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是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中医、天文等无不以阴阳思维为根柢。此次整理的《故宫珍藏善本:阴阳五要奇书》以故宫珍藏的乾隆庚戌年乐真堂刻本为底本,并参考了日本甲戌年齐政馆珍藏版,对研究我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东晋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训诂学家,注解《周易》《楚辞》《尔雅》,代表作品为《游仙诗》十四首和《江赋》。
《郭氏阴阳元经》序
郭氏元经卷一
第一篇 五行旨要
第二篇 五行运用
第三篇 四季土旺
第四篇 阴阳二土
第五篇 三命支干
第六篇 二遁贵人
第七篇 总分运用
郭氏元经卷二
第八篇 审刑害
第九篇 三合之刑
第十篇 支干刑害
第十一篇 刑入贵人
第十二篇 刑原赦
第十三篇 干德
第十四篇 天德
第十五篇 月德
第十六篇 天道
第十七篇 人道
第十八篇 解神
第十九篇 催官鬼使
郭氏元经卷三
第二十篇 三元年禁
第二十一篇 太岁一星
第二十二篇 五行妙断
第二十三篇 吊宫的命
第二十四篇 灭门杀
第二十五篇 剑锋重赙
第二十六篇 将军修方
第二十七篇 十恶大败
郭氏元经卷四
第二十八篇 年家独火
第二十九篇 月家独火
第三十篇 暗剑杀
第三十一篇 月家官符
第三十二篇 报官符
第三十三篇 吊宫四墓
第三十四篇 吊宫太阴
第三十五篇 吊宫蚕室
第三十六篇 报蚕室
第三十七篇 月家病符
第三十八篇 金神七杀
郭氏元经卷五
第三十九篇 离合杀
第四十篇 阴阳杀
第四十一篇 罗网杀
第四十二篇 魁罡杀
第四十三篇 刑害杀
第四十四篇 贵人窠会
第四十五篇 辨地将
第四十六篇 爻路
第四十七篇 年马命马
第四十八篇 山家禄马
第四十九篇 宅禄喜神
第五十篇 年禄命禄
郭氏元经卷六
第五十一篇 报宅灾
第五十二篇 月家火血
第五十三篇 报火血
第五十四篇 吊宫三元
第五十五篇 替宫三元
郭氏元经卷七
第五十六篇 身壬用度
第五十七篇 三元内外
第五十八篇 阴阳二宅
第五十九篇 丧门杀
第六十篇 五不遇时
第六十一篇 天赦
郭氏元经卷八
第六十二篇 黄黑二道
第六十三篇 六神用时
第六十四篇 非用术
第六十五篇 东西宫
第六十六篇 星山卦
第六十七篇 羲皇卦
郭氏元经卷九
第六十八篇 九星吉凶
第六十九篇 方道远近
第七十篇 太岁关
第七十一篇 月建关
第七十二篇 五行关
第七十三篇 星辰关
第七十四篇 神杀关
郭氏元经卷十
第七十五篇 遁甲地将
第七十六篇 遁甲八卦
第七十七篇 山家五行
第七十八篇 五山生绝
第七十九篇 山家正墓
第八十篇 山命旺神
第八十一篇 八局吊宫三元
璇玑经
克择璇玑经括要
璇玑大理歌
璇集经集注
第一 五行运用
第二 木火金山专主
第三 八卦司用
第四 六壬运用
第五 替入用
第六 天恩
第七 母仓
第八 六甲归宫
第九 禄马贵人
第十 三奇发用
第十一 岁君禄马
第十二 天河尊帝
第十三 四吉帝星
第十四 神藏煞没
第十五 差方禄马贵人奇白
第十六 库楼金匮
第十七 七政帝星
第十八 乌兔太阳例
第十九 龙德太阳
第二十 雷霆合气
第二十一 天心都纂太阳
第二十二 葬埋寻极富星
第二十三 葬埋值鸣吠
第二十四 葬埋通天煞
第二十五 都天镇天煞
第二十六 本命官符
第二十七 暗冲神煞
第二十八 官星
第二十九 财帛
第三十 报金乌
第三十一 止盗
第三十二 散讼
第三十三 池塘
第三十四 六畜栏圈
第三十五 报瘟疫
第三十六 报鬼贼
第三十七 造作辟火
第三十八 报太岁星
第三十九 命运总例
第四十 三元入用
第四十一 女报男
第四十二 设帐
第四十三 炉灶
第四十四 避白蚁
第四十五 三元禄马
第四十六 命龙星入土图
第四十七 孤虚图
第四十八 朱雀煞
第四十九 造作天窍图
第五十 葬埋地曜局
第五十一 都天三太岁
第五十二 游都天
郭氏致用口诀(附)
阳明按索
阳明按索图序
阳明按索后跋
阳明按索卷首
按索图星煞致用口诀
论内局择方
论吊替
论宫位
论去取星煞
论局中星煞
论墓
论命煞
论方道
论守爻
论吊宫吉方
论吊宫凶星
论内层年家吉星凶煞
论内层月家吉星凶煞
论大小星煞相制
论阳宅合忌向坐阳明按索卷一
龙麟黄道金楼图三局
支年图十二局
阳明按索卷二
支年月份图三十六局
阳明按索卷三
干年月分图六十局阳明按索卷四
天河尊帝图六局
阴阳的煞图五局
按索图星煞考注补附
干支图吉星
干支图凶煞
佐元直指
佐元直指原书序
佐玄直指图解序
佐元直指卷首
佐元直指赋
佐元直指卷一
论山运要归泊旺地的以化气五行为用
论四课生旺的以正五行为用
论月分司八卦方位不同
山向山六甲龙论
论吊替逆顺运用不同佐元直指卷二
起造例
论命前五辰专以纳音取
旺神例
命前五辰年月定例用有气年月
婚姻安葬又宜禄宅年月日时
修造制压神煞以太阳为主
本命的杀例
本命官符例
论埋葬专以坐山取吉
附行丧
附天官符定例佐元直指卷三
雷霆太岁停星顺局图
雷霆太岁停星逆局图
年合气例
占山年合气之图
年升元直向例
年升元值向之图
月合气例
月合气之图
月升元值向例
升元值向定月之图
升元太阳合气值向定日例
顺逆二局日合气图
时合气值法例
时合气值山图
传音直符日总局具后
乌兔太阳要合元堂入庙
乌兔分南北例
元堂入庙例
又金神年月例
佐元直指卷四
论天河转运尊帝内局帝星流行次
纲极二星外局吉曜
甲己丁壬戊癸阳年月日时
丙庚乙辛阴年月日时
五龙五库帝星
龙库年月日时定局
佐元直指卷五
太岁禄马贵人要生旺有气
本命禄马贵人要引提冲合
论禄马贵人当用《元经》吊替不当泥八山定局
吊宫天星禄马贵人到山
差方禄马贵人所到之方要日辰合出
起例歌诀
捷诀
旬中三奇局
差方禄马贵人盖山白星阴阳三遁定局
论用贵人宜太岁登殿
佐元直指卷六
麒麟星要同二德
金乌星
四帝星
论四课吊替不可克山
论克择取日宜宝义为主
逐年五天五气到山定局
逐年金精明气到山定局
璇玑六甲归宫图
金匮星定局
出版说明
阴阳学说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古人认为阴阳的相互交替作用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中医、堪舆、占卜等,无不以阴阳思维为本。
阴阳学起源于上古,发扬于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立的阴阳家就已没落,阴阳学专著也大多佚失。此后,阴阳学专著或是各守师说成见,不得汉代以前原意,或是被视为家传秘宝,秘而不宣。明代江孟隆裒辑《阴阳五要奇书》,尊郭璞为鼻祖,赵载为嫡派,刘陈为正传,意在正本清源。
《阴阳五要奇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阴阳五行属中之一种,原书藏宫,该书包括《郭氏阴阳元经》、《璇玑经》、《佐元直指》、《三白宝海》、《八宅明镜》五种。
《郭氏阴阳元经》为晋郭璞景纯所著,门人赵载注,主要介绍了太岁、月建、年命、禄马贵人、刑害、金神等数十种神煞的用法及趋避,且首立吊替飞宫之说,故《郭氏元经》被称为神煞的大本营。
《璇玑经》为晋赵载所著,姑苏顾沧筹傍注,主要对《郭氏元经》进行补充和说明。《阳明按索》将郭氏的干支神煞以八方九宫之图式逐年逐月标示出来,极便于查找使用,除此并无新义。
《佐元直指》为明刘伯温先生所著,除增加若干选择神煞外,还增加了少量修报趋避等内容,其中五气金精图,五般会杀,金乌星等章,或明五气,或言五行,或论太阳月亮,均与天星,阴阳二气及五行生克相合,实为选择学(择吉)中论述最为完善之一。
《三白宝海》为元幕讲禅师著,此书为主要介绍选择术的书,该书认为一,六,八白(书名“三白”即此意)为三吉,余皆为凶,此外,该书还介绍了“茂已都天论”,“一黄临村落论”,“三瑞五不祥论”等,对研究玄宫飞星法者极有益助。
《八宅明镜》为唐杨筠松所著,主要以游年变卦论八宅吉凶。法以东四命宜住东四宅,西四命宜住西四宅(书名“八宅”即指东四宅和西四宅)反之则凶,且以变卦中的生气,天医,延年,伏位为四吉,以变卦中的五鬼,六煞,祸害,绝命为四凶,吉凶祸福均依此断。
此次整理,以清故宫珍藏的乾隆庚戌年乐真堂刊本为底本,参考了日本文化甲戌年齐政馆藏版。所收诸书从无刻本,均为家藏秘传,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九州出版社
2013年11月
阳明按索图序
太史谓阴阳家多拘忌,诚哉是言也。盖因习阴阳之学者,理致不通;修阴阳之书者,删定不当。将尽从之,则彼此可否,不胜牵制;将尽弃之,则祸福显验,有不可诬。然则奚为而可?余意在权其重轻休旺而用舍焉。大而紧者避之,小而缓者略之,合于理者从之,背于理者去之,如斯而已。如太岁一星、剑锋、会煞、大月建之类,此大而紧者,所当避忌。如蚕室、太阴、流财之类,此小而缓者,可以略去,不必一求合。如岁位吉凶,九宫飞白,神煞衰旺,吊宫刑克,音意永微,悉当遵用。又如杂夥天星,俚语怪诞,杜撰条例,愚弄聋瞽,不通于理,安可准凭?论阴阳者,既明去取,更当以胸中活法参用。如金神恶煞也,其权司秋,其生在巳,正秋旺之候,值巳酉丑之方,决不免于祸。如作于冬春无气之月,分权去势,未必深害。即此而论,活法在人,可类推矣。故曰安得元机之士,与之共论九流,冥契太史之微旨也。得是书者,作如是观,庶有裨乎!复心老人序。
时至大改元著雍涒之岁菊月上章书《阳明按索》后跋
我最近涉猎了一些关于古代哲学和术数学方面的著作,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像其他同类书籍那样拘泥于晦涩的理论推导,而是非常注重将复杂的概念融入到实际的观察和应用之中。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于“气”的流动、宇宙运行的规律,有着非常直观和生动的描述。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节气”与人体健康相互影响的论述,那种将宏观宇宙与微观个体紧密联系起来的思维方式,让人耳目一新。读起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思考,因为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知识,但每深入一层,都会带来豁然开朗的顿悟感。对于那些对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有深度探究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藏,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和语言结构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白话和文言交织的表达方式,初读时确实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对照着现代的注释去理解作者的本意。然而,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它不像现代学术著作那样追求清晰、直接的逻辑链条,而是更像是一种经验的传承和智慧的流淌。这种叙事方式虽然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也恰恰是它魅力所在——它强迫读者放慢速度,用心去体会字里行间那种含蓄而深远的力量。对于那些不惧怕啃“硬骨头”,追求原汁原味学术体验的资深研究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提供了一种通往古代思维方式的直接通道。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的民间信仰和术数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视角去观察这些传统知识是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被实际应用和流传的。它没有高高在上的学术批判,而是以一种近乎记录者的姿态,忠实地描绘了古人处理生活难题、预测未来走向的具体方法和心态。书中提及的那些仪式和符号,虽然在现代社会看来可能有些神秘,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秩序的渴望是共通的。我感觉自己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穿梭于古代的市井和山林之间,聆听那些流传已久的“秘密”。这本书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心理结构和日常生活哲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田野资料和理论基础,它的价值绝非仅限于理论探讨,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人类学意义。
评分这本书在阐述某些传统观念时,展现出了惊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远超我此前阅读过的同类型文献。作者似乎构建了一个非常完备的知识体系,将看似分散的现象和原理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平衡”的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阴阳对立的层面,更是深入挖掘了两者之间动态的相互转化和依存关系。书中用大量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来佐证那些抽象的原理,使得即便是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其核心思想。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极高的学术素养和教学天赋。它不是一本孤立的典籍,更像是一部完整、自洽的“世界观”构建指南,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审视和重构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和印刷实在令人惊艳,拿到手里就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仿佛真的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装帧的工艺也透着一股匠心,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精致。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那些插图的细节之丰富,线条之流畅,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即便是对内容本身不甚了解的读者,也会被这册书的“形”所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满意足,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精美书籍装帧和传统工艺的朋友们,光是作为收藏品来看,它的价值就足以令人心动。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来日方长,我想写下诗句,我想画下花的容颜,我还想静坐在生命的长河边,看惊滔骇浪,也看平静无波的低迴沉潜。
评分中国古代文化是文化瑰宝,中国人要了解下
评分跟梅花易数学学占卜占卜不是迷信,是文化。
评分收到了。学习学习,好像不容易有点耐心吧!
评分印刷还可以。排版看着不累。
评分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清楚明白
评分书质量还可以,慢慢来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