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编辑
评分第一章 文本
评分说完便转身离开,对方既然没有找茬,那也就不用教训他,但林轩也不想和对方有太多的牵扯。
评分就是这留下来的四十四人,也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我们曾在冬天去探访过“五月花”号靠岸的地点。据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一个几十年不遇的“暖冬”。可是,当我们站在岸边,在大西洋上刮来的刺骨寒风面前,还是转眼就失去了几乎全部的游兴和耐心。尽管裹着厚厚的现代羽绒衣,还是迫不及待地奔向一家叫做“明朝”的中国饭店。在暖气中喝下整整一壶热茶,才突然明白过来,我们逃离的是什么。我们所逃离的,就是当年这一船移民在目送“五月花”号开走之后,面对的饥饿和寒冷。可是他们无处可逃。就是与死神眼看着就要面对面相撞,他们依然无路可逃。
评分英文初版序
评分对国内的同道确实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评分解构一切但无法解构地球
评分“儒家传统”是一个体现“终极关切”的精神文明:在最坏的客观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人性光辉;具有可贵的抗议精神——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儒家文化不是超越而外在,而是超越而内在。因此,“儒学基本的精神方向,是以人为主的,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涵盖性很强的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和西方那种反自然、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有很大不同,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这种人文主义,是入世的,要参与现实政治,但又不是现实政权势力的一个环节,它“有着相当深刻的批判精神, 即力图通过道德理想来转化现实政治,这就是所谓‘圣王’的思想。从圣到王是儒学的真精神”,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现在“百姓日用而不知”。此外,儒家还具有强烈的宗教情怀。“我认为,不仅孔子,包括孟子、荀子,都有相当强烈的宗教情操。儒家基本上是一种哲学的人类学,是一种人文主义,但是,这种人文主义既不排斥超越的层面‘天’也不排斥自然。所以,它是一种涵盖性比较大的“人文主义”“儒家的性命天道虽不代表一种特定的宗教信仰,却含有浓厚的宗教意义。不过儒家的宗教性并不建立在人格上帝的神秘气氛中,而表现在个人人格发展的庄严性、超越性与无限性上”。
评分强调所谓“个我的知识”,视之为对内在自我的体证,成为《中庸》第1章第2部分的主要内容:“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与“和”的关系,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儒家哲学中的关键问题之一①,后面我们将较为详细地讨论这问题。这里只需要说明一点,即按照《中庸》的思维方式,君子的自我修养(“修身”)绝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因为对人性中原本的宁静状态的体验,不仅只是一种对于这些基本感情出现之前的平静状态所进行的心理学意义上的体验,而且还是一种对终极实在做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体验。或者用《中庸》中的话来说,是一种对世界“大本”的体验。同样,一个人的种种基本感情能按照人类社群准则而取得和谐,也不仅在心理学意义上,而且在伦理宗教意义上都是为人之道的一种体现。其实,天人合一乃《中庸》的基本主题,它构成《中庸》所有哲学论述的基础。这一点可以从第一章结尾的一句话看出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