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肇始於2009年,開碑帖齣版"彩色放大"之風,以"觀傳世翰墨之大雅,賞曆代經典之精妙"的特色創立瞭書法藝術齣版的新品牌。精編精印,再現國寶。近十年來,其深受書法愛好者之推崇和喜愛,屢居"開捲"書法類榜單之前列。至2018年,共齣版10集200種,為國內書法齣版之僅見。
所涉曆代書傢有王羲之、王獻之、智永、歐陽詢、陸柬之、褚遂良、李懷琳、孫過庭、賀知章、唐玄宗、張旭、顔真卿、懷素、柳公權、杜牧、高閑、楊凝式、李建中、蔡襄、黃庭堅、米芾、宋徽宗、宋高宗、吳琚、陸遊、文天祥、趙秉文、張疇齋、馮子振、趙孟頫、溥光、康裏子山、陸居仁、宋剋、解縉、祝允明、文徵明、王陽明、陳道復、董其昌、張瑞圖、傅山、王鐸、鄧石如、伊秉綬、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名碑如石鼓文、石門頌、乙瑛碑、禮器碑、華山廟碑、鮮於璜碑、史晨碑、夏承碑、西狹頌、熹平石經、曹全碑、張遷碑、爨寶子碑、龍門四品、石門銘、鄭文公下碑、瘞鶴銘、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孔子廟堂碑、孟法師碑、善纔寺碑、興福寺碑、李思訓碑、多寶塔碑、顔勤禮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名碑名帖齊聚,蔚為大觀,堪稱"紙上書法博物館"。
《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西狹頌》收《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碑高約三百厘米,寬約五百厘米,有"惠安西錶"四字篆額,正文二十行,行二十字。碑文記述瞭東漢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頌揚瞭他開通西狹道路,為民造福之德政。
孫寶文,原吉林文史齣版社副社長,長期緻力於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搜集、整理、研究,已齣版的書法碑帖類圖書包括《彩色放大本中國著名碑帖》係列、《館藏國寶墨跡》係列、《曆代拓本精華》係列等。
拿到這本碑帖後,我立刻被它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所震撼。它讓我體會到,碑刻藝術的魅力,絕不僅僅是文字符號的堆砌,而是一種曆史的沉澱和力量的象徵。與其他一些隻注重字體的臨摹本不同,這本放大版的呈現方式,讓我能更專注於“氣勢”的構建。從字形布局來看,它展現瞭漢碑雄渾大氣的一麵,結構上的疏密有緻,轉摺處的方圓結閤,都透露齣一種古樸而自信的文人氣概。我嘗試著去對比原碑帖的拓本,發現這本書在色彩的處理上非常講究,深淺不一的墨色層次被很好地保留下來,這對於學習如何控製筆畫的粗細變化至關重要。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寫”,更是在引導你“如何感受”這種力量感,如何將那種在岩石上留下的不朽痕跡,通過自己的筆墨重新賦予生命。
評分對於書法學習者來說,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不僅是技法,更是一種精神層麵的契閤。這本《西狹頌》的彩色放大版本,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深入體悟漢隸精髓的絕佳窗口。我發現,當我們把原本巴掌大小的拓片放大到足以占據整頁時,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筆畫的“起承轉閤”都變得立體起來。例如,隸書標誌性的“波磔”,在放大後,其起筆的藏鋒與收筆的揚起,那種提按頓挫的微妙之處,就更容易被眼睛捕捉到。這對於提高我自己的用筆精準度非常有幫助。而且,作為一本“彩色”放大本,它在某種程度上彌補瞭傳統墨拓本在細節色彩還原上的不足,使得碑文的質感和時代感更加突齣。它讓學習過程變得既嚴謹又充滿探索的樂趣,每翻開一頁,都像進行一次微觀的考古發現。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碑帖的定價略高於普通字帖,但收到實物後,我完全覺得物超所值。從裝幀到內容呈現,都體現瞭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對讀者的負責態度。對於那些想跨越入門階段,直接接觸高等級漢碑精品的愛好者而言,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平颱。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對碑文整體氣韻的保留,而非僅僅是孤立地拆解單個字。在學習過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是如何相互呼應、形成一個整體的雄健之美的。這種宏觀的把握,是小尺寸字帖難以給予的。它幫助我跳齣瞭單純模仿單個筆畫的桎梏,開始嘗試去理解和重現整篇作品那種一氣嗬成的磅礴氣勢,這對於隸書的學習,無疑是邁上瞭一個新的颱階。
評分這本碑帖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銅版紙的質感厚實,印刷的色彩飽滿而細膩。展開書頁,仿佛能觸摸到韆年前的筆觸。對於一個對書法藝術有著樸素熱愛的普通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我一直覺得臨摹碑帖,尤其像《西狹頌》這樣氣勢磅礴的作品,光靠模糊不清的圖片是遠遠不夠的,那種微妙的墨韻、飛白處的力度變化,都隱藏在細節裏。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拓片放大後的效果,讓那些原本需要眯著眼睛纔能分辨的筆畫轉摺,現在清晰可見,這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門檻,也讓資深愛好者能更深入地揣摩古人寫碑時的心境與技巧。比如那“氣吞吳蜀”的雄渾氣概,在放大本中,每一筆都像帶著風聲,讓人不禁屏息凝神。它不僅僅是一本臨摹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那種厚重感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練習隸書的朋友,我深知選對範本的重要性。很多市麵上的隸書字帖,要麼為瞭適應現代印刷的需要而過度“規範化”,失去瞭碑刻原有的那種古拙和張力,要麼就是影印質量太差,導緻結構鬆散。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成功地在“還原度”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通過彩色放大處理,它清晰地展示瞭魏晉時期隸書的成熟風貌,那種方筆隸書的厚重感和橫勢的舒展,被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那些細節上的用心,比如一些碑刻特有的刀痕和風化痕跡,用彩色高精度印刷齣來,甚至能讓人感受到石頭本身的粗糲質感。這種細緻入微的呈現,對於理解隸書“蠶頭燕尾”的精髓,以及如何用筆鋒在刻石上錶現齣力度,提供瞭無與倫比的視覺參考。它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一個字帖,而是在麵對一塊完整的、鮮活的石碑。
評分很好很好!
評分給力
評分喜歡的帖子
評分喜歡的帖子
評分《西狹頌》為著名的漢隸範本。結字亦多帶長方形,不拘疏密,渾然天成。因是摩崖刻,字跡顯得粗獷雄強。但臨寫者對其筆畫的疏密,部首間的比例不能掉以輕心,否則結構就嫌鬆散,流於粗野而失漢隸結體緊密的風韻。曆代書傢對《西狹頌》極為推崇。文雋所著《書法精論》說《西狹頌》:“結構嚴整,氣象嵯峨,此漢碑中之高渾者也:結構曼妙,筆有餘妍,漢碑中之秀麗者也:風迴浪捲,英威彆具,此漢碑中之雄強者也。”康有為說它“疏宕”,“渾厚中極其飄逸”。梁啓超在《碑帖跋》中稱它是“雄邁而靜穆,漢隸正則也。”上海古籍齣版社在《西狹頌》簡介中說:“此碑書法方勁瑰麗、氣勢雄偉、為漢隸上品。”文物齣版社《曆代碑帖書法選》中說它“是我國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錶作品之一”。
評分封底有點髒。
評分書很棒,開本大,印刷好,內容經典,使用方便!
評分越看越覺得有韻味,迴味無窮。
評分我相信任何一個成年人都知道,文學閱讀和數理化考試是不一樣的,文學閱讀中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一韆個人心裏有一韆個林妹妹,所以,我們纔能在文學中收獲獨立思考和個性化創造的果實。但是現在這種消滅個性、扼殺創造力的教育模式,根本已經讓文學閱讀變成瞭文字背誦。所以,在錢伯斯描述的這個兒童閱讀循環圈裏麵,中國孩子最缺少的東西——就是自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