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雨,男,1966年出生,满族,辽宁葫芦岛人。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副总干事,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学组组长,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沈阳市医师协会肛肠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肛肠病学》主编,辽宁省及沈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结直肠疾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肛肠病杂志》、《结直肠肛门外科》等10余家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肛肠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曾任辽宁中医药大学肛肠医院肛肠科主任10余年,2006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创建肛肠科,并任肛肠科主任。曾赴新加坡中央医院研修,师承世界著名肛肠外科专家萧俊教授;赴上海长海医院研修,师承世界著名肛肠外科专家喻德洪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肛肠科常见病、疑难病,尤其擅长肛肠病的微创治疗。2003年在国内率先提出PPH辅助中药注射术治疗重度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科研成果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出版著作12部,其中,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肛肠病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部,主编《实用肛门手术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肛肠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肛肠外科手术技巧》(人民卫生出版社)等5部肛肠著作,主编《肛肠病名医解答》(人民军医出版社)、《结肠炎名医解答》、《大肠癌名医解答》及《便秘名医解答》4部科普读物,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大学教材《外科学》(专升本)和《局部解剖学》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2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创建并开通了中国肛肠医师网()、中国肛肠健康网()2个权威性的专业网站。2009年荣获第三届沈阳市优秀医师奖,2011年荣获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汪建平 男,1954年出生,汉族,江西婺源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厅级)、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院长、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美国外科学会成员(FACS),日本消化外科学会会员,亚洲肠造口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胃肠外科及营养支持学组组长,《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癌症》、《结直肠肛门外科》编委、全国五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主编,全国七、八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编委。
197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医疗系,并留校在其附属珠江医院任外科医师。1982年考入中山医学院就读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王承恩教授和王吉甫教授,1985年毕业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工作。199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1年3月至1993年10月赴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院,从师于神户大学医学部部长、日本胰腺病学会会长斋藤洋一教授,在神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器外科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这本《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这本书,从书名来看,无疑是针对医学专业人士,特别是肛肠外科医生的一本专业书籍。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出于对人体构造和医学发展的好奇,我还是尝试去了解了这本书的“大概”——当然,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价值。 我设想,这本书的出现,首先意味着肛肠外科这个领域在不断地细化和发展。在医学的宏大图景中,每一个专科的形成和壮大,都代表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深化和治疗手段的进步。肛肠外科,处理的是人体最私密、最容易被忽视的部位,但这里的疾病却能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本专注于手术技巧的书籍,其背后必然凝聚了无数医者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探索。它不仅仅是技巧的罗列,更是无数次精细操作、术后观察、并发症处理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对于一名初入该领域的年轻医生而言,这样一本凝聚了前辈智慧的宝典,或许能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核心技能,建立扎实的临床基础。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它也可能提供新的思路、更精进的方法,甚至是解决一些棘手难题的“灵感之光”。这本书的存在,无疑为肛肠外科的临床水平提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评分我试图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想象《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这本书的“意义”。医学,特别是外科手术,始终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新技术、新器械、新理念层出不穷。一本关于手术技巧的书籍,我认为它不仅仅是记录当下成熟的技术,更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医学发展“铺路”。它可能包含了对一些新兴手术方法的介绍,或者对传统手术方法的改良和优化。想象一下,当一位医生在面对一个棘手的病例时,除了日常积累的经验,他还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获得新的启发,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种知识的迭代和传播,是医学进步的强大驱动力。而且,这本书的出现,也可能反映了当前肛肠外科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瓶颈”或“难点”,通过公开分享和交流这些手术技巧,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题。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它可能更是肛肠外科领域内的一次“知识大爆炸”的起点,推动整个学科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评分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出发,《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这本书,我猜测它承载的是一种“匠心”精神。在现代社会,很多事物都追求效率和速度,但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手术这样的精密操作中,耐心、细致、精益求精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的书名就透露出其核心在于“技巧”,这暗示着它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介绍,更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推想,书中的内容很可能深入到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器械,如何根据不同的病情调整手术方案,如何在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的同时,最有效地切除病灶,如何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长年累月的手术经验才能积累起来的“独门秘籍”。一本好的手术技巧书籍,就如同一个“武林秘籍”,将那些高深的功法详细地记载下来,供后人学习和传承。它不仅是对医学知识的记录,更是对医生职业素养的塑造,鼓励着每一位从业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打磨技艺,追求卓越,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评分对于《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它可能是一本厚重的、配有大量插图和图表的书籍。这类专业性很强的医学书籍,通常不会像通俗读物那样色彩斑斓,而是以严谨、写实的风格为主。封面上可能印着象征手术器械的图案,或者解剖结构图,传递出其专业性和权威性。翻开书页,我能想象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详细描述着每一个手术步骤的细节,比如如何消毒、如何切口、如何缝合、如何止血等等,每一个词语都充满了医学的严谨性。更重要的是,我推测书中必然会包含大量的图片或示意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手术的每一个环节,以及重要的解剖标志。这些图片可能来自真实的手术场景,也可能是精心绘制的解剖图,它们的存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影像。对于医生来说,仅仅阅读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视觉化的呈现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手术的准确性。这本书可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手术导师,在书本中“手把手”地教导读者,帮助他们掌握每一个精妙的技巧。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专门的书籍出现,它填补了哪些空白?医学发展到今天,很多领域都已高度专业化,而《肛肠外科手术技巧》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想象一下,在没有这样系统性的书籍之前,外科医生学习手术技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跟师学习”,即在资深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观摩、模仿、实践来逐步掌握。这种方式固然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习的速度、知识的系统性以及经验的传承效率。而一本详尽的手术技巧书籍,就像一座“知识宝库”,将那些宝贵的临床经验和精湛技艺“固化”下来,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获取。它可能详细解析了各种常见肛肠疾病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同手术术式的操作流程、关键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等。这就像一份“施工图”,清晰地指导着每一位“施工者”(医生)如何安全、有效地完成“工程”(手术)。对于患者而言,虽然他们不会直接阅读这本书,但这本书的出现,间接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更专业、更精准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评分书很好,正版,喜欢,对工作很有帮助
评分帮别人买的,直接送给别人了,不清楚怎么样。挺贵的,应该能学到点东西。
评分服务挺好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服务挺好
评分挺好的,,,,,,,,,,,,,,,,,,,,,
评分书很好,不过比较老了,学习一下
评分好!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