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最詳實、敘述最嚴謹的北洋國會史
對民國初年憲政實踐失敗的係統分析和反思
《民國初年的國會政治》以民國初年的臨時參議會和兩次國會為研究對象,以紮實的曆史資料還原民初國會的運作狀況,並以政治學的視角討論國會政治與其他製度的互動關係,反思民國初年民主實踐的曆史意義和失敗教訓。希望能夠打破人們對民初國會政治的符號化認識,重現其復雜的內部紛爭和政治處境,為今日中國的民主憲政轉型提供曆史之鏡。
嚴泉,1973年齣生,法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大學。代錶作有:《失敗的遺産:中華首屆國會製憲,1913—1923》、《現代中國的首次民主轉型:民國初年的憲政試驗》、《民國國會與近代中國法製建設》、《颱灣的中産階級》等。
由於政治的變動,20世紀的曆史敘事至今沒有完全走齣成王敗寇的模式。最應讓中國人自豪的“民主初春”,反而成瞭西方民主政治不適閤“中國國情”的例證。其實,民國初年的民主政治,是中國走嚮現代民族國傢曆程中最具活力、最像模像樣的時期。看看那時的國會議員怎樣開會,怎樣議政,怎樣監督政府,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國人的民主素養、政治能力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成熟的民主體製下的公民媲美。
所幸的是,虛無的、被妖魔化或者說被政治化的曆史,終究經不起時間的檢驗。這段憲政史正在被重新書寫。學者嚴泉以豐富的史料、嚴密的邏輯、清新的文字,重現瞭那段令人神往的曆史真實,為我們提供瞭更客觀的思考維度。
——馬勇
目錄
自序 民國國會的百年紀念
引言 國會議場上的質詢場景
第一章 民國臨時參議院
一、中國第一個共和製議會
二、參議院權力有多大
三、參議院的立法特色
四、立法權與行政權的衝突
第二章 第一屆民國國會
一、第一屆國會的曆程
二、國會是如何開會的
三、立法過程的透視
四、財政監督權的嘗試
五、議會質詢權的行使
六、議會查辦權的運作
七、議會彈劾權的行使
八、內閣同意權的運用
九、“三公”支齣的公開
第三章 第二屆民國國會(安福國會)
一、安福國會的起始
二、委員會的立法運作
三、議案是如何審議的
四、行政監督權的實施
五、文官製度的立法
六、立法運作的保守主義特色
第四章 民初國會的選舉政治
一、臨時參議員的産生
二、選舉製度的創立
三、選舉是如何籌備的
四、國會選舉的頂層設計
五、選舉舞弊與國會競選
六、民初上海的議員選舉
第五章 國會與民初憲政選擇
一、《臨時約法》與政體選擇的失敗
二、《天壇憲法草案》與“超議會製”
三、內閣製的初創:年民國憲法草案
四、聯邦製度的中國特色:年民國憲法
第六章 政黨政治與第一屆國會製憲
一、年:政治對抗模式與製憲
二、—年:政治協商—對抗模式與製憲
三、—年:政治協商模式與製憲
四、政治發展視野中的政黨政治
第七章 國會政治試驗與民主轉型
一、國會政治的曆史評價
二、國會政治失敗的外因論
三、國會政治與民主化經驗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初讀此書,便被其厚重的史料感和鮮活的敘事風格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民國初年國會政治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曆史畫捲,將那個時代特有的政治生態和社會風貌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那個時期中國政治舞颱上各種勢力的交織與碰撞,從新生的共和力量到舊勢力的殘餘,再到各種思潮的湧動,它們共同構成瞭那個時代獨有的政治圖景。作者在對史料的梳理和分析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性和敏銳度,他能夠從海量的文獻中提煉齣最具價值的信息,並將其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清晰而富有邏輯的論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具體事件的深入剖析,例如圍繞著憲法、選舉製度等核心問題的爭論,以及這些爭論背後所代錶的不同政治訴求。這本書讓我對民國初年政治的復雜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那個時期政治探索的艱難與不易。它不僅是一次學術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啓迪,讓我對中國近代政治史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坦白說,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於民國初年的國會政治並沒有一個係統性的概念。在我腦海裏,那或許隻是一個模糊的政治符號,代錶著一種嘗試,一種尚未成熟的民主實踐。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近乎“親曆者”的口吻,將那些陳舊的曆史檔案重新賦予瞭生命。我感受到瞭會議廳裏彌漫的煙草味,聽到瞭激烈的辯論聲,甚至能體會到那些政治傢們內心的掙紮與權衡。書中對於不同政治派彆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國傢前途和個人利益之間搖擺的描寫,尤其令人觸動。我看到瞭共和理念的萌芽,也看到瞭封建殘餘的頑固;我看到瞭改革者的雄心,也看到瞭投機者的狡猾。這本書沒有迴避那個時代的黑暗與不完美,反而以一種客觀而又富有同情心的筆觸,展現瞭那個時期中國政治的真實麵貌。它讓我明白,任何一場偉大的變革都非一蹴而就,都充滿瞭荊棘與挑戰。讀完這本書,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中國走嚮現代化的艱辛曆程有瞭更為深刻的體悟。
評分這本著作的齣現,讓我對“國會”這兩個字在民國初年的具體形態有瞭顛覆性的認識。以往,我們更多的是從宏觀的曆史敘事中瞭解到一些關於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的片段,但對於這個時期具體政治機構的運作,尤其是其內部的權力結構、議事規則以及各方勢力的製衡關係,瞭解並不深入。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通往那個未知領域的大門。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著作,更像是一份詳實的政治檔案,記錄下瞭那個時期國會議員們的言論、決策,以及他們所麵臨的來自外部的巨大壓力。作者在文獻考據上下瞭極大的功夫,引用瞭大量的原始資料,使得書中的論述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復雜政治關係時的條理性和深度,他能夠將繁雜的事件抽絲剝繭,呈現齣清晰的邏輯脈絡,讓我能夠理解不同政治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民國初年的政治走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更是麵嚮廣大讀者的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曆史普及,讓我切實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政治演變,必須深入其政治製度的根基。而對於民國初年這樣一段充滿劇烈變動的時期,其政治製度的探索與實踐,尤其是國會的形式,更是理解其曆史走嚮的關鍵。這本書正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細節,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生動而具體的民國國會圖景。我看到瞭不同政治力量如何爭取話語權,如何利用規則進行博弈,以及他們在麵對國傢危難時所展現齣的復雜心態。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對政治事件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影響這些政治運作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因素。這種跨學科的分析,使得我對民國初年國會政治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入。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上的匠心獨運,他能夠將枯燥的政治鬥爭變得引人入勝,讓讀者在閱讀中不斷産生思考和疑問。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曆史的記錄,更是關於政治智慧、權力運作和曆史必然性的探討,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理解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在那個舊秩序崩塌、新政權蹣跚起步的十字路口,中國的政治舞颱上湧現齣瞭一批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的智慧、野心、妥協與抗爭,共同譜寫瞭一段跌宕起伏的篇章。我尤其對書中對於那些政治博弈的細緻描繪感到印象深刻,那些在會議室裏唇槍舌劍的辯論,那些在幕後縱橫捭闔的較量,都仿佛呈現在眼前。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曆史事件的簡單復述,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派係之間的利益糾葛、思想碰撞以及權力爭奪,使得整個敘述充滿瞭張力。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與那些政治傢們一同呼吸,一同思考。這本書不僅是對曆史事實的梳理,更是對權力運作機製、政治生態演變的一次深刻反思,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近代政治轉摺點的人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讀物。它拓展瞭我對那個時期社會肌理和政治生態的認知,讓我對民國初年那個復雜而充滿活力的政治圖景有瞭更為鮮活和立體的感受。
評分不錯,是正版的書。。
評分這本書主要當作民國政治曆史研究和資料來買的,還可以的。
評分對那個時期的政治經濟都很感興趣所以買瞭
評分剛剛拿到手,隨手翻瞭一下,對民國齣邊的議會政治介紹麼,還可以吧
評分迪姆點點頭:“您知道有準備的煉金師是最強大的,在理論上,隻要準備充足,他們甚至可以殺死聖域。”
評分還可以。。。。。。。。。。
評分去廣州購書中心掃碼上京東買
評分這本書主要當作民國政治曆史研究和資料來買的,還可以的。
評分不錯的一本書,嚴泉老師的,優惠時買的,很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