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Oracle 12c数据库管理 [美]Darl Kuhn,苏宝龙 97871153

深入理解Oracle 12c数据库管理 [美]Darl Kuhn,苏宝龙 9787115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Darl Kuhn,苏宝龙 著
图书标签:
  • Oracle
  • 数据库
  • 12c
  • 数据库管理
  • SQL
  • PLSQL
  • 性能优化
  • 数据仓库
  • 备份恢复
  • 高可用性
  • 运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远慧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55409
商品编码:1210927888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温馨提示: 我店与出版社联袂推出特价馆配图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低价格,优品质的书籍。 请认准书背封底直径为1厘米方型或圆型的小孔,此为正版馆配图书的标志。 极少数图书可能略有磨损但不影响您阅读!个别图书的光盘为原盘复刻。 如阅读过程中发现图书光盘无法正常读取,本店会积极协助您网传处理。

基本信息

书名:深入理解Oracle 12c数据库管理

定价:119.00元

售价:70.21元,便宜48.79元,折扣59

作者:Darl Kuhn,苏宝龙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15355409

字数:994000

页码:6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深入理解Oracle 12c数据库管理》全面覆盖DBA行业知识,深入细致地介绍了Oracle 12c数据库管理工作,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供高效运行数据库所需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适合各个层次的Oracle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或DBA。

目录


作者介绍


Darl Kuhn Oracle公司DBA,资深数据库专家,兼职在瑞吉斯大学教授Oracle课程。曾著有多本IT技术图书,包括《Oracle Database 11g性能优化攻略》(升级版《Oracle Database 12c性能优化攻略》也即将推出中文版)、《Oracle索引技术》等。

文摘


序言



《高效Oracle数据库架构:性能调优与高可用性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专为经验丰富的Oracle数据库管理员、性能调优工程师以及系统架构师量身打造,旨在深入剖析Oracle数据库的核心架构,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阐述如何构建兼具极致性能和卓越高可用性的数据库解决方案。本书并非对某个特定版本的功能进行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着重于揭示Oracle数据库在底层运行机制、内存管理、I/O子系统、并发控制、优化器决策以及高可用性集群技术等方面的深刻原理,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Oracle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思维。 第一部分:Oracle数据库核心架构透视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Oracle数据库复杂的内部世界,从更宏观和微观的层面理解其运作机制。 进程与内存结构深度解析: 系统全局区(SGA)的奥秘: 我们将详细解析SGA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数据库缓冲区缓存(Buffer Cache)、共享池(Shared Pool)、日志缓冲区(Redo Log Buffer)、大型池(Large Pool)、Java池(Java Pool)以及流池(Stream Pool)。重点将放在理解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缓存数据、执行SQL语句、管理内存分配以及支持数据库的各种服务。特别是数据库缓冲区缓存的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多线程多进程(MMON、MMNL)以及各种缓存的命中率与失效机制,将成为深入探讨的焦点。 进程全局区(PGA)的精细化管理: 剖析用户进程(User Processes)、服务器进程(Server Processes)以及后台进程(Background Processes)的各自职责。深入理解PGA在排序、哈希连接、位图操作等方面的内存分配策略,以及其与SGA之间的交互关系。 后台进程的协同作用: 详细阐述数据库写入器(DBWn)、日志写入器(LGWR)、检查点进程(CKPT)、系统监控进程(SMON)、进程监控进程(PMON)等关键后台进程的功能、工作流程及其对数据库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例如,DBWn的脏块写出策略、LGWR的日志缓冲写入时机、CKPT与SMON的协同完成检查点操作等。 I/O子系统优化: 存储结构与性能关联: 探讨Oracle数据库如何与底层存储设备交互,包括裸设备(Raw Devices)、ASM(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以及文件系统(File Systems)。分析不同存储策略对I/O性能的影响,例如顺序读写、随机读写、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和吞吐量(Throughput)的概念及其在Oracle中的体现。 I/O路径的优化: 深入研究Oracle的I/O堆栈,包括操作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和硬件。分析I/O延迟的常见瓶颈,并提供识别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如I/O调度器选择、多路径I/O配置、存储阵列性能调优等。 并发控制与事务处理: 锁机制的精细理解: 深入剖析Oracle的锁机制,包括对象锁、行级锁、表级锁以及各种细粒度的锁类型(如TX锁、TM锁、SS锁等)。理解锁的请求、授予、等待以及死锁的发生机制,并学习如何通过分析锁等待事件来诊断和解决并发问题。 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详细讲解Oracle MVCC的工作原理,包括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s)/撤销表空间(Undo Tablespace)的作用、SCN(System Change Number)的生成与使用、读一致性(Read Consistency)的实现。分析不同事务隔离级别(如READ COMMITTED, SERIALIZABLE)对并发性能的影响。 第二部分:高性能数据库架构设计与调优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对Oracle核心架构的深刻理解,设计和构建高性能的数据库系统。 SQL性能调优的艺术: SQL执行计划的深入解读: 学习如何全面分析SQL执行计划,包括访问路径(Access Paths)、连接方法(Join Methods)、过滤条件(Predicates)、成本评估(Costing)等。理解优化器(Optimizer)的工作原理,例如基于规则的优化器(RBO)和基于成本的优化器(CBO)的差异,以及统计信息(Statistics)的重要性。 统计信息的收集与维护: 详细讲解各种收集统计信息的方法(如DBMS_STATS包),包括全表扫描、增量收集、直方图(Histograms)的创建与管理。理解过期统计信息对优化器决策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统计信息收集策略。 索引策略的优化: 深入探讨各种索引类型(如B-tree索引、位图索引、函数索引、全文索引、全文索引)的适用场景和性能特点。学习如何根据查询模式和数据分布选择合适的索引,以及索引维护(如索引重建、碎片整理)的最佳实践。 SQL重写与 Hints 的运用: 掌握SQL重写技巧,包括表连接顺序调整、子查询转换为连接查询、消除笛卡尔积等。理解并谨慎使用SQL Hints,将其作为优化器决策的辅助手段,而非替代品。 等待事件分析与性能瓶颈定位: 详细列举并分析常见的Oracle等待事件,例如CPU等待、I/O等待、锁等待、网络等待等。通过AWR(Automatic Workload Repository)、ASH(Active Session History)等工具,精准定位数据库性能瓶颈。 内存与I/O调优策略: SGA与PGA的动态调整: 根据实际工作负载,动态调整SGA和PGA的大小,以实现最佳的缓存命中率和内存利用率。探讨数据库缓冲区缓存大小、共享池大小(包括库缓存和数据字典缓存)的调优技巧。 I/O性能的基准测试与调优: 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如Orion、IOzone)对存储子系统进行基准测试,识别I/O瓶颈。结合ASM的特性,进行磁盘组设计、条带化(Striping)和镜像(Mirroring)配置优化。 RAC环境下的I/O优化: 在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RAC)环境中,重点关注全局缓存一致性(Global Cache Coherency)以及跨节点I/O的优化,如GC(Global Cache)等待事件的分析。 架构设计原则: 数据库分区(Partitioning)的实践: 深入理解各种分区策略(如范围分区、列表分区、哈希分区、复合分区)的优势与劣势,并学习如何根据数据增长和查询模式设计合理的分区方案,以提升查询性能和管理效率。 物化视图(Materialized Views)的应用: 掌握物化视图的设计与优化,如何通过物化视图预计算复杂查询结果,显著提升报表和分析型查询的性能。 第三部分:高可用性与灾难恢复(HA/DR)解决方案 本部分将为读者提供构建坚不可摧的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指导。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RAC) 的深入理解与部署: RAC架构与集群资源管理: 详细解析RAC的集群互联(Interconnect)、集群注册(Cluster Registry)、集群时间同步(Cluster Time Synchronization)等关键技术。理解OCR(Oracle Cluster Registry)和VOTING DISK的作用。 RAC实例与节点管理: 学习RAC实例的启动、停止、故障转移(Failover)过程。理解服务(Services)在RAC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服务实现应用程序的透明故障转移。 RAC性能调优: 重点分析RAC环境下的性能问题,特别是缓存融合(Cache Fusion)机制带来的挑战,如GC GC/CR等待、enqueue等待等。提供针对性的调优策略。 Data Guard 的高级应用: Data Guard 架构与配置: 深入解析物理备库(Physical Standby)、逻辑备库(Logical Standby)和Snapshot Standby的配置与管理。理解redo传输(Redo Transport)和redo应用(Redo Apply)的详细过程。 Data Guard 模式选择与切换: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Data Guard保护模式(如Maximum Performance, Maximum Availability, Maximum Protection)。学习和实践各种切换(Switchover)和故障转移(Failover)场景。 Data Guard Broker 的自动化管理: 掌握Data Guard Broker的功能,实现备库的自动化管理、监控和故障恢复。 其他高可用性技术: Oracle GoldenGate 的同步与复制: 介绍GoldenGate在实时数据复制、异构数据库集成、零停机迁移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与Data Guard的协同作用。 RMAN (Recovery Manager) 的高级备份与恢复: 深入讲解RMAN的备份策略(全量、增量、累积)、介质管理、块级别恢复(Block-Level Recovery)、数据文件损坏检测与修复。 数据库闪回(Flashback)技术的运用: 学习如何利用Flashback Query、Flashback Table、Flashback Database等功能,快速定位和恢复错误数据,大大缩短恢复时间。 灾难恢复策略的规划与演练: RTO/RPO的定义与实现: 理解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的概念,并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相应的HA/DR策略。 多站点灾难恢复方案: 探讨如何结合RAC、Data Guard以及其他技术,构建多站点、跨地域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灾难恢复演练的实践: 强调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恢复方案的可行性,并不断优化流程。 本书的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深入剖析Oracle数据库的内在原理,更提供大量实际案例和调优思路,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底层机制: 摆脱了对表面功能的罗列,深入挖掘Oracle数据库的生命周期、内存管理、I/O路径等核心机制,为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 面向高级用户: 目标读者为对Oracle数据库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专业人士,能够理解更深层次的技术细节和复杂的调优场景。 提供系统性思维: 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从架构设计、性能调优到高可用性保障的系统性Oracle数据库管理思维。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能够更从容地应对Oracle数据库在性能、可用性和可伸缩性方面遇到的挑战,成为一名真正具备深度洞察力的Oracle数据库专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并非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只是简单罗列API和配置参数。相反,它以一种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却又不失实践性的方式,深入探讨了Oracle 12c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诸如多租户架构、内存管理、I/O优化等核心概念时,那种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论述方式。这种深入的解析,让我得以从根本上理解这些功能的运作原理,而不仅仅是知道如何去配置它们。这对于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性能瓶颈和复杂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解决思路。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的Oracle用户,我一直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在理论讲解扎实的基础上,书中穿插了大量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步骤,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易于理解。这对于像我一样,希望将所学知识快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每一次遇到新的技术难题,我都会翻阅这本书,总能从中找到启发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值得信赖的“老朋友”,随时为我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评分

这本书在处理Oracle 12c的性能调优部分,表现得尤为出色。它没有流于俗套地给出一些通用的性能优化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了Oracle 12c在查询优化器、执行计划生成、SQL语句调优等方面的内在逻辑。通过对这些底层机制的详细解读,我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个SQL语句会产生低效的执行计划,更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优化。此外,书中对AWR、ASH等性能诊断工具的使用,也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性能数据,从而快速定位和解决生产环境中的性能问题,这对于保障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评分

对于Oracle 12c新增的诸多特性,如容器数据库(CDB)和可插拔数据库(PDB)的管理,这本书也给予了详尽的指导。它不仅介绍了如何创建、管理和迁移PDB,更深入地分析了CDB架构带来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在实际环境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隔离和管理。我尤其受益于书中关于安全加固和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的讲解,这些都是Oracle DBA在企业级应用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通过学习这些章节,我对如何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Oracle 12c数据库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扎实的准备。

评分

作为一个Oracle DBA,寻找一本能真正让我“深入理解”的Oracle 12c管理书籍一直是我的目标。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介绍新功能、命令集的大部头,但真正能剖析其背后原理、讲解最佳实践、并提供实战指导的却屈指可数。当我看到《深入理解Oracle 12c数据库管理》的宣传时,我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我梳理12c核心概念、提升管理技能的“宝典”。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指南,而是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我穿越Oracle 12c错综复杂的内部机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