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結構上的安排頗具匠心,它沒有按照尼采文本的章節順序來組織論點,而是采取瞭一種主題式的推進——從“生命肯定與否定”、“道德的譜係學”到“對救贖概念的顛覆”,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得令人佩服。這種組織方式極大地避免瞭讓讀者陷入尼采文字本身的跳躍性和碎片感之中。對我個人而言,最受啓發的是關於“彼岸世界”批判的部分。尼采對基督教所構建的那個“更美好的來世”的抨擊,在書中被解讀為對“現世生命的不負責任”的一種揭露。作者用非常清晰的語言闡釋瞭,當人類將所有希望寄托於一個虛構的、超越性的救贖時,他們實際上放棄瞭在當下、在此地為自己的存在負責的勇氣和能力。這種觀點對當下這個充斥著各種“快速解脫方案”的社會,無疑是一個有力的警醒。它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恰恰在於徹底擁抱此生的痛苦、局限與輝煌,而不是逃避到一個虛幻的承諾中去。這本書像一劑苦口良藥,雖然讀起來需要用力咀嚼,但其療效是毋庸置疑的。
評分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能讓人心頭一緊。《尼采與基督教:尼采的《敵基督》論集》,這兩個名字擺在一起,簡直就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在相互碰撞。我買它的時候,說實話,主要還是衝著“尼采”這個名字去的。這些年讀瞭不少關於他的哲學思想的書,從《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到《善惡的彼岸》,總覺得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力度是無與倫比的。但關於他如何具體剖析基督教的這一塊,我總覺得有點隔靴搔癢,像是隔著一層毛玻璃在看。所以,當看到這本集中討論《敵基督》的論集時,我就立刻被吸引瞭。我期待的,是一個能將尼采那鋒利無比的批判之刃,精準地對準基督教信仰結構、道德基礎乃至其曆史影響的文本。我希望讀到的,不僅僅是哲學傢對教義的抽象論述,而是那種直擊人心的、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對整個基督教體係的“解構”。那種文字,應該如同手術刀一般,剖開那些被曆史和傳統層層包裹的錶象,直達內核,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塑造瞭現代人的精神睏境。如果能清晰地梳理齣尼采的“重估一切價值”的口號與他對基督教的深刻矛盾之間的邏輯鏈條,那就太棒瞭。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尼采那充滿激情和反諷的文字中,提煉齣一條清晰、可供現代人理解的分析路徑的。這絕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要求讀者不僅要有紮實的哲學背景,更要有一種直麵自我、敢於質疑一切的勇氣。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學術性比我想象的要重一些,但這絕非貶義。我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它在處理尼采的文本時,展現齣一種近乎於“考古學傢”般的嚴謹。很多對《敵基督》中晦澀詞匯的注釋和背景的補充,都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十九世紀末德語語境下的思想張力。尤其是對尼采在寫作這部作品時所處的身體與精神狀態的描摹,雖然篇幅不多,卻極具洞察力,讓人意識到他的哲學批判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根植於他個體生命體驗的深處。我非常喜歡作者在論述過程中保持的那種微妙的平衡感——既要忠實於尼采那充滿挑釁性的原意,又要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西方思想史的脈絡中進行定位。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尼采如何看待基督教”,更像是關於“基督教如何塑造瞭尼采所反對的現代性”。閱讀過程中,我多次翻閱參考書目,去追溯作者引用的其他學者的觀點,這充分說明瞭這本書的對話性。它不是一個單嚮度的說教,而是一場與曆史、與哲學巨匠的深度對話,需要讀者主動投入,纔能完全領會其中精髓。
評分這次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讀”一本書,不如說是在經曆一場精神上的“攀登”。從頭到尾,我都能感覺到作者在努力搭建一座橋梁,試圖將尼采那看似狂放不羈的思想碎片,與他核心的“權力意誌”理論,緊密地聯係起來,特彆是針對基督教這一主題。我最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將尼采描繪成一個簡單的“反宗教鬥士”。相反,他似乎在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基督教文化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將“生命意誌”異化為一種“怨恨哲學”的。這種細膩的心理學分析,比單純的哲學辯論要來得更有力量。我注意到,書中對《敵基督》中那些極具煽動性的語言進行瞭非常審慎的考證和解讀,而不是簡單地引用來嘩眾取寵。它迫使我停下來,思考“虛弱的”與“強大的”精神之間的分野,以及這種分野是如何在曆史進程中被基督教的倫理所顛倒的。當我讀到關於“奴隸道德”形成機製的論述時,我不禁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道德準則,它們究竟是源於對生命的熱愛,還是僅僅是對無法企及的“強健”狀態的一種病態補償?這本書帶來的衝擊不是瞬間的,而是持續的,它像一個幽靈,在你放下書本後,依然縈繞在你的思維邊緣,不斷挑戰你對“善”與“惡”的既有認知。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顛覆性”的,但這並非指它讓我完全同意尼采的一切觀點。相反,它成功地讓我站在瞭一個更為中立、但又被強烈刺激到的角度去重新審視這場古老的對決。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試圖為尼采“辯護”,也沒有對基督教進行簡單的道德審判,而是專注於呈現尼采思想的內在一緻性和其對西方文化結構所造成的根本性挑戰。書的收尾部分,對尼采思想在二十世紀乃至今天的“後現代”語境中的迴響進行瞭簡短但有力的總結,這讓我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延續性。我仿佛看到,尼采的警告,在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和信息爆炸的今天,非但沒有過時,反而更加尖銳。這本書的價值,可能不在於提供瞭一個關於尼采的“標準答案”,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強有力的工具箱,讓讀者能夠用尼采的視角去解剖自身所處的道德迷宮。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信仰”與“權力”之間的復雜關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那種被拓寬的思想空間,是任何一本輕鬆讀物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尼采與基督教:尼采的《敵基督》論集
評分布魯門貝格的審美緻力於像基督教之於中世紀基督徒那樣成為一種為生存賦予意義的東西,按我們的說法,為生民立命,這可能嗎?
評分我早就聽說你是個馬剋思主義者,卻一直不知道你是一個自由主義者……讀瞭《哲學傢今天的角色》我纔知道,你不僅創造瞭“自由的哲學”,而且做瞭自由主義教士。所以,蘇裏慧眼識珠,號召學界人士“都來讀讀鄧曉芒”。起初讀《哲學傢今天的角色》時,我感到納悶,自由主義戰士劉蘇裏怎麼會與你這位馬剋思主義哲學傢産生瞭戰友般的“共鳴”(參3見對談錄中談“共鳴”與“共識”的區分一段)。讀過對談後我纔明白怎麼迴事。原來,蘇裏“峻急”地感到,自由主義陣營已經在“思想‘戰綫’”喪失陣地——他“峻急”地看到,自由派隻有公知,沒有哲學傢,形勢異常嚴峻……這時,他發現瞭你——曉芒兄。在他眼裏,你是哲學傢,“受到[過]嚴格的哲學訓練,對從德國古典哲學入手的西方哲學,有著細緻而精到的理解”,有《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句讀》這樣的紮實專著,是“遠近聞名的”教授。讓蘇裏感到興奮的是,你更是一個自由主義公知……他在對談中告訴學人們,你在兩個舞颱“使槍弄棒”——“講壇和書桌”。你的“演講鋒芒畢露,一瀉韆裏”;你的書桌“層齣不窮地生産(用詞可謂精準!)各類文章,言辭犀利,邏輯嚴密,論理紮實,包括新權威主義、民粹主義、新左翼,以及《河殤》、新保守主義、第三條道路”,都成瞭你的“新批判主義”的“批判對象”……你“保持瞭一位公共知識人應有的姿態和立場”。
評分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也非常舒服非常的驚
評分挺不錯挺不錯挺不錯挺不錯
評分好
評分提高效益,亦可謂“教學相長”。
評分三年前讀那段品評時我就在想:你作為一名“戰士”為什麼認為我“不是一般的糊塗”?我想搞清楚自己,按你的學理,我究竟在哪方麵糊塗,以及怎樣一個“不是一般的糊塗”。在對談錄中,唯一能找到的解惑綫索是你的這樣一句話:“我很早就說過,他[劉小楓]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而是一個儒傢士大夫。”如果我沒有理解錯,你的邏輯大體是這樣:儒傢士大夫等於“不是一般的糊塗”(大前提),劉小楓是儒傢士大夫(小前提),所以,劉小楓“不是一般的糊塗”(結論)。我不得不尋找你對大前提的論證。果然,就在這段品評的前麵不遠,你這樣臧否當時的國學熱:“國學熱的亂象不過錶明今天中國人雖然經過瞭一百年的教化,仍然在觀念的現代化這門功課上不及格。”如果我沒有理解錯,你說的“一百年的教化”指的是現代啓濛教化。倘若如此,你的邏輯就是:沒有經過現代啓濛教化就等於“不是一般的糊塗”。於是,我理解瞭你為什麼對我“最近一些年的錶現”失望,以及你為什麼本來就沒有對我“抱太大的希望”——因為,我在八十年代就對現代啓濛教化抱有齣自本能的疑慮;因為,我最近一些年來起勁兒地反現代啓濛教化。這讓我想到,你很可能已經被啓濛教化徹底徵服,成瞭現代啓濛的熾熱教士。新馬剋思主義者寫的《啓濛辯證法》和《理性的毀滅》已經反思過德意誌啓濛思想與法西斯主義的復雜關聯,你研究德國哲學二十多年,從未反思這一辯證關係。可見,你一直是啓濛教化的熾熱教士——用蘇裏的說法,你是啓濛教化的戰士,因為你“對以儒傢為代錶的傳統中國文化持批判態度,無不顯示其戰士本色,自覺而充滿理性”(確切用法應該是充滿“啓濛教化的理性”)。既然如此,我現在要對你說:由於你是啓濛教化的教士和戰士,我不會迴應你,遑論與你論戰——這是我不迴應你的第二個理由。我需要做的僅僅是,揭露啓濛教化本身的謬誤和啓濛理性自身的迷信——但這件事情我已經做過瞭(參見拙文《學人的德性》)。換句話說,即便我要批判現代西方啓濛哲學,我首先會直接找康德講理,而非找你講理。我並不自信,我知道憑靠我自己的心智力量遠遠不足以找康德講理,但我可以憑靠柏拉圖或者色諾芬或者萊布尼茨或者萊辛的思想智慧找康德講理,而且可以讓這件事情變得輕鬆有趣。我在康德的同時代人中就已經找到同道:哲人雅可比以寫小說的方式來反啓濛,大文豪維蘭德也用寫小說的方式修理康德(參見利茨瑪,《自我之書》,莫光華譯,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2010)——這意味著,與熾熱的啓濛理性講理是徒勞。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