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帧的触感和纸张的质地来看,这绝对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纸张的磅礴感和略微的粗粝感,让人联想到过去那些珍贵的善本,它拒绝了那种一触即破的轻浮感,而是给予读者一种坚实的反馈。翻动书页时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沙沙”声响,本身就是一种阅读仪式感的构建,它提醒着你,你正在接触的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真知灼见。书脊的装订也相当结实,即便是反复翻开比对,也看不到任何松动的迹象,这对于需要时常查阅和对照的学术性书籍来说,简直是福音。可以预见,多年以后,这本书依然会是书架上那本经久不衰的伙伴,陪伴着阅读者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知识探险,其物理上的耐用性,与其中蕴含的思想的恒久性形成了绝妙的呼应。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见就带着一种古朴而又不失深邃的韵味,那种沉稳的色调仿佛能将人拉回到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像是承载了某种厚重的历史与智慧的积淀。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考究,每一个烫金的文字边缘都透着匠人的用心,让人不禁对手中的这本著作心生敬畏。装帧风格的选择,我认为非常成功地契合了内容本身的严肃性和经典性,它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花哨设计,而是回归了对知识本身的尊重。这种对形式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内部的内容更是充满了期待,它预示着作者在文字的打磨上,必然也花费了极大的心血。整体观感上,它散发着一种低调而强大的气场,是那种摆在书架上,即使不翻阅,也能默默地彰显主人品味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初翻阅时带来的观感是极其清爽利落的。字体的选择非常大气,既保证了阅读时的易读性,又在细节处体现出一种古典的优雅,尤其是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名词的处理上,字号和行距的微调都显得恰到好处,极大地降低了初次接触者的阅读门槛。页边距的处理更是体现了出版者的专业素养,留白恰到其处,不让人感到拥挤,为读者的思绪留出了足够的伸展空间。我尤其欣赏它在术语标注上的处理方式,不是生硬地在脚注里堆砌解释,而是采用了更为内敛和巧妙的方式融入正文的语境中,使得阅读的连贯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深度关注,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探讨,也变得赏心悦目起来,仿佛是在一位博学的长者身边,被耐心地引导着走进知识的殿堂。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呈现风格,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沉静的“内省美学”。它没有采用任何多余的装饰性插图或图表来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而是将所有的焦点都凝聚在了文字本身的力量上。这种克制到极致的设计,恰恰反映出对文本质量的高度自信——它相信文字无需依附于任何华丽的外表即可熠熠生辉。这种极简主义的取向,非常符合当下社会信息过载的反思潮流。它要求读者放下浮躁,进入一种更专注、更具穿透力的阅读状态。在光线柔和的书房里,捧读此书,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心境的净化,仿佛周围的喧嚣都被这本厚重的书页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
评分我必须提到的是,这本书在细节处的用心,体现出一种对“阅读者”这个主体的深切关怀。比如,书的侧边裁切处理得非常平滑,拿在手中并不会有丝毫割手的不适感,这种人体工程学上的优化,虽然微小,却极大地提升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此外,某些关键章节的开头,往往伴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装饰性纹样,它如同一个无声的提示符,标记着一个重要理论的起点或转折,这种视觉上的停顿,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休息和重新组织思路的机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从被动的接受信息,升级为一种主动的、愉悦的探索过程,足见出版者在细节上倾注的心血之深厚。
评分《<理想国>汉译辨正》依托西方学界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翻译成果,旨在详尽比较现有《理想国》汉译本译文的词句、段落、文体等各个非常细节方面与希腊原文本的差异、疏漏和不足,以及汉译本在翻译上的创进与可以发扬的地方。
评分作者王扬,祖籍江苏苏州,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文系,获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考上官费奖学金,赴美威廉-玛丽学院攻读英美诗歌专业,于1985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再度赴美,在印地安那大学古典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主攻古希腊语、拉丁语和古希腊罗马文学;毕业后在罗耀拉大学任古典学系讲师,教古希腊语和希腊文化;2003年至今,就职于普林斯顿大学总图书馆,任古典学和意大利语图书馆员和编目员,主编古希腊语、拉丁语文献与研究资料目录和现代西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现代希腊语)各科图书目录。研究方向:西方文学翻译和注解,主攻古希腊前古典时期诗歌、哲学和古罗马诗歌。
评分前言所云“柏拉图政治生涯第一阶段是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第二阶段困心恒虑,久而弥坚,相信哲学家确能兼为政治家,确能治理世界。其代表作《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第三阶段柏拉图垂垂老矣。事以愿违,不得已舍正义而思刑赏,舍德化而谈法治,乃撰法律篇。”(实际上译者的感慨亦可见)
评分汉译依据
评分卷六辨正
评分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评分《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的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评分汉译依据
评分引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