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1
绪论
第一节 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第三节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第一篇 先 秦
第一章 儒、墨、道、法诸子的兴起
第二章 百家争鸣的高潮第三章先秦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一篇 小结
第二篇 秦汉至清代(鸦片战争前)
第四章 独尊儒术与对儒家神学的批判
第五章 玄学与儒、道、释的鼎立
第六章 儒、道、释合流的趋势
第七章 理学盛行和对理学的批判
第八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二篇 小结
第三篇 近代(1840—1949年)
第九章 中国近代哲学的前驱
第十章 哲学革命的进化论阶段
第十一章 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
第三篇 小结
引证书目举要
再版后记
中国哲学通史简编(修订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哲学通史简编(修订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冯契著,陈卫平缩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10月出版,36.6万字,责任编辑:梁玉玲、朱国安。本书是冯契的两种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全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三篇,另有一作者前言。作者认为,哲学史实质上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基于此,作者对自先秦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哲学的发生及演化状况进行了冯契著,陈卫平缩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10月出版,36.6万字,责任编辑:梁玉玲、朱国安。本书是冯契的两种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全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三篇,另有一作者前言。作者认为,哲学史实质上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基于此,作者对自先秦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哲学的发生及演化状况进行了冯契著,陈卫平缩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10月出版,36.6万字,责任编辑:梁玉玲、朱国安。本书是冯契的两种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全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三篇,另有一作者前言。作者认为,哲学史实质上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基于此,作者对自先秦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哲学的发生及演化状况进行了冯契著,陈卫平缩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10月出版,36.6万字,责任编辑:梁玉玲、朱国安。本书是冯契的两种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全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三篇,另有一作者前言。作者认为,哲学史实质上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基于此,作者对自先秦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哲学的发生及演化状况进行了冯契著,陈卫平缩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10月出版,36.6万字,责任编辑:梁玉玲、朱国安。本书是冯契的两种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全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三篇,另有一作者前言。作者认为,哲学史实质上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基于此,作者对自先秦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哲学的发生及演化状况进行了冯契著,陈卫平缩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10月出版,36.6万字,责任编辑:梁玉玲、朱国安。本书是冯契的两种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全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三篇,另有一作者前言。作者认为,哲学史实质上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基于此,作者对自先秦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哲学的发生及演化状况进行了冯契著,陈卫平缩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10月出版,36.6万字,责任编辑:梁玉玲、朱国安。本书是冯契的两种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全书主要包括绪论和三篇,另有一作者前言。作者认为,哲学史实质上是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基于此,作者对自先秦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哲学的发生及演化状况进行了
评分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评分《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美籍华人徐中约教授长期研习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心得。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自1970 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此次重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并对部分章节进行增补,同时择选百余幅珍贵照片;随之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想通过本书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中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美籍华人徐中约教授长期研习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心得。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自1970 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此次重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并对部分章节进行增补,同时择选百余幅珍贵照片;随之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想通过本书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中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美籍华人徐中约教授长期研习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心得。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自1970 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此次重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并对部分章节进行增补,同时择选百余幅珍贵照片;随之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想通过本书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中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
评分书的纸质有问题 不喜欢
评分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美籍华人徐中约教授长期研习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心得。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自1970 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此次重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并对部分章节进行增补,同时择选百余幅珍贵照片;随之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想通过本书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中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美籍华人徐中约教授长期研习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心得。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自1970 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此次重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并对部分章节进行增补,同时择选百余幅珍贵照片;随之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想通过本书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中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美籍华人徐中约教授长期研习西方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心得。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自1970 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此次重校对内容重新审校、订讹,并对部分章节进行增补,同时择选百余幅珍贵照片;随之配图,努力为读者呈现一部客观翔实的著作。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想通过本书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中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
评分评分
不错,适合扫盲用,比较通俗。
中国哲学通史简编(修订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