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華夏古典名著青少年文庫:三國演義(節編本)》是華夏古典名著青少年文庫之一,是將清代百萬字的名著節編為55萬字的規模,在保證情節基本完整的前提下,確保青少年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汲取古典名著的精韻。
作者簡介
周振甫(1911-2000),原名麟瑞,筆名振甫。浙江平湖人。我國現當代著名文史學者、資深編輯傢。1931年,他入無锡國學專修學校,隨著名國學傢錢基博先生學習治學,1933年,上海開明書店為古代典籍《辭通》招錄校對,周振甫經《老學庵筆記》斷句測驗入行。後又校對瞭王伯祥主編的《二十五史補編》。開明書店齣版的“中學生叢書”,他編瞭《班超》、《東漢黨錮》等,注釋瞭“開明活頁文選”。
他選注過《嚴復詩文選》,著有《毛主席詩詞淺釋》、《魯迅詩歌注》、《詩詞例話》、《文章例話》、《詩品釋注》、《古代戰紀選》、《譚嗣同文選注》、《文論漫筆》等,著有《周振甫文集》十捲。他還為中華書局全譯瞭《文心雕龍》,參加瞭新版《魯迅全集》的部分注釋的定稿及校勘《明史》的工作;他審閱加工的書稿有:《管錐編》、《管錐編增訂》、《李太白全集》、《樂府詩集》、《曆代詩話》、《曆代詩話續編》、《楚辭補注》、《酉陽雜俎》、《唐人絕句選》、《南社》、《詩林廣記》、《後村詩話》、《文史通義校注》和補訂本《談藝錄》、《洛陽伽藍記譯注》等。於2000年5月15日逝世。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 桃園三結義 ��
第二 董卓專權��
第三 三戰呂布��
第四 南北混戰��
第五 連環巧計��
第六 曹操起兵��
第七 火燒濮陽��
第八 漢獻帝遭難��
第九 曹操掌權��
第十 孫策建基��
第十一 轅門射戟��
第十二 戰下邳��
第十三 許田打獵��
第十四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十五 打鼓罵曹��
第十六 土山約三事��
第十七 斬顔良文醜��
第十八 古城會��
第十九 孫權坐領江東��
第二十 袁曹交戰��
第二十一 決漳河��
第二十二 南漳遇隱��
第二十三 三請諸葛��
第二十四 火燒博望坡��
第二十五 長阪坡��
第二十六 舌戰群儒��
第二十七 群英會��
第二十八 苦肉計��
第二十九 火燒赤壁��
第三十 定荊襄��
第三十一 三氣周瑜��
第三十二 戰西涼��
第三十三 張鬆獻地圖��
第三十四 截江奪鬥��
第三十五 張飛收嚴顔
第三十六 取成都��
第三十七 平張魯��
第三十八 定軍山��
第三十九 定漢中��
第四十 水淹七軍��
第四十一 關雲長走麥城��
第四十二 曹丕篡漢��
第四十三 劉備攻吳��
第四十四 火燒連營��
第四十五 白帝城托孤��
第四十六 攻心計��
第四十七 七擒七縱��
第四十八 收薑維��
第四十九 空城計��
第五十 薑維獻書��
第五十一 襲陳倉��
第五十二 木門伏弩��
第五十三 木牛流馬��
第五十四 鞠躬盡瘁��
第五十五 司馬懿奪權��
第五十六 薑維北伐��
第五十七 三國紛爭��
第五十八 分兵入蜀��
第五十九 二士爭功��
第六十 代魏滅吳
精彩書摘
備見弘勢大,引軍暫退。弘乘勢復奪宛城。備離十裏下寨,方欲攻打,忽見正東一彪人馬到來。為首一將,生得廣額闊麵,虎體熊腰;吳郡富春人也,姓孫,名堅,字文颱,乃孫武子之後。年十七歲時,與父至錢塘,見海賊十餘人,劫取商人財物,於岸上分贓。堅謂父曰:“此賊可擒也。”遂奮力提刀上岸,揚聲大叫,東西指揮,如喚人狀。賊以為官兵至,盡棄財物奔走。堅趕上,殺一賊。由是郡縣知名,薦為校尉。後會稽妖賊許昌造反,自稱“陽明皇帝”,聚眾數萬;堅與郡司馬招募勇士韆餘人,會閤州郡破之,斬許昌並其子許韶。刺史臧曼上錶奏其功,除堅為鹽瀆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今見黃巾寇起,聚集鄉中少年及諸商旅,並淮泗精兵一韆五百餘人,前來接應。硃偏大喜,便令堅攻打南門,玄德打北門,硃備打西門,留東門與賊走。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賊眾奔潰。趙弘飛馬突槊①,直取孫堅。堅從城上飛身奪弘槊,刺弘下馬,卻騎弘馬,飛身往來殺賊。孫仲引賊突齣北門,正迎玄德,無心戀戰,隻待奔逃。玄德張弓一箭,正中孫仲,翻身落馬。硃儒大軍隨後掩殺,斬首數萬級,降者不可勝計。南陽一路,十數郡皆平。偏班師②迴京,詔封為車騎將軍,河南尹。儁錶奏孫堅、劉備等功。堅除彆郡司馬上任去瞭。
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剋日③赴任。玄德將兵散迴鄉裏,止帶親隨二十餘人,與關、張來安喜縣中到任。署④縣事一月,與民鞦毫無犯,民皆感化。到任之後,與關、張食則同桌,寢則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廣坐,關、張侍立,終日不倦。
到縣未及四月,朝廷降詔,凡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⑤。玄德疑在遣中。適督郵行部⑥至縣,玄德齣郭迎接,見督郵施禮。督郵坐於馬上,唯微以鞭指迴答。關、張二公俱怒。及到館驛,督郵南麵高坐,玄德侍立階下。良久,督郵問曰:“劉縣尉是何齣身?”玄德曰:“備乃中山靖王之後。自涿郡剿戮黃巾,大小三十餘戰,頗有微功,因得除今職。”督郵大喝曰:“汝詐稱皇親,虛報功績!目今朝廷降詔,正要沙汰這等濫官汙吏!”玄德喏喏連聲而退。歸到縣中,與縣吏商議。吏曰:“督郵作威,無非要賄賂耳。”玄德曰:“我與民鞦毫無犯,那得財物與他?”次日,督郵先提縣吏去,勒令指稱縣尉害民。玄德幾番自往求免,俱被門役阻住,不肯放參⑦。
張飛飲瞭數杯悶酒,乘馬從館驛前過,見五六十個老人,皆在門前痛哭。飛問其故。眾老人答曰:“督郵逼勒縣吏,欲害劉公;我等皆來苦告,不得放人,反遭把門人趕打!”張飛大怒,睜圓環眼,咬碎鋼牙,滾鞍下馬,徑入館驛,把門人那裏阻擋得住,直奔後堂,見督郵正坐廳上,將縣吏綁倒在地。飛大喝:“害民賊!認得我麼?”督郵未及開言,早被張飛揪住頭發,扯齣館驛,直到縣前馬樁上縛住,攀下柳條,去督郵兩腿上著力鞭打,一連打摺柳條十數枝。玄德正納悶間,聽得縣前喧鬧,問左右,答曰:“張將軍綁一人在縣前痛打。”玄德忙去觀之,見綁縛者乃督郵也。玄德驚問其故。飛曰:“此等害民賊,不打死等甚!”督郵告曰:“玄德公救我性命!”
……
《華夏古典名著青少年文庫:三國演義(節編本) [7-10歲]》圖書簡介 一、 故事的起源與時代背景 《三國演義》,這部鴻篇巨製,以其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蕩氣迴腸的英雄史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所描繪的,是東漢末年,一個風雨飄搖、英雄輩齣的時代。漢室衰微,群雄逐鹿,天下分裂,戰火紛飛。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大背景下,無數的英雄豪傑挺身而齣,他們為瞭各自的理想、信念,或為國傢、或為傢族、或為名譽,展開瞭一場長達百年的生死較量。 這本書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一段被曆史塵埃掩埋的往事,更是中國人民智慧、勇氣、忠誠、謀略的集中體現。它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文化,理解那些塑造瞭中華民族性格的重要元素。 二、 核心人物群像——英雄的誕生與命運 《三國演義》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其塑造的一係列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人物。這些人物,無論齣身高低,無論結局如何,都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地烙印在讀者的心中。 劉備——仁德的化身,理想的踐行者: 故事的主角之一,一個以“仁”治國的典範。他齣身貧寒,卻胸懷大誌,渴望匡扶漢室,天下太平。他的身上,匯聚瞭傳統儒傢道德的精華,他待人真誠,知人善任,即使身處睏境,也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他的“哭”與“笑”,都充滿瞭人性的光輝,他的每一次抉擇,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關羽——忠義的象徵,武神的化身: 劉備的結義兄弟,一位集忠誠、勇武、義氣於一身的傳奇人物。他“過五關斬六將”,韆裏走單騎,赤膽忠心,不辱使命。他的“青龍偃月刀”揮舞起來,令敵人聞風喪膽;他的“忠義”二字,則被後世萬代傳頌,成為道德的最高標杆。 張飛——勇猛的代錶,性情的直率: 另一位劉備的結義兄弟,他勇猛過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的性情豪爽直率,有時顯得魯莽,但也正是這份不加掩飾的真誠,讓他贏得瞭人們的敬重。他“喝斷當陽橋”,一聲怒吼,震懾韆軍萬馬,成為英雄氣概的經典瞬間。 諸葛亮——智慧的化身,戰略的奇纔: 被譽為“臥龍”,他的齣場,仿佛為混沌的亂世帶來瞭一束光明。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韆裏之外。從“草船藉箭”的巧妙,到“空城計”的鎮定,再到“七擒孟獲”的策略,他的智慧光芒,照亮瞭整個三國。他不僅僅是一位傑齣的軍事傢,更是一位心懷天下的政治傢,他對蜀漢的忠誠,更是感人至深。 曹操——雄纔大略,奸雄的爭議: 另一位故事的核心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軍事纔能和政治手腕,奠定瞭曹魏的基礎。他既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謀,也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他的形象復雜而多麵,既有胸懷天下的抱負,也有殘忍冷酷的一麵。他的每一次齣擊,都給三國格局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孫權——守成的英主,江東的脊梁: 孫氏三代江東的基業,在孫權的帶領下得以鞏固和發展。他善於用人,懂得平衡各方勢力,在魏蜀兩國夾擊之下,能夠穩固江東,建立吳國,實屬不易。 除瞭這些核心人物,還有周瑜的英姿勃發,趙雲的渾身是膽,呂布的天下無敵,以及眾多性格各異、命運跌宕的謀士、將領、文臣,他們共同構成瞭《三國演義》波瀾壯闊的英雄畫捲。 三、 跌宕起伏的情節——戰爭、計謀與人性 《三國演義》的故事,如同一部精彩絕倫的史詩級電影,充滿瞭緊張刺激的情節,扣人心弦的戰鬥,以及令人拍案叫絕的計謀。 黃巾起義的烽煙: 故事的開端,便是東漢末年,百姓不堪壓迫,揭竿而起,為整個亂世拉開瞭序幕。 桃園結義的承諾: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為兄弟,共同許下匡扶漢室的宏願,這成為他們一生奮鬥的起點。 十八路諸侯討董: 群雄並起,共同討伐禍亂朝綱的董卓,展現瞭亂世中各方勢力的初步較量。 官渡之戰的決勝: 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敗袁紹,奠定瞭統一北方的基礎,是《三國演義》中最具代錶性的戰役之一。 赤壁之戰的輝煌: 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操百萬大軍,奠定瞭三國鼎立的局麵,這場戰役的智慧與勇氣,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三顧茅廬的誠意: 劉備為瞭請諸葛亮齣山,三次前往茅廬拜訪,展現瞭他求賢若渴的真誠,也成就瞭一段佳話。 連環計與美人計: 司馬懿、王允等智者的謀略,如連環計、美人計,將權謀鬥爭展現得淋灕盡緻。 街亭失守的遺憾: 馬謖因失誤導緻街亭失守,諸葛亮被迫揮淚斬馬謖,成為他一生中難以彌補的遺憾。 五丈原的悲歌: 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於五丈原,他的離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這些情節,不僅僅是簡單的事件堆砌,它們之間相互關聯,層層遞進,共同編織齣瞭一幅宏大的戰爭與權謀的畫捲。在這些情節中,我們看到瞭戰爭的殘酷,也看到瞭英雄的犧牲;我們看到瞭智謀的博弈,也看到瞭人性的光輝與黑暗。 四、 深刻的教育意義與文化傳承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夠流傳韆古,成為經典,不僅僅在於其精彩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更在於其蘊含的深刻教育意義和重要的文化價值。 忠誠與義氣的典範: 關羽的“義薄雲天”,劉備與張飛的“兄弟情深”,都嚮我們傳遞瞭忠誠和義氣的可貴。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信守承諾,肝膽相照,是多麼重要的品質。 智慧與謀略的啓示: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曹操的“雄纔大略”,都讓我們看到瞭智慧的力量。學習《三國演義》,可以培養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仁德與擔當的價值: 劉備的“仁者無敵”,展現瞭仁德的力量,以及作為領導者應有的擔當。在任何時代,仁愛與責任都是值得推崇的美德。 曆史觀與人生觀的思考: 《三國演義》並非簡單的曆史故事,它也引發我們對曆史發展規律、人生選擇、成功與失敗的深刻思考。在亂世中,個人的命運與國傢的興衰緊密相連,個人的選擇也可能影響曆史的走嚮。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三國演義》融閤瞭中國的哲學思想、軍事思想、政治智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閱讀它,有助於我們瞭解中國古代的社會風貌、道德觀念,以及民族精神。 五、 青少年閱讀的意義——智勇雙全,品格養成 對於7-10歲的青少年而言,《三國演義(節編本)》的意義尤為重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開始對世界産生好奇,開始模仿和學習。 激發閱讀興趣: 節編本的語言更加貼近青少年,情節更加緊湊,更易於理解和接受,能夠有效激發他們對古典名著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塑造品格: 通過閱讀書中英雄人物的成長經曆和道德抉擇,孩子們能夠學習到忠誠、勇敢、智慧、仁愛等優秀品質,為他們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品格基礎。 培養邏輯思維: 書中各種巧妙的計謀和戰術,能夠鍛煉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 認識曆史,瞭解文化: 即使是節編本,也能夠讓孩子們初步瞭解中國古代一段重要的曆史時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認識英雄,樹立榜樣: 書中那些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將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榜樣,激勵他們勇敢追逐夢想,不畏睏難。 《華夏古典名著青少年文庫:三國演義(節編本) [7-10歲]》並非僅僅是一本故事書,它是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窗口,是一本啓迪心靈的人生教科書。它將以其獨特的魅力,陪伴小讀者們一起成長,在波瀾壯闊的三國故事中,汲取智慧,塑造品格,點燃夢想,成為未來國傢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