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雲以筆法為軸心,以自己的學書經曆和獨特的敘述手法釋解瞭書法史的演變,對當今書法創作的審美取嚮起到瞭積極的引導作用。她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理論研究,所要彰顯的,是中國古代人文和中國現代文化的核心價值。
忍不住感嘆,時間過得好快。從2001年華藝齣版社首次齣版《書法有法》以來,快13年瞭。記得當時我在廣州,室外熱,屋裏空調冷,藉瞭一件西裝外套,又瘦又短,就這麼將就披著,在電腦前連續坐瞭近10天。當時剛有“蘋果”電腦,頭迴做這事,書中那些插圖和版麵,就是我一頁一頁盯著在“蘋果”機上完成的。晚上睡覺閉瞭眼睛還在排版,亮亮的熒光屏上下滾動,我整夜整夜失眠。
齣版方當時問我,有多少中國書協會員,我答“大約10000人”,於是第一版就印瞭10000冊。隔瞭幾個月,我齣差在幾個機場的售書處都看到有《書法有法》在賣。
2002年,颱灣未來書城齣版社通過江蘇教育齣版社找到我,要齣繁體版。同時,中國大百科全書、知識齣版社也找到我,於是在2003年,先後由這兩傢齣版社齣瞭《書法有法》的繁體字版和簡化字版。知識齣版社的美術設計傢人生重病,我隻有再親自盯著排版。好在我已熟悉排版程序,速度快瞭許多。
那是在北京軍博旁邊一條小巷子裏的一傢小謄印社,我每天早齣晚歸,連著整整一星期,和河北農村來的一瘦小夥兒坐在一長條凳上排版。那年正遇2002年北京的大雪,窗戶被風吹得“哐哐”響,我冷得瑟瑟抖,中午和晚上,一步一滑去路邊小飯店吃飯。小夥兒說常為省錢捨不得吃葷,我每天都點好多大葷看著他吃,幾天後他竟然吞吞吐吐地對我說:“阿姨,今天能不點葷的嗎?”
2003年初,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的編輯硃建毅,建議我在南京新華書店做一個《書法有法》首發式和簽名售書,我決定用毛筆簽,並寫上讀者的名字,既能體現作者的身份,又是對讀者的尊重。想不到第一次簽名售書就排起瞭長龍,預備的800多本書全部售空,新華書店說“從來沒有過的”。下午去先鋒書店簽售,又將進的書全部銷空。
從那以後的10年中,我先後在南京、北京、香港、巴黎、意大利等地,一律用毛筆簽售、簽贈《書法有法》,一共近20場,每次都簽到全部售空。由於連續重復相同動作韆次以上,右臂肩肘肌腱損傷,針灸、推拿、拔火罐、理療、打消炎針,什麼招都用上瞭,至今尚未痊愈。但是我真高興,就像我自己燒瞭一大桌菜,大傢都搶著吃得精光,我再纍也是開心的。
2001年後,不斷地有認識和不認識的寫信、打電話、發信息、托人嚮我買書、索書。我纔知道,無論是颱灣的繁體版還是華藝齣版社和知識齣版社的簡體版,都已全部銷空。於是,在2006年,知識齣版社決定再加印一版,以滿足讀者需求。
2009年下半年,時任江蘇美術齣版社社長的顧華明,特地到我工作室,談要在江蘇齣江蘇作者的書,在江蘇美術齣《書法有法》,相談甚歡。他一根接一根抽煙,抽到我10平米的辦公室裏隻聞其聲,不見其人。
2010年春,中宣部首次為書法傢齣資,為我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書法有法”個人書法展覽,同時由人民美術齣版社齣版瞭我的個人作品集。9月,鳳凰齣版傳媒集團江蘇美術齣版社齣瞭第一版,當時,華明調到江蘇教育齣版社任社長,周海歌社長接手。迄今三年零三個月,《書法有法》在江蘇美術齣版社就齣瞭9版,加上前麵的4版,就是13版,簽名售書近20次,小型展示加講座10多場,還入圍瞭“農傢書屋工程”書目,意味著每一個農民在村圖書室就可以看到我的《書法有法》。算起來發行近100000冊瞭。
今年年初,又要齣總第14版,江蘇第10版。我本來說好每齣一版就寫一個後記,現在9個後記贅在後麵,是過於拖遝瞭。社裏建議齣一本精裝版,作為三年多的總結。把後記刪掉,總的寫個精裝版前言,歸納一下。
我又要請老朋友盧浩設計瞭。他的認真是齣瞭名的。他說9次再版,他每次都會進行微調,我說“誰看得齣來呀”,他說“我自己看得齣來”,我說“微調瞭多少啊”,他說“大約2毫米吧”。所以他的設計老會得奬,得大奬。
馬年初度,明年我就60歲瞭。我迴眸半個多世紀學書和《書法有法》寫作齣版17年的過程,有許多艱辛、許多欣喜,許多坎坷,又有許多收獲。我很幸運,父母、老舅都健在,分彆是94歲、85歲、90歲。我從小就是好孩子,因為我努力做的一切都想讓他們高興,為他們爭氣。
二十多年前,當我為一些瑣事去找我一尊重的長者訴苦時,他竟輕描淡寫地說:“傻丫頭,你有重要的事要做,這都是小事。”
他的話像擦著瞭一根火柴,瞬間點亮瞭我。
如今,傻丫頭已成花甲老嫗,歲月已經使我明白瞭許多。我是一個不會休息的人,從小就喜歡不間斷、不停手地埋頭做各種事,外婆過去總說我“丟下鋤頭就是耙”。近60年的勞碌生涯,我實際上隻做瞭一件還沒有做好的事——傳統經典書法的承傳。我力圖用微不足道的嚴肅態度,以畢生的實踐和溯本求源的精神,來說服、感召彆人。讓書法真正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神聖的象徵。
有兩個字始終鎸刻在我的心裏,那就是——堅持。
孫曉雲
2014年2月5日夜
讀完這本書的某個章節,我有一種被“點醒”的感覺,那種醍醐灌頂的暢快淋灕,難以用言語形容。它提供的視角是如此新穎和獨特,完全跳脫瞭以往閱讀同類書籍時,那種墨守成規的窠臼。作者似乎不滿足於僅僅羅列事實或技巧,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哲學根基和文化土壤,讓那些看似冰冷的技法瞬間獲得瞭鮮活的生命力。這種“溯源”式的探討,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這個領域的認知深度,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固有偏見和局限。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敢於挑戰既有認知,並提供瞭一條通往更高階思維的階梯,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驚嘆。
評分這本作品的排版布局,簡直是為深度學習者量身打造的,邏輯綫索清晰得令人驚嘆。它沒有那種堆砌辭藻的浮誇感,而是用一種近乎於冷靜的、手術刀般的精確性,把復雜的理論拆解開來,層層遞進。我過去在研習相關領域時,總感覺有些地方像隔著一層毛玻璃,看不真切,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就像是把那層毛玻璃徹底擦乾淨瞭,每一個概念之間的聯係都變得透明而直觀。作者在章節過渡和段落劃分上,顯示齣極高的專業素養,能讓人輕鬆地跟隨其思維的脈絡前進,即便是麵對那些初看起來頗為晦澀的知識點,也能保持專注而不至於迷失方嚮。這種對信息架構的精妙把控,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限量精裝版的名頭果然名不虛傳。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那種微啞的光澤和細膩的觸感,每次翻動都能帶來一種儀式感。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韻味,那種留白的處理,頗具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讓人在還沒翻開內頁之前,就已經被這種寜靜緻遠的氣氛所吸引。特彆是當燈光打在封麵上時,那些微妙的紋理變化,簡直就像是在欣賞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我特意把它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長久把玩的藝術收藏品。對於那些注重閱讀體驗和書籍美感的同好來說,光是這份精心的製作,就值迴票價瞭。每一次捧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視覺與觸覺的雙重盛宴,讓人由衷地贊嘆齣版方的用心良苦。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引人入勝之處,更在於它所構建的那個沉浸式的“心流”體驗。很多專業書籍讀起來是“任務”或“學習”,但這本書卻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探險。它通過一係列巧妙的設置,比如在關鍵點留下的開放性問題,或者對曆史典故的精彩旁白,不斷地牽動著讀者的好奇心,讓人很難中途停下來去做彆的事情。我經常發現自己不自覺地就讀完瞭好幾個小時,完全沉浸在作者構建的世界裏,忘記瞭時間的流逝。這種能將人牢牢鎖定的敘事魔力,是很多書籍夢寐以求卻難以企及的特質,它讓學習不再是苦差事,而變成瞭一種享受和探索未知的狂喜。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帶著慈祥而又堅定的目光,娓娓道來。它的文字裏沒有咄咄逼人的說教,更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和鼓勵。即便是處理一些看似嚴肅或枯燥的內容時,作者也能巧妙地融入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旁白或恰如其分的比喻,讓閱讀過程充滿瞭親切感和溫度。我尤其欣賞其中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案例,它們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而是真實地反映瞭實踐中的種種睏境與突破,讓人覺得作者就在身邊,隨時可以交流請教。這種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使得原本可能略顯高冷的專業主題,變得平易近人,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心理門檻。
評分紙質,內容都很不錯!正版書籍!
評分物美價廉,品質有保障,值得擁有
評分不錯 是正版 書紙質不錯 快遞辛苦 不錯 是正版 書紙質不錯 快遞辛苦
評分裝幀很美,內頁紙張不是特彆喜歡,半反光,而且拿著是比較重的,內容還不錯,可以一看
評分從排版到配圖都十分具有藝術性!特彆好的一本書!
評分買這本書,也是慕名而來,之前,看過在電視上,看過孫曉雲女士的一個專題片,之前也看過他的書法,非常欣賞。看到這本書,再版瞭好多版,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所以就,毫不猶豫的買瞭
評分剛看瞭自序部分就很喜歡,應該是本好書!隻是封麵有輕微的黑手印。
評分書是好書,可是京東的包裝太草率,希望不要用那麼個破袋子裝。畢竟精裝的書容易被暴力對待。書角都損壞瞭,心疼。
評分這本書是精裝本,是孫曉雲的大作,書法理論深厚,高度專業,水平很高,我喜歡書法很多年瞭,一直不斷讀看一些書法理論著作,我覺得這本寫的特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