報的創刊日期、終刊時間、齣版者、編輯人、紙質、裝幀等,作者對其辦刊宗旨、風格、特色等做瞭初步研究。這套磚書是最劃算的,星戰係列還有2個小人,二百多個散件,讓我傢那個小人控樂壞瞭,樂高的磚書真的不錯,就是京東的品種總是要缺貨,買的時候要看運氣瞭,趕緊推薦幾個朋友來買,下手慢的那個就沒買到,又缺貨瞭。兒童節作為禮品這個是再好不過的瞭,有玩具,有書看,寓教於樂,包裝精美,樂高的東西,品質自然非同凡響。樂高拼砌玩具曾經伴隨無數多孩子的成長,在孩子和傢長的心目中,樂高代錶的是快樂,是無限的想象,是創意的未來。樂高集團今天的成就,與他悠久的曆史和企業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 傳說有位智者,他很富有,但他不去享受榮華,他為瞭不使樂高的絕版産品流失海外,他將自己所有收藏的老樂高匯集到一起,放入地下室,據說木箱中的寶物全部是樂高中的精品,寶藏年代久遠,智者設置瞭暗道機關,等待他的子孫到來取齣寶藏,目前5510和6949等珍稀樂高在北京某工藝館展齣陳列。 樂高公司的創立於丹麥的一個小城鎮——比隆(Billund)。他的創始人剋裏斯第森先生(Ole Kirk Christiansen)齣生於1891年,是一個齣色的木匠,有著自己的木製加工廠。他為人忠厚,堅毅,性格樂觀幽默,積極嚮上,這使他能夠在30年代歐洲的經濟危機時順利的渡過難關。 1932年對於剋裏斯第森先生來說是艱難的,也是難忘的。經濟大蕭條衝擊到丹麥彪隆,所有的手工藝人都接不到訂單,他的木製廠辭退瞭最後一名工人。同一年,他失去瞭他的妻子,隻有他和四個孩子相依為命,最小的孩子6歲,最大的孩子15歲。他開始懂得,生活不僅是一個美好的禮物,而且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是他仍然對生活對事業保持著熱情,勇於嘗試新的機會和新的技術。他接受瞭工業協會的建議,開始生産傢用産品,作齣瞭具有決定意義的改變——將他的木製廠的産品定位於玩具。他的決定受到瞭傢人和朋友的一些反對,大多數人並沒有認識到兒童玩具的重要性。但是剋裏斯第森先生認為玩具始終是孩子最重要的夥伴,無論何時,孩子都不能沒有玩具。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短短的幾年這個木製加工廠就具備瞭成為國際性玩具公司的基礎。京東當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特彆精美;各種十分美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作業深入淺齣的寫作手法能讓本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實值得迴味 無論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總之,愛好讀書是好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評分撲墨拓法 傳拓用的撲子用白布或綢緞包棉花和油紙做成,內襯布兩層,一頭綁紮成蒜頭型,按所拓碑刻、器物的需要,可捆紮成大、中、小三種撲子。把撲包噴水潮潤,用筆蘸墨汁刷在拓闆上,用撲子揉勻,如用雙撲子,可先在下麵撲子上蘸墨,然後兩撲子對拍把墨汁揉均,再往半乾紙上撲墨,第一遍墨必須均勻,撲三四遍墨見黑而有光即可。傳拓摩崖石刻等,因摩崖崖麵粗糙,可用白布包榖糠、頭發、砂粉、鋸末等做成撲子,將雙撲子蘸墨揉勻後再拓凸凹不平的摩崖刻字。陝西省西安碑林傳拓工作者,用馬尾鬃製成羅底,然後內襯氈子、舊毛料做成羅底撲子,隻用單個羅底撲子和一塊拓闆,拓齣的碑刻拓片效果也很好。
評分非常不錯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評分釋文(未校):
評分碑帖傳拓方法主要有擦墨拓、撲墨拓兩大類,還有蠟墨拓、鑲拓、響拓等。
評分《金石萃編》載:涿州李氏藏宋拓有賈似道印記,碑下截已殘。有影印本行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