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Joy Beatty Anthony Chen著 方敏 朱嵘译
定价:6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57152
出版日期:2017.01.01
需求文档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是导致很多软件项目终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状,本书主要侧重于以视觉化方式来表达软件需求,介绍了4大类22个可视化需求模型,旨在指导读者通过软件需求的视觉化模型来进一步明确需求,促进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软件项目的成功。本书取自需求领域两位专家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需求,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和可以帮助用户达成任务目标的软件产品。
目 录
第Ⅰ部分 需求模型介绍
第1章 需求建模语言入门 3
定义RML 3
传统软件需求实践的挑战 4
人脑的限制 4
图比文字更容易理解 5
需求模型 6
为什么不用UML 7
需求与设计 8
一个层面的需求是对另一个
层面的设计 8
确定业务的实际需要 9
定义需求 9
需求模型不等于游戏的结束 10
在项目中使用RML 10
其他资源 10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模型分类 12
目标、人员、系统和数据模型 13
目标模型 15
人员模型 16
系统模型 17
数据模型 18
参考文献 19
第Ⅱ部分 对象模型
第3章 业务目标模型 23
业务目标模型模板 24
例子 26
创建业务目标模型 28
使用业务目标模型 33
常见错误 36
相关的模型 37
练习 37
其他资源 38
参考文献 38
第4章 目标链 40
目标链模板 41
例子 42
创建目标链 45
使用目标链 52
常见错误 55
相关模型 55
练习 55
其他资源 56
参考文献 56
第5章 关键绩效指标模型 57
KPIM模板 58
例子 59
创建KPIM 60
使用KPIM 62
常见错误 64
相关的模型 65
练习 65
其他资源 66
第6章 特性树 67
特性树模板 68
例子 70
创建特性树 71
使用特性树 73
常见错误 75
相关的模型 76
练习 76
其他资源 77
参考文献 77
第7章 需求映射矩阵 78
RMM模板 79
例子 81
创建RMM 82
使用RMM 87
识别无关的需求或缺失的步骤 88
常见错误 89
相关模型 90
练习 90
其他资源 91
参考文献 92
第Ⅲ部分 人员模型
第8章 组织结构图 95
组织结构图模板 96
例子 98
创建组织结构图 99
使用组织结构图 102
常见错误 105
相关模型 106
练习 106
场景 106
其他资源 107
参考文献 107
第9章 处理流程 109
处理流程模板 110
例子 113
创建处理流程 115
使用处理流程 119
常见错误 121
相关模型 122
练习 123
其他资源 124
参考文献 124
第10章 用例 125
用例模板 126
创建用例 129
写主要路径 133
写替代路径 134
使用用例 135
常见错误 139
相关模型 140
其他资源 141
参考文献 142
第11章 角色权限矩阵 143
角色权限矩阵模板 144
例子 145
创建角色权限矩阵 146
使用角色权限矩阵 151
常见错误 154
相关模型 154
练习 154
其他资源 155
第Ⅳ部分 系统模型
第12章 生态系统图 159
生态系统图模板 160
例子 162
创建生态系统图 164
确认系统 164
使用生态系统图 166
常见错误 167
相关模型 168
练习 169
其他资源 169
参考文献 170
第13章 系统流程 171
系统流程模板 172
例子 174
创建系统流程 175
使用系统流程 178
推导需求 178
常见错误 180
相关模型 180
练习 180
其他资源 181
第14章 用户界面流程 182
UI流程模板 183
例子 184
创建UI流程 185
决定屏幕的范围 186
使用UI流程 190
常见错误 192
相关模型 192
练习 193
其他资源 193
参考文献 193
第15章 显示-动作-响应 195
DAR模型模板 196
例子 198
创建DAR模型 201
使用DAR 204
常见错误 206
相关模型 207
练习 207
其他资源 208
参考文献 208
第16章 决策表 210
决策表模板 211
例子 212
创建决策表 213
使用决策表 217
常见错误 218
相关模型 219
练习 219
其他资源 220
参考文献 220
第17章 决策树 221
决策树模板 222
例子 224
创建决策树 225
常见错误 230
相关模型 230
练习 231
其他资源 231
参考文献 231
第18章 系统界面表 233
系统界面表的模板 234
例子 234
创建系统界面表 235
使用系统界面表 237
常见错误 238
相关模型 238
练习 239
第Ⅴ部分 数据模型
第19章 业务数据图 243
BDD模板 244
例子 247
创建BDD 248
常见错误 255
相关模型 255
练习 256
其他资源 256
参考文献 256
第20章 数据流图 258
DFD模板 259
例子 259
创建DFD 260
使用DFD 262
常见错误 265
相关模型 266
练习 266
其他资源 267
参考文献 267
第21章 数据字典 268
例子 274
创建数据字典 276
相关模型 280
练习 281
其他资源 281
参考文献 282
第22章 状态表 283
例子 285
使用状态表 287
常见问题 290
相关模型 291
练习 291
其他资源 292
参考文献 292
第23章 状态图 293
状态图模板 294
例子 295
创建状态图 296
常见问题 299
相关模型 300
练习 300
其他资源 301
参考文献 302
第24章 报告表 303
报告表模板 304
例子 306
创建报表 308
确定报告 308
常见错误 312
相关模型 312
练习 313
第Ⅵ部分 大局图中的模型
第25章 项目模型的选择 317
根据项目阶段选择模型 317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模型 321
关于读者的思考 333
修改模型 334
练习 335
第26章 模型的综合应用 336
很多不同的视图 336
使用多个模型 337
需求架构 338
模型计划 340
相关模型 341
练习 352
第Ⅲ部分 附录
附录A 快速查找模型表格 355
附录B 一般性模型指南 357
附录C 练习答案 359
| 内容简介 | |
| 作为**的软件需求工程,书,经由需求社区两大知名结对全面修订和更新,覆盖新的主题、实例和指南,多方面讨论软件项目所涉及的所有需求开发和管理活动,介绍当下的所有实践。书中描述实用性强的、高效的、经过实际检验的端到端需求工程管理技术,通过丰富的实例来演示如何利用*佳实践来减少订单变更,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开发成本。书中的用例、业务规则和商业工具全面修订以体现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本书尤其适合具备一定软件开发过程经验的业务分析师、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和其他软件项目涉众。 |
| 目录 | |
| 第Ⅰ部分软件需求的3W(什么、为什么和谁) 第1章软件需求的本质 第2章从客户角度审视需求 第3章需求工程YOU秀实践 第4章业务分析师 第Ⅱ部分需求开发 第5章建立业务需求 第6章倾听用户的心声 第7章需求获取 第8章理解用户需求 第9章照章办事 第10章记录需求 第11章写出YOU秀的需求 第12章一图胜千言 第13章具体指定数据需求 第14章功能需求以外 第15章通过原型来减少风险 第16章要事优先:设定需求优先级 第17章确认需求 第18章需求的重用 第19章需求开发之外 第Ⅲ部分具体项目类别的需求 第20章敏捷项目 第21章改进型和替换型项目 第22章软件包方案项目 第23章外包项目 第24章业务过程自动化项目 第25章业务分析项目 第26章嵌入式和其他实时系统项目 第Ⅳ部分需求管理 第27章需求管理实践 第28章需求变更 第29章需求链中的链接 第30章需求工程工具 第Ⅴ部分需求工程的实 第31章改进需求过程 第32章软件需求和风险管理 尾声 附录A当前需求实践自评 附录B需求问题问诊指南 附录C 范例需求文档 词汇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软件需求(第3版) |
| 作者: | (美)卡尔·魏格斯(Karl Wiegers),(美)乔伊·贝蒂(Joy Beatty) 著;李忠利,李淳,孔晨辉 等 译 著 [译者]李忠利//李淳//霍金健//孔晨辉 译 |
| 译者: | 李忠利//李淳//霍金健//孔晨辉 |
| 市场价: | 99元 |
| ISBN号: | 9787302426820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3-01 | 版次:3 | 页数:546 |
| 印刷时间:2016-03-01 | 印次:1 | 字数:656千字 |
这本书实在是太全面了!从最基础的“什么是软件需求”讲起,到如何有效地进行需求收集,再到需求的记录、分析、管理和验证,每个环节都涉及得非常深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需求冲突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识别和管理需求变更。作者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概念。书中对不同类型的需求(如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领域需求等)的区分和阐述也非常清晰,帮助我理清了需求的概念和范畴。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入门指引;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也能从中找到不少启发和优化实践的地方。它就像一本字典,可以随时翻阅,解决在需求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书中对需求文档的撰写规范也有详细的指导,这对于我们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至关重要。读完之后,我对软件需求工程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相信能够大大提升我参与项目时对需求的把控能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用户故事和敏捷开发是现代软件开发绕不开的话题,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满足。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非常务实地讲解了如何在敏捷环境中进行需求管理。从最基本的“What is a user story?”到如何编写“As a [type of user], I want [some goal] so that [some reason]”格式的故事,再到如何进行用户故事的拆分、细化和优先级排序,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INVEST”原则的讲解,这让我对如何写出高质量的用户故事有了更明确的标准。同时,书中也强调了用户故事不仅仅是文档,更是沟通的起点,如何通过“三 amigos”(产品负责人、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的协作来充分理解和实现故事,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让我明白,在敏捷开发中,需求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产出。这本书帮助我打破了传统瀑布式开发对需求的刻板印象,让我能够以更灵活、更迭代的方式来处理软件需求。对于任何想要在敏捷环境中提升需求工程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必读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框架来理解和实践软件需求工程。它从“为什么需要软件需求”这个根本问题出发,层层递进,涵盖了从需求获取、分析、规格说明、验证到变更管理的全过程。书中对各种需求获取技术(如访谈、问卷、原型法、集思广汇法等)的优缺点分析非常透彻,让我能够根据实际项目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此外,对于需求规格说明,它不仅介绍了不同风格的文档(如SRS),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需求,避免模糊性和歧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需求验证的部分,它强调了多种验证手段的重要性,包括评审、原型演示、测试驱动开发等,这帮助我认识到需求质量的保证是一个多方参与、持续迭代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需求工程不仅仅是编写文档,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帮助我建立起对需求工程的宏观认识,并为我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面对复杂的需求挑战。
评分我一直觉得,软件需求分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而这本书则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需求分析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梳理了需求分析的核心活动,如理解业务目标、识别用户、定义功能和非功能需求,还深入探讨了许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例如,书中对“隐性需求”的分析和挖掘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很多时候,用户自己也无法清晰地表达所有需求,这就需要分析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它还介绍了如何使用各种分析技术,如差分分析、根本原因分析等,来确保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书中对需求优先级排序的讨论也非常精彩,它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需求分析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需要与用户、开发团队、测试团队进行密切协作的过程。它强调了沟通和协作在需求分析中的关键作用,这对于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项目成功率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将“可视化”这一概念贯穿了整个软件需求过程,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传统的需求文档往往是枯燥的文字堆砌,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示、模型(如用例图、类图、状态图、流程图等)来呈现需求,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它不仅教我如何画图,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通过这些可视化工具来更好地理解、沟通和验证需求。书中对不同可视化模型的适用场景和绘制要点都有详尽的讲解,比如如何用泳道图来清晰展示不同角色之间的交互,如何用状态机图来描述复杂对象的行为变化。这些模型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思考需求的框架,帮助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需求,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遗漏。而且,书中对用户故事的引入和讲解也非常及时,贴合了当前敏捷开发的主流趋势。它教会我如何写出清晰、简洁、可执行的用户故事,并将其与更详细的需求联系起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视化与敏捷化并重的风格,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有趣,并且学到的知识能够立刻派上用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