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外科手术技巧

肛肠外科手术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雨,汪建平 编
图书标签:
  • 肛肠外科
  • 手术技巧
  • 临床操作
  • 微创手术
  • 肛肠疾病
  • 外科手术
  • 医学教材
  • 图文并茂
  • 实用指南
  • 医师培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635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803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3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肛肠外科手术技巧》共54章,约120万字,插图1200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绘图精美、清晰逼真。系统地介绍肛管、直肠、结肠疾病的常用手术,包括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技巧、术中要点、术后处理及手术并发症等内容。不同于其他肛肠病学或肛肠手术图谱,本书既重视博采众家之长,又注意介绍自己独到的经验;既有常见的小手术,又有难度较高的大手术;既有传统手术,又有微创手术。适合于各级医院肛肠外科医师、普通外科医师、肿瘤外科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研究生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讲述手术操作是外科学的核心内容,与其他医学学科区分的主要标志,也是外科医生每天要面临的重要工作。熟练的外科手术操作技术是成为优秀外科医生的必要条件。肛肠疾病多以外科治疗为主,医生手术操作水平的高低与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肛肠手术无论大与小、简单与复杂,每一例手术,医师都希望手术更加完美、减少副损伤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肛肠外科学发展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的医疗设备及治疗手段,尤其是手术器械不断更新,使临床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吻合器、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在肛肠外科的应用。这些现代技术对手术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变化让笔者深深地感到有必要编写一本内容新颖、术式齐全、实用性强、图文并茂的介绍手术技巧的参考书。希望《肛肠外科手术技巧》的出版能够为提高年轻肛肠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

  李春雨,男,1966年出生,满族,辽宁葫芦岛人。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副总干事,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学会肛肠学组组长,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沈阳市医师协会肛肠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肛肠病学》主编,辽宁省及沈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结直肠疾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肛肠病杂志》、《结直肠肛门外科》等10余家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肛肠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曾任辽宁中医药大学肛肠医院肛肠科主任10余年,2006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创建肛肠科,并任肛肠科主任。曾赴新加坡中央医院研修,师承世界著名肛肠外科专家萧俊教授;赴上海长海医院研修,师承世界著名肛肠外科专家喻德洪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肛肠科常见病、疑难病,尤其擅长肛肠病的微创治疗。2003年在国内率先提出PPH辅助中药注射术治疗重度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科研成果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出版著作12部,其中,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肛肠病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部,主编《实用肛门手术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肛肠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肛肠外科手术技巧》(人民卫生出版社)等5部肛肠著作,主编《肛肠病名医解答》(人民军医出版社)、《结肠炎名医解答》、《大肠癌名医解答》及《便秘名医解答》4部科普读物,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大学教材《外科学》(专升本)和《局部解剖学》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2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创建并开通了中国肛肠医师网()、中国肛肠健康网()2个权威性的专业网站。2009年荣获第三届沈阳市优秀医师奖,2011年荣获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汪建平 男,1954年出生,汉族,江西婺源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厅级)、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院长、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美国外科学会成员(FACS),日本消化外科学会会员,亚洲肠造口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胃肠外科及营养支持学组组长,《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癌症》、《结直肠肛门外科》编委、全国五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主编,全国七、八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编委。

  197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医疗系,并留校在其附属珠江医院任外科医师。1982年考入中山医学院就读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王承恩教授和王吉甫教授,1985年毕业留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工作。199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1年3月至1993年10月赴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院,从师于神户大学医学部部长、日本胰腺病学会会长斋藤洋一教授,在神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器外科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目录

第1章 肛管直肠结肠应用解剖
第一节 肛管直肠应用解剖
一、肛管应用解剖
二、直肠应用解剖
三、肛管直肠周围肌肉
四、肛管直肠周围间隙
五、肛管直肠周围血管
六、肛管直肠淋巴引流
七、肛管直肠神经
第二节 结肠应用解剖
一、结肠的形态结构
二、结肠的动脉供应
三、结肠的静脉
四、结肠的淋巴引流
五、结肠的神经支配
第2章 外科手术及手术器械的使用技巧
第3章 检查方法
第4章 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第5章 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第6章 肛肠麻醉与术后镇痛
第7章 肛肠手术护理技巧
第8章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手术技巧
第9章 痔的手术技巧
第10章 肛周脓肿手术技巧
第11章 肛瘘手术技巧
第12章 肛裂手术技巧
第13章 肛管直肠狭窄手术技巧
第14章 肛门失禁手术技巧
第15章 肛门瘙痒症手术技巧
第16章 肛门尖锐湿疣手术技巧
第17章 肛管直肠损伤手术技巧
第18章 肛管直肠异物手术技巧
第19章 肛周良性肿瘤手术技巧
第20章 肛管癌手术技巧
第21章 肛门周围癌手术技巧
第22章 直肠脱垂手术技巧
第23章 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技巧
第24章 直肠癌手术技巧
第25章 直肠癌保肛手术技巧
第26章 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
第27章 直肠阴道痿手术技巧
第28章 一穴肛畸形手术技巧
第29章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技巧
第30章 结肠慢性输型便秘手术
第31章 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技巧
第32章 结直肠息肉手术技巧
第33章 黑斑息肉综合征手术技巧
第34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技巧
第35章 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技巧
第36章 克罗恩病手术技巧
第37章 结肠扭转手术技巧
第38章 结肠憩室手术技巧
第39章 结肠损伤手术技巧
第40章 结直肠良性肿瘤手术技巧
第41章 结直肠类癌手术技巧
第42章 结肠癌手术技巧
第43章 结肠造口手术技巧
第44章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技巧
第45章 直肠肛管少见恶性肿瘤手术技巧
第46章 骶前肿瘤手术技巧
第47章 骶尾部畸胎瘤手术技巧
第48章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手术技巧
第49章 肛周死性筋膜炎手术技巧
第50章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手术技巧
第51章 其他肛门病手术技巧
第52章 肛肠门诊手术技巧
第53章 吻合器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使用技巧
第54章 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技巧

前言/序言


《解构经典:医学影像学中的诊断艺术》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个特定外科领域的手术技巧,而是致力于为读者呈现医学影像学这门学科的深度与广度。它将医学影像学视为一门精密的诊断艺术,引导读者超越单纯的图像识别,深入理解影像背后蕴含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影像学信息进行精准的临床决策。 内容概述: 本书围绕医学影像学的核心——“解构”与“诊断”两大主题展开。 第一部分:影像学原理与成像技术精粹 经典影像学成像原理的现代解读: 深入剖析X射线、CT、MRI、超声等主流成像技术的物理学基础,但视角更为关注这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转化为诊断依据。例如,在讲解CT的原理时,会重点阐述不同能量谱CT(Dual-energy CT)如何通过区分组织对不同X射线能量的吸收差异,从而实现物质成分的量化分析,这远超了简单的解剖结构显示。对于MRI,将详细介绍不同脉冲序列(如T1加权、T2加权、T2、FLAIR、DWI、SWI等)的成像机制,并重点强调它们各自对不同组织成分、病变特征的敏感性差异,以及如何根据临床需求选择最佳序列。超声部分则会深入探讨多普勒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弹性成像技术如何反映组织硬度变化。 新兴与辅助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除了传统影像技术,本书还将介绍PET-CT、SPECT-CT等功能影像技术,阐述它们在肿瘤代谢、炎症反应、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的独特价值。同时,会探讨介入放射学中常用的一些影像引导技术,如三维重建、术中导航等,以及它们如何提升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影像伪影的辨识与规避: 详细列举并分析各种常见的影像伪影(如运动伪影、金属伪影、束伪影、吸收伪影等),不仅解释其成因,更重要的是提供在阅片中识别和鉴别的实用技巧,以及在扫描时如何尽量规避这些伪影,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关键系统影像诊断的艺术化呈现 本书并非罗列疾病,而是以系统为单位,将影像诊断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颅脑与脊髓: 探讨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脱髓鞘疾病、椎间盘突出、脊髓肿瘤等常见及复杂病变的影像学特征。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多序列MRI精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脑肿瘤,如何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MRI血管造影(MRA)评估脑血管疾病,以及如何通过脊髓MRI识别脊髓压迫症和脊髓损伤。会强调对细微征象的捕捉,例如早期缺血性脑病的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上的高信号,以及微出血的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的低信号。 胸部: 深入解析肺部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感染)、肺结节与肺癌、胸腔积液、气胸、肺栓塞、间质性肺病等的影像学表现。重点在于如何通过高分辨率CT(HRCT)鉴别不同类型的间质性肺病,如何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肺栓塞,以及如何根据肺结节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特征和随访变化进行良恶性判断。 腹部与盆腔: 涵盖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肾脏、泌尿系统、胃肠道以及盆腔脏器的常见病变。例如,书中会详细讲解肝脏囊肿、血管瘤、肝硬化、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结石的超声与CT表现,胰腺炎的分型与影像评估,以及肾结石、肾囊肿、肾肿瘤的诊断。对于女性盆腔,则会深入探讨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症、异位妊娠的影像学诊断。 骨骼与关节: 关注骨折的类型与愈合过程的影像学评估,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退行性与炎症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会强调X射线、CT和MRI在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互补作用,例如MRI在软骨损伤、韧带撕裂、骨髓水肿中的优势。 第三部分:影像诊断的思维模式与临床整合 结构与功能的影像学关联: 强调理解疾病的根本在于理解其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本书将引导读者从单一影像学表现上升到对病理生理过程的理解,例如,为何某种病变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以及这种信号变化与组织水含量、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 鉴别诊断的逻辑路径: 提供一套系统化的鉴别诊断框架。对于每一个常见的影像学征象或组合征象,本书都会列出其可能的鉴别诊断列表,并分析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临床信息或生物标志物来缩小诊断范围,最终找到最可能的诊断。 影像报告的艺术: 探讨如何撰写一份清晰、准确、有价值的影像报告。不仅要描述所见,更要提出诊断意见、鉴别诊断,并根据临床情况提出进一步检查建议。强调报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与临床医生的有效沟通。 多模态影像的融合与挑战: 探讨不同影像学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及如何整合来自不同模态的信息来获得更全面的诊断。同时,也会讨论人工智能(AI)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前景,以及AI如何辅助影像医生提高效率和诊断准确性,但强调AI目前仍是辅助工具,诊断的最终决策权仍在医生手中。 本书特色: 拒绝碎片化知识: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非孤立的病例堆砌。 注重原理与临床的结合: 深入讲解成像原理,并将其与临床诊断紧密联系。 强调诊断思维: 培养读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文并茂,精选典型病例: 大量精美的影像学图片,配以详实的文字解读,帮助读者直观理解。 面向广阔的医学学习者: 适用于医学院学生、住院医师、各级影像科医生,以及对医学影像学感兴趣的临床医师。 《解构经典:医学影像学中的诊断艺术》旨在成为一本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医学影像学精髓的指南,让每一张影像都成为 diagnostically rich 的信息载体,最终服务于患者的精准诊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这本书,从书名来看,无疑是针对医学专业人士,特别是肛肠外科医生的一本专业书籍。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出于对人体构造和医学发展的好奇,我还是尝试去了解了这本书的“大概”——当然,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价值。 我设想,这本书的出现,首先意味着肛肠外科这个领域在不断地细化和发展。在医学的宏大图景中,每一个专科的形成和壮大,都代表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深化和治疗手段的进步。肛肠外科,处理的是人体最私密、最容易被忽视的部位,但这里的疾病却能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本专注于手术技巧的书籍,其背后必然凝聚了无数医者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探索。它不仅仅是技巧的罗列,更是无数次精细操作、术后观察、并发症处理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对于一名初入该领域的年轻医生而言,这样一本凝聚了前辈智慧的宝典,或许能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核心技能,建立扎实的临床基础。而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它也可能提供新的思路、更精进的方法,甚至是解决一些棘手难题的“灵感之光”。这本书的存在,无疑为肛肠外科的临床水平提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评分

我试图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想象《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这本书的“意义”。医学,特别是外科手术,始终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新技术、新器械、新理念层出不穷。一本关于手术技巧的书籍,我认为它不仅仅是记录当下成熟的技术,更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医学发展“铺路”。它可能包含了对一些新兴手术方法的介绍,或者对传统手术方法的改良和优化。想象一下,当一位医生在面对一个棘手的病例时,除了日常积累的经验,他还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获得新的启发,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种知识的迭代和传播,是医学进步的强大驱动力。而且,这本书的出现,也可能反映了当前肛肠外科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瓶颈”或“难点”,通过公开分享和交流这些手术技巧,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题。所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它可能更是肛肠外科领域内的一次“知识大爆炸”的起点,推动整个学科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出发,《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这本书,我猜测它承载的是一种“匠心”精神。在现代社会,很多事物都追求效率和速度,但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手术这样的精密操作中,耐心、细致、精益求精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的书名就透露出其核心在于“技巧”,这暗示着它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介绍,更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推想,书中的内容很可能深入到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如何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器械,如何根据不同的病情调整手术方案,如何在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的同时,最有效地切除病灶,如何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长年累月的手术经验才能积累起来的“独门秘籍”。一本好的手术技巧书籍,就如同一个“武林秘籍”,将那些高深的功法详细地记载下来,供后人学习和传承。它不仅是对医学知识的记录,更是对医生职业素养的塑造,鼓励着每一位从业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打磨技艺,追求卓越,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评分

对于《肛肠外科手术技巧》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它可能是一本厚重的、配有大量插图和图表的书籍。这类专业性很强的医学书籍,通常不会像通俗读物那样色彩斑斓,而是以严谨、写实的风格为主。封面上可能印着象征手术器械的图案,或者解剖结构图,传递出其专业性和权威性。翻开书页,我能想象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详细描述着每一个手术步骤的细节,比如如何消毒、如何切口、如何缝合、如何止血等等,每一个词语都充满了医学的严谨性。更重要的是,我推测书中必然会包含大量的图片或示意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手术的每一个环节,以及重要的解剖标志。这些图片可能来自真实的手术场景,也可能是精心绘制的解剖图,它们的存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字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影像。对于医生来说,仅仅阅读文字是远远不够的,视觉化的呈现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手术的准确性。这本书可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手术导师,在书本中“手把手”地教导读者,帮助他们掌握每一个精妙的技巧。

评分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专门的书籍出现,它填补了哪些空白?医学发展到今天,很多领域都已高度专业化,而《肛肠外科手术技巧》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想象一下,在没有这样系统性的书籍之前,外科医生学习手术技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跟师学习”,即在资深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观摩、模仿、实践来逐步掌握。这种方式固然重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习的速度、知识的系统性以及经验的传承效率。而一本详尽的手术技巧书籍,就像一座“知识宝库”,将那些宝贵的临床经验和精湛技艺“固化”下来,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获取。它可能详细解析了各种常见肛肠疾病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不同手术术式的操作流程、关键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等。这就像一份“施工图”,清晰地指导着每一位“施工者”(医生)如何安全、有效地完成“工程”(手术)。对于患者而言,虽然他们不会直接阅读这本书,但这本书的出现,间接意味着他们能够获得更专业、更精准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评分

书很好,正版,喜欢,对工作很有帮助

评分

帮别人买的,直接送给别人了,不清楚怎么样。挺贵的,应该能学到点东西。

评分

服务挺好

评分

发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

服务挺好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书很好,不过比较老了,学习一下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