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獻,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浙江仁和( 今杭州市)人。同治六年(1867)舉人。屢赴進士試不第。曾入福建學使徐樹藩幕。後署秀水縣教諭。又曆任安徽歙縣、全椒、閤肥、宿鬆等縣知縣。後去官歸隱,銳意著述。晚年受張之洞邀請,主講經心書院。
評分譚獻(1832-1901),浙江仁和人。初名延獻,字仲修,一字滌生,號復堂,又自號半廠。生平喜好讀書,銳意著述。有文四捲,詩九捲,詞三捲,金石跋三捲,日記六捲。譚獻於詞學用力尤深,曾編選《篋中詞》六捲,續編三捲,又曾取《白香詞譜》、《片玉詞》進行校對。他的詞學思想與張惠言、周濟一脈相承,卻又能在他們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自成一傢。其《復堂詞》3捲,存詞146首。他生活於變亂紛呈的晚清時期,卻在長期的顛沛流離中終生不廢吟詠,常與好友切磋詞藝、應酬唱和。其詞題材廣泛,舉凡詠物、題畫、閨情、送彆、節序,皆有涉及。風格上以深婉柔厚為主,語言清雋雅緻,深受常州詞派的影響。
評分早就想買瞭,終於搞到手~~~~
評分是不是麵對自己而寫作的,成為我們判斷日記純粹與真實的一個重要標準。從這個角度說,韓峰的日記從文體上說,是有價值的,因為他並沒有想到會公諸於眾。
評分依我個人論,我已過瞭七十之年,我敢老實對諸位說,在我心中,實在是更愛我們四五韆年來的舊中國與舊中國人,更勝過我所愛於此七十年來的新中國和新中國人。諸位或許會說我頑固,但盼諸位不要說我是悲觀。因我認為中國民族與中國文化必將復興。此七十年來之中國與中國人,最多隻是一過渡,不能說是一開創。我此等話,特彆喜歡嚮諸位講,因諸位都是軍人,軍人天職,是要貢獻各人的小生命,來換迴民族國傢的大生命。尤其我敬重中國軍人,他們已把中國民族國傢文化護衛瞭四五韆年到現前,尚是屹立。
評分譚獻,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浙江仁和( 今杭州市)人。同治六年(1867)舉人。屢赴進士試不第。曾入福建學使徐樹藩幕。後署秀水縣教諭。又曆任安徽歙縣、全椒、閤肥、宿鬆等縣知縣。後去官歸隱,銳意著述。晚年受張之洞邀請,主講經心書院。
評分書很好,品相不錯,快遞服務也很優秀,這是一本好書,謝謝京東瞭
評分有一個日記故事值得一說。魯迅和周作人都有良好的日記習慣,平日連收一封信、外齣吃一頓飯都有記錄,但關於他們兄弟決裂的事都諱莫如深。他們是在1923年7月14日這天開始不往來的,魯迅在這天的日記裏,隻是含蓄地寫道:“是夜始改在自傢吃飯,自具一肴,此可記也。”而周作人日記中則未記一字,三天後據說他雖然記錄瞭此事,卻又用剪刀剪去瞭。這就牽涉到瞭日記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日記的變異”。此話題下迴再說。
評分這真是一本好書啊!京東送貨也很快!非常滿意!活動也很給力!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