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视角对于我们审视现代社会的文化过程和制度过程的眼光都有很深的启示。在本书的各篇文章中,我将以“二元表征”的术语来讨论前者。在这里我想使用“惩罚”这个词,先来讨论后者一一恶的制度过程。
评分众所周知,20世纪重要的政治哲学家、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晚年收官之作《心智生活》是一部没有写完的书。1975年12月4日阿伦特突然去世前,刚写完该书的第二卷“意志”部分,第三卷“判断”只留下一张写着标题及两句题词的稿纸,静静躺在打字机的卷筒里。在阿伦特看来,思考、意志和判断是人类心智生活中三项最基本的活动。而她的阖然长逝,使得此书思考、意志、判断三足鼎立的完美建构徒留缺憾。
评分1970年,汉娜·阿伦特受邀在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讲学,《康德政治哲学讲稿》就是阿伦特当时备课稿的整理。这本讲稿中所呈现的内容,被认为是《心智生活》没有写出来的第三卷“判断”的预备。如何摆脱生命的平庸和自由的虚无?以重建康德的政治哲学为入口,阿伦特认为:只有作出判断,只有对公共世界里上演的事件运用我们独立的判断能力,世界对我们来说才具有意义。
评分评分
1970年,汉娜·阿伦特受邀在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讲学,《康德政治哲学讲稿》就是阿伦特当时备课稿的整理。这本讲稿中所呈现的内容,被认为是《心智生活》没有写出来的第三卷“判断”的预备。如何摆脱生命的平庸和自由的虚无?以重建康德的政治哲学为入口,阿伦特认为:只有作出判断,只有对公共世界里上演的事件运用我们独立的判断能力,世界对我们来说才具有意义。
评分我们需要详细阐述一个更复杂、更合理、更符合现实的而不是自然主义或理想主义的社会善恶模型。从符号意义上来说,恶不是一个剩余范畴,尽管那些属于恶的范畴之内的事物在社会上是边缘化的。从只是让人觉得讨厌、恶心的东西到真正邪恶的东西,恶深深地体现在对善的符号表述和制度化维持中。因此,恶在制度上和文化上的生命力必然要持续下去。圣俗之间的分隔线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画;这条分隔线必须保持生命力,不然所有的一切都会丧失。人们不仅在认知上对恶进行符号
评分顶尖阿伦特研究专家、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罗纳德·贝纳尔为阿伦特这部未竟之作“续写”了剩下的一卷。日前,这一部由罗纳德·贝纳尔汇编的汉娜·阿伦特《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中文版由上海世纪文景出版,中文读者有机会从中知晓汉娜·阿伦特如何阐释康德,也可以了解罗纳德·贝纳尔如何解读阿伦特晚年学术体系未竟的部分。
评分这种视角对于我们审视现代社会的文化过程和制度过程的眼光都有很深的启示。在本书的各篇文章中,我将以“二元表征”的术语来讨论前者。在这里我想使用“惩罚”这个词,先来讨论后者一一恶的制度过程。
评分实践的实践原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