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关于美国商业史、经济史与金融史作品。
荣膺两项图书大奖普利策传记奖、美国国家图书奖,横扫10大图书榜单:《纽约时报》年度10大畅销书、《波士顿环球报》年度8大非小说类图书、《纽约客》年度书评人喜爱图书。
这是一部有关美国独立后100年内富有的人的传记。作者斯泰尔斯整合了经济、科技、思想和政治等多维度史料,为读者呈现了一段恢弘壮阔的社会变迁史,一段跌宕起伏的金融发展史,一段惊心动魄的创业史。这种出众的能力也让他足以成为这个领域出色的作者之一。
一本宏伟的作品,是一本无可置疑的作品,书中记录了贯穿范德比尔特喧嚣的一生及其所处时代的各种力量、信念和智慧,更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翻案”,为范德比尔特树立了的形象,并弥补了长久以来的缺失和遗憾。
湛庐文化出品。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传记作家T·J·斯泰尔斯历时7年倾力打造、700页鸿篇巨制,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重磅推荐并担纲审校。
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范德比尔特如何从一个乡村穷小子,一路白手起家,变革了美国的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最终成为美国航运、铁路与金融巨头,积聚了庞大的财富,并塑造了一直延续至今的现代经济世界的伟大一生,堪称一部史诗般的旷世力作。
本书通过展现范德比尔特这位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以及贯穿背后的风云遽变的美国时代,促使当今身处大变革时代的我们更好地借鉴产业转型的历史经验,把握大变革时代的发展机遇。
T·J·斯泰尔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和畅销书作家。曾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历史。
美国作家协会理事会成员,国际传记作家组织(Biographer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顾问委员会委员;获古根海姆研究基金资助。
他的第一本著作《杰西·詹姆斯——美国内战最后的反叛者》(Jesse James: Last Rebel of the Civil War)获奖无数,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誉为“最优秀的5本传记作品之一”。鸿篇巨制《第一大亨》更是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传记奖”,横扫各大畅销书榜。
他在武术方面深具造诣,研习武术32年之久,目前也是一名武术教练。
★范德比尔特不仅仅是一位航运大王、铁路大亨,更是一位金融巨头,但如果只把理解为一部有关范德比尔特个人的传记,那就忽略了这本书背后所传达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时代背景。这是一部把握全球经济转型历史经验与趋势的鸿篇巨制。本书希望通过撰写范德比尔特的一生,来反映贯穿其中的风云遽变的美国时代,通过范德比尔特这位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促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产业转型的历史经验。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这是关于范德·比尔特传记。它既深入刻画了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美国人,也生动展现了一段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美国历史。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亚瑟·范德比尔特二世 著名作家
★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位白手起家且复杂多面的航运、铁路与金融巨头——范德比尔特。他变革了美国的交通运输业,积聚了庞大的财富,塑造了一直延续至今的现代经济世界。
——“普利策传记奖”颁奖词
★斯泰尔斯笔下的范德比尔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策划交通运输变革的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是他创立了不羁的美国资本主义。他不仅在纽约,还在整个美国经济的版图上刻下了自己的烙印。
——“美国国家图书奖”颁奖词
★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主人公范德比尔特是联邦军队能够在美国内战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是美国银行系统能够从各地区杂乱无章的状态发展为全国性网络的关键,是纽约能够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关键。
——《波士顿环球报》
★这是一部有关美国独立后100年内富有的人的传记,这是一部引人入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经济史与商业史的旷世力作。斯泰尔斯在整合经济、科技、思想和政治等多维度史料上的突出能力,让他足以成为这个领域出色的作者之一。
——《外交》杂志
★是一部宏伟的作品,是一部绝伦的传记,书中记录了贯穿范德比尔特喧嚣人生及其所处时代的各种力量、信念和智慧,更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翻案”。
——《纽约时报》
★斯泰尔斯是一位卓越的研究者,他挖掘出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材料,为范德比尔特树立了形象,并弥补了长久以来的缺失与遗憾。
——《华盛顿邮报》
★这部长篇巨著展现了范德比尔特对美国资本主义强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纽约的强盗贵族,是铁路的所有者,他所踏足的既有经济领域,又有社会领域……
——《经济学人》
第一部分(1794—1847)范德比尔特船长
第1章 一个王朝的开创者
范德比尔特打造了一个王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企业大亨。甚至在美国成为真正的工业大国之前,他已经懂得如何借助“公司资本主义”来聚敛前所未有的财富和权势,创造史无前例的庞大企业。正如小查尔斯· 弗朗西斯· 亚当斯所言:“他是一个阶层的先驱。美国赋予了这个阶层权力,而这种权力又过于庞大,超出了国家的控制范围。他是一个王朝的开创者。”
第2章 “一切事物都是他的攻击目标”
范德比尔特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他身上有着现代人的特征:一个经济人。法律、等级、传统的社会纽带,所有这些对范德比尔特来说都没有意义;只有力量能赢得他的尊重。就连吉本斯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培养出了一个怪物。在他看来,自己的角斗士已经成长得过快,不再适合这个竞技场,也将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一切事物都是他的攻击目标,这种人让我心生恐惧。”
第3章 血淋淋的蒸汽船竞赛
范德比尔特必须完全依靠自己,他带着自己唯一的蒸汽船加入了经济大战。立法者号在他面前爆炸了,他继续前行;弟弟险些在蒸汽船爆炸中丧命,他继续前行;一次严重的高烧让他九死一生,他继续前行。在他看来,没有必要对危险思前想后,这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他必须抓住下一个机会。就如同他的明轮船在鬼门关河道被卷入激流中一样,他必须驾船努力前行,否则就只能坐以待毙。
第4章 捕猎的最佳时机
在这场金融灾难中,范德比尔特并未遭到重大损失。他无须面对投机行为所带来的麻烦,也没有哪笔贷款以棉花作为抵押。他的财产大部分是配备先进技术的蒸汽船,而且在他所从事的行业里,需求依然存在。范德比尔特在本质上依然是一个掠夺者。同所有掠夺者一样,他会被病人和弱者的气味所吸引。对他而言,1837年的严重恐慌,正是捕猎的最佳时机。
第5章 “宁可为其友,切勿为其敌”
只要一有机会,范德比尔特就会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独占整条路线。唯一的控制权,是他一生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他永远盛气凌人,不断放弃投资收益,直到用金钱换取到控制权。范德比尔特需要独立自主,不仅仅是独立于公司其他董事,连法律规定和政府当局也不能干涉。铁路工程师麦克尼尔曾说:“如果我们狭路相逢,我宁可为其友,切勿为其敌。”
第6章 从自由之神到垄断巨头
这五十年的你争我斗、高级法院的案件审判、蒸汽船竞赛、股票市场的阴谋诡计,所有这些在讣闻中都只有寥寥数语。对于一个1847年12月31日那天的观察者来说,这简直太过荒谬,想都不敢想。但各种力量在不断变化和酝酿中,终会推翻整个社会秩序,将国家推向内战,并且让范德比尔特的野心充分释放,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第二部分(1848—1860) 蒸汽船时代的海军准将
第7章 普罗米修斯号,黄金时代的远征
“大西洋沿岸的人口似乎在减少,人们纷纷离开,潮水般涌向传说中的黄金国。自从十字军远征以来,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声势浩大的移民运动。”范德比尔特已经有了一个执意要实施的伟大计划——一条连接两个大洋的运河,一个能让他的名字流芳百世的不朽作品。在事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他都牢牢控制了这个年轻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交通渠道。
第8章 西方之星号,把巴拿马逼上绝路
尼加拉瓜距离美国更近,这让范德比尔特拥有了一个巴拿马路线永远无法超越的优势。最终,海军准将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他在多条战线上向老谋深算的敌人们发起了战争,尽管困难重重,但他百战百胜。在追逐自身利益的时候,范德比尔特始终如一,既要赚钱,又要让敌人受到惩罚。范德比尔特是一个矛盾体,既是创造者,也是破坏者。
第9章 北极星号,用战争捍卫一切
在这艘豪华的私人游艇消失在地平线后,范德比尔特曾经的盟友与他的旧敌开始了联合密谋。在范德比尔特眼中,懦弱和撒谎是经商中的两大罪过,现在,对手的这种行为让他勃然大怒。他非常明白,不管自己在战争中赢得什么,都要通过战争来捍卫。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会起诉,因为采取法律手段速度太慢。我将彻底毁灭你们。”
第10章 阿里尔号,永远不要低估你的对手
中转运输附属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很快就会变成范德比尔特,他购买了股份,制订了垄断计划,但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浑然不觉。他曾习惯于借助金钱、诡计和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命运;不过现在,他的未来正被一个安静而狂热的人和他诡计多端的朋友所推动。他们拥有他所欠缺的一样东西——军队。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突发灾难,他将会需要自己的军队。
第11章 范德比尔特号,深海巨兽的怒号
1856年,是革命之年、叛乱之年、破坏之年,也是考验个人意志力的一年。就尼加拉瓜中转路线所进行的战斗,比他经历过的或即将经历的任何事情都要错综复杂,令人费解。克罗斯未能阻止加里森的变节;伯索尔未能阻止摩根建立新的航运公司;而华盛顿又拒绝对他伸出援手。事实上,称它是战争远不止是在打比方,那就是一场真枪实战,一场充满枪林弹雨的真实战争。
第12章 冠军号,“拥有国王般的权力”
进入19世纪60年代,范德比尔特的财富和影响力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正如《芝加哥论坛报》所言,他“拥有国王般的权力”。他是太平洋邮船公司最大的股东,还控制了美国在大西洋上的航运。他的敌人一个接一个地打了败仗,或投降认输,或暴毙而亡。他天生就是一个斗士,一个狡猾和骄傲的勇士。他从不认为有必要将公众利益摆在首位;在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目的之后,他就会直接把生意卖掉或者着手打造新的垄断。
第三部分(1861—1877) 世界上最伟大的第一大亨
第13章 一位无所不能的神
1864年是转变的一年,1873年是危机的一年。1864年,在铁路行业打下一片天地之后,70岁的范德比尔特放弃了自己投入一生精力来打造的航运事业。九年后,他遭遇了1873年的经济大恐慌。这场灾难迫使他不得不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年迈之躯来保卫自己的王国。他对这两个时刻的应对和处理也决定了他最终留给后人们的东西。他不仅仅打造了一个王国,而是创建了一代王朝,但他的家庭也从此分崩离析。
第14章 哈莱姆股票阻击战
这是一场防御战,而不仅仅只是投机行为,其目的就在于对叛徒进行报复。到1864年夏天,海军准将已经彻底离开水波荡漾的海上世界,将精力集中放在铁路业。这一年为他漫长的铁路事业生涯建立了一种模式:采用外交手段,进行防御战,通过收购和改革巩固自己的地位。在逐步控制风雨飘摇的哈莱姆铁路公司这个“小家伙”的过程中,海军准将已经开始着手打造一个王国。
第15章 战争,向铁路世界转移
第16章 伊利大恶战
第17章 是金融恐慌的制造者,还是英雄的救市主
第18章 铁路王国的最高统帅
结 语 18世纪的孩子,19世纪的大师,未来世纪的缔造者
他自力更生地打造了自己的王国,他是这个王国的最高统帅,他更像是乔治· 华盛顿和成吉思汗的综合体。数代后人都生活在他的影响之下。他的公司已经消失,他打造一代王朝的计划最终失败。不过,正如其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所说的:“他的创造将继续大步向前,尽管最伟大的创造者已经离我们而去。”
他拥有对抗自然的力量
政府和大自然似乎联合起来,与范德比尔特和参加首航的乘客们作对。在海上航行了约十天之后,普罗米修斯号到达格雷敦。在那里,他们换乘有着铁制船身的内河船布尔沃号。紧接着,第一个麻烦就出现了。格雷敦市的官员要求该船获得他们的许可后,才可以沿着圣胡安河逆流而上,这显然违反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怀特傲慢地回复称:“唯一能阻止我们的方法就是将我们从水面上吹走。”他们继续前行,可是船却搁浅了。据拉贝回忆,大多数乘客跳入河中“来拉船,企图将它吊起来,或者是推着它走”。最终,在英国战船百慕大号(Bermuda)一船水手的帮助下,这艘蒸汽船才被吊起来通过沙洲。这真是让人感到丢脸。
第二天,载着满满一船人的小明轮船来到了马丘卡湍滩。乘客们看到奥瑞斯号的残骸就堆在礁石上,已经锈迹斑斑,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布尔沃号无力地驶入湍滩,船体摩擦着河底的石头,发出刺耳的声音,让人感觉这艘船似乎正在步奥瑞斯号的后尘。范德比尔特再次亲自掌舵。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57岁的他已经算是一名老年人,但他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无穷的力量。那不仅仅是一种体力,也是一种个性的力量。在尼加拉瓜的荒野深处,在危险重重的丛林河流之上,范德比尔特加大蒸汽动力,驾驶船只带领着第一批乘客冲向湍滩。“我们被水冲了回来,”另一位游客记录道,“然后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船头高高翘起,远离水流的冲刷;蒸汽加到最大。‘动了,动了!’有人惊呼道。船慢慢靠近礁石;蒸汽在噗嗤噗嗤作响,除此之外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说话。我们都静静地盯着岸边的灌木林,通过它们来衡量我们前进的距离。最终,我们通过了危险区域,每个人都欣喜若狂。在驶过一连串的湍滩之后,我们又再次碰到搁浅的问题。”
在水流迅猛的卡斯蒂略湍滩(Castillo),范德比尔特挣扎了整整一个晚上。他企图再次使用绳索、链条和绞盘来将船吊起,从空中通过这个湍滩,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不得不放弃。乘客们被塞进尼加拉瓜的独木舟上,摇摇晃晃地来到圣卡洛斯,再从那换乘指挥者号。“湖面上波涛汹涌,和咆哮的大西洋有得一比,这让我惊讶不已。”拉贝写道。经历了饥肠辘辘、浑身湿透以及晕船,乘客们最后终于到达了西边的湖岸。他们或搭乘独木舟前往陆地,或被尼加拉瓜的搬运工直接扛在肩上送到陆地上。乘客们从那里继续前往加利福尼亚,有些人为这段经历而兴奋和高兴,有些人则深信这条所谓的中转路线并不能真正投入使用。范德比尔特则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与怀特骑马向格拉纳达疾驰。
拯救哈莱姆铁路公司
范德比尔特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场巨大的灾难。他必定也感受到了一定的痛苦,因为面对导致经济危机的庞大信贷缺口,他无法做到完全置身事外。但显然,他手头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即使在风暴最猛烈的时期里,都能按时支付账单或还款。1858年初,商业征信所就阿莱尔工厂发表报告。阿莱尔工厂实质上是范德比尔特的个人生意。报告称:“据说他们状况良好,在恐慌期内付款正常。他们的经营状况过去和现在一直不错,可以放心地与他们进行生意往来。”毫无疑问,范德比尔特的其他代理、职员和公司肯定也按时全额偿还了贷款。
经济恐慌让这座城市变得萧条,但范德比尔特每天都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他进入自己位于博林格林街的办公室,穿过售票柜台来到位于办公区后部的个人办公室,然后带上老花镜,开始阅读信件,审核发票,同时拨弄着嘴里的雪茄。9月的某一天,哈莱姆铁路公司的总裁艾伦·坎贝尔来到他的办公室。铁路公司无力支付自己的账单;公司的债务人拒绝偿还债务,而债权人接受公司期票的条件竟是骇人的每月5分息。“海军准将,”他恳求道,“我们要怎么办?”
当时,铁路公司有大量的短期票据到期,这些票据都是由丹尼尔·德鲁背书的。由于恐慌全力发威,德鲁拒绝对这些票据进行展期。而如果他不同意,债权人就会拒绝对债务的偿付时间进行宽延。“他不同意?”范德比尔特问道。铁路公司总裁坎贝尔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会的!”海军准将宣称,“去吧,管好你自己的事情,我会把债券给你送过去。”
十二年后,范德比尔特对州议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津津乐道地介绍了接下来所发生的故事。首先,董事会推选他来负责化解铁路公司的财务危机。之后,他致电德鲁前来参加一个会议,还是这次会议让哈莱姆铁路公司得到了拯救。这两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合作伙伴兼朋友的关系,但两人在性格上的迥异也在会议上暴露无遗。
“我派人找来德鲁,”他回忆说,“他来到办公室时,我正在签署那些承兑汇票。他叫了我一声:‘海军准将!’”
“德鲁先生,”范德比尔特回答道,“你最近怎么样?坐下来签了这些承兑汇票吧。”德鲁是第一背书人,范德比尔特是第二背书人。
“一张都不签!一张都不签!”
“你必须把所有这些票据都签了!”范德比尔特坚持道。
“一张都不签!”德鲁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疯了吧?”
“(他)一直很紧张,”范德比尔特回忆说,“于是我说:‘不,我没有疯,德鲁先生!’”
“老天呀!”德鲁激动不已地说道,“你想干什么?”
“我要签署所有这些东西,你也一样。”
“哪里有钱来支付这些东西?”
“其他人没钱的话就你和我来付,”范德比尔特说,“你不同意吗?你已经从之前签署的40万美元中赚到了0.5%。你已经赚到那些钱了,不是吗?”
“是的。”德鲁回答说。
“即使倾家荡产我也会这样做,”范德比尔特说,“我要坚持到底。”这一刻充分展现了海军准将在这个人生阶段的特征。他在纽约商界已经获得了显赫的地位,因此对他而言,信守商业道德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他曾经承诺要为哈莱姆铁路公司的信贷提供支持,所以他就必须说到做到,也会对德鲁进行恐吓,迫使他照做。而德鲁是一个奇怪的人:当拥有方方面面的优势时,他会变得大胆莽撞,但在其他时间里,他又胆怯而懦弱。像他这种金融家总是跑在变化之前,而不是去同变化作斗争。“我让他感到不安,所以他无奈签了那些票据,”范德比尔特回忆说,“这个老家伙几乎要哭了。”
看着他签完了所有票据之后,范德比尔特说:“德鲁先生,在我所认识的人当中,你是最好的收款人,但也是最差的付款人。”为了感谢德鲁只收取0.5%的佣金,范德比尔特提出,如果铁路公司破产,他将保证德鲁完全不受影响,一个人承担起所有偿付的责任。德鲁同意了这个条件。“他不敢骗我!”范德比尔特回忆说。
公司票据上德鲁和范德比尔特这两个名字让债权人紧张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海军准将开始制订计划,对约75万美元的庞大流动债务进行重组,以帮助哈莱姆铁路公司重整公司财务秩序。在公司100万美元第三抵押权债券中,他(以5折的价格)购买了大多数。1858年2月10日,董事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董事会衷心感谢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先生慷慨大方地为公司提供新的贷款”。
凭借自身财富强大的流动性、令人敬畏的声誉和胁迫德鲁的能力,范德比尔特帮助哈莱姆铁路公司安然渡过了1857年的经济大恐慌。他的脑海中可能并没有具体的计划,但他似乎嗅到了机会正在到来,他可以从铁路公司获得远远高于0.5%的回报。
······
一部宏伟的美国商业史与金融史
非常高兴我的作品《第一大亨》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为此我深感荣幸。中国的飞速发展让全世界为之瞩目。我相信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与互重将成为全球繁荣与和平的基础。每天,我在家乡旧金山都可以看到人们辛勤工作,积极进取,那是中美两国人民所共有的价值观。我们的众多市民都是在中国出生的,或者有着中国血统,我们也会纪念和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的市长李孟贤的父母就来自广东省。而正是在旧金山,我们共同创造并迎接着所有人都祈愿的美好未来。
我决定撰写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的传记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我也希望中国的读者们愿闻其详。首先,范德比尔特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商业人物。他在现代美国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涉足了所在时代各个重要的领域,例如蒸汽机和电报的应用、北美洲的定居、金融市场的崛起、公司的诞生以及巨型企业的出现。其次,他也是竞争高手、企业管理能手和当今商业人士的榜样。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我撰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在于,范德比尔特的一生本来就是一段精彩的故事,充满了戏剧色彩。他几乎是白手起家,最后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人。他在商场中大战老谋深算的对手们,战争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宏伟。凡是背叛他的人必将遭到他的报复,但他又以诚实可敬而闻名。
在商业上成功的他在家庭生活中却麻烦不断。他深爱自己的母亲,对子女却相当苛刻。女儿们之间争吵不休,一个儿子是臭名昭著的赌棍,另一个在服役期间病故。长子曾让他失望,但最终打动了他,成为他的助手和继承人。纵使你对商业或经济史不感兴趣,人性方面的故事可能也会很吸引你。
对于商业人士来说,我希望范德比尔特的一生能对你们有所启发,但不要期望本书能归纳出一条一条的经验。我知道中国的读者都非常聪明,不会将这本书当成简单的现代商业手册。中美两国之间迥然不同,21世纪和19世纪也是天壤之别。但范德比尔特事业发展道路中的许多经验教训放在当今仍尤显珍贵。在公司经营方面,范德比尔特抓住机遇、削减成本和成功竞争的理论会对你们有所帮助。例如,你会看到他如何利用固有的竞争优势来创立自己的企业;又例如,相比竞争对手而言,他所选择的铁路路线地势更为平坦,弯道的数量也要少一些,由此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运营较多的车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就是他对自身声誉的重视。在那个年代,个人形象和信誉相当重要。现在的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在经商时采用的是高度量化的方法。但个人形象仍然非常重要,想想看全世界已经发生的那些商业丑闻。范德比尔特非常重视自己诚实守信的声誉。在就合同产生分歧时,他会建议进行仲裁,而仲裁者始终都会支持他,其他的商业领袖们也信任他。声誉已成为他重要的资产。同时,他会报复欺骗自己的人,并因此而名声大震。在一次报复行动中,他甚至在风雪肆虐时切断了所有进入纽约市的铁路交通运输,而船只又无法靠近那座岛城——他为了一项私人商业纠纷而封锁了这座美国最大的城市。所以人们敬重他,不过又对他有所畏惧,这两种情绪相互交织。
他也善于发现和抓住意料之外的机遇,并且借此创造巨大的成功。在事业发展的最后阶段里,他在纽约和芝加哥两座城市之间建立了一个铁路体系,横跨了半个美国。实现这项成就的过程相当顺畅,以至于许多人深信范德比尔特正在实施一项远大的计划。可事实上,他只是抓住了突如其来的机会,迈出了建立王国的第一步。他最初仅仅拥有一家弱小的铁路公司,与相连的铁路线出现了冲突,于是他战胜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此后他发现,自己能够收购其他类似的公司。他将那些公司与自己已有的铁路公司合并,并且对其运营进行改革,从而打造了一个庞大的铁路王国。
我还希望中国的读者们能够从书中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发展史。在范德比尔特年轻的时候,美国还仅仅只是一个由贵族统治的等级社会。范德比尔特推动了文化的变革。他是新一代的美国人,他们削弱了美国社会的等级制度,促进了个人主义,推动了竞争,也让劳动贡献成为最重要的价值判断标准。他推动了法律的改变,让美国实现了自由贸易。后来,他又带头创立了巨型企业,有关政府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的政治争论由此出现,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我无法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建议,但我希望这段历史能够让人们明白为什么公司现在是主要的商业组织形式,以及金融市场是如何形成的。在研究美国政治时,或者在与美国的商业伙伴合作时,相信本书将会有所帮助。
希望大家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得到商业方面的启发,并且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谢谢你们的阅读。
T·J·斯泰尔斯
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
范德比尔特打造了一个王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企业大亨。甚至在美国成为真正的工业大国之前,他已经懂得如何借助“公司资本主义”来聚敛前所未有的财富和权势,创造史无前例的庞大企业。正如小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所言:“他是一个阶层的先驱。美国赋予了这个阶层权力,而这种权力又过于庞大,超出了国家的控制范围。他是一个王朝的开创者。”
很好 下次再来
评分哈哈~到货啦,还没看,不过应该还不错吧~~
评分还没有来得及看收藏很久咯。。。一定拜读。。
评分物流很快
评分非常好的书 值的一读
评分3条
评分家藏四库(婉约w词·w豪放词)(珍藏版)
评分多读书,可以让你增加一些知识。可以让你感到仿佛浑身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评分大家都说很好,我买来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