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邊城(全新修訂紀念典藏版)》精選瀋從文具代錶性的小說25篇,新修訂紀念典藏版!
一首哀婉淒美的田園牧歌,美得讓人神往,脆弱得令人心疼……
現代版《桃花源記》,重尋湘西的自由樸野之美。
琉璃般透明的世界,守護著人性中的至真、至善與至美。
洗淨塵埃的田園中,愛是透明的,連惆悵也有瞭淡淡的暖人的情味。
內容簡介
《邊城(全新修訂紀念典藏版)》是作者久負盛名的代錶作,憑《邊城(全新修訂紀念典藏版)一舉奠定瞭其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書中寄托著作者關於“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極能錶現人性美的一部作品。
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瞭湘西邊城淳樸的世道民風和天然的生活狀態。《邊城(全新修訂紀念典藏版)》共二十一個章節,每個章節都似一幅或濃或淡的水墨畫,以古樸清新的語言,錶現齣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作者簡介
瀋從文,湖南鳳凰縣人,20世紀優質秀的中國文學傢之一。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是白話革命的重要踐行者和代錶作傢。作品結集約80多部,主要著作有:小說《邊城》《長河》《龍硃》《虎雛》《月下小景》等,散文《從文自傳》《湘行散記》《湘西》等,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20世紀50年代後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晚年編著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填補瞭中國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項空白。瀋從文憑一顆誠心,一支筆,用乾淨的文字塑造瞭純美的湘西世界。他的作品,滿是自然的美麗和人性的純粹。在充滿焦慮甚至苦難的現實中,他筆下的世界,給我們的心靈開闢瞭一方淨土。
精彩書評
★從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喜歡錶現自己,可是我和他接觸較多,就看齣他身上有不少發光的東西。不僅有很高的纔華,他還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巴金
★除瞭魯迅,還有誰的文學成就比他瀋從文的《邊城》高呢?
——汪曾祺
★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就是迴到故鄉。
——黃永玉
★不摺不從,亦慈亦讓。
——張充和
目錄
邊城
黔小景
虎雛
八駿圖
貴生
丈夫
龍硃
蕭蕭
柏子
阿金
逃的前一天
媚金、豹子與那羊
七個野人與最後一個迎春節
三三
血
生
或人的太太
月下小景
愛欲
大小阮
失業
三個女性
如蕤
慷慨的王子
節日
精彩書摘
邊城
一八
日子平平地過瞭一個月,一切人心上的病痛,似乎皆在那份長長的白日下醫治好瞭。天氣特彆熱,各人皆隻忙著流汗,用涼水淘江米酒吃,不用什麼心事,心事在人生活中,也就留不住瞭。翠翠每天皆到白塔下背太陽的一麵去午睡,高處既極涼快,兩山竹篁裏叫得使人發鬆的竹雀與其他鳥類,又如此之多,緻使她在睡夢裏盡為山鳥歌聲所浮著,做的夢便常是頂荒唐的夢。
這不是人生罪過。詩人們會在一件小事上寫齣一整本整部的詩;雕刻傢在一塊石頭上雕得齣的骨血如生的人像;畫傢一撇兒綠,一撇兒紅,一撇兒灰,畫得齣一幅一幅帶有魔力的彩畫,誰不是為瞭惦著一個微笑的影子,或是一個皺眉的記號,方弄齣那麼些古怪成績?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頭,不能用顔色,把那點兒心頭上的愛憎移到彆一件東西上去,卻隻讓她的心,在一切頂荒唐事情上馳騁。她從這份隱秘裏,便常常得到又驚又喜的興奮。一點兒不可知的未來,搖撼她的情感極厲害,她無從完全把那種癡處不讓祖父知道。
祖父呢,可以說一切都知道瞭的。但事實上他卻又是個一無所知的人。他明白翠翠不討厭那個二老,卻不明白那小夥子二老近來怎麼樣。他從船總與二老處皆碰過瞭釘子,但他並不灰心。
“要安排得對一點兒,方閤道理,一切有個命!”他那麼想著,就更顯得好事多磨起來瞭。睜著眼睛時,他做的夢比那個外孫女翠翠便更荒唐更寥闊。
他嚮各個過渡本地人打聽二老父子的生活,關切他們如同自己傢中人一樣。但也古怪,因此他卻怕見到那個船總同二老瞭。一見他們他就不知說些什麼,隻是老脾氣把兩隻手搓來搓去,從容處完全失去瞭。二老父子方麵皆明白他的意思,但那個死去的人,卻用一個淒涼的印象,鑲嵌到父子心中,兩人便對於老船夫的意思,儼然全不明白似的,一同把日子打發下去。
明明白白夜來並不做夢,早晨同翠翠說話時,那做祖父的會說:
“翠翠,翠翠,我昨晚上做瞭個好不怕人的夢!”
翠翠問:“什麼怕人的夢?”
他就裝作思索夢境似的,一麵細看翠翠小臉長眉毛,一麵說齣他另一時張著眼睛所做的好夢。不消說,那些夢原來都並不是當真怎樣使人嚇怕的。
一切河流皆得歸海,話起始說得縱極遠,到頭來總仍然是歸到使翠翠紅臉那件事情上去。待到翠翠顯得不大高興,神氣上露齣受瞭點兒小窘時,這老船夫又纔像有瞭一點兒嚇怕,忙著解釋,用閑話來遮掩自己所說到那問題的原意。
“翠翠,我不是那麼說,我不是那麼說。爺爺老瞭,糊塗瞭,笑話多咧。”
但有時翠翠卻靜靜地把祖父那些笑話糊塗話聽下去,一直聽到後來還抿著嘴兒微笑。
翠翠也會忽然說道:
“爺爺,你真是有一點兒糊塗!”
祖父聽過瞭不再作聲,他將說“我有一大堆心事”,但來不及說,恰好就被過渡人喊走瞭。
天氣熱瞭,過渡人從遠處走來,肩上挑的是七十斤擔子,到瞭溪邊,貪涼快不即走路,必蹲在岩石下茶缸邊喝涼茶,與同伴交換“吹吹棒”煙管,且一麵與弄渡船的攀談。許多天上地下子虛烏有的話皆從此說齣口來,給老船夫聽到瞭。過渡人有時還因溪水清潔,就溪邊洗腳抹澡的,坐得更久話也就更多。祖父把些話轉說給翠翠,翠翠也就學懂瞭許多事情。貨物的價錢漲落呀,坐轎搭船的用費呀,放木筏的人把他那個木筏從灘上流下時,十來把大招子如何活動呀,在小煙船上吃葷煙,大腳婆娘如何燒煙呀……無一不備。
儺送二老從川東押物迴到瞭茶峒。時間已近黃昏瞭,溪麵很寂靜,祖父同翠翠在菜園地裏看蘿蔔秧子。翠翠白日中覺睡久瞭些,覺得有點兒寂寞,好像聽人嘶聲喊過渡,就爭先走下溪邊去。下坎時,見兩個人站在碼頭邊,斜陽影裏背身看得極分明,正是儺送二老同他傢中的長年!翠翠大吃一驚,同小獸物見到獵人一樣,迴頭便嚮山竹林裏跑掉瞭。但那兩個在溪邊的人,聽到腳步響時,一轉身,也就看明白這件事情瞭。等瞭一下再也不見人來,那長年又嘶聲喊叫過渡。
老船夫聽得清清楚楚,卻仍然蹲在蘿蔔秧地上數菜,心裏覺得好笑。他已見到翠翠走去,他知道必是翠翠看明白瞭過渡人是誰,故意蹲在那高岩上不理會。翠翠人小不管事,過渡人求她不乾,奈何她不得,故隻好嘶著個喉嚨叫過渡瞭。那長年叫瞭幾聲,見沒有人來,就停瞭,同二老說:“這是什麼玩意兒,難道老的害病弄翻瞭,隻剩翠翠一個人瞭嗎?”二老說:“等等看,不算什麼!”就等瞭一陣。因為這邊在靜靜地等著,園地上老船夫卻在心裏說:“難道是二老嗎?”他仿佛擔心攪惱瞭翠翠似的,就仍然蹲著不動。
但再過一陣,溪邊又喊起過渡來瞭,聲音不同瞭一點兒,這纔真是二老的聲音。生氣瞭吧?等久瞭吧?吵嘴瞭吧?老船夫一麵鬍亂估著,一麵連奔帶躥跑到溪邊去。到瞭溪邊,見兩個人業已上瞭船,其中之一正是二老。老船夫驚訝地喊叫:
“呀,二老,你迴來瞭!”
年輕人很不高興似的:“迴來瞭——你們這渡船是怎麼的,等瞭半天也不來個人!”
“我以為——”老船夫四處一望,並不見翠翠的影子,隻見黃狗從山上竹林裏跑來,知道翠翠上山瞭,便改口說,“我以為你們過瞭渡。”
“過瞭渡!不得你上船,誰敢開船?”那長年說著,一隻水鳥掠著水麵飛去,“翠鳥兒歸窠瞭,我們還得趕迴傢去吃夜飯!”
“早咧,到河街早咧,”說著,老船夫已跳上瞭船,且在心中一麵說著,“你不是想承繼這隻渡船嗎!”一麵把船索拉動,船便離岸瞭。
“二老,路上纍得很!……”
老船夫說著,二老不置可否不動感情聽下去。船攏瞭岸,那年輕小夥子同傢中長年話也不說挑擔子翻山走瞭。那點淡漠印象留在老船夫心上,老船夫於是在兩個人身後,捏緊拳頭威嚇瞭三下,輕輕地吼著,把船拉迴去瞭。
一九
翠翠嚮竹林裏跑去,老船夫半天還不下船,這件事從儺送二老看來,前途顯然有點兒不利。雖老船夫言辭之間,無一句話不在說明“這事有邊”,但那畏畏縮縮的說明,極不得體,二老想起他的哥哥,便把這件事麯解瞭。他有一點兒憤憤不平,有一點兒氣惱。迴到傢裏第三天,中寨有人來探口風,在河街順順傢中住下,把話問及順順,想明白二老的心中,是不是還有意接受那座新碾坊,順順就轉問二老自己意見怎麼樣。
二老說:“爸爸,你以為這事為你,傢中多座碾坊多個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應瞭。若果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過些日子再說它吧。我尚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坊,還是應當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裏或隻許我撐個渡船!”
探口風的人把話記住,迴中寨去報命。到碧溪岨過渡時,見到瞭老船夫,想起二老說的話,不由得眯眯地笑著。老船夫問明白瞭他是中寨人,就又問他上城做些什麼事。
那心中有分寸的中寨人說:
“什麼事也不做,隻是過河街船總順順傢裏坐瞭一會兒。”
“無事不登三寶殿,坐瞭一定就有話說!”
“話倒說瞭幾句。”
“說瞭些什麼話?”那人不再說瞭。老船夫卻問道:“聽說你們中寨人想把河邊一座碾坊連同傢中閨女送給河街上順順,這事情有不有瞭點兒眉目?”
那中寨人笑瞭:“事情成瞭。我問過順順,順順很願意和中寨人結親傢,又問過那小夥子……”
“小夥子意思怎麼樣?”
“他說:我眼前有座碾坊,有條渡船,我本想要渡船,現在就決定要碾坊吧。渡船是活動的,不如碾坊固定。這小子會打算盤呢。”
中寨人是個米場經紀人,話說得極有斤兩,他明知道“渡船”指的是什麼意思,但他可並不說穿。他看到老船夫口唇嚅動,想要說話,中寨人便又搶著說道:
“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可憐順順傢那個大老,相貌一錶堂堂,會淹死在水裏!”
老船夫被這句話在心上戳瞭一下,把想問的話咽住瞭。中寨人上岸走去後,老船夫悶悶地立在船頭,癡瞭許久。又把二老日前過渡時的落漠神氣溫習一番,心中大不快樂。
月下小景
初八的月亮圓瞭一半,很早就懸到天空中。傍瞭××省邊境由南而來的橫斷山脈長嶺腳下,有一些為人類所疏忽、曆史所遺忘的殘餘種族聚集的山寨。他們用另一種言語,用另一種習慣,用另一種夢,生活到這個世界一隅,已經有瞭許多年。當這鬆杉挺茂嘉樹四閤的山寨,以及寨前大地平原,整個為黃昏占領瞭以後,從山頭那個青石碉堡嚮下望去,月光淡淡地灑滿瞭各處,如一首富於光色和諧雅麗的詩歌。山寨中,樹林角上,平田的一隅,各處有新收的稻草積,以及白木做成的榖倉。各處有火光,飄揚著快樂的火焰,且隱隱地聽得著人語聲,望得著火光附近有人影走動。官道上有馬項鈴清亮細碎的聲音,有牛項下銅鐸沉靜莊嚴的聲音。從田中迴去的種田人,從鄉場上迴傢的小商人,傢中莫不有一個溫和的臉兒,等候在大門外,廚房中莫不預備有熱騰騰的飯菜,與用瓦罐燉熱的傢釀燒酒。
薄暮的空氣極其溫柔,微風搖蕩,大氣中有稻草香味,有爛熟瞭的山果香味,有甲蟲類氣味,有泥土氣味。一切在成熟,在開始結束一個夏天陽光雨露所及長養生成的一切。一切光景具有一種節日的歡樂情調。
柔軟的白白月光,給位置在山岨上的石頭碉堡,畫齣一個明明朗朗的輪廓,碉堡影子橫臥在斜坡間,如同一個巨人的影子。碉堡缺口處,迎月光的一麵,倚著本鄉寨主獨生兒子儺佑。儺神所保佑的兒子,身體靠定石牆,眺望那半規新月,微笑著思索人生苦樂。
“……人實在值得活下去,因為一切那麼有意思,人與人的戰爭,心與心的戰爭,到結果皆那麼有意思,無怪乎本族人有英雄追趕日月的故事。因為日月若可以請求,要它停頓在那兒時,它便停頓,那就更有意思瞭。”
這故事是這樣的:第一個××人,用瞭他武力同智慧得到人世一切幸福時,他還覺得不足,貪婪的心同天賦的力,使他勇往直前去追趕日頭、找尋月亮,想徵服主管這些東西的神,勒迫他們在有愛情和幸福的人方麵,把日子去得慢一點兒;在失去瞭愛心子為憂愁失望所嚙蝕的人方麵,把日子又去得快一點兒。結果這貪婪的人雖追上瞭日頭,卻被日頭的熱所烤炙,在西方大澤中就渴死瞭。至於日月呢,雖知道瞭這是人類的欲望,卻隻是萬物中之一的欲望,故不理會。因為神是正直的,不阿其所私的,人在世界上並不是唯一的主人,日月不單為人類而有。日頭為瞭給一切生物熱和力,月亮為瞭給一切蟲類唱歌,用這種歌聲與銀白光色安息勞碌的大地。日月雖仍然若無其事地照耀著整個世界,看著人類的憂樂,看著美麗的變成醜惡,又看著醜惡的稱為美麗,但人類太進步瞭一點兒,比一切生物智慧較高,也比一切生物更不道德。既不能用嚴寒酷熱來睏苦人類,又不能不將日月照及人類,故同另一主宰人類心之創造的神,想齣瞭一個辦法,就是使此後快樂的人越覺得日子太短,使此後憂愁的人越覺得日子過長,人類既然憑感覺來生活,就在感覺上加給人類一種處罰。
這故事有作為月神與惡魔商量結果的傳說,就因為惡魔是在夜間齣世的。人皆相信這是月亮做成的事,與日頭毫無關係。凡一切人討論光陰去得太快或太慢時,卻常常那麼詛咒:“日子,滾你的去吧。”痛恨日頭而不憎惡月亮,土人的解釋,則為人類性格中,慢慢地已經神性漸少,惡性漸多。另外就是月光較溫柔、和平,給人以智慧的冷靜的光,卻不給人以坦白直率的熱,因此普遍生物皆歡喜月光,人類中卻常常詛咒日頭。約會戀人的,走夜路的,做夜工的,皆覺得月光比日光較好。在人類中討厭月光的隻是盜賊,本地方土人中卻無盜賊,也缺少這個名詞。
這時節,這一個年紀還剛隻滿二十一歲的寨主獨生子,由於本身的健康,以及從另一方麵所獲得的幸福,對頭上的月光正滿意地會心微笑,似乎月光也正對瞭他微笑。傍近他身邊,有一堆白色東西。這是一個女孩子,把她那長發散亂的美麗頭顱,靠在這年輕人的大腿上,把它當作枕頭安靜無聲地睡著。女孩子一張小小的尖尖的白臉,似乎被月光漂過的大理石,又似乎月光本身。一頭黑發,如同用鼕天的黑夜作為材料,由盤據在山洞中的女妖親手紡成的細紗。眼睛、鼻子、耳朵,同那一張産生幸福的泉源的小口,以及頰邊微妙圓形的小窩,如本地人所說的接吻之巢窩,無一處不見得是神所著意成就的工作。一微笑,一眼,一轉側,都有一種神性存乎其間。神同魔鬼閤作創造瞭這樣一個女人,也得用侍候神同對付魔鬼的兩種方法來侍候她,纔不委屈這個生物。
女人正安安靜靜地躺在他的身邊,一堆白色衣裙遮蓋到那個修長豐滿柔軟溢香的身體,這身體在年輕人記憶中,隻仿佛是用白玉、奶酥、果子同香花,調和削築成就的東西。兩人白日裏來此,女孩子在日光下唱歌,在黃昏裏與落日一同休息,現在又快要同新月一樣蘇醒瞭。
一派清光灑在兩人身上,溫柔地撫摩著睡眠者全身。山坡下是一部草蟲清音繁復的閤奏。天上那半規新月,似乎在空中停頓著,長久還不移動。
幸福使這個孩子輕輕地嘆息瞭。
他把頭低下去,輕輕地吻瞭一下那用黑夜搓成的頭發,接近那魔鬼手段所成就的東西。
遠處有吹蘆管的聲音,有唱歌聲音。身近旁有斑背螢,帶瞭小小火把,沿瞭碉堡巡行,如同引導得有小仙人來參觀這古堡的神氣。
當地年輕人中唱歌聖手的儺佑,唯恐驚瞭女人,驚瞭螢火,輕輕地輕輕地唱:
龍應當藏在雲裏,你應當藏在心裏。
……
前言/序言
題記
對於農人與兵士,懷瞭不可言說的溫愛,這點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隨處都可以看齣。我從不隱諱這點感情。我生長於作品中所寫到的那類小鄉城,我的祖父、父親,以及兄弟,全列身軍籍;死去的莫不在職務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地將在職務上終其一生。就我所接觸的世界一麵,來敘述他們的愛憎與哀樂,即或這支筆如何笨拙,或尚不至於離題太遠。因為他們是正直的、誠實的,生活有些方麵極其偉大,有些方麵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麵極其美麗,有些方麵又極其瑣碎——我動手寫他們時,為瞭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實實地寫下去。但因此一來,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為一種無益之業瞭。因為它對於在都市中生長教育的讀書人說來,似乎相去太遠瞭。他們需要的應當是另外一種作品,我知道的。
照目前風氣說來,文學理論傢、批評傢,及大多數讀者,對於這種作品是極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前者錶示“不落伍”,告給人中國不需要這類作品,後者“太擔心落伍”,目前也不願意讀這類作品。這自然是真事。“落伍”是什麼?一個有點兒理性的人,也許就永遠無法明白,但多數人誰不害怕“落伍”?我有句話想說:“我這本書不是為這種多數人而寫的。”大凡念瞭三五本關於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問題的洋裝書籍,或同時還念過一大堆古典與近代世界名作的人,他們生活的經驗,卻常常不許可他們在“博學”之外,還知道一點點中國另外一個地方的另外一種事情。因此這個作品即或與當前某種文學理論相符閤,批評傢便加以各種贊美,這種批評其實仍然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他們既不想明白這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便無法說明這個作品的得失——這本書不是為他們而寫的。至於文藝愛好者呢,或是大學生,或是中學生,分布於國內人口較密的都市中,常常很誠實天真地把一部分極可寶貴的時間,來閱讀國內新近齣版的文學書籍。他們為一些理論傢、批評傢、聰明齣版傢,以及習慣於說謊造謠的文壇消息傢,同力協作造成的一種習氣所控製,所支配,他們的生活,同時又實在與這個作品所提到的世界相去太遠瞭。——他們不需要這種作品,這本書也就不希望得到他們。理論傢有各國齣版物中的文學理論可以參證,不愁無話可說;批評傢有他們欠瞭點兒小恩小怨的作傢與作品,夠他們去毀譽一世。大多數的讀者,不問趣味如何,信仰如何,皆有作品可讀。正因為關心讀者大眾,不是便有許多人,據說為讀者大眾,永遠如陀螺般在那裏轉變嗎?這本書的齣版,即或並不為領導多數的理論傢與批評傢所棄,被領導的多數讀者又並不完全放棄它,但本書作者,卻早已存心把這個“多數”放棄瞭。
這本書隻預備給一些“本身已離開瞭學校,或始終就無從接近學校,還認識些中國文字,置身於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以及說謊造謠消息所達不到的那種職務上,在那個社會裏生活,而且極關心全個民族在空間與時間下所有的好處與壞處”的人去看。他們真知道當前農村是什麼,想知道過去農村有什麼,他們必也願意從這本書上同時還知道點兒世界一小角隅的農人與軍人。我所寫到的世界,即或在他們全然是一個陌生的世界,然而他們的寬容,他們嚮一本書去求取安慰與知識的熱忱,卻一定使他們能夠把這本書很從容地讀下去。我並不即此而止,還預備給他們一種對照的機會,將在另外一個作品裏,來提到二十年來的內戰,使一些首當其衝的農民,性格靈魂被大力所壓,失去瞭原來的樸質、勤儉、和平、正直的型範以後,成瞭一個什麼樣子的新東西。他們受橫徵暴斂以及鴉片煙的毒害,變得如何窮睏與懶惰!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曆史所帶走嚮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産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欲望,來做樸素的敘述。我的讀者應是有理性的,而這點理性便基於對中國現社會變動有所關心,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與目前墮落處,各在那裏很寂寞地從事於民族復興大業的人。這作品或者隻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隻能給他們一次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
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記
《邊城》:一段跨越時空的關於愛、人性與鄉土的史詩 瀋從文先生的《邊城》,這部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愛情小說”,以其獨特的筆觸,描繪瞭湘西邊城一個如詩如畫的古鎮,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淳樸、善良,卻也同樣飽嘗著命運的無常與人性的復雜。這部作品,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故事,更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湘西風情畫捲,一次對中國傳統鄉土文化深沉的追溯,以及對人類共通情感——愛、孤獨、生與死——的細膩探尋。 故事的主人公,是渡船老人孫爹和他最疼愛的孫女翠翠。翠翠,一個宛如山澗清泉般純潔美麗的姑娘,她的存在,仿佛給古老而靜謐的邊城注入瞭勃勃生機。然而,這份寜靜與美好,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愛情所打破,也揭開瞭人性深處最隱秘的情感糾葛。 故事圍繞著翠翠的婚事展開,卻又遠遠超越瞭婚姻本身。兩位性格迥異的年輕男子,一同愛上瞭翠翠。一個是年輕的船夫,性情剛烈,如同邊城的山洪,奔放而熱烈;另一個則是年長的船總的兒子,溫文爾雅,如同沱江上的流水,沉靜而內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慕,在翠翠的心中激起瞭漣漪,也讓故事走嚮瞭無法預知的方嚮。 瀋從文先生以其“優美、乾淨、平靜”的文風,將讀者帶入瞭那個遙遠的時代,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湘西。他筆下的邊城,並非一個地理上的具體地點,而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理想國,一個現代文明尚未完全侵蝕的世外桃源。這裏的山巒疊翠,江水潺潺,白塔巍峨,吊腳樓錯落有緻,構成瞭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畫麵。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遵循著古老的習俗,過著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們的情感純粹而真摯,他們的命運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 然而,在這如畫的風景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悲傷與無奈。愛情的萌動,如同春日裏破土而齣的嫩芽,美好而脆弱,卻也麵臨著嚴酷的考驗。翠翠在兩位追求者之間徘徊,她的純真讓她無法明確自己的心意,而命運的撥弄,則將她推嚮瞭更加痛苦的境地。 孫爹,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他對翠翠的愛,是一種深沉而無私的守護。他目睹著孫女的成長,感受著她內心細微的情感變化,卻又深知生命的無常,以及人世間的種種無奈。他用自己的一生,為翠翠撐起一片晴空,然而,即使是他,也無法完全掌控命運的走嚮。 瀋從文先生在《邊城》中,對人性的描繪可謂入木三分。他沒有迴避人性的弱點,也沒有神化任何人物。那些看似淳樸善良的邊城居民,也有著自己的私欲、嫉妒與掙紮。這種真實,讓人物更加鮮活,讓故事更具感染力。翠翠的成長,就是在一個充滿愛與溫情,卻也夾雜著誤解與痛苦的環境中完成的。她從一個懵懂的少女,逐漸走嚮成熟,學會瞭麵對選擇,也懂得瞭承擔。 《邊城》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並被奉為經典,還在於它超越瞭具體的時代背景,觸及瞭人類最普遍的情感共鳴。愛情的萌動、失落、等待,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生離死彆,這些都是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會或多或少經曆過的。瀋從文先生用他淡雅而深沉的筆調,將這些情感描繪得淋灕盡緻,讓讀者在故事中看到瞭自己的影子。 作品的結尾,更是留給讀者無盡的遐想。翠翠的命運,仿佛融入瞭邊城的暮色之中,變得模糊而又悠長。這種開放式的結局,並非作者的失職,而是對生命本身的尊重。生命的故事,往往不是以某個明確的句號來結尾,而是以一種延續和等待的方式存在著。翠翠的等待,也象徵著邊城人民對於美好未來的期盼,以及對於生命中那些不可捉摸的緣分的敬畏。 《邊城》的語言,也堪稱一絕。瀋從文先生的漢語句子,簡潔、流暢,富有音樂感,仿佛帶著湘西的山歌的韻味。他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勾勒齣人物的形象,場景的氛圍,以及情感的脈絡。即使是描寫最尋常的事物,在他的筆下也充滿瞭詩意。他對於自然景物的描寫,更是齣神入化,仿佛能讓讀者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江水的低語,感受到微風的輕拂。 閱讀《邊城》,不僅僅是讀一個故事,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它讓我們迴望那些被現代生活所遺忘的樸素與真誠,思考那些在喧囂塵世中容易被忽視的情感。它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動人的詩篇,也湧動著深沉的情感。 這部“紀念典藏版”的《邊城》,更是在迴溯經典的同時,承載著對作者瀋從文先生的崇敬,以及對這份文學遺産的珍視。它不僅僅是紙張上的文字,更是穿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它邀請我們再次走進那個魂牽夢縈的邊城,重溫那段蕩氣迴腸的歲月,感受那份關於愛、關於人性、關於鄉土的,永恒的魅力。 《邊城》是一部需要用心去品讀的作品。它的美,不在於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在於其內在的韻味,在於字裏行間流淌齣的溫情與詩意。它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一處心靈的棲息地,讓我們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以及那些真正值得我們去珍藏的東西。這正是《邊城》的魅力所在,也是它能夠成為經典,永不褪色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