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研究文库:徽州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

徽文化研究文库:徽州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剑辉 著
图书标签:
  • 徽文化
  • 家谱
  • 宗族史
  • 叙事研究
  • 历史学
  • 地方史
  • 文化研究
  • 冲突研究
  • 徽州研究
  • 民俗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0184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39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徽文化研究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徽文化研究文库:徽州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主干部分分别研究了程氏、黄氏、汪氏、胡氏各姓家谱中的宗族历史建构过程及其特点,并对众多宗族家谱中都存在的“黄墩叙事”做了重点观照。家谱作为宗族内部流通的文献,与学术著述具有不同的性质,对于家谱存在的此类虚构与叙事冲突,应放在宗族文化的背景下解读,而不必一味地拘泥于家谱中早期宗族历史的“真”与“假”。

作者简介

冯剑辉:安徽休宁人,1971年生,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为黄山学院副教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从事徽学研究,以徽州文献和徽州家谱为主要研究方向。曾参与或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安徽省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安徽省教育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已出版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徽州程氏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
第一节 徽州程氏宗族史叙事的建构历程
第二节 程敏政统宗谱与徽州程氏宗族史叙事的重建
第三节 反统宗谱运动与宗族史叙事的再重建
小结

第二章 二程家族史叙事冲突研究
第一节 二程家族文献关于祖先世系的记载
第二节 徽州理学界对二程宗族史的考证
第三节 徽州家谱中的二程宗族史叙事之争
第四节 二程后裔徽州认同的建立
小结

第三章 徽州黄氏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
第一节 宋元时期徽州黄氏各派支谱的宗族史叙事
第二节 《新安黄氏会通谱》的宗族史叙事体系
第三节 《新安左田黄氏正宗谱》的宗族史叙事
第四节 潭渡黄氏的宗族史叙事建构
小结

第四章 徽州汪氏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
第一节 徽州汪氏家谱早期宗族史叙事研究
第二节 汪华事迹与形象塑造研究
第三节 汪氏家谱分迁世系叙事冲突研究:以歙县唐模派为中心
小结

第五章 徽州胡氏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以婺源二胡争祀案为中心
第一节 二胡争祀案的背景:婺源清华常侍胡氏、考川明经胡氏与胡方平父子-
第二节 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的二胡争祀案
第三节 冲突的持续:围绕县志记载的斗争
小结

第六章 微州家谱黄墩叙事研究
第一节 徽州家谱黄墩叙事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 “篁墩”的横空出世
第三节 黄巢与黄墩关系真相
第四节 黄墩——徽州区域象征的形成
第五节 黄墩叙事——徽州宗族建构的历史
第六节 黄墩叙事建构中的矛盾、冲突与消解
小结

结论——解读徽州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
参考文献
后记
徽州历史文化研究系列新刊: 《徽州地契与赋税制度变迁研究(清代中后期)》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清代中后期徽州地区复杂的土地制度与财政赋税体系,通过对大量未刊布的官方档案、地方志以及私藏契约文书的深入挖掘与细致梳理,力图还原一个立体而动态的徽州经济社会图景。研究突破了以往将地契和赋税视为孤立文件的局限,着重探讨了二者在徽州社会结构维持、宗族势力运作以及地方精英阶层财富积累过程中所扮演的相互依存的角色。 第一部分:徽州土地制度的微观基础——契约的生成与效力 本部分详细分析了清代徽州地区土地所有权流转的核心法律文书——“田产契约”的形制、范式及其在地方实践中的实际效力。 一、 契约文本的标准化与地方变异: 研究首先对比了不同县域(如歙县、黟县、休宁等地)田产契约在措辞、担保条款、赎回期限设定上的地域性差异。强调了“执照”和“碑文”在契约效力确认中的补充作用,尤其关注了宗族公议、地方绅士见证在增强契约约束力方面的中介职能。 二、 “永典”、“活卖”与“典当”关系的动态演变: 详细剖析了清代徽州特有的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之间的张力关系。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土地在经济困难时期由“活卖”逐步向“永典”乃至事实上的所有权转让演变的过程,以及宗族内部对典当土地的优先回赎权如何被实践所规制或挑战。 三、 契约与宗族财产管理: 探讨了宗族祠堂或义庄如何通过代管、代买或限制族内成员私自出售祖业等方式,利用契约文书来巩固其对重要资源的控制。揭示了契约文书在界定“公产”与“私产”边界时的模糊地带,以及这种模糊性如何成为宗族权力斗争的焦点。 第二部分:赋税结构、征收实践与社会成本 本部分将视野从私人契约转向官方行政体系,考察清廷在徽州推行的田赋、丁银以及地方摊派的实际运行机制。 一、 “丁田一体”政策在徽州的贯彻与异化: 分析了雍正朝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后,徽州地区如何将原本针对人丁征收的赋税逐渐转嫁到土地之上。重点研究了地方官府在清丈土地、核定地亩时,如何受到地方士绅的暗中影响,导致赋税负担在不同土地类型(新开垦地、旧有良田、山林地)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分配失衡。 二、 地方摊派的制度化与“额外开支”的膨胀: 深入剖析了正赋之外,用于地方治安、水利维护、赈济和官员俸禄补充的各项“附加费”或“摊派”。研究了这些非正规财政收入的来源(如“火耗归公”的实际操作)、征收方式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地方基层治理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并对贫苦农民构成了比正税更为沉重的压力。 三、 赋税征收与地方权力网络: 通过对税单、完粮册的梳理,展示了以“里正”、“甲长”为代表的基层协作者在赋税征收中的关键地位。探讨了他们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职务便利,在“钱粮完纳”过程中牟取私利,形成了从中央到乡村的隐性利益链条。 第三部分:契约与赋税的交织:徽州经济社会风险的传导机制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探讨了土地产权的变动(由契约决定)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税收的落实(由赋税决定),反之亦然。 一、 债务危机与土地流失的恶性循环: 分析了当灾荒或市场波动导致农户无力缴纳当期赋税时,地方势力如何利用契约形式,以“代缴赋税换取抵押土地”的方式,加速了小农的土地破产。展示了“税收催缴”压力如何被转化为“土地兼并”的有效手段。 二、 宗族在赋税减免中的介入: 研究了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饥荒时,宗族精英如何利用其社会资本和对地方官员的影响力,通过向中央或省级机构请愿、提供团练证明等方式,为宗族名下的集体土地争取赋税减免或缓期。这种介入使得宗族土地的财务风险低于散户,进一步固化了阶层优势。 三、 契约与隐匿田产的对抗: 探讨了徽州地主为逃避日益增加的赋税压力,如何通过复杂的契约安排(如设立虚假契约、将土地登记在依附者名下)来隐匿真实拥有资产,以及地方官府在清查田亩时如何应对这些“契约化”的逃税行为。 结论: 本书认为,清代中后期徽州的赋税制度并非僵化的中央指令,而是在地方实践中,与复杂的土地契约活动深度互动、相互塑造的产物。徽州的经济秩序和基层权力结构,正是通过这种土地产权的流转和国家财政负担的分配博弈中,得以维系和再生产的。本书为理解晚清社会经济变迁提供了扎实的微观证据,并揭示了国家权力在地方精英操作下的复杂弹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厚重感,深色调的纸质摸上去很有质感,书名“徽文化研究文库”几个字更是点明了其学术属性,虽然我并非专业研究人员,但对徽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听闻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徽州家谱宗族史的叙事冲突,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切入点。我一直觉得,家谱不仅仅是记录姓氏渊源和人口繁衍的流水账,更是一个家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情感、观念、权力、利益纠葛的缩影。尤其是在徽州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商业发达、文化独特的地域,其家谱中所蕴含的叙事,想必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书中提及的“叙事冲突”,让我联想到,在一个家族内部,不同的分支、不同的辈分、甚至是不同时期的记录者,都可能因为立场、记忆、甚至是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对同一段历史、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事件产生不同的解读和呈现。这种差异,恰恰是历史的真实面貌,也是研究的宝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揭示这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张力,让我们看到一个鲜活、充满矛盾却又如此真实的人物群像,理解徽州家族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维系、发展,又如何面对内部和外部的挑战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徽文化研究文库”这个系列本身就代表着学术的严谨和深度,而“徽州家谱宗族史叙事冲突研究”这个具体的题目,则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精细且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我一直觉得,家谱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记录,它们背后蕴含着一个家族的情感、权力、价值观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而“叙事冲突”,这个词汇更是充满了想象空间。它暗示着,在看似统一的家族叙事下,可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不同声音、不同视角,甚至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家谱文献中,发掘出这些“叙事冲突”的?是文本内部的矛盾,还是与其他文献的对照,亦或是作者对某些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充满智慧和挑战的研究领域,去理解徽州宗族是如何通过家谱来构建和维护其身份认同,又是如何在各种“叙事冲突”中,塑造和传承其家族文化的。

评分

拿到这本书,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让我瞬间沉浸在一种宁静而充满探索的氛围中。我一直对历史文献的解读方式非常好奇,特别是像家谱这样的第一手资料,虽然表面上是记录,但背后隐藏的叙事策略和意识形态是何其丰富。这本书以“叙事冲突”为核心,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新颖且有深度的视角。在我看来,家谱的编纂本身就是一个“叙事”的过程,它并非客观的记录,而是经过选择、加工、甚至有意无意的“建构”。而“冲突”则意味着,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并非只有一种声音,而是存在着多元的、甚至是对立的叙事。我想象着,在徽州这样一个重视家族传承和荣誉的社会里,家谱的编纂可能充满了各种博弈:是为了彰显家族的显赫,还是为了掩盖某些不光彩的历史?是为了巩固现有的权力结构,还是为了争取某种合法性?这些潜藏的动机和力量,必定会在家谱的字里行间留下痕迹,而作者正是要捕捉这些痕迹,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叙事冲突。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辨析那些看似平静的文字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暗流涌动。

评分

读这本书,真的就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历史肌体。我一直觉得,家谱的价值远不止于家族史研究,它更像是一个社会史的缩影。徽州家谱,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个个勤劳智慧的徽商,他们如何在商海中搏击,又如何在故里维系家族的荣耀。而“叙事冲突”这个概念,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书中的内容绝非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对这些史料进行了深入的辨析和批判性的解读。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发掘这些冲突的?是家谱内部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还是家谱与其他史料(如地方志、契约文书等)的对照中产生的矛盾?抑或是不同家族、不同分支在家谱记录中的“话语权”争夺?这其中的逻辑和方法论,对我这个非专业读者来说,充满了吸引力。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作者是如何运用细致的考证和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那些被隐藏或被弱化的声音,从而还原出更加立体、真实的徽州宗族叙事。

评分

我对徽州文化一直情有独钟,从徽商的传奇到徽派建筑的雅致,再到新安理学的深邃,都深深吸引着我。而“家谱宗族史”则触及了徽州文化最核心的脉络之一。这本书的标题“叙事冲突”更是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我一直认为,历史不是死的,而是充满生命力的,而生命力往往体现在矛盾和张力之中。家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本身就承载着家族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而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立场的人对家族历史的叙述,必然会产生差异甚至冲突。我迫切地想知道,在徽州这样重视血缘和宗族观念的社会里,这种“叙事冲突”是如何体现的?是关于祖先的功绩?是关于财产的继承?是关于家族的荣耀?还是关于某些敏感的历史事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复杂、更加生动、充满人情味的徽州宗族世界,理解家族在历史变迁中的种种应对和选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