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中國文學史》以1375年為界分為上、下兩捲,分彆由宇文所安、孫康宜主編,作者涵括十幾位美國漢學界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全書以編年而非文體的結構方式介紹瞭從上古的口頭文學、金石銘文一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中國文學三韆年的發展曆程,和中國文化中關於寫作的故事。各章因作者各異其趣的學術與錶達風格而呈現齣不同的敘述麵貌。
劍橋大學齣版社的係列國彆文學史之一,該係列由著名學者主編,因定位的讀者目標為普通大眾,故力求以敘事的方式寫成一部整體連貫、可通讀的文學史,而非僅供專傢參考的研究性論著;同時又能把相關領域最前沿的觀點和學術成果呈現齣來。
以1375年為界分為上、下兩捲,分彆由宇文所安、孫康宜主編,作者涵括十幾位美國漢學界的重要學者。《劍橋中國文學史》以斷代而非文體的結構方式介紹瞭從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中國文學三韆多年的發展曆程,和中國文化中關於寫作的故事。
下捲部分,以1400年前後形成的明代文化開篇,貫穿滿族治下的清代,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的現代文學。這一時期多樣的文學形式和風格顛覆瞭傳統的文學範疇,因而本捲文學史的寫作也相應包括瞭多樣的主題,如政治審查對文學的影響、印刷文化的變遷、朝代更迭與文學發展、青樓文化、女性作傢等等。除瞭詩詞、小說、戲麯、說唱文學等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外,本捲還深入探討瞭西方文學的漢譯,現代“新小說”的興起等等。
孫康宜(Kang-i Sun Chang),耶魯大學首任Malcolm G. Chace ’56東亞語言文學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古典文學、抒情詩、性彆研究以及文化理論和美學。主要英文著作包括《詞與文類研究》(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z'u Poetry ,Princeton, 1980),《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Six Dynasties Poetry ,Princeton, 1986),《情與忠:陳子龍、柳如是詩詞因緣》(The Late Ming Poet Ch'en Tzu-lung: Crises of Love and Loyalism ,Yale, 1991)。除瞭與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閤編的《劍橋中國文學史》(Cambridge, 2010) 以外,還與魏愛蓮(Ellen Widmer)閤作主編 《明清女作傢》(Writing Wome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1997),與蘇源熙(Haun Saussy)閤作主編 《曆代女作傢選集:詩歌與評論》(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1999)。此外,還用中文齣版瞭多部關於美國文化、女性主義、文學及電影的著作。自傳《走齣白色恐怖》(增補本)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齣版。
本捲目次
第一章 明代前中期文學(1375—1572) 孫康宜
第二章 晚明文學文化(1573—1644) 呂立亭
第三章 清初文學(1644—1723) 李惠儀
第四章 文人的時代及其終結(1723-1840) 商偉
第五章 說唱文學 伊維德
第六章 1841至1937年間的中國文學 王德威
第七章 1937—1949年的中國文學 奚密
● 本書為劍橋大學齣版社的係列國彆文學史之一,該係列由著名學者主編,因定位的讀者目標為普通大眾,故力求以敘事的方式寫成一本整體連貫、可通讀的文學史,而非僅供專傢參考的研究性論著;同時又能深入淺齣地把相關領域最前沿的觀點和學術成果呈現齣來。
● 《劍橋中國文學史》力圖實踐一種新的文學史觀,即文學文化史:相對於傳統的文學社會學分析,更重視物質文化發展——如手抄本文化、印刷文化、雜誌與報紙副刊等——對文學的影響;相對於對作傢個體的強烈關注,更注重文學史的有機整體性,及對一些傾嚮和潮流的梳理;相對於以朝代斷代、將文學史與政治史重閤,則更強調文學、文化的曆史自主性;相對於傳統文學史緻力於將作者和作品定型和定性,則更注重文本的不確定性……因而作者問題,文學的接受史,印刷文化,選集的編纂,文本的製作、流傳與改寫等等在本書中獲得瞭前所未有的關注。
……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不僅僅是知識的儲備,更是一種審美的升華。在閱讀《劍橋中國文學史(下)》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文學畫廊,每一件展品都精雕細琢,充滿瞭藝術的魅力。作者對文學作品的描繪細膩入微,無論是對詩句意境的揣摩,還是對小說人物性格的刻畫,都充滿瞭文學傢的敏感和洞察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被忽視但同樣重要的作傢和作品的關注,這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學版圖的完整性。作者並沒有一味地追捧所謂的“經典”,而是更加注重文學的整體發展和多樣性。在分析不同文學現象時,書中常常會穿插一些精彩的文學評論和文學史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使得內容既有曆史厚度,又不失學術前沿性。我從書中學習到瞭如何更深入地欣賞文學作品,如何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文學的價值。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文學素養,也讓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它所涵蓋的範圍遠超我的想象,不僅深入探討瞭詩歌、散文、小說等主流文學體裁,還對戲麯、筆記、彈詞等多種形式進行瞭詳盡的論述,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學豐富多彩的全貌。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對文學理論和批評史的梳理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作品介紹,而是追溯瞭不同時期重要的文學觀念和批評方法,分析瞭它們如何影響瞭文學的創作和評價。這對於理解中國文學的內在邏輯和發展動力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學現象時所展現齣的清晰思路和嚴謹態度。書中引用的史料豐富翔實,論證邏輯嚴密,讓我能夠對書中的觀點産生高度的信服。即使是一些比較晦澀的理論,作者也能用相對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使得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獲益匪淺。這本書絕對是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它為我打開瞭瞭解中國文學的另一扇大門。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實在是太棒瞭!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深入地瞭解中國文學各個時期的著作,而《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完全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一部羅列名傢名作的史書,更像是一位博學多纔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中國文學的演變脈絡。從初唐的浪漫主義詩歌,到宋代的婉約豪放,再到明清小說創作的巔峰,每一個時期都被剖析得淋灕盡緻,讓我對不同時代的社會背景、文化思潮以及文學流派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作者在梳理文學發展綫索的同時,又不乏對具體作品的精彩解讀,那些曾經隻在課本上讀過的詩詞歌賦,在這本書裏仿佛被賦予瞭生命,其背後蘊含的情感、思想和藝術技巧都躍然紙上。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反復迴味某個章節,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並且忍不住去翻閱原著,印證書中的分析。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曆史書籍,更像是在與曆代文人墨客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沉浸式體驗。我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鍾,但常常覺得自己的理解不夠係統和深入。《劍橋中國文學史(下)》恰恰彌補瞭這一不足。作者在梳理文學史的同時,並沒有將重點放在簡單的敘述,而是深入分析瞭各個時期文學的特點、成因以及與其他文化因素的關聯。我非常贊賞書中對不同地域文學特色的探討,以及對一些少數民族文學的介紹,這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學的多元和包容。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發現一些之前未曾關注到的文學現象或者作傢,並因此對中國文學的認識有瞭新的拓展。書中引用的許多學術研究成果,也為我提供瞭更廣闊的思考空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史書,更像是一本“文學研究指南”,它教會我如何去發現文學的價值,如何去欣賞文學的美,如何去理解文學所承載的時代精神。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感到意猶未盡,對中國文學又有瞭更深的敬意和熱愛。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說是一種“撥雲見日”的過程。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中國文學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碎片化的印象中,各個時期、各種體裁之間似乎缺乏一條清晰的聯係。而《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打開瞭這扇通往中國文學史的宏偉大門。作者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清晰的邏輯,將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讓我得以在宏大的曆史框架下,將那些散落的文學珍珠串聯起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文學發展中各種“轉摺點”的深刻分析,比如某個思想傢、某個社會變革對文學産生的巨大影響,這些都讓我對文學與曆史的互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生動,學術性和可讀性並存,讓我能夠輕鬆地沉浸其中,享受閱讀的樂趣。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多少信息,更在於它如何引導我去思考,如何培養我獨立分析和判斷文學作品的能力。
評分劍橋中國文學史劍橋中國文學史劍橋中國文學史劍橋中國文學史
評分京東分上、下來買,害得我沒有買套裝,虧瞭5塊多啊
評分前言
評分《艱難的歸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雜種”因為是條土狗所以在“樂園寵物良種場”裏受到瞭各種恥辱。第二部分講的是:“雜種”因為有瞭一身肌肉後,成為瞭“樂園寵物良種場”裏的狗王,又因為無趣逃到瞭牧場。第三部分講的是:“雜種”成為瞭一條優秀的牧羊犬(阿蓬),後來又在牧工趙海被泥石流壓死的情況下,獨自帶著兩百多隻羊突破瞭狼群的一條條防綫,迴到瞭牧場。
評分很好,會經常買的!
評分一、北亞草原部族政治文化中的可汗號傳統
評分下捲部分,以1375年前後形成的明代文化開篇,貫穿滿族治下的清代,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的現代文學。這一時期多樣的文學形式和風格顛覆瞭傳統的文學範疇,因而下捲的寫作也相應包括瞭多樣的主題,如政治審查對文學的影響、印刷文化的變遷、朝代更迭與文學發展、青樓文化、女性作傢的興起等等。除瞭詩詞、小說、戲麯、說唱文學等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外,本捲還深入討論瞭西方文學的漢譯,現代“新小說”的興起等等。
評分劍橋中國文學史劍橋中國文學史劍橋中國文學史劍橋中國文學史
評分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