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澱豐厚,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傢級曆史文化名城。這裏是中華民族重要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最初發現地。相傳,大舜曾耕於曆山,唐宋八大傢之一的曾鞏在任北宋齊州(濟南)太守期間對此作過詳實考證,濟南亦有舜祠、舜井、娥英祠等舜跡遺存。春鞦戰國時期,濟南是齊魯文化的交匯之處,尚功利、求革新的齊文化和重仁義、尚倫理的魯文化在這裏有機融閤、兼收並蓄,長久地滋潤瞭濟南的地域文化、城市性格。秦漢以來,又有伏生傳《尚書》、婁敬謀國策、終軍請纓齣使南越、曹操相濟南等重大曆史人物、事件在這裏風雲際會,其中伏生口授《尚書》,對於填補秦始皇焚書坑儒形成的漢初文化真空起到瞭重要作用。隋唐北宋時期,濟南群星璀璨、人纔輩齣,名相房玄齡,名將秦瓊,高僧義淨,詩人崔融、員半韆、範諷等皆為一世俊傑,李白、杜甫、高適、蘇軾、蘇轍、曾鞏等名流文士或遊曆或仕宦於此,詩聖杜甫留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韆古佳句。南宋以後,濟南文壇更是頻升巨星,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邊貢、李攀龍、李開先,皆為一時領袖詩壇的大傢,再加上新城(今桓颱)王士稹、淄川蒲鬆齡(清初新城、淄川均為濟南府屬縣),可以說,宋、元、明、清四代,濟南文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令人矚目的重要地位。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給濟南留下瞭眾多文物古跡。長清孝堂山的東漢石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麵建築,石祠內的漢代石刻畫像具有彌足珍貴的曆史與藝術價值。建於隋大業年間的四門塔,是中國最古老的單層亭閣式石塔。位於長清的靈岩寺,唐代曾為中國四大名寺之一,寺內40尊泥塑羅漢,被梁啓超譽為“海內第一名塑”。此外,讓濟南人引以為豪的,還有甲天下的眾多湧泉。元代地理學傢於欽在《齊乘》中贊日:“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蓋他郡為泉一二數,此獨以百計。”眾泉噴湧,形成瞭“傢傢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觀,成就瞭濟南“泉城”美譽。更兼泉水匯流大明湖,湖在城中,城在景中;南部屏列如黛群山,泉溪淙淙,峰壑森秀。山、泉、湖、河、城有機融閤、交相輝映,濟南風光秀美如此,也就無怪古人贊嘆“濟南瀟灑似江南”,而“有心常做濟南人”瞭。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勝利結束,濟南的曆史翻開瞭嶄新的一頁。濟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古老的泉城煥發齣新的生機和活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彆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毫不動搖地抓好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同時,始終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擺在重要位置,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積極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人民群眾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得到鞏固,全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日益完善,文化産業實力顯著增強。當前,濟南的建設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上,進入瞭城市建設跨越提升、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社會事業全麵突破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對於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濟南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綜閤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個擁有悠久曆史的民族是幸運的,一個擁有悠久曆史的城市同樣如此。悠久的曆史文化是濟南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和資源優勢。堅持依托曆史、立足現實,尊重過去、麵嚮未來,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對待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挖掘、整理和科學揚棄,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是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和濟南齣版社等部門通力閤作,編輯齣版瞭這套“濟南曆史文化讀本”叢書,對於進一步挖掘濟南曆史文化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全市人民熱愛濟南、建設濟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對於更好地宣傳濟南、展示濟南,提高濟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2010年3月
這套《濟南曆史文化讀本》係列,我著實是花瞭些心思去翻閱的。第一本觸及我的是關於老街巷的敘述,它並非那種乾巴巴的年代考證,而是用一種極其生動、仿佛就置身其中的筆觸,描繪瞭這些古老街區昔日的模樣。我能清晰地想象到,在某個尋常的午後,陽光透過高高的屋簷,斑駁地灑在青石闆路上,孩童們追逐嬉鬧的聲音在巷子裏迴蕩,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偶爾還有一陣淡淡的茶香或炸物的氣息飄來。作者不僅僅是記錄瞭建築的變遷,更重要的是捕捉到瞭隱藏在這些街巷裏的生活氣息,那些傢長裏短,那些人情世故,都被細膩地描繪齣來,仿佛每一個磚瓦都承載著一段故事,每一個轉角都藏著一段迴憶。它讓我重新認識瞭濟南,不再是現代化的都市麵貌,而是擁有深厚底蘊的古老城市,那些被時光衝刷的印記,在作者的筆下重新煥發瞭生機。尤其是一些關於老店鋪、老手藝的描寫,更是讓我深感敬佩,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這些傳統技藝的傳承不易,而讀本中的記錄,無疑是對這份寶貴文化遺産的有力守護。
評分最後,我想談談這套書帶給我的整體感受。它像是一本精心編織的文化地圖,帶領我一步步深入瞭解濟南這座城市。從自然景觀到人文風情,從曆史人物到日常生活,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入口,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和品味濟南。我特彆欣賞作者的敘事風格,既有嚴謹的考證作為支撐,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文字流暢自然,引人入勝,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這本書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它不僅僅在講述“過去”,更是在連接“現在”與“未來”。通過對曆史文化的梳理和呈現,它激發瞭我對這座城市當下生活的思考,以及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憧憬。它讓我認識到,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現代建築或經濟成就,更在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人文精神。《濟南曆史文化讀本》係列,無疑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優秀作品,它讓我對濟南這座城市,有瞭更深沉的理解和更由衷的喜愛。
評分我一直對地域性的民俗文化情有獨鍾,而這套《濟南曆史文化讀本》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特彆是關於濟南民間節慶和傳統習俗的章節,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它沒有泛泛而談,而是選取瞭幾個代錶性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詳細介紹瞭在濟南地區,這些節日是如何被慶祝的,有哪些獨特的習俗和講究。我讀到瞭關於“送窮”、“走百病”等已經逐漸淡齣人們視野的傳統活動,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曾經熱鬧非凡的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能聽到鑼鼓喧天的聲音,看到人們臉上洋溢著的喜悅。書中還提及瞭一些關於食物的習俗,比如特定節日要吃什麼,為什麼要吃,這些細節都透露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讀完之後,我不僅對濟南的民俗有瞭更深的瞭解,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感悟,這些流傳韆年的習俗,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紐帶。
評分讀完關於濟南名泉的部分,我纔真正領略到這座“泉城”稱號的由來並非虛名。這本書沒有簡單地羅列泉水的數量和名稱,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眼名泉背後的曆史典故、文人雅士的題詠以及它們與城市發展之間的微妙聯係。我被那些關於趵突泉“三股水”噴湧的壯麗景象所描繪所吸引,仿佛能聽到那汩汩流淌的水聲,感受到那股源源不斷的力量。而對於黑虎泉,書中更是描繪瞭其“虎嘯泉”的威猛,以及與周邊居民生活的緊密關係,那裏不僅僅是水源,更是市井生活的一部分,是人們晨昏交替的見證。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鮮為人知的泉水傳說,這些傳說為本就神秘的泉水增添瞭更多奇幻的色彩,也展現瞭古代濟南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自然的敬畏。這種將地理景觀與人文曆史巧妙結閤的敘述方式,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枯燥的學習,而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探險。每一次翻閱,都能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泉水滋養下的濟南,那份獨特的靈動與魅力。
評分不得不說,《濟南曆史文化讀本》係列在曆史人物的選取和描繪上,也給瞭我不少驚喜。它避開瞭那些過於宏大敘事的人物,轉而關注那些在濟南曆史上留下印記,但可能不為大眾所熟知的個體。這些人物的故事,雖然不一定波瀾壯闊,但卻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時代的色彩。我被書中對那些為濟南城市發展做齣貢獻的普通人的描寫所打動,他們可能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工匠,一位教書育人的先生,或是一位慷慨捐助的商賈。作者通過細緻的考證和充滿人情味的筆觸,將他們的生平事跡展現齣來,讓我看到瞭一個城市的真正發展,是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和奉獻。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物的故事,往往與濟南的曆史事件、社會變遷緊密相連,通過他們的小故事,我仿佛能窺見大時代的脈絡。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方式,使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記錄,而是鮮活的生命畫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