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细致地描述了1930年代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书写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并探讨了应该是怎样的。可供研究者品评和借鉴,也能让入门者获得高一些的起点。
本书关注的是20世纪中国史学家如何为应对政治、意识形态及知识界的挑战,以及为了探索制度变革和史学本身的学科化而重新认识本国近代历史所做的不懈努力。作者论说有力,旁征博引,叙事清晰。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到,史家们围绕近代化或革命而建构了互不相容的宏大叙事。有关重大历史问题的解读,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知识界话语的核心的问题。作者德州大学李怀印教授曾经以两本关于中国乡村史研究的专著(《华北村治》和《乡村中国纪事》)而享誉学界;他在本书中对诸多历史学家的作品提供了珍贵的、富有洞见的解读,并且把视角一直延伸到最近的“危机中的宏大叙事”,进而在结论中提出对中国晚近的历史展开“不含目的论的、回归时间原点的”(nonteleological within-time)探究,同时对中国当代及今后的发展作“不预设终点的”(open-ended)的研判,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宏大叙事。无论此一愿景能否实现,所有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均应阅读此书 。同时,这本书也为如何思考广义上的历史问题,提供了借鉴。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Conrad Schirokauer,摘自美国《Choice》杂志
读完此书,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感受是“清醒”。它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精准地切开了那些长期以来被浪漫化或脸谱化的历史叙事。作者对于概念的辨析极为精妙,尤其是在讨论某些现代性观念是如何被“本土化”并最终扭曲其原意的过程中,展现出高超的理论驾驭能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想象”这一主题的处理,它不再是空泛的理论术语,而是被具体地嵌入到制度的构建、身份的认同乃至日常的言谈举止之中。这种将宏大叙事拆解为无数微小行动单元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和说服力。尽管内容涉及大量学术议题,但其文字表达却保持着一种惊人的克制和清晰,没有故作高深的晦涩感,使得即便是对专业史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维脉络,并且在跟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史学研究的复杂性与趣味性所在。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时间的纵深感”。它并非简单地线性叙述事件的起承转合,而是不断地在过去、现在和被构建的未来之间进行穿梭和对话。作者似乎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历史的“断裂点”与“持续性”,并将其作为核心的分析支点。阅读时,我感觉自己被置于一个三维的历史空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代观念的叠压与摩擦。这使得原本在教科书中显得扁平化的历史人物,瞬间变得立体而充满张力,他们的决策不再是宿命论的必然,而是充满着偶然性与选择的挣扎。可以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审视自身处境的镜子,它提示我们,我们今日所坚信的许多“真实”,或许正是前人基于某种特定情境下的“想象”所构建的产物。这种对历史自我意识的反思,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野心和深度的作品,它的结构组织得如同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一个章节、每一段论证,都紧密咬合,共同驱动着整体的论点向前推进。作者在梳理复杂的史料群时展现出的卓越的逻辑梳理能力令人叹服,大量的原始材料被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了有力的证据链,而非简单的堆砌。如果说一般的历史书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那么这本书更侧重于探讨“为什么我们现在以这种方式来讲述和理解它”。对于权力、话语权以及历史书写中的“缺席”部分,作者给予了相当的关注,这种对“沉默”的挖掘,往往比对显性事件的描述更能揭示深层次的历史真相。对于渴望深入理解近现代历史演变逻辑,并对史学方法论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其思想的重量和文本的厚度,都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去细细品味和消化。
评分我向来对那种试图用单一维度解释复杂历史的论调抱持警惕,而这本著作恰恰提供了一种多声部的解读可能性。它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反而在论证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诘问和修正,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学术谦逊。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和暧昧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作者采取了一种近乎“去魅”的态度,剥离了后世强加的道德标签,还原了他们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做出行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历史情境的理解深度。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补充了史料,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历史的范式——即历史不是一块固定不变的石头,而是一个持续被解读、被重塑的动态过程。那种穿插在严肃论证中的对史学方法论的反思,对于任何一个对历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极具启发性的开阔视野。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作者似乎并没有沉溺于宏大叙事的窠臼,而是巧妙地将镜头拉回到历史事件的微观层面,通过对一些看似寻常的细节的挖掘,折射出那个时代复杂而幽微的社会肌理。阅读过程中,我数次被作者那种近乎“考古式”的考证精神所折服,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罗列,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文字的张力恰到好处,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没有传统历史著作那种枯燥感。特别是对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心理的描摹,那种细腻入微的刻画,让人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这绝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它带来的思维的挑战和知识的充盈感,却是无与伦比的,它迫使你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结论,并以一种更加审慎和批判性的眼光去对待历史的“确定性”。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敢于在既有的框架上凿开裂缝,让新的理解之光得以射入。
评分我对京东的商品质量、快递速度一向是比较满意的。(否则也不会plus了)
评分本来是送人的书,可一收到书的那一瞬间,我就拆了包装,然后翻阅了此书,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书就是生命,就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朋友要求我生日送二本书给她的那一瞬间,我觉得真是闹心的,我宁可送其它礼物,因为书一入手我就不舍得拿出来了。
评分京东促销棒棒哒,书很好,很喜欢!
评分书刚收到,读研期间导师推荐过,但一直没顾上买,现在回头要好好看看,作者中西文化背景与研究经历,对于看清一些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提出有见地的主张很有帮助,以李教授的学识,我相信内容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正版好书,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一次过入手多本类似类型的,先充实一下书架,收藏起来慢慢看
评分李怀印先生的这本史学专著以新的视角重构了中国近代史,研究近代史无法绕开。
评分还没有看,捡便宜买的,应该还不错吧!
评分快递挤压的书都弯了,不过书是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