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是作者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华国学”课程的实录。所谓“中华国学”,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的学术思想,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如易学、儒学、道学、兵学、法家之学、阴阳五行与医学、人才学、道教内丹和外丹之学、佛教唯识学和禅学、史学等。通过的阅读,不仅可从宏观上了解或把握中国传统学术的精髓,也可获得宝贵的人生智慧,从而使人生更有意义。
一,立足于现代学术进行本质性的阐发,而不是传统的四部之学的概要介绍;二,立足于实用的学术,而不是空洞的思想学说;三,立足于深入浅出的知识,而不是泥古不化的说教。 作者简介
张荣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殷周政治与宗教》,《权力的谎言:中国传统的政治宗教》,《中国的国教》,《中国思想与信仰讲演录》,《信仰的考古:中国宗教思想史纲要》。
主要学术观点是:政治宗教与生命宗教是两类不同功能的宗教,前者利于政治稳定,后者益于身心健康;老庄学说既是一种古典形态的自然哲学,更是一种古典形态的生命宗教;儒家学说长于社会和谐,但短于积极进取;法家学说长于富国强兵,却不利于社会长期稳定。
内页插图
目录
弁言导论
第一编 天人之学第一讲 《易经》与易学第二讲 阴阳五行学说第
二编 诸子之学第三讲 兵家之学第四讲 法家之学第五讲 人物学第六讲 家训学
第三编 儒家之学第七讲 先秦儒学第八讲 儒学与子学第九讲 汉代经学
第四编 道家之学第十讲 老子道学第十一讲 庄子道学第十二讲 道教之学
第五编 佛家之学第十三讲 佛教禅学第十四讲 佛教唯识学
第六编 三教融合第十五讲 魏晋玄学第十六讲 宋明理学跋
精彩书摘
1.阴阳学说在中华医学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阴阳学说被用于构建中医学理论,并指导医学实践。大致说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结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结构分为阴阳。就人体的内外而言,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就人体的前后而言,背部为阳,胸腹为阴;就脏腑而言,腑为阳,脏为阴。这意味着,人体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着类似阴阳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 第二,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中华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生命力的构成要素,没有气就没有生命。人体之气分为阴气和阳气,阴气的性质是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的性质是温煦、兴奋、升腾、推动,阴阳二气的和谐运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维持生命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一件事情生气,心里堵,吃不下饭,就是因为阴阳二气失去了协调运动,导致某些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了影响。 第三,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病理变化。中华医学认为,邪气会导致人体生病。寒、湿属于阴邪,使人得寒湿病,比如久居潮湿的地方,会使湿邪入侵肌肤,出现关节疼痛;燥、热、暑、风属于阳邪,会使人得热病,如狂躁不安。 第四,用阴阳学说指导诊断病症。中医讲四诊,望、闻、问、切。望,一个人面色青白晦暗,属于阴;面色赤黄鲜明,属于阳。闻,一个人声音微弱无力属于阴,声音高亢洪亮属于阳。问,病人自述怕冷不敢吃冷食,体质属于阴,怕热爱吃冷食,体质属于阳。切,一个人的脉象沉细为阴,浮大为阳。 第五,用阴阳学说区分药性。中药的药性分寒、凉、温、热四种情况,寒药属阴,热药属阳。寒药治热病,热药治寒病。一个人火大,需要用清热泄火药;一个人寒大,需要用散寒温里药。这是对症下药。 ……
前言/序言
本书是我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华国学”课程的讲义,共16讲,34学时。该课程是“南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讲授之后,学生反响热烈,并应约到天津大学讲授。 “国学”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学术。从理论上说,每个国家都可以有自己的国学,日本人有自己的国学,埃及人有自己的国学,我们中华民族当然也有自己的国学。为示区别,我们把中华民族自己的国学称为“中华国学”,简称“国学”。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有着辉煌灿烂的文化。西方传教士初临东土,他们曾对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发出由衷的赞叹。近代社会转型,由于清代政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华民族错失与西方国家俱进之契机,中华民族逐渐落后并饱受屈辱。为了民族自强,处于危境之中的先贤曾激愤地告诫学子弃古求今——为了图存,先贤曾经一度否定自己民族的过去。一个世纪过去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学思潮应运而起,中华民族重新唤起了自尊与自信。 当前的国学思潮轰轰烈烈,亦难免鱼龙混杂。就整体性、知识性的国学著作而言,略有三途。一类以传统的四部之学为框架,章炳麟的《国学讲演录》是代表作;一类兼顾传统的四部之学与现代学术分科,曹伯韩的《国学常识》是代表作;一类以社会思潮为线索,具有学术史特色,钱穆的《国学概论》是代表作。三者体裁形式不同,内容各有侧重,其于述古无异。 述古对中华民族固有不可或缺之意义。但是,泥古而不达今,为学无益。在中华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不但应该了解“过去的”文化,更要探索其中蕴涵的道理,从传统文化中获得具有永恒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真理。基于这样的学术诉求,我把本书的宗旨确定为:探索中华传统知识,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简言之,通古达今。 知识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具体知识,比如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发生了怎样的事件;另一种是抽象知识,它近似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据说17世纪的某一天,一个苹果落在英国土地上。牛顿说:这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苹果在某时某地落下,这是具体知识;苹果落地隐含着万有引力的道理,这是抽象知识。有人说:这是自然知识,不是社会知识,社会知识与自然知识不同。我们认为,.知识的具体内容有别,但其真理属性无异。《荀子·劝学篇》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后人把这话概括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虽是社会知识,但也是真理,人们屡试不爽。科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告诉人们过去曾经发生过怎样的事件,而且在于从特定事件中悟出深邃的道理。也只有在后者的意义上,才能达到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的目的,传统学术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因此,本书关注的,首先在于传统知识的内容,不在传统知识的形式,故对文学、史学形式置而不论;其次在于探索抽象知识,讲述传统知识内容只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立足知识,着眼过去,服务当下——这是本书的诉求,也是本书在国学知识谱系中的定位。世上之事,有似是而非者,立足今日评判过去者是也;有似非而是者,立足知识评判当前者是也。诸君时贤,可不思欤! 除“导论”外,本书共十六讲,分为六编:天人之学两讲,诸子之学四讲,儒家之学三讲,道家之学三讲,佛家之学两讲,三教融合两讲。就内容而言,覆盖传统的自然观、社会观、家庭观、宗教观诸方面;就时代而言,纵贯自商周到明清的整个古代。当然,条件所限,多有未及,本书所述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梗概。 人生贵真知。如果本书能从中华国学宝库中提供给读者点滴有用的生活知识,并对读者的事业和人生有所裨益,本书也就没有枉费读者的宝贵时间。言不尽意,识者鉴焉。 2013年3月 张荣明识于天津南开园
中华国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