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9
如今的70後、80後、90後都麵臨著社會道德危機,他們有些人有良心,一心嚮善,遇到或聽說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情,他們都會掙紮和抗爭,但是聽不到彆人良心的呼聲,這是非常難過的事情。他們渴望這一些能得到改變。這一代人的苦惱和睏惑,亟待解決。想解決這些問題,那麼請翻開這本《聽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吧!那麼請把這本《聽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推薦給所有認識的人吧!
同類圖書推薦:
《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徐賁)、《政治是每個人的副業》(徐賁)
給知識分子、人民大眾以道德信仰和人生價值指引是徐賁的一貫特色,不論是價值觀念,還是個人政治參與,徐賁所提齣的問題以及給齣的解決辦法,都是發人深思的,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在本書中,徐賁從人的良心的角度闡述公民知識和道理的啓濛,倡導私德和開啓公德,從人性和人心開始的心智啓濛,到憲政引導民德,逐步達到個人良知和社會共善。
徐賁,曾就讀於復旦大學,馬薩諸塞州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蘇州大學外文係,現任美國加州聖瑪麗學院英文係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Tensionsof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Democracy(1999)、《走嚮後現代和後殖民》(1996)、《文化批評往何處去》(1998)和《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2005)、《文化批評嚮何處去》(2011)、《什麼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等等暢銷書。而2013年在東方齣版社齣版的《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個人的副業》(2013)也十分暢銷,獲得讀者好評。
“徐賁先生的書,還是值得看的。”這是我嚮身邊的朋友們推薦徐賁新書《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時聽到的一緻迴答。 |
序 聽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 心智的啓濛
第一部分 個人良心與社會共善
1 “良心” 是怎樣的一個嚮導
2 民主法治下的“良心”
3 公民社會中的“良心”
4 民主政治不能危害民間社團的良心
5 神給人怎樣的良心原則
6 政治與良心
7 利益與良心
8 商業良心的社會條件
9 惻隱心遭遇良心道德
10 人為什麼會“殘忍”
11 殘忍與惡
12 “罪感” 的洗滌與操控
13 阿姆斯特朗的羞愧與罪感
14 黃河浮屍與人的尊嚴
15 不說真話, 發誓無用
16 讓公民交談代替群眾呐喊
17 官腔八股和官老爺
18 希望在“哀莫大於心死” 中死去
19 精神的和物質的美國夢
20 美國人幸福嗎
21 奧巴馬當總統“幸福” 嗎
22 “選民訪談” 與“幸福調查”
23 “中彩” 是一種怎樣的“幸福”
24 並不完美的“ 美國夢”
25 金錢不是選民唯一的“自我利益”
26 美國的競選與金錢
27 道德必定需要宗教嗎
第二部分 幽暗人性與心智啓濛
1 大眾心理與心智啓濛
2 人的“情緒” 與心智啓濛
3 “易糞而食” 的道德與情緒
4 非人化的荼毒
5 粗鄙是文明社會的癌癥
6 粗鄙和粗俗
7 無度時代的“貪婪”
8 “貪婪” 應該成為中國公共討論的議題
9 當今中國的“貪婪” 是一種怎樣的道德惡疾
10 中國人為什麼輕信
11 輕信與偏執
12 “漲工資” 提升的是怎樣的幸福感
13 彆讓“幸福” 成為有名無實的時髦用語
14 弄齣點動靜來的鬍說八道
15 公關與忽悠
16 公關與民主
17 氣功是一種怎樣的忽悠
18 政治化的感恩糟蹋“感激”
19 鼓掌是一種“社會傳染病”
20 不可理喻和自以為是的“愚蠢”
21 極端境遇中的“愚蠢”
22 汙染是一種怎樣的愚蠢
23 從曆史汲取“愚蠢” 的教訓
24 宗教、文學和科學中的“忌妒”
25 忌妒與殘忍
26 美國的“洗腦” 理論
27 “被洗腦” 有罪嗎
第三部分 讓憲政引導民德
1 讓憲政引導民德
2 憲政需要怎樣的製度守護
3 政改需要“好生活” 的理念
4 憲政的根本作用是防止暴政
5 憲政法治中的“人民領袖”
6 憲政民主中的“欺騙” 與“僞善”
7 法治需要“敬畏” 法律嗎
8 共和法治的締造者和初始時刻
9 憲政之初的幸運與德行
10 公共價值啓濛中的“公正” 和“社會正義”
11 公民權利是爭取一切其他權利的權利
12 政治夢想與現實條件
13 政府有管理公民個人嗜好的權利嗎
14 自由價值與《舊製度與大革命》
15 怎樣的“籠子” 能關進三種權力
16 “請願申冤” 是一種怎樣的公民權利
17 說真話得先讓人能說話
18 這樣的“幸運” 不公正
19 人微言輕的選票是民主的最強力量
20 “希望” 和樂觀主義
21 大眾幸福學中的“自由”
22 幸福與大眾倫理
23 何以消除“心中魔鬼”
24 為希特勒試吃食物的女人
25 作惡的意願與罪責
26 暴力犯罪的人群操控與個人的責任
27 製度造就的“壞人”
後記
中世紀神學傢和哲學傢阿奎那(St.ThomasAquinas)指齣,共善是由多種不同的因素組成的(constatexmultis),包括“正義(公正)、德性、和平、平靜、友誼、交流、共享”,而這些也都是法治的目標。阿奎那說,法是以共善為目標的理性條例,是由那些在政治群體中具有權威的人們所傳播的。而且,在諸種共善中,有的應該比較優先。對阿奎那素有研究的學者剋裏夫特·科薩爾(CliffordKossel)對此解釋道:“群體的好秩序,也就是能帶來和平與平靜的秩序,是人類法律的第一目標。它是基本的,沒有這樣的秩序,人類無法在一起生活。”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民主法治就是實現和維護這種群體好秩序的必要製度保障,它的作用不是要用強製消除不同意見和觀點的辦法來實現和諧,而是既要保護個人的言論權利(往往也被解釋為良心權利),又不使這樣的個人權利損害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和共善。這樣的民主法治觀念包含的個人良心觀念是具有民主社會共性的。
良心並不隻是一種個人的是非、對錯判斷能力及行為,而且還需要由個人良心延伸為公共良心。良心是一種人與人互相聯係的方式,不能脫離一個人與他人的可能聯係(範圍可大可小)來瞭解他的良心。與他人有所聯係的良心,在直覺良心論那裏,常常錶述為“人同此心”;在知識良心論那裏,則常常錶述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也就是,良心指的是一種能由一些人分享的知識,知道並不睏難,隻要頭腦沒有壞掉的人,誰都能懂,難的是有所行動,付諸實踐。
把良心視為純粹的個人事務,強調每個人的“良心權利”,容易忘記或忽略良心與外界環境的聯係。人的良心及是非、對錯觀念都會受到來自外部的影響。即便是某些看上去是“天性”的個人良心,也是極容易被外界影響所改變的。例如,讓·雅剋·盧梭說人天生就有“憐憫心”(compassion),亞當·斯密說人都有原初的“同情心”(sympathy),中國人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些人本善的說法雖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所言的“天生良心”極其脆弱,在一定的社會環境裏,並不能引導大多數人的善良行為。一個人跌倒在馬路上,走過幾十個行人也未必有人齣手相助的,便是這樣。
因此,良心的社會性又可以理解為人們在特定環境中的一種聯係方式。在一個公共道德良好的環境裏,個人的良心由於與他人的交往和互動而在嚮善行為上變得清晰和明確起來的。這樣的良心對人的社會參與和行為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例如,一個人見死不救,就會被彆人鄙視,這樣一來,利他也就更容易成為習俗性的良心行為。良心所指導的不僅是他自己的個人行為,而且也是那些與他分享同一看法的其他人的行為,因此能形成一種良性的群體聯係。
公民社會是一個適宜於形成和維護這種良性群體聯係的公共環境,沒有相當的共同道德,這樣一個公共環境是無法想象的。政府權力靠吏治的力量無法形成公民社會。由於民眾的個人良心是在公民社會裏發揮作用的。政府沒有壓製公民良心的權力,因此,在愛琳照相館這樣的案例中,呈現對立的不是個人良心與政府權力的衝突,而是個人良心與某種集體良心的孰輕孰重。法律判決中由公民組成的陪審團,他們的良心理應優先於個人良心,不僅如此,由於法律是由民選的代錶們製定的,所以也可以說法律錶達的是大多數選民及其代錶們的共同良心。
公知在社會中“管閑事”,毀譽參半。這就像一個人麵對社會中不公正的事情,站齣來仗義執言,往往會招緻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一種是贊嘆他的良知和道德勇氣;另一種是指責他利用事件作秀,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後一種反應從“利益”來解釋人的行為,包含著這樣三個信條:一是人沒有不計算自己私利的,所以這個人也不能例外。二是私利與良心是絕然排斥的,隻要有私利就不能叫良心。三是既然人人有利己之心,那就人人無良心,良心隻是子虛烏有、自欺欺人的東西。這對理性的犬儒主義和虛無主義很有市場,因為它幫助不能憑良心做事的人有瞭閤理的解釋,大大減輕瞭心裏的不安,不安說明他們還有良心,至少也是良心未泯。
逐利成為當前社會的普遍行為準則:隻要有私利,便不會有良心,隻要有利可圖,不必在意良心。良心到底是什麼呢?在功利主義者那裏,根本無須深究這個問題,因為答案很簡單,也很清楚,良心是騙人的和騙自己的東西。
但是,人類曆史上,無數人,其中許多是富有智慧的人確實在不斷思考良心究竟是什麼。雖然至今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人接受的觀點,但也不是沒有一些已經被許多人接受的看法。
有人認為,傳統良知論不能直接成為現代社會的倫理,因為傳統良知論的良心是一種直覺的感知,而現代社會倫理則更多地依靠理性的思考。然而,事實上現代社會中大多數有良心知覺,並在行為上受良心引導的人未必都學習過現代倫理,或有多少倫理知識。他們仍然像曆史上的人類一樣,在日常行為中接受或感覺到某種道德直覺的影響,即使沒有良心行為,也會因為不能有這樣的行為而感到良心不安。這是一方麵。
另一方麵,一些很有現代倫理,或者很善於思想的人卻未必會有良心行為,由於他們善於理論和思想,反倒更容易平息心裏可能的良心不安,甚至根本消除這種不安。許多人知善而無作為,不是沒有良心感覺,也不是沒有道德知識和思考能力,隻是利益當前,權衡之下,利益更重要一些罷瞭。
人類使用“良心”這個說法已經有很長的曆史瞭,開始的時候,“利益”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一個因素,更重要的似乎是“知識”。知識越不重要,利益也纔越重要。良心(conscience)一詞是從拉丁文conscientia一詞來的,原來的意思是一種“默契的知識”。默契也就是不用說齣來,大傢都知道,或者至少都心裏有數。由於大傢都知道,都心裏有數,所以不說齣來又照樣有分量,有影響和約束力。然而也正是由於隻是默契,所以這種知覺往往不過是感覺,是一種大緻的、模糊而不甚清晰的東西。
這種默契的、不甚清晰的道德感覺需要在具體的境遇中被實際運用時,纔會明確起來,因此,良心是什麼往往顯現在具體境遇的故事裏,而不是在哲學傢、倫理學傢的論說中。說故事因此成為一種特彆適宜於思考良心問題的選擇。故事裏的良心特彆清楚地顯現齣一種與道德原則有關的“實踐理性”(practicalreason)。中、西大眾文化中都有許多生動的勸善故事代代相傳。
良心並不隻是一些基本的、被權威經典規定的道德原則,如《聖經》裏的十誡,儒傢的仁義、廉恥,或者民主人權的自由、平等、尊嚴,而是將這些原則運用到具體的事情特殊場閤中去的實際事例。在這類事例中,如何運用基本原則則是不確定的,甚至是有疑問的。良心在這種不確定和疑問中作齣是非、對錯的判斷和決定。因此,良心可以說是用已有的原則來決疑,而非設定與基本原則不同的原則。例如,現代憲政政治的基本道德原則是,公民有言論的自由,人們反對政府以一個人閤法的言論來治他的思想罪,並不是要另立新的原則,而是將這一原則運用於這個具體的人和這件具體的事情。根據已有原則得齣的結論是,這麼做錯瞭。在一般情況下,說齣這個結論並不會有什麼風險,因此不是良心行為。但是,如果說齣來可能有風險,會跟自己的利益過不去,但還是要說齣來,那便成為一個良心行為。
……
聽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聽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徐老師又一力作,推薦
評分京東商城京東快遞購物
評分六天纔送到
評分徐老師又一力作,推薦
評分非常好,發貨很快,應該是正品書,買書在京東還是靠得住的
評分我買的這批書中,徐賁的太零碎瞭,其他的還好
評分徐賁的書曆來很好
評分很實惠,經常在京東上買東西,還會再來的,希望優惠經常有
評分期待已久的書,用劵拿下。期待已久的書,用劵拿下。期待已久的書,用劵拿下。期待已久的書,用劵拿下。期待已久的書,用劵拿下。期待已久的書,用劵拿下。
聽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