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特别是华尔街顶ji投行,总是笼罩着神秘的光环。这些传说中金融行业金字塔顶的精英们工作内容到底什么?他们的收入有多高?他们真的忙得日夜颠倒吗?想加入投行要有很高的智商吗?参加投行的面试会被问到什么样的问题呢?你想要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你需要一个行业内的朋友跟你聊聊经验之谈。本书作者曾在华尔街顶ji投行任职,又在顶ji大学指导学生就业,这么一个亦师亦友的好选择,想了解投行的人不能错过。
投行执业需要哪些必备知识?
如何才能成为投行业务专家?
投行的薪水到底有多高?
投行的工作节奏是什么样的?
成绩好就能进投行吗?
面试中会被问到什么问题?
关于投行你可能有许多问题要问,你需要的是一个行业内的朋友,一个有过这些经历,并且愿意和你分享如何进入投行,如何步步进阶的人。更理想的情况是,这个朋友还很有当老师的天赋,能够用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的方式告诉你所需的必要信息。
好消息是:你有这样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安德鲁·古特曼。在他的这本著作中,你将了解:
· 与投资银行相关的所有重要理论和实践知识。
· 初级投行员工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
· 针对如何找到投行工作的宝贵提示。
· 会计、金融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知识。
· 快速学习估值和财务建模的窍门。
· 兼并与收购和杠杆收购的详细讲述。
· 整个招聘和面试流程的介绍。
· 150余个技术面试问题。
安德鲁·古特曼,曾在多家华尔街顶ji投行任职,任职期间领导或者协助执行多笔兼并与收购、重组以及融资交易,客户来自多个商业领域。古特曼先生是www.ibankingfaq.com的创始人,该网站是访问量zui大的专注于投行相关话题的网站。他也在自己创办的Institute for Finance中教授金融和投行课程。他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职业导师,负责指导对投行事业感兴趣的MBA和EMBA学生。古特曼先生先后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经济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第1章投资银行简介/1
什么是投资银行/2
投资银行的核心部门/3
投资银行部简介/8
投资银行交易的种类/8
推介/12
投资银行的类型/17
投资银行部的组织结构/21
投行人的生活/23
投资银行的等级制度/23
投行人的工作/30
投行人的生活方式/34
跳槽机会/47
常见问题/50
第2章会计概述/56
会计简介/57
财务会计/57
税务会计/57
管理会计/58
通用会计准则/58
利润表/59
收付实现制/59
权责发生制/60
利润表简介/61
资产负债表/70
资产/71
非流动资产/73
负债/74
股东权益/76
其他资产负债表项目/77
现金流量表/84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85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86
融资活动的现金流/87
现金流量表样例/87
3张财务报表的钩稽关系/89
如何理解3张财务报表的钩稽关系/89
案例/90
课后问题/99
第3章金融概述/101
金融系统/101
储户/102
借方/103
金融机构/103
金融原理/108
货币的时间价值/108
风险和回报/110
贴现率和资金的机会成本/111
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112
公司金融简介/115
决定1是否要投资/116
决定2如何为投资提供资金/122
资本结构/127
如果没有好的投资怎么办/130
证券定价/132
债券/132
股票/141
期权和认股权证/143
课后问题/147
第4章财务报表分析/149
财务信息来源/150
SEC文件介绍/150
SEC文件的种类/151
10-K概述/154
10-Q概述/158
其他信息来源/160
财务报表分析/162
比率分析概述/163
增长统计数据/163
盈利能力比率/165
回报比率/167
信贷比率/169
经营比率/171
分析不同的时间周期/173
财年/173
财政季度/174
年初至今/174
zui近的12个月/174
日历化/176
财报常规化/178
非经常性项目/179
识别要调整的项目/180
调整利润表/180
课后问题/182
第5章估值/184
估值介绍/185
主要的估值方法/187
企业价值/187
估值倍数和相对价值/195
可比公司分析法/200
第yi步:选择可比公司/201
第二步:展开可比公司的财报/206
第三步:财报常规化/208
第四步:计算估值倍数/208
第五步:分析和使用合适的估值倍数对公司估值/212
先例交易分析法/217
第yi步:选择可比收购交易/218
第二和第三步:展开并且常规化被收购的可比公司的财报/220
第四步:计算估值倍数/221
第五步:分析和使用合适的估值倍数对公司估值/225
贴现现金流分析法/226
第yi步:预测自由现金流/227
第二步:预测终值/229
第三步:估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231
第四步:对预测的现金流和终值进行贴现/240
第五步:进行敏感性分析/243
贴现现金流分析法结论/245
估值结论/246
估计股权价值/248
估值的其他注意事项/249
其他估值方法/252
课后问题/254
第6章财务建模/256
综合现金流模型概述/257
建模zui佳实践/258
给模板编排格式/265
循环/268
建立综合现金流模型/271
第yi步:了解公司/272
第二步:展开历史财务报表并将其常规化/273
第三步:计算关键增长数据和财务比率/274
第四步:选择模型假设/276
预测财务报表/281
检查模型与分析结果/300
课后问题/303
第7章兼并与收购/305
兼并与收购概述/306
收购的原因/306
兼并与收购的机制/311
兼并与收购的程序/315
M&A;卖方程序/315
投行人在买方M&A;交易中的职责/322
兼并与收购分析/323
增长稀释分析/324
贡献分析/333
多种价格分析/334
课后问题/335
第8章杠杆收购/336
杠杆收购概述/337
杠杆的奇迹/337
私募股权公司概述/339
投行人的职责/342
杠杆收购标的/342
杠杆收购周期/343
杠杆收购建模/344
杠杆收购模型建立的步骤/345
第yi步:输入收购和退出假设/345
第二步:输入资金的来源和使用/347
第三步:创建备考资产负债表/350
第四步:创建模型/354
第五步:进行杠杆收购分析/354
杠杆收购分析结论:是否执行交易/361
课后问题/362
第9章招聘流程与面试技巧/363
投资银行看重什么特质/364
以往的成就/365
对成为投行人的兴趣/366
智力水平和分析能力/367
技术知识/368
沟通技巧和性格/368
招聘流程/369
暑期实习的招聘/369
全职职位招聘/371
简历和求职信/374
简历/375
求职信/381
建立关系和信息面谈/383
招聘会/383
与投行人接触并建立关系/386
信息面谈/388
猎头/389
面试/390
准备面试/391
安排面试/391
面试的建议/392
匹配度(定性)面试问题/393
技术面试问题/406
智力题/410
面试之后/412
得到聘任成为投行人/415
多个工作机会之间的选择/416
结论/420
致谢/421
在前言中,我们讲过要在招聘流程中取得成功,需要对投行有所了解。我们也指出了知道你所面临的是什么,以及要有切合实际的期望的重要性。以我给想进投行的人当老师的经验来看,大部分本科生和MBA学生对这个行业都有许多相同的误解。为了帮助你了解投行到底是什么以及当投行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在本章的zui后回答一些常见的问题。(1)如果我喜欢关注股票市场,热爱股票市场投资,那么我是否适合投行?
这个问题很简单,不适合。投行的日常工作实际上与股票市场没有什么关系。的确,股票市场对投行业务有影响,并且作为分析师或者经理,你的确要分析一家公司的股票价值。但是,如果你对股票市场和投资感兴趣,你zui好从事资产管理、交易或者股权分析工作。
(2)投行人是否真的给公司做顾问?
本章前面提到过,投资银行部的另一个名称是咨询部,因此答案很明显。但是实际上答案没有那么清楚。
从狭义上说,投行人确实对交易的某些方面提供建议,比如估值、融资结构。现实中,客户付钱让投行人做的事情不是给出建议,而是执行交易。实际上,很少是因为投行人建议才出现一笔交易。大部分时候,客户希望进行一笔交易,然后才聘请投行人。如果你对给公司提供战略建议感兴趣,你zui好到战略咨询公司工作,比如麦肯锡(Mckinsey)。
(3)投行会不会教我商业知识?
投行会教你许多金融知识的小分支,这些只是商业的细枝末节。投行不会教你太多销售、营销、经营、产品研发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常对于经营和发展一家公司非常重要。
考虑到投行人的薪资水平和内在个性,他们往往把金融看作至高无上的,认为经营公司很简单,并且认为大部分CEO都很蠢。有些CEO确实很蠢,但是经营一家成功的公司要比执行一笔M&A;交易难得多。长话短说,如果你真正想做的是了解商业,那么就去大公司寻找管理培训生的机会,在不同部门轮岗,经营一家公司,成为CEO。你总是可以聘请投行人来帮你执行交易。
(4)投行人的工作有挑战吗?是智力上的挑战吗?
投行人的工作在某些方面确实有挑战:与难以应付的人打交道会很有挑战;凌晨3点调试模型会很有挑战;在连续工作36小时之后写一份有条理的行业简报会很有挑战;在一周都没怎么睡觉的情况下,给世界500强公司CEO做推介的时候不要睡着会很有挑战。
提高学习能力对智力是一种挑战,尤其是考虑到一般新的分析师和经理都是直接上战场,并没有得到多少指导。但是你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学到的不是会计或者金融理论,也不是估值技巧或者各种交易结构。你真正学到的是如何成为一名投行人:如何关注细节、如何处理演讲稿的格式、如何起草专业的电子邮件。
一旦知道要做什么,大部分投行人不会觉得有太多智力上的挑战。人们总是喜欢说投行不是什么高深的学科,确实是这样,你不会用到四年级之后的数学知识。对于初级投行人,偶尔要建立详细的、复杂的财务模型。但是也就这么多。总结一下,投行有挑战的是生活方式,而不是工作本身。
(5)投行为什么不雇更多的人少付每人工资呢?
答案有3个方面。第yi,投行的文化是努力工作。如果人们真的努力工作,承受巨大的压力,做出巨大的牺牲,那么需要得到相应的薪水。
第二,投行交易的本质是它们往往节奏非常快,并且需要快速完成工作,周转时间很短。这意味着你只需要很少几个对交易非常了解的人来按时完成工作。通常新人没有时间来磨合。此外,一些工作,比如财务建模,没有办法轻易从一个投行人转手给另一个。
第三,如果我是投行高层,我希望只有一个人来负责整个工作,这样的话,如果工作没有完成或者出了问题,我知道找谁问罪。
(6)投行环境是不是努力工作,尽情享乐?
许多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人,尤其是交易员,称自己奉行努力工作,尽情享乐。但是投行不是这样。你确实要努力工作,但是你很少能尽情享乐,甚至根本无法享乐。一些分析师确实在凌晨3点下班后去夜店,但是他们是例外。大部分投行人只想赶快回家睡觉。
(7)投行的薪酬真的很高吗?
是,也不是。即使考虑到近期的趋势,不管是初级员工还是高层,投行的薪酬几乎比其他所有本科生和MBA学生能找到的工作薪酬都高。但是也远不及私募股权公司、对冲基金公司或者自己创业高。不过,投行薪酬相比买方波动不大,并且风险比创业小得多。基本上投行是很保险的赚大钱的方法,但是不是多得惊人的钱。考虑到我们生活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没有什么是绝对保险的。
(8)投行人是不是都能去私募股权公司?
作为大型投行或者备受推崇的精品投行的分析师,你有很大机会进入私募股权公司。经理或者更高级别的人员,想这样跳槽就很难了。
(9)优秀的初级员工所需的技巧是不是优秀的投行高层所需要的?
这是投行内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能够建模和能够很好地给客户做推介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分析师需要有良好的态度、很强的分析能力,以及埋头苦干的精神。成功的董事总经理非常有说服力,他们能坚持不懈地销售,也很擅长玩“政治游戏”。两者的技能几乎完全相反。
(10)投行对社会有好处吗?
社会需要投行吗?需要。公司发展需要钱,投行能帮它们融资。我们需要这么多投行来抢业务、抢客户吗?不需要。公司到底应不应该做收购?可能不应该。zui优秀zui聪明的学生应不应该成为投行家?肯定不。过去20年里,投行和其他所有金融机构一样,变得太大,薪酬太高。现在两者都在缩减,并且可能会持续缩减。但是这一行业永远不会消失。
所以,让我用其他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成为投行人你能拯救世界吗?显然不能。投行只不过是份工作。除了对你要求很高并且薪水很高以外,它和其他大部分工作一样,你只是在做你那一小部分工作来让世界照常运转并且维持你的生活,同时追求更好的生活。
(11)你为投行所做的牺牲到底值不值得?
这是非常重要非常难回答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放到现在才讲它的原因。答案当然是视情况而定。取决于什么呢?当然是你。大多数对投行感兴趣的人可以分成3类:
�r 应聘分析师职位作为进入买方的跳板。
�r 应聘经理职位作为进入买方或者其他行业的跳板。
�r 把投行当作长期事业。
我们来讨论一下投行对于每一类人的利与弊。
……
多年以前,在进入商学院就读的第二年秋天,我参加了一家精品投行安排的zui后一轮面试。面试的前一晚,来自不同学校的所有面试者受邀参加晚宴,以便于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晚宴在曼哈顿中心一家很好的意大利餐厅的私人包间举行,并且给我们安排好了座位,每桌有6个人,3个银行家、3个学生。
晚宴开始前,我们桌上的一个面试者问我是否准备好明天的面试了,我试着让自己听上去不那么自大地说“当然”。总的来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不错的面试者。
“你用什么资料准备技术问题面试的?”我这友好的同桌接着问。
“啊?”
“你不知道明天的面试中有一场是纯技术问题?这家公司是以刁难的技术面试而著称的呀。”老实说,我记不起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但我的确记得我当时想,算了,至少我吃了一顿美味的晚餐。
我的面试从第二天早上9点开始。第yi场是匹配度面试,结果还不错,小菜一碟。下一场是技术问题。
我记得我走进一间小办公室,看见一个个子矮小的人坐着把脚跷在桌子上,手里拿着一张纸,看起来很凶。他年纪不大,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位分析师,然而事后才了解到他是副总裁。他看着手里的那张纸,开始一个接一个地问我技术问题。
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计算企业价值的,还有一些关于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Black�睸choles model)输入变量的问题,另一些是关于净经营亏损的贴现。我试着从我在商学院第yi个学期所学的会计和金融课程中,回忆我所能记起来的知识(虽然也没记起多少),前一晚上的宿醉也只能帮倒忙。面试结束了,我不能确定他是否问完了所有问题,或者他对我感到失望就结束了。
我继续参加那个早上接下来的面试,都很简单,事情都会在你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再损失的时候变得简单。我很幸运,结果很好,我zui终拿到了那家公司的工作机会,在那做了大约3年的经理(associate)。
无须赘言的是,我对投行面试的准备不是很充分。我写此书的目的是确保你们准备充分。
本书概述
投行职位的竞争相当激烈,在面试中取得成功并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需要3种知识。第yi,你必须了解这个行业。你需要了解投行都做什么业务,投行从业者都做什么工作。如果你对投行的了解很肤浅,就没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
第二,你需要对会计和金融有基本的理解,有财报分析、估值和财务建模的核心技能,并且可以与人讨论兼并与收购(包括杠杆收购)。作为投行面试流程的一部分,你回答技术问题的好坏会受到评判。同时你需要理解投行从业者工作所需要的理论和原理,你需要理解的知识远远超过通常学校所教授的。你需要知道投行从业者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和原理为客户提供顾问服务并且执行交易。这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在现实世界中,以及在投行从业者的世界中,人们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你需要为招聘和面试流程做好准备。你要了解投行在寻找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是如何评估你的。你需要知道如何使你的简历与众不同,如何讲自己的故事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候选人。你要知道如何获得面试机会,以及如何把面试变成工作机会。
本书的目的是介绍投行所要求的基础技能,帮助你准备投行的招聘和面试。我们将从深度讨论投行领域,以及投资银行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始。接下来本书的大部分内容着重于教你作为投行从业者需要知道的技术知识,从zui基础的会计和金融知识开始,逐渐上升到估值、财务建模、兼并与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简称M&A;)和杠杆收购(Leverages Buyouts,简称LBO)这样的进阶技能。理解这些概念之后,你将可以回答面试中遇到的几乎所有技术问题。zui后,我们会全面介绍投行招聘和面试流程,强调一些策略性建议,它能帮你成功进入投行。
本书的目标受众
首先,本书对那些有兴趣应聘投行分析师和经理职位的应届毕业生、MBA学生来说很有意义。因为我们将从会计和金融的基本原理开始,即使你是文科专业、科学或者工程专业,并且从来没有上过会计或者金融课程,你通过本书也应该能有所收获。不过,商科专业、MBA学生会发现本书的内容比一般课堂上讲的知识更加深入,还会发现即使是开始几章就能对准备技术面试的问题很有帮助了。
其次,本书另一个目的是成为想要了解投行和提高投行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从业者的一本指南,这包括各个级别的投行从业者。不同于其他可用资源,我们将确切地解释你所从事工作背后的原理。所以,如果你对某些公式为什么是那个形式有疑问,或者为何通过Excel来做某些分析有不解,这本书会帮助你成为更好的投行从业者。
zui后,尽管我们的重心主要在投行行业,不过本书讨论的内容也适用于金融行业的其他领域,包括股权研究、资产管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企业发展以及企业融资。所以如果你正在应聘这些领域的工作,或者已经是其中某一领域的专家,这本书也适合你。
本书结构
本书结构如下:第1章介绍投行这个行业,并且简要介绍投行从业者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接着我们将进入本书的核心,也就是技术部分。第2~4章涵盖了会计、金融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知识,这些都是投行从业者工作的基础。第5章和第6章着重于探讨投行从业者两个zui重要的技术能力:估值和财务建模。第7章和第8章更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些技术能力,探讨更高阶的兼并与收购(包括杠杆收购)。zui后,我们在第9章中总结本书,包括对招聘和面试流程的详细描述。
除了第1章和zui后一章,在每一章的zui后都会有一个技术问题的列表,这些问题有两个目的:第yi,它们旨在测试你在本章中所学的知识;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个目的,这些问题是投行面试中会问到的技术问题。实际上,大多数你会遇到的技术面试问题都可以在这些章节末的问题中找到。
第1章:投资银行简介
本书的第1章将介绍投行和投行人的生活。这一章将从概述投行的不同角色和部门开始,接下来会讲投行的特殊功能。我们会讨论投行为客户执行的各种交易,以及现有投行的不同种类,包括大型投行和精品投行。我们也会讨论典型大型投行中的不同团队。
本章会关注投行人的工作。我们会涉及行业中现有的职称级别以及投行人每天的工作。接着会讨论投行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一般的工作时长、文化、个性和薪酬。zui后会讨论离开投行以后的工作机会,并且指出一些未来从业者的常见误区。
第2章:会计概述
第2章会讲述投行人所需要的基础会计知识。本章将从简要概述不同种类的会计方法和一些重要的通用会计原理入手,继而讨论权责发生制的概念和利润表中的基础项目。接着会涉及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公式和该表中的重要项目,还有一些额外的资产负债表的概念。zui后会讲3个重要财务报表中的第3个:现金流量表。
本章的zui后,我们会阐释这3个财务报表的钩稽关系,并通过一些例子展现其相互作用。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加强对会计原则的理解,同时也帮助你准备面试中可能会遇到的zui难的技术问题。
第3章:金融概述
第3章将概述一些重要的金融话题,这些话题是投行人工作的基础。我们将从金融系统开始,包括金融机构扮演的重要角色。然后会涉及zui基础的金融原则: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与回报以及贴现率。接着应用这些概念来学习基础的现值公式,它是定价和分析几乎所有金融证券的基础。
我们会讨论公司金融这一话题,比如公司如何基于内部收益率(IRR)和净现值(NPV)的概念来决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接着会把重点放在公司可以使用的为投资机会融资的不同类型的资金,包括不同类型的债务和股权。我们还会讨论公司如何做资本结构决策,以及在没有值得投资的项目时,各种可以向投资人返还资金的方法。
本章的zui后一节,我们将学习如何对重要的金融证券进行估值和分析。首先从债券开始,讨论债券定价、利率以及分析债券收益的衡量标准,进而讨论股票定价的理论方法。zui后会介绍期权和认股权证定价的理论方法,包括对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讨论。
第4章:财务报表分析
在第4章中我们会剖析投行人以及其他金融专家如何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首先讨论用于分析的信息来源,重点关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从这些文件中可以找到大量信息。接下来讨论两个zui重要的SEC文件类型:10-K和10-Q。
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会介绍一些投行人为了分析财报经常使用的重要的衡量标准,即各种增长统计数据、盈利能力比率、回报比率、活动性比率和债务比率。财报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时间周期也会有所涉及。本章末尾会讨论投行人对财报进行的调整,这一调整过程被称为“财报常规化”(normalizing the financials)。
第5章:估值
第5章会涉及初级投行人需要具备的两个核心技术技能之一,它也是zui常见的技术面试问题,即估值。这一章将从介绍估值开始,包括对至关重要的企业价值概念的讨论。接着我们会详细讨论3种主要的估值方法,投行人会用这些方法给公司估值,它们是:可比公司分析法、先例交易分析法和现金流贴现分析法。
在前两个估值方法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可比公司,以及如何展开它们的财务信息。我们还会涉及如何计算各种估值倍数,以及学习如何理解、分析和应用这些倍数来给公司估值。
为了讨论现金流贴现分析法,我们会介绍如何预测自由现金流和估计终值,也会涉及估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这需要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近似得出股权成本,还会讨论如何估计债务成本和适当的资本结构,以及如何恰当地对现金流贴现,从而确定其现在的价值,并且讨论如何对结果做敏感性分析。
在讨论完每个方法的基本步骤之后,我们会介绍如何结合这3种方法,来得出公司或者其股票的估值范围。我们会讨论估值背景会如何影响投行人的分析,以及投行和买方之间对估值的差异。zui后简单地讨论一下投行人有时会使用的其他估值方法。
第6章:财务建模
第6章会讲财务建模,这是分析师和经理需要具备的两个核心技术能力中的第二个。本章首先会概述如何建立一个综合现金流模型,讨论建模的zui佳实践,接着详细描述如何预测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如何制订一个附加计划:债务计划。我们还会涉及模型有循环的原因,以及循环信贷便利在模型中的重要性。zui后会讲如何检查模型、如何分析模型,并且提出一些练习建模技巧的建议。
第7章:兼并与收购
第7章会介绍兼并与收购,并且讨论投行人在做兼并与收购交易的顾问时所做的工作。这一章从讨论一系列公司做收购决策的逻辑依据开始,然后讨论公司实施交易的不同方法。接下来我们会讲投行人执行买方交易的一般程序,还会涉及投行人在买方交易中的角色。
本章的zui后一节会介绍投行人在分析和执行交易时所用的具体分析方法。zui重要的分析方法是增长稀释分析,这一点会具体讨论。我们还会简单讨论一些其他的分析方法,包括贡献分析和多种价格分析。
第8章:杠杆收购
第8章讲杠杆收购。这一章首先会解释在进行收购时使用大量债务为什么会有好处,接下来会阐述杠杆收购交易的主要参与者(即私募股权公司)、投行人所起的作用,以及什么样的公司能成为好的杠杆收购标的。我们还会讨论信用环境为什么对杠杆收购活动有重大影响。
这之后会讨论投行人经常使用的杠杆收购分析,会涉及如何建立杠杆收购模型,以及如何基于这个模型测算进行收购交易的私募股权公司的投资回报,如何进行信用分析,如何使用杠杆收购模型来估值。我们会通过简单讨论各种影响私募股权公司投资决策的因素来结束本章。
第9章:招聘流程与面试技巧
本书的zui后一章讲招聘和面试。首先讨论投行用于评估分析师和经理候选人的各种标准,以及你如何在招聘中脱颖而出。然后会简介招聘流程本身,这与你是目标院校来参加校园招聘的学生、非目标院校的学生,或者来自其他工作或行业的想要进入投行工作的人无关。
接下来会讨论如何制作为投行定制的简历和求职信。我们会介绍参加招聘会、与投行人建立关系,以及与投行人进行信息面谈的重要性。在此之后,我们会讨论面试流程,给出一些通用的面试技巧,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面试中会遇到的两种类型的面试问题:匹配度问题和技术问题。本章zui后,我们会讨论面试之后的事情,如何在各种工作机会中做选择,以及如何开始投行人的职业生涯。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让我看到了“信息差”在金融市场中的巨大作用。我一直以为,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只是解读能力不同。《投行生存手册》却让我明白,信息的不对称,是投行世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如何去“发现”和“利用”这种信息差,是成功的关键。书中对“信息不对称”的深入剖析,让我醍醐灌顶。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找到那些被市场低估的资产,而这种低估,往往源于信息的滞后或者不完整。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敏锐”的观察者,能够捕捉到那些别人容易忽略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判断。它让我看到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掌握最有效的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认知升级”。我原本以为,投行就是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在高级写字楼里敲敲键盘,动动鼠标就能赚大钱。但《投行生存手册》让我看到了,这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所必须具备的超乎常人的专业素养。书中对“高压环境下的决策能力”的刻画,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多的是一种心态的塑造。它让我明白,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博弈,而这种博弈,往往是在极端压力下进行的。书中的案例,让我看到,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行人士,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在这个行业,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持续努力的结果。它让我对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投行精英们,有了更深刻的敬意,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不再盲目地追求“快速致富”,而是更加注重“打磨内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为未来可能的机会做好准备。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够提供一套“实操性”极强的工具箱。我不是想要一本学术论文,而是想要一本能够指导我实际操作的书。《投行生存手册》似乎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具体的交易策略、风险管理工具,甚至是如何与客户打交道的技巧。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尽职调查”的章节,这让我明白,任何一次重大的投资决策,都离不开深入的调查和细致的分析。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我们没有做足功课,没有看到问题的全貌。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勤奋”的投资者,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它让我明白,在投行世界里,没有人会侥幸成功,每一次成功,都是无数次细致工作的结果。这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我要努力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成为一个更可靠、更值得信赖的投资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场“思维的洗礼”。它没有给我一本“万能钥匙”,而是教会了我如何去“开锁”。《投行生存手册》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角度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书中对“情景分析”和“多角度思考”的强调,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在做任何决策之前,都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考虑各种可能的后果。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周全”的思考者,能够预见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机遇。它让我看到了,投行工作,绝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需要极高的判断力和预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结果。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感觉沉甸甸的,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期待。作为一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投资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理解我困境、指导我方向的书。市面上充斥着各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或是晦涩难懂的理论分析,真正能触及我内心深处、解决我实际问题的,少之又少。《投行生存手册》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江湖的豪情和现实的考量,让我眼前一亮。我更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告诉我,在这个充满激流暗涌的投行世界里,如何才能不被轻易淹没,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资本浪潮中站稳脚跟。它承诺的是“生存”,这本身就比那些“致富秘籍”来得更真实,也更能引起我的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关于风险控制、风险识别的真知灼见,让我明白哪些雷区是绝对不能碰的,哪些机会是值得冒险去抓住的。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揭示一些投行内部的运作逻辑,那些隐藏在数字和图表背后的“潜规则”或者说是“行业智慧”,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这个行业的生态,不至于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毕竟,在信息不对称如此严重的金融领域,了解规则、看清局势,是生存的第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的“孙子兵法”,教会我如何“知己知彼”,如何在复杂的交易环境中做出最明智的决策,而不是仅仅依靠运气。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投行这个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但光鲜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挑战。《投行生存手册》用一种非常写实的方式,让我看到了投行人的真实生活。它没有过度美化,也没有刻意渲染,而是真实地展现了这个行业的起伏和艰辛。书中对“压力管理”和“情绪疏导”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在这个高压的环境下,保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坚韧”的追梦者,懂得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它让我看到了,投行人的成功,是无数次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证明。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能力的强大,更是内心的强大。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信息”的价值和“时效性”的重要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轰炸,但真正有价值、有用的信息却寥寥无几。《投行生存手册》并非提供“内幕消息”,而是教会我如何去“筛选”信息,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优的决策。书中对“信息不对称”的论述,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某些时刻能抓住巨大的机会,而我却错失了。它强调了“先发优势”和“信息滞后”的差异,让我意识到,仅仅是比别人早一分钟知道某个消息,就可能带来天壤之别的结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数据可视化”和“信息整合”的技巧的介绍,这让我明白了,如何将零散的信息碎片,串联成一张完整的图谱,从而看清事物的本质。对于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就像是获得了一副“透视眼镜”,能够穿透市场的迷雾,看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情况。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一个更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让我不再被海量信息所淹没,而是能够从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部分,转化为实际的投资行动。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没有给我一本“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框架”。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投行的世界太复杂,任何一本固定的教科书都无法涵盖所有的情况。《投行生存手册》的价值在于,它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训练我的思维模式。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而是让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下,应该如何调整做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风险定价”和“非理性行为”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理性”决策,可能只是对信息的一种片面解读。书中的一些例子,比如对市场情绪的捕捉,对人性弱点的洞察,都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投行精英们都是冷冰冰的数字分析师,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同样的人性,以及如何将这种人性纳入到风险评估中。它教会我,不仅仅要关注宏观经济数据,更要关注那些影响决策者的“情绪因子”。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接地气”的投资者,能够理解市场的波动并非总是由纯粹的经济逻辑驱动,而是包含了太多人为的、情感的因素。这对于我这种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剂非常宝贵的“解药”,让我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和追涨杀跌的冲动。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投行描绘成一个“圣杯”,而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丛林”。《投行生存手册》的写作风格,既有专业分析的严谨,又不乏故事性和启发性。它没有使用太多枯燥的理论术语,而是通过生动的叙述,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对“逆向思维”的探讨。在大家都趋之若鹜的时候,如何保持冷静,发现被忽略的价值?在大家都陷入恐慌的时候,如何敢于冒险,抓住低估的机会?这本书教会我,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主流的喧嚣之外。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摆脱“羊群效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它让我明白,市场的“共识”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候,少数人的判断反而能带来巨大的回报。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影响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解脱”,让我不再被市场的起伏所左右,而是能够更加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投资。
评分读这本书,让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投行这个行业,拼的不仅仅是智商,更是“情商”和“韧性”。《投行生存手册》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的艺术,同样至关重要。书中对“团队协作”和“利益博弈”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投行工作并非孤军奋战,而是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化解冲突?如何在这种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成熟”的职场人士,懂得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无法与一个高效的团队相媲美。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投行工作不仅仅是数字和策略,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智慧较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