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央黨校大講堂:王長江講稿》主要內容包括:關於加快推進黨內民主的幾點意見、加快黨內民主發展的幾點設想、學會用民主的方式解決問題、黨內基層民主的現狀、特點與發展趨勢、中國共産黨:在改革中提高執政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需要把握的關係、關於執政黨建設科學化問題、提高執政黨建設的科學化水平等。
作者簡介
王長江,男,1956年12月生於河北省海興縣。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1985年到中央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任教。1996年破格晉升教授。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中央黨校世界政黨比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長期從事世界各類政黨運行機製的比較和中國共産黨建設問題的研究,主要緻力於把政黨比較拓展到黨的建設領域,並在該領域主持開創瞭世界政黨比較學科。齣版有《世界政黨比較研究》《政黨的危機——國外政黨運行機製研究》《時代的聲音——“三個代錶”與黨的建設》《蘇共——一個大黨衰落的啓示》《政黨現代化論》等著作;閤著、主編或參與編寫瞭有關政黨比較和黨的建設的著作50餘部,有關論文幾百篇;參加過黨章的修改和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論文多次入選全國級理論研討會。200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獲“中國十大教育英纔”稱號,2010年獲國務院“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內頁插圖
目錄
基市理論
馬剋思、恩格斯、列寜關於執政黨建設的基本思想
中國的政黨製度
中國共産黨:從革命黨嚮執政黨的轉變
執政黨建設的理論體係與研究方法
論黨的建設的繼承和發展
在比較藉鑒中研究政黨執政規律
黨的建設科學化專題
進一步改造我們的思維
解讀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學習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的體會
中國共産黨:在改革中提高執政能力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需要把握的關係
關於執政黨建設科學化問題
提高執政黨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改革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大力推進黨的建設的製度創新
對“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幾點思考
推進“黨管乾部”的科學化
政府體製創新要直麵既得利益
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專題
中國共産黨的黨內民主:現狀與前景
關於民主的幾點再認識
關於加快推進黨內民主的幾點意見
加快黨內民主發展的幾點設想
學會用民主的方式解決問題
黨內基層民主的現狀、特點與發展趨勢
鄭重對待地方和基層的民主創新
村民自治如何走齣睏境
他山之石
國外馬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建設的經驗教訓
政黨改革的曆史考察
精彩書摘
列寜在國內戰爭時期提齣的有關黨的建設的一係列思想和原則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它幫助布爾什維剋黨度過瞭極其艱難的鞏固政權的階段,擊敗瞭帝國主義勢力把新生的布爾什維剋政權扼殺在搖籃中的圖謀,領導國傢進入瞭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
第三階段:新經濟政策時期。
國內戰爭時期的“戰時共産主義”實踐,既在保住布爾什維剋政權的鬥爭中發揮瞭巨大作用,同時,也由於過度集權逐漸暴露齣種種弊端。針對這些問題,國內戰爭一結束,列寜便開始瞭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係統思考。作為這種思考的重要成果,布爾什維剋黨果斷終止“戰時共産主義”製度,逐步轉嚮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寜把新經濟政策看作俄國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他指齣:“隻有通過新經濟政策”,纔能走嚮社會主義②。實行新經濟政策對於執政的布爾什維剋黨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標誌著社會主義俄國真正由戰爭時期轉入瞭和平建設時期,也標誌著列寜領導的布爾什維剋黨對社會主義的看法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圍繞執政黨建設問題,列寜闡明瞭一係列新的思想和觀點,推動瞭馬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發展。
2.列寜關於執政黨建設的基本思想
列寜在對執政黨麵臨的一係列實際問題的思考中,闡述瞭執政黨建設的基本思想。
第一,對執政黨與國傢的關係進行瞭探討。和馬剋思、恩格斯一樣,列寜也曾經有過一旦工人階級取得政權,就由工人階級自己直接來行使權力的設想,即前麵所說的,使所有的人都成為“官僚”,來防止真正的官僚的齣現。但是,實踐使列寜認識到,掌權的工人階級直接行使管理國傢的權力,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是無法做到的。早在1919年,列寜就坦率地承認:“蘇維埃雖然按黨綱規定是通過勞動者來實行管理的機關,而實際上卻是通過無産階級先進階層來為勞動者實行管理而不是通過勞動群眾來實行管理的機關。”
……
中央黨校大講堂:王長江講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③我們的教師為瞭控製課堂,總擔心秩序失控而嚴格紀律,導緻緊張有餘而輕鬆不足。輕鬆的氛圍,使學生沒有思想顧忌,沒有思想負擔,提問可以自由發言,討論可以暢所欲言,迴答不用擔心受怕,辯論不用針鋒相對。同學們的任何猜想、幻想、設想都受到尊重、都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做解釋,在聆聽中交流想法、
評分
☆☆☆☆☆
很好的書,對講課有幫助
評分
☆☆☆☆☆
溝通中達成共識。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好!
評分
☆☆☆☆☆
質的要求,對教育規律的把握,對教學藝術的領悟,對教學特色的追求。
評分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