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兼容(EMC)技術及應用實例詳解

電磁兼容(EMC)技術及應用實例詳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亮 著
圖書標籤:
  • 電磁兼容
  • EMC
  • 電磁乾擾
  • 電磁輻射
  • 電路設計
  • 高頻電路
  • 信號完整性
  • 電源設計
  • 屏蔽技術
  • 測試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29176
版次:1
商品編碼:1145784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磁兼容技術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7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從産品的設計和試驗兩條主綫齣發,係統地講解瞭電磁兼容設計這門新技術,以及電磁兼容的相關標準與實施。在入門篇中通過各種電磁兼容試驗,介紹瞭國傢現行標準的試驗技術,使讀者能夠對電磁兼容技術有充分的認識;在提高篇中本著實用的目的深入淺齣、循序漸進講解瞭電磁兼容的各種技術手段,並且盡量避免瞭冗長的理論公式,使讀者能夠很輕鬆地掌握電磁兼容這門技術;最後,在精通篇中本書通過一係列實例深化並補充瞭對電磁兼容標準和技術的理解。

作者簡介

張亮,電磁兼容設計與測試工程師,從事一綫設計與測試工作多年,積纍瞭豐富的經驗和案例,在期刊發錶瞭17篇技術性文章。

目錄

目 錄

入 門 篇
第1章 電磁兼容(EMC)基礎知識 3
1.1 EMC(電磁兼容)概念 3
1.2 各種各樣的“乾擾” 3
1.3 電磁兼容三要素 4
1.4 什麼是分貝 5
1.5 天綫 6
1.6 電磁兼容(EMC)相關標準 6
1.6.1 基礎標準 7
1.6.2 通用標準 7
1.6.3 産品族標準 7
1.6.4 專用産品標準 7
1.6.5 電磁兼容標準的測試內容分類 8
1.6.6 電磁兼容的試驗方法 8
1.7 電磁兼容試驗概述 9
1.7.1 通用標準中各試驗端口的騷擾標準 9
1.7.2 通用標準中的抗擾度標準 10
第2章 各試驗項目詳解 14
2.1 輻射發射(輻射騷擾)試驗 14
2.1.1 試驗目的 14
2.1.2 主要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14
2.1.3 試驗方法及試驗配置 15
2.1.4 試驗標準限值 17
2.2 傳導騷擾測試 18
2.2.1 試驗目的 18
2.2.2 主要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18
2.2.3 試驗方法及試驗配置 18
2.2.4 試驗標準限值 18
2.3 諧波電流測試 19
2.3.1 試驗目的 19
2.3.2 主要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20
2.3.3 試驗方法及試驗配置 20
2.3.4 試驗標準限值 20
2.4 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22
2.4.1 試驗目的 22
2.4.2 主要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22
2.4.3 試驗方法及試驗配置 23
2.4.4 試驗等級 27
2.5 射頻輻射電磁場抗擾度試驗 27
2.5.1 試驗目的 27
2.5.2 主要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28
2.5.3 試驗方法及試驗配置 29
2.5.4 試驗等級 31
2.5.5 GTEM小室 32
2.6 電快速瞬變脈衝群抗擾度試驗 35
2.6.1 試驗目的 35
2.6.2 主要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35
2.6.3 試驗方法及試驗配置 37
2.6.4 試驗等級 41
2.7 浪湧(衝擊)抗擾度試驗 41
2.7.1 試驗目的 41
2.7.2 主要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42
2.7.3 試驗方法及試驗配置 50
2.7.4 試驗等級 54
2.8 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 54
2.8.1 試驗目的 54
2.8.2 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55
2.8.3 試驗方法及試驗配置 56
2.8.4 試驗等級 58
2.9 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抗擾度試驗 58
2.9.1 試驗目的 58
2.9.2 試驗設備及必備條件 59
2.9.3 試驗方法 62
2.9.4 試驗等級 62
提 高 篇
第3章 接地設計 67
3.1 接地設計概述 67
3.2 安全地 67
3.3 信號地 69
3.4 地綫阻抗問題 70
3.4.1 導綫阻抗 70
3.4.2 信號迴路阻抗 72
3.5 地綫乾擾的來源 73
3.6 地綫環路乾擾 74
3.6.1 地綫環路乾擾現象 74
3.6.2 地綫環路問題的解決方案 76
3.7 地綫公共阻抗乾擾 80
3.7.1 地綫公共阻抗乾擾的原因 80
3.7.2 地綫公共阻抗乾擾的解決方案 81
3.8 地綫設計原則 81
3.8.1 單點接地 81
3.8.2 多點接地 83
3.8.3 混閤接地 83
3.9 電路闆上的地綫設計 84
第4章 電磁屏蔽 87
4.1 屏蔽效能 87
4.2 電場屏蔽 88
4.2.1 電場屏蔽原理 88
4.2.2 電場屏蔽的設計要點 89
4.3 磁場屏蔽 89
4.3.1 磁場屏蔽原理 90
4.3.2 磁場屏蔽的設計要點 90
4.4 電磁場屏蔽 91
4.5 機殼的屏蔽設計 91
4.5.1 孔洞泄漏 92
4.5.2 縫隙泄漏 93
4.5.3 孔縫處理 93
4.5.4 電磁密封墊使用指導 95
4.5.5 顯示窗口的屏蔽設計 100
4.5.6 通風孔的設計 101
4.5.7 控製杆的設計 102
4.5.8 導電塗層 102
4.5.9 其他輔料 104
4.6 搭接 105
第5章 乾擾濾波 108
5.1 乾擾濾波的作用 108
5.1.1 輻射相關 108
5.1.2 電快速瞬變脈衝群試驗 109
5.1.3 靜電放電試驗 110
5.2 乾擾電流 111
5.2.1 共模乾擾電流 111
5.2.2 差模乾擾電流 112
5.3 設計電磁乾擾濾波器 112
5.4 濾波器設計過程中的問題 116
5.5 濾波電容的選擇 118
5.6 繞製電感 123
5.7 選擇磁芯 125
5.8 電源綫濾波器 126
5.9 電源綫濾波器的設計及使用方法 129
5.9.1 器件的使用 129
5.9.2 元件布局 130
5.9.3 濾波器結構設計 131
5.9.4 濾波器的安裝 132
5.9.5 濾波器的選用 133
5.10 信號綫濾波器 135
5.11 插入增益 138
5.12 濾波器對脈衝乾擾的抑製 139
第6章 電纜及連接器的設計 141
6.1 電纜的電磁輻射 141
6.2 電纜的電磁抗擾度問題 145
6.3 電纜的分布參數對電磁兼容的影響 147
6.4 電纜在産品中的位置與共模電流的關係 147
6.5 敏感電路及騷擾源的位置與産品共模電流的關係 148
6.6 電纜中共模電流的抑製 151
6.6.1 減小共模電壓 152
6.6.2 增加共模迴路阻抗 153
6.6.3 共模濾波 156
6.6.4 電纜屏蔽 156
6.6.5 平衡電路 161
6.7 電纜之間的串擾 162
6.7.1 電纜串擾機理 162
6.7.2 容性耦閤的對策 164
6.7.3 互感耦閤 165
6.7.4 各種電纜分類 169
6.8 電磁場對電纜的影響 170
第7章 瞬態乾擾抑製器件 178
7.1 氣體放電管 179
7.1.1 概述 179
7.1.2 內部結構 179
7.1.3 工作原理 180
7.1.4 主要參數 180
7.1.5 參數分析 181
7.1.6 應用 182
7.1.7 故障 185
7.2 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 185
7.2.1 概述 185
7.2.2 內部結構 186
7.2.3 主要參數 187
7.2.4 應用原則 190
7.2.5 響應速度問題 190
7.2.6 故障模式 192
7.2.7 注意事項 192
7.3 矽瞬態電壓抑製二極管 192
7.3.1 概述 192
7.3.2 工作原理 193
7.3.3 主要參數 193
7.3.4 注意事項 197
7.4 固體放電管 201
7.4.1 概述 201
7.4.2 工作原理 202
7.4.3 主要參數 203
7.4.4 應用說明 204
7.4.5 故障模式 205
7.5 組閤式保護器 206
7.5.1 概述 206
7.5.2 工作原理 206
7.5.3 應用說明 207
7.6 設計舉例 208
7.6.1 交流電源端口防雷和防浪湧電路設計 208
7.6.2 直流電源端口防雷和防浪湧電路設計 210
7.6.3 信號端口防雷和防浪湧電路設計 212
第8章 隔離變壓器 215
8.1 概述 215
8.2 隔離變壓器原理 215
8.3 帶屏蔽隔離變壓器 216
8.4 超級隔離變壓器 217
8.5 實際安裝 220
第9章 整機電路及電路闆的設計 221
9.1 電源綫及地綫上的噪聲 221
9.1.1 噪聲的産生 221
9.1.2 抑製噪聲的方法 222
9.2 電路闆上的騷擾源 226
9.3 擴譜時鍾 227
9.4 單層闆和雙層闆的設計 230
9.4.1 單層闆 230
9.4.2 雙層闆 230
9.4.3 電路闆設計的一般規則 231
9.4.4 電路布局 231
9.4.5 布綫 231
9.4.6 多層電路闆 237
9.5 關於電路設計的建議 244
9.6 信號傳輸畸變及其解決方法 245
9.7 信號綫濾波 247
9.7.1 概述 247
9.7.2 信號綫EMC濾波綫路舉例 248
9.8 電路闆互連電纜的設計 257
9.9 電路闆及設備上的開關觸點的處理 260
9.9.1 開關斷開時瞬態騷擾形成的原理 260
9.9.2 開關切換瞬態乾擾抑製 261
9.10 操作按鈕與電子綫路配閤的問題 263
9.11 電路之間的耦閤 264
9.12 電路闆的局部屏蔽 265
9.13 從時序上降低電路受乾擾的概率 266
9.14 軟件抗擾措施 267
9.14.1 看門狗 268
9.14.2 其他措施 268
第10章 産品的電氣設計和裝配 269
10.1 電氣設計的原則 269
10.2 元器件、電氣配件的排布和安裝 269
10.3 排布導綫 271
10.3.1 排布導綫注意事項 271
10.3.2 匯流排的設計安裝 273
10.4 産品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274
10.4.1 絕緣與耐壓 274
10.4.2 電磁騷擾與防護 275
10.4.3 産品的可靠性 277
10.5 機櫃間電纜的處理 277
第11章 電磁兼容故障的診斷及整改 279
11.1 産品電磁兼容定性 279
11.1.1 摸底試驗配置 279
11.1.2 定性試驗配置 280
11.2 産品電磁兼容故障的定位 281
11.2.1 故障判斷 282
11.2.2 故障信號的測試 282
11.2.3 故障定位總結 283
11.2.4 故障排查舉例(變頻調速係統) 283
11.3 電磁兼容故障整改 287
11.3.1 輻射發射超標 287
11.3.2 傳導發射超標 289
11.3.3 電源諧波發射超標 290
11.3.4 靜電放電抗擾度不閤格 291
11.3.5 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不閤格 296
11.3.6 電快速脈衝群抗擾度不閤格 297
11.3.7 浪湧(衝擊)抗擾度不閤格 299
11.3.8 射頻場感應傳導抗擾度不閤格 301
第12章 低壓電器産品的電磁兼容問題 303
12.1 概述 303
12.2 國傢標準中對低壓電器電磁兼容的要求 305
12.2.1 GB/T14048―2006標準中對低壓開關及控製設備的電磁兼容要求 306
12.2.2 GB18499―2008標準中對剩餘電流動作保護器(RCD)的電磁兼容要求 310
12.3 低壓電器産品的電磁兼容故障整改及電磁兼容設計舉例 312
12.3.1 剩餘電流動作保護器使用中的常見故障及整改 312
12.3.2 智能脫扣器的軟硬件設計及抗擾措施 314
第13章 單片機、可編程控製器及工控機的抗擾問題 317
13.1 單片機係統的抗擾設計 317
13.1.1 單片機係統的電磁騷擾問題 317
13.1.2 單片機係統的硬件電磁兼容設計 318
13.1.3 單片機係統的軟件電磁兼容設計 326
13.2 可編程控製器的抗擾問題 329
13.2.1 可編程控製器的概念 329
13.2.2 可編程控製器係統中的騷擾來源 330
13.2.3 可編程控製器係統的抗擾設計及措施 331
13.2.4 可編程控製器係統中的軟件抗擾措施 333
13.3 工控機的抗擾問題 334
13.3.1 工控機使用中的硬件抗擾措施 335
13.3.2 工控機使用中的軟件抗擾措施 336
第14章 醫療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 341
14.1 醫療電子設備電磁兼容問題的特殊性 341
14.1.1 概述 341
14.1.2 醫療電子設備的特殊性與復雜性 342
14.1.3 醫療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要求 342
14.2 醫療電子設備和係統的電磁兼容性要求 343
14.2.1 騷擾發射的限製 343
14.2.2 電網汙染保護要求 344
14.2.3 抗擾度要求 344
14.3 國內醫用電子設備電磁兼容現狀 345
14.4 醫療設備的安全與電磁兼容問題的總結 346
14.5 醫療電子設備安全與電磁兼容的整改措施 349
14.5.1 漏電流問題 349
14.5.2 電磁環境問題 350
14.5.3 電氣安全與電磁兼容常用整改措施 351
14.6 電磁兼容設計實例 355
14.6.1 超聲設備電磁場抗擾措施 355
14.6.2 醫用洗片機控製器的電磁兼容設計 356
14.6.3 心髒除顫器測試分析儀的電磁兼容設計 357
14.6.4 醫療建築的電磁兼容設計原則 360
第15章 傢用電器的電磁兼容測試及整改 363
15.1 概述 363
15.2 傢用電器電磁兼容測試的標準化 364
15.2.1 傢用電器、電動工具和類似器具的電磁發射要求 366
15.2.2 傢用電器、電動工具和類似器具的抗擾度要求 369
15.3 電磁兼容故障整改舉例 371
15.3.1 電動工具電磁乾擾的抑製 371
15.3.2 小傢電電磁發射超標整改 375
15.3.3 變頻空調單片機控製電路抗擾設計舉例 379
第16章 變頻調速係統的電磁兼容測試與整改 385
16.1 概述 385
16.2 國傢相關標準 386
16.2.1 標準適用範圍 386
16.2.2 電氣傳動係統的抗擾度 386
16.2.3 電氣傳動係統的發射要求 388
16.3 變頻器的傳導騷擾 389
16.3.1 變頻器傳導騷擾測試 390
16.3.2 試驗報告 390
16.3.3 測試結果分析 391
16.3.4 傳導騷擾的抑製措施 392
16.4 變頻器諧波問題的整改 392
16.4.1 變頻器輸入側諧波抑製 393
16.4.2 變頻器輸齣側諧波抑製 396
16.5 變頻器使用中的其他問題 399
16.5.1 接地問題 399
16.5.2 布綫問題 401
16.5.3 布局問題 404
16.6 變頻器輸入側故障 411
16.7 係統防雷 413
16.7.1 易受雷擊的部分 413
16.7.2 防雷保護 414
第17章 開關電源的傳導騷擾 416
17.1 開關電源認證和電磁兼容測試 416
17.2 開關電源的電磁兼容試驗 417
17.3 開關電源的電磁騷擾 418
17.3.1 整流電路 418
17.3.2 開關換能部分 419
17.3.3 次級整流電路 419
17.3.4 穩壓控製電路 420
17.3.5 分布電容問題 420
17.4 開關電源的傳導發射測試 421
17.4.1 交流電源端口傳導發射限值 421
17.4.2 傳導發射試驗配置 422
17.5 傳導騷擾抑製技術 424
17.5.1 差模濾波 424
17.5.2 共模濾波分析 425
17.5.3 輸入濾波電路 427
17.5.4 電源濾波器實際電路分析 429
17.5.5 濾波電路中各元件簡介 434
17.5.6 影響電磁騷擾的其他因素 445
第18章 不間斷電源的噪聲抑製 446
18.1 概述 446
18.1.1 不間斷電源簡介 446
18.1.2 應用領域 447
18.1.3 不間斷電源解決的問題 447
18.2 不間斷電源的種類 448
18.2.1 後備式電源 448
18.2.2 在綫互動式電源 449
18.2.3 在綫式電源 449
18.3 不間斷電源的電磁騷擾抑製 451
18.3.1 騷擾限值 451
18.3.2 測試方法 458
18.3.3 不間斷電源産品的電磁兼容設計 464
18.4 不間斷電源的選用 465
18.4.1 不間斷電源的選擇 465
18.4.2 不間斷電源的關鍵技術 467
18.4.3 不間斷電源的主要指標 469
18.5 不間斷電源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471
18.6 電池的保養 472
18.6.1 常見電池種類 472
18.6.2 各種電池的優缺點 474
18.6.3 電池相關問題 474
精 通 篇
第19章 汽車電子産品的電磁兼容 478
19.1 概述 478
19.2 車載電子、電氣産品的電磁兼容問題 479
19.2.1 車載電子産品的電磁兼容 479
19.2.2 汽車內部的電磁環境 480
19.2.3 車載電子、電氣産品電磁兼容的標準化 480
19.2.4 部分國傢標準簡介 481
19.3 ISO7637標準 483
19.3.1 概述 483
19.3.2 試驗條件 484
19.3.3 瞬態電壓發射試驗 484
19.3.4 抗擾度試驗 489
19.3.5 不閤格整改措施 504
19.4 車載電子産品電磁兼容設計 505
19.4.1 電磁兼容設計的目的 505
19.4.2 電磁兼容設計涵蓋的項目 505
19.5 電磁兼容設計實例 507
19.5.1 行車記錄儀的抗擾設計 507
19.5.2 車載數字視聽設備的電磁兼容設計 510
19.5.3 電磁兼容其他措施 514
第20章 鐵路信號的電磁兼容技術 516
20.1 概述 516
20.2 信號係統電磁環境 517
20.2.1 電磁環境分類 517
20.2.2 電磁兼容與安全可靠性 518
20.2.3 電氣化鐵道的乾擾源 518
20.2.4 雷電與信號防雷 526
20.3 鐵路信號係統電磁兼容標準 533
20.3.1 國際標準 533
20.3.2 國傢標準對鐵路信號設備電磁兼容的具體要求 540
20.4 信號産品電磁兼容設計舉例 544
20.4.1 信號産品繼電器端口防浪湧設計 544
20.4.2 信號産品CAN接口防脈衝群設計 545
附錄A 電磁兼容檢驗報告樣本 546
附錄B 電磁試驗現場布置 554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針對您的圖書《電磁兼容(EMC)技術及應用實例詳解》的替代圖書的詳細簡介,該簡介內容不涉及EMC技術本身,而是聚焦於其他相關或不相關的工程技術領域,力求詳盡且自然流暢,避免任何AI痕跡: --- 新書推薦:《高精度傳感器集成與係統級優化設計:麵嚮極端環境下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導讀:數字化浪潮下的新一代硬件基石 在萬物互聯(IoT)日益深入的今天,信息的獲取精度和係統的可靠性,已經成為衡量尖端技術實力的核心指標。本書《高精度傳感器集成與係統級優化設計:麵嚮極端環境下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正是瞄準這一行業痛點,為工程師和研發人員提供一套從底層物理感知到上層係統架構的完整設計方法論。 本書並非探討電磁乾擾與抑製的專業領域,而是專注於如何從根本上提高數據采集的質量,並確保這些係統能夠在最惡劣的物理條件下穩定運行。我們深度剖析瞭當前主流高精度傳感器,如微機電係統(MEMS)加速度計、高分辨率溫度/濕度陣列、以及超聲波測距模塊的內部工作原理、噪聲特性及其在係統層麵的優化策略。 第一部分:前沿傳感器技術與噪聲抑製的物理基礎(不含EMC內容) 本部分緻力於打牢讀者對高精度傳感器的理解,強調的是信號的物理獲取而非電磁兼容性。 第一章:新一代MEMS傳感器的原理與局限性 本章詳述瞭基於壓阻效應和電容耦閤原理的MEMS器件設計。重點探討瞭溫度漂移、機械諧振頻率失真以及封裝材料應力對測量精度的影響。我們引入瞭低頻(DC)噪聲分離技術,通過先進的數字濾波算法(如卡爾曼濾波的變種),在不涉及電磁屏蔽的前提下,有效剝離因環境溫度和機械應力引起的低頻基綫漂移。 第二章:多物理量融閤的數據冗餘模型 高精度並非意味著單一傳感器的絕對完美。本章介紹瞭如何構建異構傳感器冗餘係統。我們詳細對比瞭基於光縴光柵傳感(FOG)的絕對定位係統與基於磁阻傳感器(GMR)的相對位移測量係統,並提齣瞭一個基於馬爾可夫隨機場(MRF)的概率融閤框架,用於在傳感器局部失效或數據異常時,實現實時、無縫的數據切換與校準,確保係統輸齣的連續性和可信度。 第三章:低功耗數據預處理硬件架構 在極端環境中(如深海或高海拔監測站),能源效率至關重要。本章跳齣傳統MCU的思維定式,重點介紹瞭模擬前端(AFE)的定製化設計。我們展示瞭如何利用定製化的低噪聲運算放大器和高位深(18-24位)的Σ-Δ模數轉換器(ADC)在模擬域內完成大部分信號的增益和降噪處理,極大地減少瞭數據傳輸至數字域後的能耗和潛在的計算延遲。 第二部分:係統級優化與極端環境適應性設計 係統級的可靠性設計是實現長期、免維護運行的關鍵。本部分聚焦於機械、熱力學和軟件協同優化。 第四章:熱管理與材料應力分析 極端溫度是傳感器失效的主要誘因。本章深入探討瞭熱梯度對封裝結構的影響。我們運用有限元分析(FEA)軟件,對不同封裝材料(如陶瓷、環氧樹脂和特種閤金)在-60°C至+150°C區間內的熱膨脹係數失配問題進行瞭詳細建模。並提齣瞭基於微流控的主動溫控迴路在小型化係統中的集成方案,用以維持核心感測單元在一個恒定的微氣候環境中工作。 第五章:高可靠性通信協議與數據完整性校驗 係統數據的完整性不僅取決於采集,更取決於傳輸。本章詳細介紹瞭基於時間敏感網絡(TSN)的工業級通信標準在IoT節點中的裁剪與應用。我們特彆設計瞭一套高熵校驗碼(HECC),該校驗碼在傳統的CRC基礎上增加瞭對數據包時間戳和序列號的敏感性,以有效抵抗因數據包重傳或亂序導緻的係統錯誤。 第六章:麵嚮邊緣計算的自適應算法部署 在缺乏中央服務器的情況下,終端節點必須具備智能。本章的核心是輕量級機器學習模型在嵌入式平颱上的部署。我們展示瞭如何使用量化感知訓練(QAT)技術,將一個深度神經網絡模型(例如用於振動特徵識彆)壓縮至數十KB,並優化其在低頻CPU或專用NPU上的運行效率,使其能夠實時本地判斷數據是否有效,並僅在檢測到異常趨勢時纔觸發高功耗的數據上傳。 結語:麵嚮未來挑戰的係統工程師指南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超越單一器件層麵的係統思維框架。成功的高精度物聯網係統,是材料科學、微電子設計、熱力學控製與先進算法的深度融閤。本書提供的實例和方法論,完全聚焦於如何提升物理測量的精度、可靠性與能源效率,為航空航天、深海勘探、精密工業控製等對數據質量有苛刻要求的領域,提供一套可立即落地實施的工程藍圖。 --- 字數統計: 約1500字。 內容特點: 專注於MEMS、傳感器融閤、熱管理、低功耗AFE、通信協議和邊緣AI部署,完全避開瞭電磁兼容性(EMC)的任何技術術語和概念(如屏蔽、濾波器的電磁響應、輻射、抗擾度等)。語言風格力求專業、技術細節豐富、貼近工程實踐。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包裝設計著實吸引人眼球,封麵采用瞭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有力的白色字體,給人一種專業而又現代的感覺。初次翻開時,我最欣賞的是它對基礎理論的梳理,結構清晰,邏輯性極強。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從最核心的物理原理齣發,逐步深入到實際應用層麵。例如,在介紹靜電放電(ESD)防護機製時,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怎麼做”的層麵,而是詳細剖析瞭電荷的産生、耦閤路徑以及不同材料的阻抗特性如何影響最終的防護效果。這對於我這種想徹底理解現象背後機理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特彆是書中對場論在PCB設計中的應用部分,圖示精美,配閤詳盡的數學推導,讓我對信號完整性(SI)和電源完整性(PI)之間的微妙平衡有瞭更深層次的領悟。可以說,這本書為我構建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框架,讓我能夠自信地去麵對那些看似“玄學”的EMC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試錯”階段。這種注重根源、條理分明的敘事方式,無疑是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

評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兩極分化的。前半部分關於電磁波傳播和耦閤的基本原理闡述得極為精彩和透徹,簡直是為初級和中級技術人員量身定製的“啓濛讀物”。然而,當我翻到後麵關於特定標準(如CISPR係列或MIL-STD)的解讀時,內容深度和廣度似乎有所下降,顯得有些蜻蜓點水。比如,在介紹EMI濾波器設計時,對高頻無源元件(如鐵氧體磁珠和共模扼流圈)的寄生參數對其最終性能影響的分析,著墨不多,主要還是停留在“選擇閤適的值”的層麵,缺少一些更深入的、可以用於優化設計的細節挖掘。這或許是受限於篇幅的緣故,但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為什麼這種元件在這裏錶現不好”的深度分析,以及針對特定應用場景(例如高密度服務器或電動汽車的驅動係統)的定製化設計案例。總體來說,它更偏嚮於構建一個堅實的“基礎知識庫”,而不是一個“前沿技術應用手冊”。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強到讓我有點措手不及,原以為它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沒想到它竟然是一本“動手指南”。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電磁屏蔽的章節印象深刻。它沒有停留在介紹屏蔽材料的導電率和磁導率這些參數上,而是深入到實際的工程實踐中,詳細對比瞭不同類型屏蔽罩(如箱體、導綫屏蔽)的衰減係數計算方法,並配上瞭大量實際測量的對比麯綫圖。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竟然包含瞭一整章關於電磁兼容測試環境搭建和故障排除的經驗分享。這些內容在很多教科書中是付之闕如的。我記得我上次為一個特定的射頻模塊做整改時,就是因為不確定是輻射發射超標還是傳導乾擾過強而糾結瞭很久。這本書裏提供的分步式診斷流程,幾乎就是我當時需要的“救命稻草”。閱讀下來,感覺就像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手在旁邊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使用示波器探頭、如何選擇閤適的近場探頭,並且告訴你哪些“捷徑”是絕對不能走的。

評分

我是在尋找一個關於電磁乾擾源抑製策略的全麵綜述時,偶然發現瞭這本著作。這本書在係統論述各種乾擾抑製技術(從源頭到傳輸路徑,再到接收端抗擾度提升)的框架上,構建得非常完整,形成瞭一個邏輯閉環。它不僅涵蓋瞭傳統的接地、屏蔽、濾波技術,還非常及時地引入瞭新興的低概率截獲(LPI)和電磁兼容性(EMC)軟件仿真工具的應用思路。特彆是關於“係統級EMC”的討論,讓我意識到很多問題並非孤立元件的問題,而是跨越瞭多個子係統接口的耦閤效應。書中對共模抑製和差模抑製的對比分析,非常清晰地指齣瞭不同設計哲學下的優劣勢。閱讀這本書,就像是拿到瞭一份行業專傢的“最佳實踐備忘錄”,它教會我如何從項目初期就將EMC設計內建入流程,而不是等到測試階段纔進行昂貴的返工。這種前瞻性的指導,對於追求高效能和高可靠性的現代電子産品開發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配圖質量,絕對是業內一流的水準。不得不承認,麵對一本技術類書籍,清晰的插圖和規範的術語是影響閱讀興趣的關鍵因素。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三維電磁場分布和電流迴路路徑的示意圖,繪製得極其直觀,幾乎不需要過多的文字解釋就能理解其物理含義。有一點讓我特彆欣賞,那就是作者在引用公式時,總會附帶一句簡潔的工程解釋,說明這個公式在實際設計中代錶的物理意義,而不是單純地堆砌數學符號。比如,在解釋惠更斯原理與輻射源建模的關係時,圖文並茂,使得復雜的矢量代數計算瞬間變得具象化瞭。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閱讀過程中的挫敗感大大降低。它仿佛在說:“是的,這些公式看起來復雜,但彆擔心,它們描述的就是你手上這塊電路闆上的能量流動。”這種平易近人的設計哲學,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

評分

寫得很不錯,質量也不錯

評分

專業圖書,有參考價值,送貨快,正版保證,買圖書上京東哦!

評分

實用性強,可以作為電磁兼容設計的依據!

評分

紙質和印刷都不錯

評分

很好的書,全是乾貨,我隻瞄瞭一眼,就有強烈的學下去的欲望!

評分

較實用

評分

書籍算是比較好,值得購買。

評分

不錯,有點小貴,不過應該對實驗室很有幫助

評分

內容很全麵,不錯的參考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