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中华民族重要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最初发现地。相传,大舜曾耕于历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任北宋齐州(济南)太守期间对此作过详实考证,济南亦有舜祠、舜井、娥英祠等舜迹遗存。春秋战国时期,济南是齐鲁文化的交汇之处,尚功利、求革新的齐文化和重仁义、尚伦理的鲁文化在这里有机融合、兼收并蓄,长久地滋润了济南的地域文化、城市性格。秦汉以来,又有伏生传《尚书》、娄敬谋国策、终军请缨出使南越、曹操相济南等重大历史人物、事件在这里风云际会,其中伏生口授《尚书》,对于填补秦始皇焚书坑儒形成的汉初文化真空起到了重要作用。隋唐北宋时期,济南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名相房玄龄,名将秦琼,高僧义净,诗人崔融、员半千、范讽等皆为一世俊杰,李白、杜甫、高适、苏轼、苏辙、曾巩等名流文士或游历或仕宦于此,诗圣杜甫留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千古佳句。南宋以后,济南文坛更是频升巨星,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边贡、李攀龙、李开先,皆为一时领袖诗坛的大家,再加上新城(今桓台)王士稹、淄川蒲松龄(清初新城、淄川均为济南府属县),可以说,宋、元、明、清四代,济南文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令人瞩目的重要地位。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济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长清孝堂山的东汉石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石祠内的汉代石刻画像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建于隋大业年间的四门塔,是中国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位于长清的灵岩寺,唐代曾为中国四大名寺之一,寺内40尊泥塑罗汉,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此外,让济南人引以为豪的,还有甲天下的众多涌泉。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齐乘》中赞日:“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为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众泉喷涌,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观,成就了济南“泉城”美誉。更兼泉水汇流大明湖,湖在城中,城在景中;南部屏列如黛群山,泉溪淙淙,峰壑森秀。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济南风光秀美如此,也就无怪古人赞叹“济南潇洒似江南”,而“有心常做济南人”了。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幸运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同样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济南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坚持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和济南出版社等部门通力合作,编辑出版了这套“济南历史文化读本”丛书,对于进一步挖掘济南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热爱济南、建设济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更好地宣传济南、展示济南,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3月
不得不说,《济南历史文化读本》系列在历史人物的选取和描绘上,也给了我不少惊喜。它避开了那些过于宏大叙事的人物,转而关注那些在济南历史上留下印记,但可能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个体。这些人物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色彩。我被书中对那些为济南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普通人的描写所打动,他们可能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工匠,一位教书育人的先生,或是一位慷慨捐助的商贾。作者通过细致的考证和充满人情味的笔触,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展现出来,让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真正发展,是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奉献。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物的故事,往往与济南的历史事件、社会变迁紧密相连,通过他们的小故事,我仿佛能窥见大时代的脉络。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记录,而是鲜活的生命画卷。
评分我一直对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情有独钟,而这套《济南历史文化读本》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特别是关于济南民间节庆和传统习俗的章节,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详细介绍了在济南地区,这些节日是如何被庆祝的,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和讲究。我读到了关于“送穷”、“走百病”等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活动,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能听到锣鼓喧天的声音,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喜悦。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关于食物的习俗,比如特定节日要吃什么,为什么要吃,这些细节都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读完之后,我不仅对济南的民俗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悟,这些流传千年的习俗,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
评分最后,我想谈谈这套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它像是一本精心编织的文化地图,带领我一步步深入了解济南这座城市。从自然景观到人文风情,从历史人物到日常生活,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入口,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品味济南。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风格,既有严谨的考证作为支撑,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文字流畅自然,引人入胜,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不仅仅在讲述“过去”,更是在连接“现在”与“未来”。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梳理和呈现,它激发了我对这座城市当下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憧憬。它让我认识到,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现代建筑或经济成就,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济南历史文化读本》系列,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作品,它让我对济南这座城市,有了更深沉的理解和更由衷的喜爱。
评分这套《济南历史文化读本》系列,我着实是花了些心思去翻阅的。第一本触及我的是关于老街巷的叙述,它并非那种干巴巴的年代考证,而是用一种极其生动、仿佛就置身其中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古老街区昔日的模样。我能清晰地想象到,在某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高高的屋檐,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孩童们追逐嬉闹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偶尔还有一阵淡淡的茶香或炸物的气息飘来。作者不仅仅是记录了建筑的变迁,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隐藏在这些街巷里的生活气息,那些家长里短,那些人情世故,都被细腻地描绘出来,仿佛每一个砖瓦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个转角都藏着一段回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济南,不再是现代化的都市面貌,而是拥有深厚底蕴的古老城市,那些被时光冲刷的印记,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机。尤其是一些关于老店铺、老手艺的描写,更是让我深感敬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易,而读本中的记录,无疑是对这份宝贵文化遗产的有力守护。
评分读完关于济南名泉的部分,我才真正领略到这座“泉城”称号的由来并非虚名。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罗列泉水的数量和名称,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眼名泉背后的历史典故、文人雅士的题咏以及它们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微妙联系。我被那些关于趵突泉“三股水”喷涌的壮丽景象所描绘所吸引,仿佛能听到那汩汩流淌的水声,感受到那股源源不断的力量。而对于黑虎泉,书中更是描绘了其“虎啸泉”的威猛,以及与周边居民生活的紧密关系,那里不仅仅是水源,更是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晨昏交替的见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泉水传说,这些传说为本就神秘的泉水增添了更多奇幻的色彩,也展现了古代济南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将地理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结合的叙述方式,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学习,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险。每一次翻阅,都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泉水滋养下的济南,那份独特的灵动与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